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佛学交流] [佛学版精华] 敬、畏与爱 --再聊“神是什么”

[复制链接] 14
回复
352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4-11 15:4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末,与地平兄在 msn 上又神聊起来。

地平线-挥雨 :我也不信超自然的神 扬子 :总体来说,我是不喜欢“敬畏”这个词的。因“畏”而“敬”,不是敬。 因爱而敬,才是敬。 地平线:我想这是对词义理解的不同吧。 我所说的畏,是相对于某些人的自大而言的。 至少对我自己来说,一直生活在城市里,一直是坚信人的伟大。 而在西藏,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畏。 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的渺小。 所以我用敬畏一词。 扬子 :我没去过西藏,但偶是学天文的,更宏大,呵呵 地平线 :也许你已经过了我的阶段了。 扬子 :开玩笑,呵呵 地平线: 所以对你而言,畏,是谈不上的,但是对其他人而言,也许是需要的。 扬子 :呵呵,错!我要反驳你啦

新一轮辨经由此展开......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4-4-11 15:46:25 | 只看该作者

记得书上说,布施有三种: 以财务施穷苦,解其困乏,是财施;以佛法教人,解其迷惑,是法施;当大众受难惶恐时,解其恐惧,是无畏施。

可有以加之以“畏”,迫其生“信”的法门乎?

板凳
发表于 2004-4-11 15:55:5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所知的世界,所知不论敬、畏还是爱的神...都是别人描述的世界,别人描述的神,在我们生命之初就已经被打上了别人的烙印.

畏,为了什么?为了敬吗?

4
发表于 2004-4-11 16:5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扬子在2004-4-11 15:46:25的发言:

记得书上说,布施有三种: 以财务施穷苦,解其困乏,是财施;以佛法教人,解其迷惑,是法施;当大众受难惶恐时,解其恐惧,是无畏施。

可有以加之以“畏”,迫其生“信”的法门乎?

是的,不应该去畏,敬就足以。

5
发表于 2004-4-11 17:26:19 | 只看该作者

所谓“敬”:敬的是力量,敬的是伟大,...

所谓“畏”:畏的是愚痴,畏的是贪婪,...

想想泰戈尔这句话:我握着爱和真理的利剑去战斗,但我失败了。

他在和谁战斗呢?不是神,不是“上帝”,而是人,是人的心,是人的“幻垢”。

^_^

6
 楼主| 发表于 2004-4-11 17:47:5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free668在2004-4-11 17:26:19的发言:

所谓“敬”:敬的是力量,敬的是伟大,...

所谓“畏”:畏的是愚痴,畏的是贪婪,...

如果连这个也不畏呢?

幻垢者,自有其因;而因缘来时,自然会洁。

畏之,是否再加一层烦劳?

即有错有垢,心知有垢,同时更知缘到必明。可坦坦荡荡乎?

对芸芸众生的贪痴,看看其背后不正是某种“畏”麽?于是,无恨,有怜。惜其颠倒蒙昧不知出于此幻垢,可与法,可与无畏,而不可着相。

即便我身冤业深重,是畏?是喜?还是无畏无喜? [em06]

7
发表于 2004-4-12 08:56:20 | 只看该作者
扬子:“畏”不是"畏惧",是"可怕"。
8
 楼主| 发表于 2004-4-13 09:15:06 | 只看该作者

说到忍辱,昔者佛陀亦曾被节节肢解而不恚恨,扬子胡想,当亦不视其为“可怕”吧?

其能忍者,当因勘破而了然,也即,不视其为“可怕”,方能无“畏惧”?

可将六道轮回沉浮苦痛,视作“不可怕”吗?

愚痴如我有不解者,请大家点拨:

佛说苦,亦说空,既空,何来苦?既空,视苦为乐吗?

厌离的真义是什么?苦乐何别??

9
发表于 2004-4-13 10:01:10 | 只看该作者

扬子:

说到忍辱,昔者佛陀亦曾被节节肢解而不恚恨,扬子胡想,当亦不视其为“可怕”吧?

--是的。对凡夫来说是可怕的,但对圣者来说是不可怕的。对圣者来说,“舍身”是一次“启发”,一次“值得”的启发。看李敖的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中的谭嗣同舍身前的一封信:

第四封是写给他佛学老师杨文会的:仁翁大人函文:金陵听法,明月中庭,
此心有得,不胜感念。梁卓如言:“佛门止有世间出世间二法。出世间者,
当代处深山,运水搬柴,终日止食一粒米,以苦其身,修成善果,再来投
胎人世,以普度众生。若不能忍此苦,便当修世间法,五伦五常,无一不
要做到极处;不问如何极繁极琐极困苦之事,皆当为之,不使有顷刻安逸。
二者之间,更无立足之地,有之,即地狱也。”此盖得于其师康长素者也。
嗣同深昧斯义,于世间出世间两无所处。苟有所悟。其惟地藏乎?“一王发
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今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
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
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嗣同诵佛经,观其千言万语,究以真旨,自觉无过此二愿者。窃以从
事变法维新,本意或在“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今事不成,转以“未愿
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自度不为人后,赴死敢为天下先,
丈夫发愿,得失之际,执此两端以谋所处,当无世间出世间二法之惑
矣!吾师其许我乎?

戊戌八月九日,受业谭嗣同合十

谭嗣同为什么要舍身呢?

“除了死的方法,又有什么方法呢?如果死的方法最好,又何必吝于一死呢?
请转告黄鞍兄,我错了,我的路线错了,我谭嗣同的想法错了,我完全承认
我的错误。不但承认我的错误,我还要对我的错误负责任,我愿意一死,用
一死表明心迹,用一死证明我的错和你们的对,用一死提醒世人和中国人:
对一个病人膏盲的腐败政权,与它谈改良是‘与虎谋皮’是行不通的。我愿意
用我的横尸,来证明这腐败政权如何横行;我愿用我的一死,提醒人们此路
不通。从今以后,大家要死心塌地,去走革命的路线,不要妄想与腐败政权
谈改良。我决心一死来证明上面所说的一切。”

其能忍者,当因勘破而了然,也即,不视其为“可怕”,方能无“畏惧”?

--凡夫看,是忍。圣者不“忍”,圣者勘破而了然,于是不用忍。“可怕”在于“愚痴”会带来生命的毁灭。知此“可怕”,方能成就“无畏”。

可将六道轮回沉浮苦痛,视作“不可怕”吗?

――可怕吗?不。正如谭嗣信中所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说苦,亦说空,既空,何来苦?既空,视苦为乐吗?

――苦乐非是“视为”,苦乐在于体悟!

厌离的真义是什么?苦乐何别??

――苦乐何别?厌离真义?体悟便是。非不言,虽言无体悟,是谓“妄言”。

^_^

拙见,不妥海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3 14:32:23编辑过]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4-13 12:21:54 | 只看该作者

[佛学版精华] 敬、畏与爱 --再聊“神是什么”

佛说苦,亦说空,既空,何来苦?既空,视苦为乐吗?

――苦乐非是“视为”,苦乐在于体悟!

===>受教良多,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