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钟茂森《细讲论语》(详实解读中国人的圣经)全新版连载)

[复制链接] 159
回复
3998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6-14 18: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语》一书,乃孔夫子与弟子讲学之语录,着笔始于春秋末期,编辑成书在战国初期。辑录者有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
《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注重修身学道,并以立人格、知天命为学道之本。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也是研究孔子学说最重要的文献。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后世尊称为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祖为商后宋国贵族。孔子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司职吏(管理畜养),鲁定公时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不为时君所用。归鲁著书讲学,编订整理了《诗》、《书》、《易》、《礼》、《乐》、《春秋》等文化典籍。门下弟子三千,七十二贤。
孔子享寿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边上(今孔林所在地)。弟子服心丧三年,子贡守墓六年。孔子儿子名鲤,字伯鱼。伯鱼生伋,字子思,著《中庸》。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儒家学问是对古圣先王文化道统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孔子一生“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推行仁道,希望能恢复建立大同之治,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后世历朝尊奉孔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后人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赞誉和“德侔天地,道观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推崇,是对一代圣人一生最好的写照。
《论语》成书的时期正值礼崩乐坏的东周乱世,社会无序,天子失位,五霸僭越,诸侯兼并,臣弑其君、家臣弑大夫的情况时有发生,生民涂炭,血流飘杵。孔子目睹当时社会乱相,叹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对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的上古(尧、舜、禹)时代,心向往之。孔子的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先王之道,希望通过克己复礼、敬天爱民、广行仁政的教化工作,实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安乐、社会和谐的礼乐文明。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记载: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足见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此次《论语》细讲,是钟茂森博士研习儒释道三家经典的又一心得报告。迄今为止,他已经讲习经典2000多个小时,其中集结成书的有中国文化的三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十三经之首的《孝经》,四百年来治家经典的《朱子治家格言》,被奉为修心改命的家训典范《了凡四训》,四书之一的《大学》,女四书之一的《女论语》,传统文化演讲辑录《找寻中国精神》和《中国精神》,更有广为流传的钟博士母子几十年人生实录《母慈子孝》,这些研习报告涉及到为人、处事、学业、道业,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包,所以成书之后,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本次《论语》细讲,前后历时三年,累计二百八十二小时,博士 “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把历代古圣先贤对《论语》的记述、开解,撮取精要呈献给今人,把自己心得、感悟报告给大家。
在本次讲席中,训诂方面的参考,主要依朱熹的《论语集注》;义理的阐发方面,师承台湾儒学深厚的李炳南老先生,他著有《论语讲要》;另外,明末清初佛门的高僧,净土宗的第九祖蕅益大师,他对儒家学问也是学养功深,而且是一位明心见性开悟的大德,他留下一部《四书解》,其中注《论语》的叫《论语点睛》;还有,民国时代著名的教育家江谦先生,曾经对蕅益大师的《论语点睛》有一个《补注》,我们也用来作为依据。换句话说,文字训诂方面,本书主要依朱子的批注;义理阐发方面,主要依李炳南老先生的《讲要》、蕅益大师的《点睛》以及江谦先生的《补注》。当然,在没有说得很详尽之处,本书也兼采众家之长。
至于读论之法,宋代大儒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意在强调读书重在变化气质,虚心涵泳,内化成自己的人格,才有读《论语》的真实受用。真正的学以致用,还是要从我做起,从内化自身修养做起,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古人特别着重于“学问贵在变化气质”,而实现气质的变化,要“先跳进去”然后“再出来”,即在学习中要把教材当做剧本,自己则成为剧中主角;不仅读诵受持,更主要的是为人演说。“经典就是生活”,真正学习经典,应当有一种承传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要让人看到经典不是谈玄说妙,它不仅仅是圣贤人的生活,也可以是我们的生活,让大家看到圣贤文化在闪光,生起对圣贤经典的信心,所谓“圣与贤,可驯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我辈学人知行合一、解行相应、演绎经典做起。
本书成书之时,钟博士谦虚意下,一再强调,“学得太浅,成书恐贻笑方家”。今依其讲座整理成《细讲论语》,由于整理者才疏德浅,其中难免疏漏、不足之处,恳请诸位方家不吝赐教,完善本书,以慰作者对圣贤经典、后学大众的“兢兢”惶恐之心。无限感恩,真诚鞠躬。
[/url][url=http://shop.zhwhdjt.com/goods.php?id=102](《细讲论语》一书已经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06: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钟茂森博士已经出家,法名定弘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8: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不读论语,枉做中国人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