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真是一把泪啊
自己办个小厂子,有好多型号的产品,最近订单多,产品生产来不及,特地招了点新员工,但是新员工受到老员工的排挤
厂子使用承包的原则,车间按生产产品个数算工资,老员工嫌弃新员工操作不熟练,嫌弃新员工拖累生产进度,拖累老员工工资
想了好多办法,始终解决不了员工间相互排斥的问题,后来我决定把新员工安排一条生产线,新老员工分开,但是新问题又来了,
新员工由于技术不熟练,不愿意做复杂的产品,要求我提高生产复杂产品的工资,但是自己利润问题,企业承受不了那么高的员工成本
所以我特地来上分取经,想高人替我参谋参谋:
1.如何解决新老员工互相排斥的问题?
2.如何解决员工要求提高工资的问题?(我这么琢磨着,1,不断加工资的话,公司成本大大提高,可出售价格不变,企业会日益面临无利可图的局面,2.不能
只要员工提要求就答应吧,这样做企业就没有原则了),我想问下各位,如何巧妙地解决员工要求涨工资这件事、、、
要说明一下,现在工人不好招,员工稍微不满意,明天就走人。。。为了赶订单,我都不太敢得罪员工了。。。。。可以说员工某些时候更像老板
哎,做企业真是一把泪啊,求指点
我对问题的答复:你是要短期内解决问题(应对产品订单完不成)?还是长期
解决问题(可持续长期企业发展成长)?
这取决于你们公司的情况,老板的想法和当前产品的特质,等。
不同的问题背景框架,问题的解决措施或方案是有不同的。
表面的焦虑、面对林林总总的小问题,它们背后是大问题,公司的交付能力低于需求(供小于求),属于产能不足的大问题范畴。
如果是短期内的订单增加(一个浪涌洪峰),那么属于短期内的问题,所采取的就是一些应对措施,也就是做一下多项选择题;如果长期看也是增加的(或预想长期
如此包括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那么属于需要从体系和机制方面进行根本改变的,需要一个solution,也就是一场企业管理变革,是解答题并且付诸实践
(类似于一个大型的实验课题)。
以下建议,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可能随着企业实际情况而有变化或根本不可行或有较大副作用。
短期问题应对措施:1/推掉一些订单,采用一些内部制定的订单筛选标准,以降低需求,来迁就产能不足;2/提高产品价格,用价格杠杆降低产品需求,实际效
果也是降低订单数量,以迁就产能不足,实际上就是保证出价高者满足需求;3/在生产人员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短期加班或工作调整,增加每人的工作时间,
实际上提高产能,以迁就需求;4/提高加班工资或超额产品的提成奖金;5/针对生产系统的调整,所谓“挖潜增效”,对一些瓶颈进行解困,释放产能,具体方
法论参见高德拉特的《目标》一书(网上大把的电子版,也是制造业必读管理方法论书籍);6/将一些订单外包给其他工厂,价格可以高一些,自己厂少赚一
些;7/招募短期制或临时性质的新员工,优先是招有马上上手能力的经验员工,哪怕工资待遇和奖金报酬高一些,以快速提高产能;8/对员工进行分类分层,包
括了招募的新员工,让能力高的,专门生产复杂产品,能力低的或新来的,生产简单产品;9/抽调一些负责任有耐心比较老实有一些带队伍能力的老员工,作为新
员工或一些team的头目,即提拔一些基层管理者,属于临阵选将吧,负责员工训练并跟进订单等;10)根据以上调整,配套的激励机制的改变,原先线性化的
按产品提成或计件奖励,改变为不同复杂度产品、不同产品产量、不同的工作时间、不同的工作身份、不同的责任心表现等等结构化的激励体系(至少是一个短期内
可立即实行的临时方案)。目的只有一个,让考评奖励措施同生产目标和组织运作方式要配套,负责换位思考,员工为什么要“想老板所想、急公司所急”呢?跟自
己无关呀。
对老板而言,关键的考虑就是,假设原先单位时间内整个工厂可以生产1万个产品,老板最后可以赚10万元净利润;那么当需求增加到2万个产品,统统接下来作
为公司订单(来者不拒),老板自然或想当然的觉得,如果都能生产出来的话,那么自己(或公司)不就是能净赚20万元了?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下去考虑问题,总
觉得自己没有赚到20万就亏了,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损失了。应该反过来想,自己本来是没有能力赚20万的,为此需要借外力(包括员工的加班加点等等),那么
别人也就必然要多赚钱,所谓好事大家沾光嘛。最终也许也生产出了2万个产品,老板也许就赚了16万,其余的“应该赚”的4万,以各种形式消耗或让利于外力
了,也包括招募新员工但是并没有得到相应产能的人力资源成本损失,等等。
长期问题的解决方案:1/采取部分短期问题应对措施;2/实质性的提高中长期产能,只能是实质性的从现在开始进行投资,只有投资才能带来产能。此投资是广
义的(狭义的投资就是厂房设备和招工的硬件等投入),投资主要包括老板在管理进步组织发展方面的时间精力、人民币资金、人力资源体系的建立、人力资源队伍
尤其是管理人员和骨干技术人员队伍的提升、产品结构的调整、市场客户结构的调整,等等。
关键的考虑就是,因为短期内公司的投入增加,并没有立即转化为产能进而转化为产品输出而获取利润,一定时期内公司的利润反而降低了。因而老板的远见决心、
公司所在行业和经营情况、公司产品情况,是这个决定的背后主要影响因素。不再赘述。
其他,该不该能不能得罪员工、新老员工互相排斥、员工要求提高工资、企业该不该“坚持原则”、工人不好招募、等等,都是问题表象,无法立即、针对性的解决
(或消除),背后根本的、结构性的、隐藏的大问题没有解决,它们将会一直存在,非此即彼反反复复,只能承受。
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是,充分的、正确的理解认识了问题。作为一个理解认识问题的好策略(占优策略),对老板来说,总是坐在老板的办公室坐在老板椅上考虑公
司的方方面面问题,有时候是“无解”的,你需要倒退三步或三公里,从一个独立无关人士的角度、从一个公司新来员工的眼睛、从公司老员工的心思出发,静下心
来重新看看这些所谓的问题,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同身受”、甚至“理解万岁”。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