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汉景帝是个不错的董事长

[复制链接] 4
回复
125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12-25 18:0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景帝是个不错的董事长
 


  昨天,一个好友问我,好的董事长有些什么特征。我竟哑然。
  他倒是和我说了一些特征,比如说有远见、有果断等等,我还是觉得不够真切。昨天晚上继续看了《汉武大帝》,突然悟得,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就是个不错的董事长。

  有必要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看看汉景帝从文帝手里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汉朝集团”。
  1、“诸侯独霸,节制困难”。这是个“分公司“治理问题。这是后来七国之乱的直接原因。用现代公司的角度来看,那就是“汉朝集团”的分公司权力过大,形成了难以控制的局面,一旦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那么就可能发生“祸乱”。

  2、“朝廷内暗流涌动,权力纷争”。这是个内部核心管理问题。这就是后来梁王(汉景帝的亲弟弟)企图谋反以及周亚夫(一代名将)军功盖世的直接原因。显然,“汉朝集团”的公司核心管理层出现了严重的权力纷争和膨胀,形成直接威胁公司根基和发展的局面,一旦内外要素出现变故,则公司危险了。

  3、“尊儒还是尊道,制度异化”。这是个制度问题。在汉朝初期,“集团”的核心文化是道家老子的无为之学,讲究的是“愚民”和“不尊贤”,让与民休息来调和初期的阶级矛盾。这个文化就衍生成了“集团”的基本制度,在“汉朝集团”的核心权力圈里,汉景帝的母亲(皇太后)是这种制度和文化的坚定维护者,并控制着基本的局面。但实际上,到了景帝的时代,这种制度已经不适应“集团”的发展,因为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剧烈变化,尊儒,也就是“以人为本”和讲究“变革”,才可能真正强国。拿到现在来看,那就是核心制度出现了纷争和异化,如果适应发展潮流的制度得不到发扬,那就会直接导致“集团”的衰落。

  4、“匈奴侵扰,外患严重”。这是个竞争力问题。在“汉朝集团”,从刘邦开始,似乎就一直对匈奴没什么办法。人家的铁骑和严格管理造就了不俗的竞争力,以至到汉景帝的时候,这种局面已经相当恶劣。送了几个“公主”,人家匈奴一样拿下雁门关,可怜了边关的那些平民,生死完全不能自我。这实际上已经是“外患”的极端了。“汉朝集团”如果还不积极塑造竞争力,并用强硬的手段来应对,恐怕覆灭也不远了。

  5、“宫闱浮沉,太子难选”。这是个接班人问题。在汉武帝刘彻成为太子之前,按照礼制,已经立下刘荣为太子。但在太子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宫廷内外的纷争,空前激烈。汉景帝欣赏的接班人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但代表守旧势力的皇老太太坚决认为“不太聪明”的刘荣是好的人选。这就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矛盾。用现代企业管理来看,这个接班人问题解决得好坏,将直接决定“汉朝集团”今后的发展走向,是走向毁灭或者平庸,还是走向辉煌,就在这个接班人的选择了。

  用“内忧外患”来形容景帝手中的“汉朝集团”,一点不为过。
  我们再来看看,汉景帝是如何来解决这些矛盾的。
  1、“坚决削藩,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起用晁错,坚决削除那些诸侯的封地,导致了“七国之乱”,又起用周亚夫,坚决平定了叛乱,巩固了中央集权。这个过程,景帝把“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地方”运用到了极致。虽然,后来他杀了晁错,废了周亚夫,但“适时用人”显然很关键。用公司治理来看,景帝为“汉朝集团”完成了分公司权力的统一,从而完成了集团发展的基本环境建设,内忧解决了一大核心问题。

  2、“权力致衡,巧妙分化”。汉景帝在初期巧妙利用梁王和周亚夫两股势力的对立,在朝廷内部形成了基本平衡的局面。在出现变故的关口,他适时使用了分化手法,分解了梁王势力,并清除了周亚夫,为未来汉武帝顺利治国奠定了基础。景帝在“汉朝集团”的发展关键阶段,适时运用权力制衡和分化,清除了核心管理层中的不稳定因素。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可以看出他的远见和御人术,相当高明。

