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管理主要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需求、编码、单项工作要求和可交付成果,从而促使项目工作成功的完成。实际上,这里涉及到一个“范围管理”的概念。项目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是由“范围管理”来决定的。范围管理的概念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产品范围,即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特征或功能,另一个是项目范围,即为交付具有规定特征和功能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完成的工作。我认为项目管理中的范围管理是最主要的一步。
接下来我就谈一谈曾在项目管理中,遇到关于范围管理的问题: 一、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就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定义并记录干系人的需求的过程。仔细掌握和管理项目需求,对促进项目成功具有重要作用。需求是指发起人、客户和其他干系人的已量化且记录下来的需要与期望。项目一旦开始,就应该足够详细地探明、分析和记录这些需求,以便日后进行测量。收集需求旨在定义和管理客户期望。需求是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成本、进度和质量规划也都要在这些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需求开发始于对项目章程和干系人登记册中相关信息的分析。
通过与客户相关干系人交流后,产生的需求都记录在案生成需求文件,由于每次交流的内容的不同,同时为了方便管理这些需求,我们利用两个文档来实现,分别为需求管理计划和需求跟踪矩阵,每次与客户交流的内容是通过需求管理计划来管理,每次需求采集和需求的变更是通过需求跟踪矩阵记录在案,为以后项目遇到问题时,便于查看遇到问题的阶段。
但收集需求遇到的问题有,其一,客户不配合我们了解需求;其二,需求是我们主观的去收集;其三,收集需求期间客户错误引导需求方向。以上三个问题最后都会产生系统做出原型后,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对于我们也会产生很大的工作量和成本。为避免这样的后果产生,我建议在收集需求时,最好让直接干系人和高层参与,高层不能每次都参与时,在每次收集需求时,也得让高层知道情况,这样会增加客户的重视程度,直到需求采集完成。
二、范围定义 曾有这样情况的客户,客户方的信息化很差,想把他们现在的日常工作做成信息化系统来提高办事效率,具体开展工作的情况如下: 第一,对客户的日常工作做出了调研,在这同时还做出整个系统DEMO供他们参考。给客户看后,客户口头上同意这样来开发,并且说等到真的系统开发出来后,他们再看看具体的情况,有业务上的不满足时,我们再来做调整。
第二,系统开发开始了,经过半年多的开发时间,信息系统成型了。在第一次系统演示时,客户只是提出了一些页面的问题,在场的同事都很高兴。第二次系统演示时,客户的大批领导来观看,当场就对我们开发的系统提出了质疑,说出了他们的业务不是这样,也满足不了现在工作的需要,一定要修改。当时我方无话可说,只好把客户方的领导反馈信息记录在案。
具体细节不谈了,这个项目反复工作就这样开始了,反复的次数都数不清了,直到项目结束时,总结经验教训时,具体了解到本项目周期为一年,现在是两年才把项目结束。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最好在范围定义完成后,我们整理出相应的文档,让客户方再书面签字确认,并且让双方的高层和直接干系人了解此事情,在商务合同上也可以把此项列入相关项当中,如出现以上问题时,我们也可列出依据给客户参考。
三、需求变更 ]项目情况是这样地,在项目前期的工作都很顺利,比如:需求调研和用户需求说明书的签字。就这样在一个半月后,项目进入了开发阶段。等系统开发完成一个流程时,第一次去客户现场进行系统演示时,客户就提出了没有满足他们需求,也不能满足他们现在的业务需要,我们就开始针对客户提出不满足需求的方面进行反复修改,这样的反复工作直到把整个系统开发完成后,在最终验收时,客户方领导又对整个系统提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针对我方来说是需求变更是需要付钱的,但是客户说是我们的开发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高层们也更加关注此项目了,进行了一轮商务上的谈判,最终结果是跟客户重新开发系统,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在此我说一句:“兄弟们好辛苦啊”!
需求变更在项目中是不可避免地,但变更的东西跟以前项目范围定义时,完成不一致,或是根本就是新增的需求,客户也不认为是需求变更或新增需求,只是说系统应该满足此要求。前提是有完善的项目范围定义,为避免此问题必须在商务合同上可以把此项列入相关项当中,如出现此问题时,我们应该遵从什么方案来实施项目。
从以上问题,我在作项目总结时: 第一,项目的范围定义要明确; 第二,项目范围变更要明确并记录在案; 第三,开发之前必须要让所有干系人知道(包括双方的高层),得到需求与demo确认的书面文件; 第四,在商务合同中添加防止以上问题的相关附加条款。再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来源:http://www.pmsalon.net/viewthread.php?tid=6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