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转贴]一介草民对国内电子商务的拙见(长篇连载)

[复制链接] 4
回复
105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12-30 23:0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首来路,在互联网行业中已经耗了八个春秋了,但很惭愧,比起马云、丁磊、张朝阳、李彦宏等等一批现已开始享用互联网盛宴的浪尖人物来说,我几乎连一介草民都算不上,不是因为我的行业经验没他们丰富,也不是因为我的年龄比他们小,而是因为他们成功了,我没有。成王败寇,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也许这篇文章的内容跟主题有所背离,因为既然是一介草民,就没有资格来谈论这么专业化的东西,实在是因为想不出更好的标题了来作为这篇文章的论点。本文的内容会涉及到门户、B2C、C2C、B2B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是我这几年亲自经历的,没有其他目的,就是想跟以前、现在、将来从事互联网的同路人共同分享一下这一路走来的历程。前车之鉴也好,无病呻吟也罢,公道自在人心。

    在正式开始之前,先把这几年的经历简单的跟大家啰嗦几句。98年毕业后不顾家人以断绝关系为威胁,拒绝了家人按照官场潜规则换来的“铁饭碗”,独自一人去了“英雄不问出处”的深圳,当时还曾幼稚的发誓不闯出一番事业愧对生我养我的父母。98年的深圳正处于中国电子商务的发源地,对所谓的人才的需求是空前绝后的,也是在那个年代,职场上多了一个新职位名称——打字员。当时只要略懂一点互联网知识的人找工作所考虑的是到底去哪个公司,而不是考虑是否能找到工作。凭借在学校的时候经常上一些国外的网站,另外加上可以用Frontpage做几个所谓的“网页”,我顺利的进入了一家当时在深圳应该是最大的门户站点(现在几个家喻户晓的网站平台在当时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我的职位名称也是当时的一个新名词——网站编辑。在这家光网站编辑就有七十多人的“大”网络公司呆了二年,职位也由网站编辑升为后来的频道经理。二年的时间,让我彻彻底底的感受了什么叫做融资烧钱,二千万VC仅仅一年时间分文不剩,结果可想而知,三百多号人一觉醒来必须面对失业的困境。这两年让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就是VC资金这么容易就能拿到?也为下一步棋埋下了祸根。

    公司倒闭后我没急着找工作(凭借两年的高薪有了一点点积蓄,至少没有柴米油盐的压力),而是跟几个朋友以及同事做了个项目,今天看来,当时路是选对了,但没坚持下来,我们做了个跟QQ的模式几乎一模一样的系统,也融到了八十万美金VC,但我们没有吸取上一个公司的教训,拿着VC的钱不当钱花,风光了半年左右,我们处于频临破产的边缘,再一次想到了VC,但这次我们没有这么幸运,经过二三年的奢华海市蛰楼之后,VC开始慢慢回归理性,也就是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中国第一波互联网泡沫正式破灭,我们也在这股浪潮中再一次面临失业的局面。我第一次感觉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也让我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在家闭门思考我们失败的原因,从那个时候开始让我对项目资金有了初步的感觉。

    离开深圳后,我的大本营向北挪了一点,去了广州,去广州唯一一个动力就是一家做B2C的网络公司让我去负责项目策划,这一去就去了五年,五年当中由我亲自策划实施的电子商务涉及B2C、C2C、B2B等主流模式。在此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同时也目睹了互联网行业的新兴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狂热的激情是怎样成为祸根的;上亿资产的企业竟然这般脆弱,也让我对电子商务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互联网是一个富含宝藏的资源地,但要挖掘到这些宝藏需要时间,如何保证自己在挖到宝藏前还能剩下最后一口气,这是所有做互联网人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

    我经常跟朋友说,我离开了互联网就是文盲,为自己做SWOT分析的时候,我很轻易的就能总结出自己的优劣势以及机遇与威胁,因此也注定了我要在互联网行业延续我的生命。

    因为个人的原因,离开珠三角来了长三角。为了补充自己的理论知识,选择了所谓的MBA;为了继续互联网的激情,对长三角和西部做了几个月的调查研究。目的只有一个:继续我那支离破碎的梦想。

