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 敦煌思绪——鸣沙山和月牙泉

[复制链接] 5
回复
81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7-3 23:3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喜欢鸣沙山和月牙泉。鸣沙山虽不是日积月累,但却是千年不变。每天很多游人在沙山上踩踏,沙子会落下,但晚上的风又会把沙子送上沙山顶上,恢复鸣沙山的原貌,千百年来如此反复,构成了敦煌城的一个奇特景观。

我们要问,既然风能够把沙子送上去,为什么不能继续增高,而是维持原来的风貌?应该说这是达到了鸣沙山的一个临界点,风和沙子的运动达到了一种平衡,沙子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但超过一定重量的堆积,就会超过沙粒间的这种摩擦力,引发堆积沙子的坍塌。鸣沙山一定是这样的,当风把沙粒送上山顶达到一定程度,山顶的沙粒达到临界点后就会坍塌下滑,然后风又开始把沙粒往山顶上送,如此循环,形成鸣沙山基本固定的形状。
这就是沙丘的一种自组织状态,1987年.美国长岛的一群物理学家,偶然发现了一种奇特表现的系统,似乎能够通过不断进行的自我组织,使自身维持在临界状态上。这一现象取名为自组织临界(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这些人对这种“坍塌”的概率分布——概率大小与“坍塌”规模的关系进行归纳时,得到了一条乘方律。Y=1/X,一条直线。
研究表明,沙丘的坍塌不会导致整个沙堆的溃散,临界状态会不停地一次次恢复。这正是称这种临界状态为自组织临界的道理。自组织临界性是过去20年来统计物理学领域中为数不多的几大重要发现之一。
蕴蓄于自组织临界性中的基本性质——服从乘方率的涨落概率分布,以及能够“释放张力”并使系统恢复到不稳定边缘的灾难性事件——有可能成为理解人类许多社会现象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照框架。这正是自组织临界现象的重要意义。敦煌的鸣沙山就是沙丘自组织现象的代表作之一。
喜欢鸣沙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千年不变的月牙泉,沙丘中一汪月牙形泉水,在鸣沙山顶上看上去像一颗镶嵌在沙山中一块绿色的碧玉。千百年来,风和沙子的循环运动并没有把她掩埋,这也是达到了一种平衡的状态,这应该也是一种自组织的形式吧。
月牙泉周围的建筑群内,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向外望去,建筑院落高墙之外是黄沙的山顶,而山顶外就是透亮的蓝天,这种黄蓝边际的结合,可能是其他任何建筑内无法体会到的。坐在院落的走廊上,环顾四周,黄沙和蓝天似乎各占一半天,黄色和蓝色的交织,是一种令人震撼的的感觉。
参观了月牙泉内的小博物馆,得知原有的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了,现有建筑是后来重建的。看到这种建筑与环境自然的美景,再想想破四旧的运动,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人定胜天吗?人类的力量是很大,但环境和自然的美景具有更大的力量,人类最终会选择和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破坏环境。
沙发
发表于 2012-7-3 23:35:41 | 只看该作者
人类最终会选择和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破坏环境
板凳
发表于 2012-7-4 08:04:37 | 只看该作者
生态重于一切,破坏了修复就难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0:3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山海关 的帖子

其实人类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是渺小的!一场地震或海啸就让人类人仰马翻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0:3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ang3587 的帖子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0:3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nh728 的帖子

赞同你的观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