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汽车业] 汽车人才全线告急,高校培养杯水车薪

[复制链接] 0
回复
110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5-13 20:3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7上海车展内容丰富,精彩纷呈。5辆以上的全球首发车,100余辆首次在国内亮相的国外车型,2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家参展商,业内人士称,这是目前为止国内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车展。上海的汽车展吸引了无数圈外与圈内人士的眼球,同期举行的还有汽车人才的招聘会,汽车人力资源高峰论坛等等。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人力资源角度而言,看到的是新一轮汽车人才争夺战又将上演。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发布的公告指出,汽车人才已高居北京2006年紧缺人才榜首。目前汽车业招聘按岗位集中在研发、销售、品牌、售后领域,尤其缺少既了解汽车构造、产品性能,又了解企业文化和市场需求综合性人才。2007年汽车人才需求领域包括:汽车研发人才、维修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汽车服务人才等。显然关于汽车人才的话题已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走访了各大汽车企业的HR、高校的教授以及人力资源薪酬公司的专家,这些来自业内的声音或许能为求职者们提供参考。

汽车行业人才不是缺哪些,而是全线缺
全国都缺


    4月无忧指数数据显示,汽车行业的总体有效职位需求数达到了20 543个。上海 、北京、广州和深圳4大热门城市的职位需求比为:8:4:2:1 。上海的职位需求数位居全国城市之首。

    从2006年年末以来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看中了上海这块风水宝地,上海的浦东张江,除了奇瑞和海马,在西面不远处还坐落着万丰汽车公司,再西面一点是比较成熟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在泛亚附近、金桥的宁桥路上还坐落着上汽汽车制造公司:上汽工程研究院的工程师们正在打造上汽的一系列自主品牌汽车。再看上海的松江是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的所在地;嘉定区安亭镇坐落着上海大众,他们有个800人的研发团队;西南面坐落着上海华普汽车公司,他们和上海交大联合成立了汽车工程研究院,研发工程师也有460多人;上海市中心的南京西路上又迎来了日产的汽车设计中心。“选择上海就是想获得中国市场的第一份信息,同时又有机会招到第一流素质的汽车人才。”一位受访的汽车企业HR一语道破天机。 难怪业界传说,上海将成为中国的底特律。

    除此之外,浙江和江苏两大省的汽车人才需求也非常多。高级人力资源顾问陈维女士表示,中国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相当多,遍布全国,从北至南,长春沈阳,京津两市,接下来就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还有中部的武汉与重庆等城市,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链,企业的人才需求包括高级人才需求都十分巨大。

各类职位都缺

    “现在讨论的汽车人才缺乏问题,已经不是几个职位或是几类职位的缺少的问题;也不是民企缺或是外企缺的问题;更不是蓝领技术工人缺或是高端管理人才缺的问题,而是整个汽车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急缺人才。”一位民营企业的招聘者如是说。他的话一点也不夸张,从这几天笔者走访的企业HR中已经得到了回应。公司组织架构中相关的几大类职位营销、市场、研发、工程技术、采购等等都被企业打出高薪聘用的旗号。来源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对上海汽车营销人才的统计分析显示:至2010年上海地区汽车销售人才缺口达4600人;汽车销售管理人员达1000人;汽车市场策划人才缺口达400人左右。 汽车售后服务人员(汽车保险咨询顾问、客户关系管理顾问、汽车售后服务顾问等)缺口达4000人;汽车售后服务管理人员(如汽车售后服务经理)缺口达1000人。

    汽车零配件领域内的人才状况也不容乐观,据预测至2010年上海地区汽车零部件仓储类人员(如零部件配送管理员、零部件仓储管理员等)缺口在5700人左右;汽车零部件销售类人员缺口在10900人左右。(以上数据均来自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对上海地区汽车行业的统计。)

    另外,由于我国汽车业起步较晚,在自主研发上一直存在着人才不足。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中,研发人才一般都占到3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例还不到8%。从笔者走访的汽车企业中都对研发人才表示出极大的关注,海马、奥托立夫、天纳克等等。一位汽车企业的HR表示,研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主品牌的研发,另一类是对国外车型的本地化研发,这两类研发人才都很缺乏。
来自交大的陈关龙副院长表示:“目前国产轿车技术还十分落后,这实际上是缺乏关键技术人才所致。”关键技术包括:车身关键技术;底盘与发动机关键技术;汽车电控关键技术。其中车身关键技术还可以分为,汽车板精益成形技术、车身工艺/工装设计、车身装配质量控制技术、汽车轻量化技术等等。这些关键技术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国产车的发展速度。