   新的项目即将上线,这一次我做好了准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23:08:41 | 只看该作者
     相信做互联网的人就算不知道张树新三个字,也应该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也是从这个时候,中国的普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络。作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瀛海威甚至比中国电信的ChinaNet还要早两年出世。当年丁磊的个人BBS就挂在瀛海威的网站上,而张朝阳的技术总监也曾经是当年瀛海威若干“小孩”中的一个。从那以后,中国互联网开始流传“门户”两个字,当然,现在的新浪、网易、搜虎、263等等也是其中的一员,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知道当年中国还出现过一个网站,中文名字叫“中国在线”(请别误会,不是中华网)。我曾跟中国在线内部员工有过深入的接触,据说公司员工中有深圳首批以政府名义派往海外培训的三位人士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不想过多涉及具体某个公司,而是想就一些现象谈谈草民的看法,门户两字从一诞生就注定了它的兴衰史。不知道究竟是因为门户的疯狂引来了VC,还是因为VC的疯狂造就了那么多门户。借用《大碗》中的台词来说:做网站就得拿钱砸/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高薪聘几个漂亮美眉做版主/再准备几万台电脑/谁注册立马儿就送一台/网站人多靠什么呀?靠的就是注册用户啊/注册用户上去了,这新帖(儿)跟着就来了,这新帖儿一多了/看的跟的就来了/这跟帖的起码是新帖数加个零(儿)/这看帖儿的又得加个零(儿)/低于这个数你拿钱砸我/你想这是多高的点击率啊/网站靠什么啊,靠的就是点击率/点击率上去了,下家(儿)跟着就来了/你砸进去了多少钱,加一零直接就卖个下家(儿)了/我还告诉你,有人谈收购,立马就套现/给你股票你都免谈/你要是感兴趣你投个八百万到一千万/多我不敢说,准保你一年挣一个亿/真的?/我说的可是美金啊。现在回想起来,不管是当时的门户还是VC,大家似乎不约而同的都认准了这个理,网络唯一的赢利模式就是“点击量”,做什么样的网站才能吸引更多的点击量呢?大家又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门户网站”。因此,门户网站从诞生之日起,它所担负的唯一职责就是提高点击率。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23:09:03 | 只看该作者
    98那个时代,国内普通用户没有多少地方能用上宽带,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所谓的“调制解调器”上网的,如果你在深圳,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你耳边似乎永远都有那种嘀、嘀的声音。从人民币购买力角度来说,当时上网费用显然不菲,深圳应该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处于网络潮流的浪尖。但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连深圳都很少有宽带,而且就算用“猫”冲浪的消费者也在斤斤计较着自己家每个月用于网络的开销时,全国又有多少上网用户?门户和VC们所期望的大流量、高点击率何时才能到来?还有另外一个他们还没来得及去面对的问题:即使上网用户普及开来,用户上他们网上来干嘛?当他们醒悟过来时,在网络界蒸发的资金似乎已经不亚于中国的股市。
     VC陆续撤出门户,据说有很多VC与网络公司为此还闹上了法庭,因为很多合同还没来得及履行时互联网神话已经开始破灭。由贫变富很容易,由富变贫却很难。没有VC的日子对门户来说实在适应不了,因为他们发现公司开始大幅降薪;加班不再发放加班工资;公司的聚餐次数几乎降为零;办公用品的领用不再那么“方便”;报销不再那么“顺利”;公司有了空调不再每人发放高档电风扇…即使是如此的“节流”,因为没有解决好“开源”的问题,一批批网络先烈倒了下去,IT业首次出现大范围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当然,没有倒下去的勇士们日子也不好过,用卧薪尝胆、闭门思过、低调做人等这些词语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为过。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比较清楚了,虽然苦苦煎熬,还是没法抵挡大萧条的来临,陆续又倒下了一批先烈,这个时候所剩已经无几。在绝望中寻找生机,门户网站开始悄悄转型,虽然名义上还是门户网站,但赢利模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幸运的是,他们首次呼吸到了用自己的血汗换来的第一口春风。

    待续...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1 13:08:38 | 只看该作者
同志们没有任何反应啊,那就不转了哦
5
发表于 2007-1-11 12:48:25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希望继续啊..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