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洪范》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荀子对此的解释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作好作恶所指的是个人的喜好厌恶,也就是个性。如今是个极度崇尚个性的时代,这种危险实甚于洪水猛兽。又有很多青年以传统文化否定个性而讨伐之,孰不知这正是传统文化的高尚之处。荀子倡性恶亦是有道理的。荀子的性恶与孔子的性善并无矛盾,只是所指的不同而已。性善者真如也,性恶者阿赖耶识也。人之初性本善,其初乃亲见本来面目之时也。人之初性本恶,其初乃一念无明之时也。 从修道的立场来看,个性绝不值得提倡。有个性即无道心,有道心即无个性。道心者佛佛相同也,个性者群萌各异也。当众生完全没有个性的时候,也就不是众生了。所以有个性太寻常,举天下也难见几个没个性的。所以在修道之初就应明白个性是怎么回事。简言之,人之所以会有个性,乃在人心之不同,此人心者,妄心也。无量劫来的业因果报,形成了凡夫的个性。个性是根本虚妄的,而众生的真心是同一体性,无所分别的。 《尚书》里面的这句话本意是教育人君行事不可凭个人的喜好厌恶,而要法之以圣君贤王。对于修道者而言,所遵之王即是法王,法王即佛也。所以遵王之道即是摒弃凡情,以圣道为人生之司南。又王者,自性之觉正净也,作好作恶皆贪瞋痴三毒之妄为,从此不再为其所欺,将个性认作本来人,而能够以自性三宝为皈依,可谓迷途知返矣。 虽然个性难舍,但看清其虚妄的本质,不为其所役却是很有必要的。
遗民黄泰
撰于南昌 戊子正月廿六 200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