企业招聘:宁缺勿滥

    无忧指数数据显示,以往民企招聘需求独大的局面在汽车行业是个例外,外企中独资类企业与民企的需求数量几乎相等,这进一步应证了汽车人才的全面稀缺。人才是缺,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此会降低招聘人才的标准。“技术要求绝不能降,宁愿出高薪挖。”一位HR向笔者表示。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对于这个行业的人才均带上行业背景的色彩。从市场到销售,从售后服务到采购甚至到HR本身的招聘,有一定行业经验是最基本的一条,而技术类职位的要求更甚。“技术经验的积累是以年为单位的,现在的应聘者经验实在太浅。”延锋江森的HR徐小姐向笔者抱怨。来自于汽车贸易企业的招聘者表示,公司最需要的是既要有汽车行业背景,又有国际贸易经验的综合人才,这类人才有多少,公司就要多少,但前两项条件必不可少的,否则招进来的人根本没法进行工作。

    天纳克汽车中国区的HR负责人胡女士表示,尽管公司对于研发人才需求迫切,但是绝不会因此放低选才标准。“除了一些专业的技术经验要求外,一些软性技能更是我们公司选才时必须考虑的。”胡女士谈到的软性技能(Soft Skill)是指团队合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等等。“公司招聘的研发人才需要与国外的同事进行技术上的沟通,听取国内客户的意见反馈,因此与人沟通的能力很重要,公司不希望招进来的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技术书’。”语言能力是目前汽车行业许多外企选才时首选的基本条件,胡女士表示,熟练的英语听、说、写能力是必须的,如果能有第二门外语的掌握,公司会优先考虑。与此同时,笔者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了解到,为了满足企业需求,目前同济毕业的学生中要求英语必须过六级,德语要过四级。

    “现在企业招聘出现了比较尴尬的局面,好的人才实在太少,就算通过猎头也难以找到百分之百满意人选。”奥托立夫中国区的HR石小姐向笔者表示。由于目前汽车行业人才的流动率十分高,除了社会招聘外,奥托立夫一直关注校园招聘,希望通过与一些有汽车专业的高校进行招聘合作,来弥补一些基础岗位的人力不足。

专家支招行业求职要点:

    1. 注意职业发展的连续性。

    目前汽车行业流动频率很高,实际上这是一种恶性竞争引发的现象,这对于企业、对于个人都不是很好。特别是个人求职者一定要注意自己职业发展的连续性,注意经验积累的周期性,特别是在汽车这种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行业,缺乏技术经验积累是会直接影响个人职业的含金量。

    2. 求职看公司。

    找工作更是找公司,要关注公司的经营状况,或是业务情况,长期的发展战略等等,不要只看表面的一些东西,要学会分析和预测公司未来的一些走势。这样可能避免自己职业生涯的中断。

    3. 眼光放长远,投资自己职业生涯。

    4. 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家。

薪酬:中高端和明星员工薪酬上涨幅度较大

    来自于外企太和的薪酬数据表明,2006年汽车行业整体薪酬涨幅在7.6%,由于整车市场价格竞争,利润空间被压缩,相继以往几年,2007年汽车行业的薪酬预计涨幅将会走低,但一些关键部门中的明星员工薪酬幅度仍会有大幅提升,比如销售部中的关键销售员。“但这些销售员的收入中,浮动提成一块比较大,基本薪资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外企太和高级薪资顾问侯剑峰表示。研发和市场是另两大块薪酬比较看好的部门。相对于销售部门而言,这两个部门的人才还算稳定,离职率不高。

    另一种趋势是,中高层职位的薪酬会有较大变化,变化部分主要体现在浮动奖励这块,也就是说中高层职位的薪酬将直接与企业的业绩挂钩,体现出高风险高薪酬的特点。2006年,外企太和的薪酬数据显示,市场经理的年度现金收入总额平均值为286 167元;销售经理的年度现金收入总额平均值为286 846元;研发经理为218 598元(以上均取中位值)。