  3、“确定儒家为制度根本,实行变革”。汉景帝初步确定了以儒家为根本的制度,并支持进行变革。这为后来汉武帝的励精图治埋了伏笔。这个过程实际相当艰难,家族势力和朝廷改革派的斗争趋于白热化。景帝的魄力和规划能力,表现得相当清晰。毫无疑问,“汉朝集团”的新的公司制度的确立,为武帝时期的高度繁荣,确定了最重要的根基。

  4、“蓄势待发,立下消灭匈奴的长远规划”。景帝时期对匈奴还是“和亲”政策为主。而“以退为进”和“抓紧准备”为汉武帝国彻底粉碎匈奴准备了政治和军事基础。“汉朝集团”在竞争力方面,已经开始谋求新突破,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后任准备充分时间。景帝这个董事长显然审时度势,是个谋略家。

  5、“废太子,立刘彻”。这是个战略的举措。虽然,在历史故事中,似乎有不少偶然因素,促成了这个事件。但我认为,景帝一直在为立刘彻做准备。最终战胜了守旧势力的束缚,实现了接班人的正确选择。汉武帝后来的千秋伟业证明了这个战略转变的伟大。“汉朝帝国”实现了战略交接,并跨入一个变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是景帝作为一代董事长的最大功绩。

  遗憾的是,景帝48岁就死了,要不然,他把董事长退出来,自己去做做顾问什么的,那也会为后来的武帝减少不少麻烦。但历史没有假如,而且,“汉朝集团”的迅速发展也验证了,他的英年早逝,换来了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景帝曾这样教导武帝如何做好董事长“博学、审问、慎思、明辩、力行”。这实在精辟非常。
  而“汉朝集团”新一任的董事长汉武帝国这样评价他的父亲,“会看人、敢用人、有谋略、有果断、有远见”。
  不管怎样的评价,我认为,景帝是个伟大的董事长。因为他为“汉朝集团”培养了更伟大的董事长。

  (飞猫点评:被后世人誉为“一代雄才”的汉武帝没有为汉朝培养一个好的董事长!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默武,耗费巨量财富,用尽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所积累的财富,国家出现财政危机国库。汉武帝与汉景帝二人相比,何高何低?已跃然于纸上十分鲜明了。可惜真正的一代雄才汉景帝生不逢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5 18:14:11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18:44:24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6-12-26 10:25:07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有理有节

4
发表于 2006-12-27 00:11:08 | 只看该作者

汉武大帝里的汉景帝有很多细节部分有艺术化,

真正要了解,建议大家多看看史记和后汉书。

汉景帝最大的本事是韬光养晦,城府很深。至于楼上所贴的部分很多都要看具体历史背景。

不全是景帝的功劳,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他是被迫的。

 1、“坚决削藩,加强中央集权”。这件事他做的很烂。差点断送了汉朝基业,过于鲁莽和偏信晁错。

选择的时机,将领,方法都有问题。公司如果这样搞,〉90%失败的概率,怎么可以

  2、“权力致衡,巧妙分化”。汉景帝在初期巧妙利用梁王和周亚夫两股势力的对立,在朝廷内部形成了基本平衡的局面。周和梁王的对立有历史原因,是因为叛乱时,周不救梁和独揽兵权而至。

用战将这个是必然选择。谈不上特别高明。

  3、“确定儒家为制度根本,实行变革”。这点景帝是做了很多很好的基础工作。但是他根本搞不定他窦太后,造成道家势力过于庞大,武帝才会有刚继位时的革新惨败。

  4、“蓄势待发,立下消灭匈奴的长远规划”。景帝时期对匈奴还是“和亲”政策为主。

落后就要挨打。内忧外患,不这样又如何?韬光养晦。

  5、“废太子,立刘彻”。这是个战略的举措。结果对了,但过程做的并不怎么高明。

太子因为什么侵犯太庙被弄死,谣言太多,舆论气氛并不大好。可不杀太子,刘彻年小,也是无奈。

其实如果仔细研究历史,很多皇帝都做过几件漂亮的事,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和智慧。

只是我实在无法苟同景帝是最好的“董事长”,甚至超过汉武帝。如果要选,我宁愿选康熙,那才是个比较完美的楷模。

5
发表于 2008-2-24 23:14:04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呀,帝王就是PRESIEND,董事长.虽然不能体会分公司的的局面,但是适时用人,果断行事,真的是一个好的董事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要常看史书而胜哪种赶场子的培训强.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