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赵本山? 作为东北人,央视春晚是一段可以颇为自豪的时光,因为东北的小品演员在这台全国人民最为看重的晚会上,始终挑大梁。黄宏、巩汉林、潘长江,尤其是赵本山,每一年都给国人带来了太多的笑声。然而,这些东北人霸占春晚小品舞台的时间的确太长了。特别是赵本山,不仅每年都是必保节目,经常连审查环节都可以省略,并且还总是要拿小品类评选的头名。这种特殊的现象的确有些不太正常了,原因很简单:全国人民喜欢赵本山的本色演出。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观众愿意看他的表演,他就会一直演下去。” 然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赵本山是农民出身,观众出于对平凡的喜爱,对底层生活的熟悉,而爱看赵本山的节目。但是,如果本山总是靠那个帽子、那几步走、那几段脑筋急转弯,被喜欢的日子也就不会太长了。近年来,本山由于开辟的战线过长,当导演、演电影、办公司、开学校、建影视基地、还经常拍广告、客串一些电视连续剧啥的,他已经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了。因此,用于小品创造的精力也就非常有限了,以致他连续几年的呼悠系列和黑白系列,因为缺乏创新,而屡遭诟病。由于这些原因,赵本山也就很自然地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有人说他已经黔驴技穷、步入强弩之末了,有人说他不过是迎合国人的某些低级趣味,更有人将赵本山的走红,称作是中国文艺界的悲哀。依我个人的观点,一个从铁岭农村田野中走出来的二人转艺人,能够完全凭借个人的努力,达到今天这样的红火程度,引起世人的如此关注(也包括诸多非议),当今中国还有第二个人吗?仅凭这一点,就是非凡的成功啊。作为他的老乡,我想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说说“如何欣赏赵本山”这个话题: 贴近观众。赵本山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和观众没有距离,能够反映百姓熟悉的真实生活状况。在我们的亿万观众中,固然有人喜欢欣赏交响乐演奏、意大利格局等“阳春白雪”,但更多的人则热衷于平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二人转等“下里巴人”。这其实就是一个反映观众心理客观规律的必然现象,就好比我们看新闻节目,国外的事情尽管也想了解,但最关注的一定是自己身边的大事小情儿。赵本山的优势恰恰就是占尽了浸满乡土气息、贴近百姓生活这个优势,因此他的节目经久不衰也就不足为奇了。无庸讳言,他的表演的确不可能进入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金发碧眼的老外们不会喜欢赵本山的节目,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太大了。如果把是否受老外观众喜欢作为评判节目优劣的标准的话,赵本山早就下野了,就是因为他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才成就了他的这番伟大的事业嘛。因此,那些觉得赵本山的表演低俗的人也尽可保留你的观点,只是你不能强加于人,既然更多的人喜欢这一口儿,你就必须认可这一现实啊。 自学成才、多才多艺。我认为,赵本山的成才之路是最值得欣赏和提倡的,他是这些年文艺圈中自学成才的楷模。他似乎没有一个官方的正式头衔,他似乎没念过几天书,自然没有学位,没有职称,也没有官衔。他的名号一类是自封的,比如董事长、院长、导演、师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他当然是“一把手”了。还有一类是约定俗成的,比如著名小品艺术家、戏剧大师、中国卓别林、二人传掌门等等。在各种表演场合,我们都见识过赵本山的多才多艺,他除了演小品给观众带来欢笑之外,会唱二人传、演唱通俗歌曲、演奏各种民乐、当导演、演电影和电视剧、写书法、当教授、当企业家、当院长和团长。我想,赵本山的才艺和学习能力,肯定会令全国观众相信,他在可及的范围内,折腾出任何新鲜事来,人们都不会感到惊讶。论起点,他当年低得不能再低了,论成就,在演艺界他也的确达到巅峰状态了。如此大的反差竟然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的确值得我们好好欣赏和学习一番的了。 老老实实做人。赵本山的为人在演艺界是有口皆碑的,从未听到过关于他的绯闻。能做到这一点,实在不容易。他对家乡的那份情,也一定会令许多人感动,比如他总是尽力为家乡铁岭做宣传这件事,在全国堪称模范。他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徒弟、对自己所从事的那份事业的挚爱,的确令我们深深感动。在各项社会公益场合,他的侠肝义胆,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其实我们都知道,赵本山也仅仅是个普通人,但他愣是活出了如此的不平常。就凭这一点,他就很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和欣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