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9-12-11 14:08:44的发言:
呵呵,很久没去看戏了,不知Janice9008欣赏的是什么戏种,家园中第一次看到关于戏剧的帖子。
以前住的地方和中央戏曲学院一墙之隔,不远还有戏曲学校,现在离中国评剧院也不足百米,天天路过,耳边丝竹、咿呀之声四十年未决,尤其缝1、6两个月考试,半夜来一嗓子或拉几声丝丝拉拉的杂声很正常,老妈当时很同情他们,说半夜还不睡,肯定是功课不好的。
中国戏曲之美除了体现在演员舞台形象的唱、念、做、打,还有戏曲故事本身。与现代影视欣赏习惯不同,现在再好的电影看两遍的也少,可是一出戏我可能听过几十遍。听戏,是一种欣赏,前提是要懂戏,对戏里故事的来龙去脉,起因结果都非常清楚,其次是讲听熟戏,熟到能听出演员对每一句唱词的小修改。
Janice9008是去看了一出熟戏的戏,应该算内行票友了。
这帖是从博客一键顺便发过来的,本来以为都不会有人回帖,一两个月前发了个歌仔戏的短帖也只有厦门的一个MM有点共鸣,不过欣慰的是,她是80后。
我算不上什么票友,闽南70后的成长环境里,不乏南音、梨园戏、高甲戏和歌仔戏的声音,只是感兴趣的越来越少了。我们看的这场戏,买票进场的估计不会超过十个,现场除了专家就是几十个免费进去观摩的艺校学生,我那个电台的主持人朋友事先说过可以帮我拿他们的招待票,但我还是选择自己买票,真担心再这样下去他们无法生存就什么也看不到了。现今这样浮躁的的社会,年轻人大多只愿意去听流行歌曲。
梨园戏是现存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因保存有宋元明南戏的很多剧目、音乐及表演形态,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百度百科上面有蛮详细的介绍,我主帖里面提到的南曲《孤栖闷》就是小梨园传统剧目《陈三五娘》里的一段经典唱词。http://baike.baidu.com/view/16958.htm
节妇吟是福建梨园实验剧团87年原创的戏,这出戏的主演曾静萍现任团长,曾夺二度梅及玉兰花奖。实验剧团的编剧王仁杰,人称“福建最后一个古典戏曲诗人”,全国只有两个编剧有三个戏入围精品工程,他是其中一个;中国仅余两三个能写昆曲的剧作者,他是其中一个;中国艺术研究所聘请的三个与戏曲有关的客座教授有两个是编剧,他是其中一个。他的另一力作《董生与李氏》入选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近年来他原创的《节妇吟》也被国内戏剧界改编成多种不同剧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