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管理者的境界与层次

[复制链接] 21
回复
53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6-29 08:5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领导者修炼的层次与境界

  前不久,从人大淘回一本书。今天周末,闲来无事,随手翻到一篇文章,叫作《领导者的新工作:建立学习型组织》,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彼得.圣吉(代表作《第五项修炼》!)。文章是影印版本,结尾很有意思,是这样的:

 The wicked leader is he who the people despise.

The good leader is he who the people revers.

The great leader is he who the people say,we did it ourselves.

——Lao Tsu 

这个Lao Tsu是谁呢?其实,他是中国人,Lao Tsu是老子的洋名。这段话用白话说大致就是:

糟透了的领导是老百姓蔑视的那些;

好的领导是老百姓尊敬的那些;

伟大的领导则在于老百姓会说“事情是我们自个儿干的。” 

回忆看过的《道德经》,原文是这样说的:“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贵其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原来,老子原话是把领导者分了四层,最好的领导者百姓只知道有他;其次是老百姓亲近他、赞誉他;再次一等的是老百姓害怕他;最次的就是老百姓侮辱他。第三等的领导在英语译文中被“吃雷”掉了。 

第一层次的领导者对被领导者而言只是“知有之”,即“无为”的领导者。但“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为”的方法不同。按韩非子在《主道》的主张,领导者无为而治的方法和准则在于:

第一、领导者要坚守虚静。因为,虚心才能知道事物真相,静气才能知道自己行动的善恶,也就是心态要平和;

第二、领导者要审合形名,看属下的言与行、事与功是否相符,要保持信息渠道的通畅,不能让属下封闭了领导者的信息来源,同时杜绝属下擅自发号施令、控制财产、培植私党、个人施恩,保持领导者的绝对权柄;

第三、建立法度,正确运用赏罚。人多是功利主义者,趋利避害,所以要把潜规则变成显规则,大家都明白行为的后果和预期,通过正面激励和负面处罚,让老百姓知道该干嘛就干嘛。

能达到这个层次的领导者,高,实在是高!不说其他,就是自我修炼的功夫也相当了得,城府深沉,行事老辣,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变。有了这样的心理素质,就有了“无为”的先决条件。无为的境界,表面上看,事情是老百姓自己干的,却是按领导者设定的轨道在运行。就像天上的行星,看过去是他们运动无章可循,实际上,却被太阳的引力吸引,乖乖的围绕太阳周围,在各自的轨道上运动。 

第二层次的领导者是为老百姓亲近、赞誉的那些人。这个问题不好判断。有权优势,当然是百姓趋附的对象,你可以决定我的生死、富贵,至少是饭碗、薪水,只要脸皮稍微厚一点人的,都会来亲近领导者。从传统看,中国的文化讲究尊卑、长幼;在职场中,你具有比我高的职位,当然我要从职业的角度尊敬你,服从你的决策,但是,不一定是我认可你这个人,打心眼儿里服你。所以,就有一部分领导被这种现象蒙蔽,自己感觉还不错,虽然不是无为而治,但也达到了收百姓爱戴的层次了。谬也!

      第三层次,最实在,是老百姓“畏之”的领导者。马基雅维利(后文简称马哥)说:“人们的爱戴之情是他们自己作出的选择,其危惧之心取决于君主的选择,明君应当尽量求诸自身而不是求诸他人”,所以“令人畏惧要比受人爱戴更安全”。

当然若同时获得百姓的爱戴和敬畏是更好的,但做单选题时,宁可要选择令人危惧。其根据在于人性避险逐利。大多数人善于反复无常、装模作样、虚情假意、忘恩负义,只会在你不需要的时候,给你表决心和显示忠诚,而一旦真的需要,他们却不理你。但你若是能使百姓害怕,他们就不敢欺瞒和怠慢于你了。“人们冒犯一个自己爱戴的人要比冒犯一个自己畏惧的人较少顾虑,因为爱戴维系于思义,而由于人性之恶,人们随时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忘恩负义;但是危惧之心,却会由于害怕必定降临的惩罚而持之有恒。”

所以,口号是:不能被人爱,就让人害怕! 

第四层次,领导者为百姓蔑视和侮辱。被人痛恶的领导,表现有很多方面。对这个层次,不讨论领导如何被百姓轻侮,只谈谈如何避免受到轻侮。

马哥的看法很简单“令人危惧又不受憎恨是可以圆满兼顾的,做到这一点不难,只要不对公民或臣民的财产妻女打主意就行了。”把这个说法转换一下,只要职场中的领导给的薪水合理,发放及时,不对职员进行性骚扰,处理员工正当,基本上就不会受到憎恨了。

鉴于“多数人都是以貌取人”的,至少还要从表面上表现出仁慈、虔诚、正直、人道,千万不要让无视优秀品质的言论脱口而出。此外,“多变、轻率、柔弱、怯弱及优柔寡断”也是被百姓轻蔑的原因,所以在行动中要展示伟大、气魄、威严和力量!

 

 

 

 

沙发
发表于 2006-6-29 10:52:2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领导者要坚守虚静,审合形名,建立法度”。

我要找一找韩非子《主道》来看一看,学习一下。

板凳
发表于 2006-6-29 11:59:0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层次很难,

第二三中和是很好,

第三层次比较多,

第四层次不谈也罢!

[em01]
4
发表于 2006-6-29 14:00:51 | 只看该作者

受益非浅`

我不是一名管理者`但我学的是管理专业`很希望能够成为一名管理者`

我初次进栖息谷`就感觉这里的人不同于凡人,在此所学东西非常之多`

非常感谢家人的智慧和实力`渐渐的爱上这个坛子了`

close to you make me warm

5
发表于 2006-6-29 15:46:21 | 只看该作者
好领导的人格魅力很强,个人权力(指个人威望)很强;不好的领导,职务权力很强,喜欢耍权威,甚至以权谋私。
6
发表于 2006-6-29 15:57:25 | 只看该作者

道德经的原文是: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      无为而治才是最高境界。

 

不过小心让老板以为你偷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9 16:20:25编辑过]
7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16:42:44 | 只看该作者
6楼的兄弟,道德经流传到现在版本繁多。太上也好,大上也好,几无区别,两者在故汉语通用。不知有之也好,下知有之也罢,各家版本也有区别。但拘泥一辞一句,而罔闻全篇通义,则是大谬。不论和种版本,结合全文,表示含义的都是:下位者只知道有领导者,但却感觉不到受到他的控制。至于无为,绝对不是让领导者当个甩手掌柜啊!
8
发表于 2006-6-29 16:47:16 | 只看该作者

既能偷懒又能将工作做好,何乐而不为?可惜如果管理层次高了,许多人根本看不懂,以为天天无所事事。无为而治是胸怀和气魄之治,但是条件也太苛刻了,请问目前有哪些公司可以进行无为而治,或者是接近无为而治?

9
发表于 2006-6-29 16:58:2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象理解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我认为无为就是只做自己该做的。但一般的老板都喜欢天天作忙碌状,疲于奔命的干部,认为是敬业的典范,其实那种人是不务正业。

对于古典文献,一般有大家公认的版本,楼主非要标新立异,我不敢苟同。求同存异吧。但你这篇文章确是好文。

10
发表于 2006-6-30 08:37:10 | 只看该作者

<辛德勒名单>中主人公之所以能够在如此动荡的时期还可以建立如此庞大的工厂,其中他提到了一个词--power,我的理解就是既要有权利,还要有办好事情的能量\能力.

[em05]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