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佛学交流] 大家来聊聊 " 不可妄知 "

[复制链接] 20
回复
356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5-7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晚大家在 QQ 上聊起的话题, 可惜我不会记录大家的发言,就先随便开个头.

是不是 "  对知的过于执着本身也是一种障, 反过来会影响我们求得真知 ? "

是禅宗公案还是老子思想 ?

" 无知者,无去世俗之妄知谬见,非反对一切真知灼见。世人多曲解老于之“无知”,以为是不要科学文明,提倡愚昧,而贬之为愚民政策,岂知乃大谬不然!老子之“无知”,在于惊醒世人,必须弃绝“智慧出焉,有大伪”(十八章)之知,弃绝“盲者不知”(五十六章)和“博者不知”之知,弃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二章)之知。因为,此等之知,广矣,博矣,巧诈由是而生,奸伪由是而盛,言者滔滔,离道愈远,不过是“假知”、“妄知”罢了!唯有弃绝之后,方能“虚其心”,以为容纳大道真理之地,而以“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
21
发表于 2004-6-2 20:03:00 | 只看该作者

平常心对待一切就好。

20
 楼主| 发表于 2004-5-19 18:35: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

南怀瑾先生的书看了一些,不过觉得有评论称之为“现代维摩诘”,我却有点保留,呵呵!

19
发表于 2004-4-13 22:57:00 | 只看该作者

扬子所说“可能是心有障吧,呵呵,就认识论来说,我倒确实不接受不可证伪、只可“信”不可“析”不可“证”的一套。顿渐之修,或许我均未入其门。但若辨与思都失去乐趣,只剩下对神通、神迹的盲信,怕行得更远?不信,如何?信,如何?悟,如何?妄,如何?”确是实情,佛法在佛在世之时有大神迹大神通,和现在有什么关系?佛在佛经中自己都说了,佛走后再来的是弥勒佛,在弥勒佛来之前何来神迹,神通。扬子有兴趣时可以看看南师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这本书上把现代人修行的问题基本上都讲了!

18
发表于 2004-4-13 22:46:00 | 只看该作者

末法时代 ,文字障重 ,诸法不明 ,身不能行! 各位说了这么多,真有人明白吗?真有人身体力 行了吗?我只推荐大家去读《老子》原本,不加 注释的那种,注释只看南怀瑾老师的《老子他说》!

17
发表于 2004-4-13 08: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扬子在2004-4-13 0:30:00的发言:

不信,如何?信,如何?悟,如何?妄,如何?

我觉得都不要紧,不着急。

[em10][em10]

对!扬子,这就叫“无欲”,“无欲”在“念”。但行而下是需要抓紧的。在行而下的千万次实践后,才能形成“行而上”的一个习惯,这就叫“精进”。

16
 楼主| 发表于 2004-4-13 00: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oger131在2004-3-11 20:53:00的发言:
.........我们探讨佛法时,对于经文体现的无比智慧叹服不已,却对佛法神通嗤之以鼻,这样当作“哲学”的修佛方式,便如张果老骑驴,渐修渐远。
........六祖慧能不识一字,却能得道开悟,是因为什么?是读了多少注解吗?是对佛法的哲学思辩吗?都不是啊!能够勇猛精进,实证佛法,自然便有佛法神通体现,了悟于心。 ..........再回头想想现代文字与文言文的区别:古人几个字讲得清的意思,现在要用上千字,还说不到位。正如电筒照出的光柱一样,越往下越繁杂,却也越失其真义…… 佛学版的开辟是好事,至少向佛之心会约束世人的私欲膨胀,但也要注意不要误导到“研究”佛法、“注解”佛法的歧路。

可能是心有障吧,呵呵,就认识论来说,我倒确实不接受不可证伪、只可“信”不可“析”不可“证”的一套。

顿渐之修,或许我均未入其门。但若辨与思都失去乐趣,只剩下对神通、神迹的盲信,怕行得更远?

不信,如何?信,如何?悟,如何?妄,如何?

我觉得都不要紧,不着急。

[em10][em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3 0:32:02编辑过]
15
发表于 2004-4-12 20:19:00 | 只看该作者

这么深奥 不懂 还是回去修炼修炼

14
发表于 2004-3-12 01:11:00 | 只看该作者
有几个问题可能会成大家勤修一障,拙见如下:

      古人只诵“阿弥陀佛”四字便能得道,正是此故。
              --现代人不能用此法。现代人太聪明了,用此法成就的是“大无明”。
      当作“哲学”的修佛方式--如此应该便是净慧法师讲的“文字禅”。
      六祖慧能不识一字,却能得道开悟,是因为什么?是读了多少注解吗?是对佛法的哲学思辩吗?都不是啊!能够勇猛精进,实证佛法,自然便有佛法神通体现,了悟于心。
              --“闻、思、修”,是佛的基本方法。“闻”--古人听闻宣讲佛法,佛语与当今“白话”一样,大家都能听懂。而且法会很多,听一次修三个月。即使“不读书、不看报”也无妨。现代则不同了,大家都白话了,佛经犹如天书,能像小说一样一口“读”完能有几个。这个“读”字并非一般“读”。所以需要注解,其实,关键是实修,不修而读就是读“望天书”,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六祖慧能不识一字,却能得道开悟”
               --那是六祖在他的那个时代。佛说:无常,应当了义于心。
佛学版的开辟是好事,至少向佛之心会约束世人的私欲膨胀,但也要注意不要误导到“研究”佛法、“注解”佛法的歧路。
              --佛法并未约束任何人,反而佛法是让每个人都自由,证之则得。所谓误导,乃个人问题,个人被误导,所以,“向内看”是关键。
释迦不在,如何修行?释迦就在身边,又如何修行?修的究竟是什么?行的究竟是什么?记得吗?记得了,然后呢?
              --“释迦不在”“释迦就在身边”:释迦是指那个特定的住世之人?或指佛法?“拈花微笑”是在特定的境,释迦亲临,也只有一人明其意,入其境。遥忆当年释迦,经无数法会开示,方得“拈花微笑”,那是我等凡夫只窥“拈花微笑”呢?修行是什么?修而行之便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3 8:37:40编辑过]
13
发表于 2004-3-11 20:53:00 | 只看该作者
家园卧虎藏龙啊!Free668兄见解独到,佩服。


其实如果抱定一个法门修下去,自然不用什么注解,佛法大义,自显眼前。古人只诵“阿弥陀佛”四字便能得道,正是此故。


我们探讨佛法时,对于经文体现的无比智慧叹服不已,却对佛法神通嗤之以鼻,这样当作“哲学”的修佛方式,便如张果老骑驴,渐修渐远。


六祖慧能不识一字,却能得道开悟,是因为什么?是读了多少注解吗?是对佛法的哲学思辩吗?都不是啊!能够勇猛精进,实证佛法,自然便有佛法神通体现,了悟于心。


再回头想想现代文字与文言文的区别:古人几个字讲得清的意思,现在要用上千字,还说不到位。正如电筒照出的光柱一样,越往下越繁杂,却也越失其真义……


佛学版的开辟是好事,至少向佛之心会约束世人的私欲膨胀,但也要注意不要误导到“研究”佛法、“注解”佛法的歧路。


释迦不在,如何修行?释迦就在身边,又如何修行?修的究竟是什么?行的究竟是什么?记得“拈花微笑”吗?记得了,然后呢?


roger131合十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