    来自前程无忧2006年薪酬报告显示,同一职位,一线城市的行业平均薪酬要高于二线城市2~3倍。沿海城市中,上海与深圳的平均行业薪酬最高。2007年上海地区的平均薪酬涨幅预计不大,相反北京地区的平均薪酬涨幅预计将会走高,达到9%~10%。

    另外,从福利看,企业对于销售人员的培训投入要远远低于其他类职位。无忧薪酬报告显示,销售类职位员工享有企业培训福利的只占到22%~30%,而其他类职位员工享有企业培训福利的占到了70%~80%以上。

    民营企业在薪资上仍然没有竞争力。从无忧薪酬报告可以看出,同样工作5年左右的人在民企的平均年薪只有外企的一半左右。当然,这种差距在一些技术类职位上正有缩小的趋势。另外,语言优势在汽车行业更加突显,猎头表示,同样一个职位英语出色的候选人,其薪资要高过那些不善长者至少5000元左右。

高校培养——杯水车薪,企业培训——后继乏力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目前高校汽车专业承担着全国汽车人才输送的重任。我国汽车专业高校毕业生十分抢手,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的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汽车专业的毕业生供求比约为1:20。“汽车人才严重供不应求!”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陈荣章教授介绍说,目前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每年有250名的汽车人才输出,从全国看,综合其他高校的汽车人才输出,估计全国每年汽车高级人才的输送不会超过3000人。

高校三大专业走热

    在汽车所有专业中,目前比较热门的有车用新能源技术、汽车实验技术和汽车营销。专业的热门是和市场需求相挂钩的。众所周知,中国的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在一些技术上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相比。而车用新能源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技术,中国与全世界的汽车企业站在了同一起点上,可以预见这将是中国有望领先的技术领域,中国将会有领先世界的自主研发产品。

    目前汽车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人们会更加关注汽车本身的一些技术指标,比如碰撞,噪音,安全性能和油量排放等等。汽车实验技术就是完成这些专业指标的测定,从而确定汽车质量的好坏。

    企业发展,营销先行,同样营销在汽车行业也是重中之重。当下很多汽车企业都会对营销人才进行培训,但都只停留在销售的层面上。虽然有很多国外的机构进入中国,他们能够把一些成熟的营销策略带进来,但无法在中国完成“落地”。国内缺乏既了解国内市场又懂得汽车营销的专业人才。同时,来自翰威特的薪酬报告显示,汽车行业的营销人才流动率达到了20%,这一点同样我们也可以从太和的薪酬报告中得到印证。陈教授指出,相对而言汽车营销岗位的流动率要高于其他类岗位。营销人才的缺口引发了这个专业的热门。

    谈到关于汽车作为一个专业是否适合落地高校这个话题时,陈教授认为,这和高校的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关系。“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为例,大部分老师都有多年同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我本人就在福特工作过),既了解企业运作模式,也懂技术理论,同时我们还会请一些企业的领导层来担任客座教授,让学生更有机会听到来自一线的真实的企业运作情况。从而保证我们学校汽车人才的质量。”陈教授另外补充,“当然,不排除个别学校只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脱离实际的讲课是没有意义的。”

企业培训投入偏少

    “对于人才的培养与投入能体现这个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陈教授指出。从人才自身的发展角度看,培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高校完成的只是对人才初级阶段培养,进入企业后一年一人至少要有24小时的培训时间才算是合格的。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很多企业对于人才的培训不超过5个学时。很多企业的培训只是由于厂家要求培训而培训,而厂家培训仅仅停留在自身产品培训上。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汽车人才具有复合性特点,比如一个4s店的总经理需要的不仅仅是原来的销售经验,还需要财务知识,如何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如何有效领导等等。企业在这方面的培训相对比较少。另外,有些企业过分追求实用性,缺乏对于行业发展做课题性研究的投入。在国外,汽车行业的企业对于人才的培训通常会占企业预算的10%,这其间包括了一些课题研究和开发。

    “目前的汽车行业与房产很相似,整车市场已经趋向饱和,二手车市场将会走热,未来汽车将进入置换阶段。这将引发未来新一轮的人才需求,一些与汽车相关的服务岗位将会走热。”在结束采访时,陈教授对汽车市场做了以上的预测,这对于将来想要投入或者已经投入在这个行业的无数求职者而言,也算是一种提示吧,套用一句老话,没有永远的热门,也没有永远的缺乏,职场有风险,入市请谨慎。(完)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