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经济竞争、军事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一切科学技术都必须靠人才来掌握、开发和应用,科学技术只有被人所用,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力量。人才被视为宝贵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加速了人才的竞争。 1945年二战结束时,美、英、法、苏四国攻占柏林,苏联为了补偿自己在战争中蒙受的巨大经济损失,第一件工作就是急急忙忙地将德国工厂的机器设备大量拆卸,装上火车,运回国内。正当苏联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美国中央情报局已经悄悄地把许多造诣颇深的德籍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连同他们的科研资料带到了美国,夺得了一份“最珍贵的战利品”,当时的德国柏林是世界科技的中心。也正是由于二战结束时,美国从德国和其他国家夺得的一批优秀科学家,才使美国在核武器等领域一直保持优势。应当说,美国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而当苏联获悉这个情况恍然大悟时,留下来的科技人员已经所剩无几了。从事后获得利益上比较,苏联显然远不如美国聪明,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美国通过二战和新的技术革命,争夺了世界上的大量的一流人才,使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带动了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使美国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超级大国。 美国此举并非偶然。事实上,美国决策者一直把争夺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以匈牙利为例,匈牙利自社会制度变革以来,除了通货膨胀、失业和社会治安等让政府头疼的问题之外,美国对它的人才争夺也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匈牙利高层次学者外流严重。1991年,匈牙利拥有各类研究人员2.7万多人,到1993年则减少了4000余人。在自然科学方面,以隶属于匈牙利科学院的实验医学研究所为例,该研究所的医学家,每年有15—20%的人在国外工作;社会科学方面,以匈牙利为例,目前该学院有5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学者在美国和西欧,其中90%已由2年居留许可又延长了1年,也有申请3年居留许可的。该学院副教授基什保普·拉斯洛说,这些人多半不会回国了。 科学的发展是以雄厚的研究资金作为后盾的,但匈牙利的国家科学研究基金却在逐年减少,目前每年还不到20亿福林(约合1.7亿元人民币)。从事科学研究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献身,匈牙利的许多科学家认为,低收入并非是促使他们涌向西欧和美国的根本原因,而是感到满腹经纶无法施展。捉襟见肘的国家科学研究基金对于满足他们的科学研究需要是远远不够的,而美国和西欧却能够提供先进的研究条件,满足他们科研的成就感。 19世纪科学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20世纪20年代后,科学中心则从德国转移到美国,科学作为一种成熟职业在美国完成了定型。美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成为从事基础研究的当代科学家最活跃的舞台,而大型企业则是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科学家的集聚地。 看看战后美国诺贝奖获得者中有多少是移民和移民后裔,看看美国从Top 20的顶级大学到普通大学里有多少亚裔教授,看看美国登月太空项目里有三分之一的华裔工程师,看看包括IBM, Intel, Microsoft, Oracle,Lockheed Martin, Hughs 在内的美国各大高科技公司哪家没有中国留学生... 你就会明白亚裔移民或亚裔美国人在保持美国的世界科技领先地位所起的作用。 正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人才才使美国在世界上保持科技领先的地位并为美国经济保持活力开辟新的生长点,这一点连最保守、排外的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克林顿总统在每年五月的“亚裔传统月”向亚裔美国人致意时的肺腑之言。 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目前的人才流失状况正在步印度的后尘,一流人才全部出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廉价精英人才的供应地;反过来,不管有多少人才在国外获得了诺贝尔奖,在先进技术方面永远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处于二流水平,并沦为西方先进技术产品攫取丰厚利润的低端市场。最终不过是个经济发展缓慢,人口负担重,生态环境恶化的二、三流国家。 当年的钢铁大王卡内基说:“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4年之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在他看来,只要有人才就有雄厚的“智力资源”,就可以创造出奇迹。在当前的高科技时代,谁拥有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谁就占领了高科技这个战略“制高点”,谁就能称雄世界! 毛泽东有句话也说得好:“当党的政治路线、方针确定以后,领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选干部和出主意。” 美国通用公司的CEO杰克·韦尔奇说:“我每天的工作除了思考企业十年以后如何走之外,其他时间都在看人。”所以GE常青不是偶然的了,世界500强企业CEO中有173位是GE培养出来的,多么可怕呀,都成了“CEO生产线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1 22:36: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