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招聘会,是给循规蹈矩的低端人才准备的?

[复制链接] 2
回复
113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5-7 17:1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语:

    招聘会是为什么样的人准备的?为什么跑了那么多招聘会,效果却那么差?要怎么求职,才能让HR眼前一亮?本文为你揭示其中的奥妙。

 

 

    金三银四,又是一年招聘黄金季 + 应届毕业生求职高潮期。各种招聘会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许多大型及质量高的。然而很多时候,求职者接连跑了好几场招聘会,也找不到合适的职位。要么投不出简历,要么乱投简历。最后接到的面试电话,可谓寥寥。许多人灰心沮丧,倍受打击;有的人屡败屡战,越战越勇。然而不管你是那一种,在再次出击前冷静下来思考一番,而非茫然地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本身的意义,比你短时间找到一份工去打更大。

 

    分析一下打工人才的流向:

  1. 最高端人才:他们不需要找工作,这种人往往有固定的圈子,世界很大,圈子很小,你的职业动向圈中人都很清楚,一旦他们想动,自然会有大把其它高端职位虚位以待,甚至不在乎他们之前是否在做这个行当,有无经验。因为到了某个高度,一切都是相通。也许只是通过一场酒会,一次谈天,他们的下一站就轻松确定。像原《经济观察报》的副总编李清飞,摇身变为中国黄金集团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运作的产品年收入近百亿。转变的原因,就是“一直与中金集团老总私交不错,就被请了过来”。
  2. 高端人才:就是资深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也不需要找工作,有时还觉得猎头太烦了,天天打电话把工作送上门来。如果他们想动,不需要找猎头,给行业内的朋友透透口风,行业的其它企业必然闻风而动,求贤若渴,凭借他们过往的战绩,甚至连面试的不用,一张机票送过来,恭请即日到任。
  3. 中端人才:正规有规模企业的主管、经理之类。猎头是他们的好朋友,他们的履历也很漂亮。他们密切关注网上招聘的动态,时时关心自己薪情的变化。一旦他们想动,他们会在网上寻觅,包括大型招聘网站和心仪的公司的网站。同时拜托相熟的猎头帮忙留意,然后按部就班地面试、谈条件,然后跳,或者不跳。
  4. 低端人才:助理、文员、毕业生、不正规企业的助理至经理——他们的背景太不起眼,难以引起猎头的注意;他们也没有形成对工作方面有帮助的圈子,就是认识一些位高权重的人士,对方也很难把他们引荐到很好的职位上去——他们资格还不够。要充分地利用关系,首要条件是你必须要有被利用的价值。于是网上求职、职介所、招聘会,N管齐下,其中又属招聘会跑得最勤,因为只有在这个场所,才能跟难缠的HR混个脸熟,让他们不但看到简历,还能一睹真容,甚至搭上两句话。这效果,比单看一两张纸好多了。所以,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期许找到更好的机会把自己推销出去。

 

    所以说,招聘会是给低端人才准备的。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佐证:你很难在招聘会上看到500强企业,就算有,绝大部分也是招聘销售相关的岗位。原因很简单,这种企业的HR,光检查那些铺天盖地投到公司招聘邮箱的简历就已经应接不暇,哪里还需要出来摆摊相面呢。以我做HR的经验来看,HR其实是很懒的,如果不是到了无人可用、无简历可挑选的无奈地步,他们才不愿意出来挤那乱哄哄的招聘会,还要搭上自己的周末休息时间。他们也更清楚:他们想要的人一般不会出现在那种场合。就算勉强去了,也是抱着一种捡漏的心态,要么就是纯属给企业做广告。就像那几个知名招聘网站首页上,成年挂着500强企业的LOGO,好像它们一年到头都缺人,其实人家根本不招人,就是要让你看到它,看到它,再看到它。财务部也会算计,到招聘会上摆一次摊儿,成本多少,人工多少,收益多少,通常摆一次摊儿的价格够得上在网上挂一年广告的了。所以,能不去就不去,给企业省钱嘛!

    当然,这里指的是一般的招聘会,专为高端人才开设的那种另当别论。但我很怀疑,那种招聘会的结果,是不是招聘方还比应聘方来得多。举办方把企业忽悠来了,又限制了低端人才的进入,中高端人才又没必要去,结果可想而知。

 

    那为什么又说招聘会是给循规蹈矩的人准备的呢?

    因为找工作的方法千万种,随大流的方法就是最低效的方法。就好像所有的车都开在一条路上,就算是高速路,车多了也开不快,还不如三两辆车在土路上开来得快。

    循规蹈矩的大多数,他们不知道有新路,或者不敢走新路,或者不懂开辟新路。所以,他们冲着人多的地儿去了。效果不管,至少安全。

 

