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推行绩效管理之初,常常出现这种现象:缺少立竿见影的管理效果,领导不满意;停留于收发表格的程序,中层不投入;没有激发起工作热情,员工不积极……系统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营造绩效氛围。在推行绩效管理的初期,要将“造势”即绩效文化的建立作为工作重心。传递积极进取和持续改进的绩效观念,营造出高绩效导向的组织氛围,以此贯彻公司的战略意图和管理意志;在此基础上,试行绩效考核制度,逐步转变员工认识。至于建立价值标准、设定KRA和KPI等工作,纳入高中层领导的工作范畴,不作为中基层员工的工作重点;不要追求KPI及目标值的“精准”,这容易引起争议、分散员工注意力。另外,区分绩效优劣确有必要,但应避免员工的博弈。总的来说,此阶段的工作重心是引导员工转变思维方式,形成全新的绩效观念,如目标意识、业绩导向、对结果负责等。
聚焦管理重点。绩效管理绝非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定指标而找指标,而是为了创造公司业绩、改进员工绩效。绩效管理初期,不要过度追求指标的全面性和精准性,选取少数几个能够达成共识的、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且有望实现的指标,更聚焦、更简单。要把绩效计划的环节“做实”,制定出实现目标的具体任务和详尽举措。在这个阶段,过程监控与日常辅导是重中之重,需要管理者转变管理方式,进行“精确管理”――对下属员工提供支持、实施评估、培养习惯、提高技能,并控制和敦促各项任务的进度。正如老师带学生,定好学习目标之后,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
关注持续改进。绩效管理初期,不要对绩效管理系统给予不切实际的期望。不能指望有了绩效管理系统,经营业绩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升;有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绩效管理就会理所当然地运转。在这个阶段,要不断地营造绩效氛围,不断地聚焦考核指标,不断地做实工作计划,不断地推进“精确管理”;与此同时,持续改进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持续优化绩效管理的各类方法和各种工具,使之更加适合企业的文化和环境,更加行之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