    你可能要问,我就是个低端人才,如果不跑招聘会,还能有什么新路。上网职介不说了,我说说我见过和尝试过的几种路子吧。

  • 动用一切人脉关系。当然就像我前面说的,你必须保证自己有可利用的价值。我看到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让父母去操心,问题是他又说不出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结果父母病急乱投医给找了,如果找到了,自己干得不开心又转头来埋怨家人;更多的时候是找不到,没个性没特色没本事的大学生到处都是,为啥人家要选你这个啃老的。我并不是说不能麻烦父母家人,其实在有用的人脉关系上,刚毕业的人真是没什么资源,有必要的时候还是要仰仗长辈。关键点在于,你一定要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并摆出积极的态度,甚至跟长辈的人脉直接沟通,说出你的意向。这样,对方会清楚你的意图,也会更有方向地去帮你介绍。再举一例,有一次一个家长向我咨询大学、专业和未来就业的问题,说想给他儿子参考一下。我说让你儿子直接跟我聊聊吧,结果他儿子还不愿意,我只好跟这个爸爸聊,可这个爸爸又一问三不知,说的全是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他儿子的想法。我没办法,只能大而化之地说了些大道理,也感觉到对方不是很满意。挂了电话以后,心想这真是浪费时间。一句话:如果你自己都不拍翅膀,别人把你抛上去了,你还是会结结实实地摔下来。
  • 毛遂自荐。混进你喜欢的写字楼,一家家公司去推荐自己。这种搞法比较出格,需要勇气。弄不好前台会把你赶出来。别怕她们,大部分的前台,就跟《杜拉拉升职记》里的海伦一样,属于眼大无脑(胸不一定大……)的花瓶,她们不敢挑战也不愿改变,远不如勇敢的你,所以千万不要被她们挫了锐气。如果你说大楼的保安叔叔要赶你……相信我,穿得像样点,只要别像推销员和乞丐,他们不会为难你。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毛遂自荐的毕业生,最后进了我们公司,常常稳坐业绩最佳的头一把交椅。
  • 免费为别人工作。我在很久以前的博文《免费为别人工作》里就说过这种方法。别再把注意力全放在赚钱上,而是集中在传递价值上。创造一幅作品或学到一种技能,都不能给别人带来价值,自然产生不了收入。然而,跟别人分享你的创意或技能,却正是传递价值的过程。这里正蕴含着从你的工作中获得收入的潜在可能。如果你觉得一个老板值得跟,那就要想尽办法追随他,哪怕是免费给他打工,只要能够跟他学到本事。同样,如果你想加入一个知名机构而对方却不需要你,你可以尝试要求免费给他们打工,只要你能获得在这个知名机构工作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你以后的发展,可是一块华丽的敲门砖。
  • 通过栖息谷畅享网等经理人聚集的专业网站推销自己,方式可以是发帖、分享、结交朋友……不一而足。
  • ……还要我说吗?你自己不会想啊!

 

    就算要跑招聘会,也有新的跑法。

 

    我想说说我曾经的跑法。一般招聘会,开放时间都是9:00-15:00,我出现的时间,一般是11:30以后,甚至一觉睡到自然醒,悠哉悠哉吃过午餐,13:00以后才到会场。有经验的人可能会说了:好多企业吃过午饭以后就撤了,一点多去还有P用啊。的确,特别是好一点的企业,一上午肯定收获颇丰了,吃过举办方提供的盒饭,昏昏欲睡,又抱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晚来的鸟儿有问题”的偏见,干脆收拾收拾走人,回头还可以算上一天的加班。殊不知“早起的虫儿被鸟吃”,你越是只小虫虫,就越不要一大早跟一群鸟挤在一起,否则被吃了都不知道。你可能又要问了,我就是只虫怎么办呢。好啊,那就11点半以后再去,这时候人流就会比较稀疏了——应聘的人也要吃饭哪。会场提供给招聘方的盒饭一般是在12点以后,所以12点前HR们都会老老实实地坐在摊儿上。不过,这时候去找他们不太明智——跟饿肚子的人没法很好地沟通;也不要在他们正吃着饭的时候去问东问西——他们多半会觉得你没礼貌,没眼色,极有可能客气收下你的简历就让你“等电话”了,你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最好的办法就是趁这个时候把整场转悠一遍,反正人也不多,正好能把每家公司都看清楚了,记下你有意向的公司和职位,等HR吃得差不多了,再上去递简历和自我介绍。其实,一个人能在一场招聘会上看到的意向职位,顶多也就三五个,不必担心你正和这家谈着的时候,那家已经收拾铺盖走人了——人家也是要消化消化才有力气走的嘛!这就是11:30策略

     退一步讲,就算你意向公司的HR真走了,也不必担心。这就谈到13点策略了,我的做法是,带着我的挪鸡鸭N73,迅速地把全场转一遍,遇到心仪的公司或职位,立即把它的招聘广告拍下来。那上面自然就包括了公司介绍、招聘职位、公司地址电话网站邮箱联系人等信息,回家之后整理一下,就可以对症下药地发邮件或打电话了。一般来说,HR总是希望自己收到的简历越多越好,这样他们的选择余地才更大,况且他们正在招聘期,基本不会拒绝主动打来电话的人。争取在电话里多沟通几句,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这么做,反而可能比在人头涌涌的招聘会上,跟HR照个面的效果更好。采用13点策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这时候快散场了,进场也就不收门票了,省钱啊。通过这样的方法,我收到了不错的成效,至少,得到的面试机会比11点钟前去要多得多。

 

    总之,找工作这事儿,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定别走寻常路。就像80后的忻皓,参与了全球海选世博馆馆长的竞赛,决赛那天入围了五人,却只来了四个,没来的那个就是忻皓。因为他当时身在美国,只是通过视频参赛,理由是:视频参赛比专程坐飞机赶回来更低碳。结果他成功当选,成为世博会上唯一的乡村馆——滕头馆馆长。

    是金子总会发光,发光总会被人看到,只要你别把自己装在闷罐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7 17:18:02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10-5-7 20:06:3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理!
招聘会上面能够把工作定下来,或者是获取到一个岗位是很困难的。
几年前刚刚毕业的时候,在杭州招聘会跑了十来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非要求一个程序员的岗位,难度大啊!
简历递过去,HR都不理会……
现在回顾一下的确是13点策略让我在异乡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而且顺顺利利的做了当时自己最希望做的行业!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7:30:2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不错,欣赏一个~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