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国家,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犹如一个孩子,一个食量惊人又本事不高的孩子。2001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的那一天,也是很平常的一天,想必当时有很多朋友都没有关注这个事件,但当时我关注了,虽然不是做经济研究的,但我隐约的感觉到入世对我们的生活、就业乃至发展有着更深远的影响…… 如今,5年过去了,我们身边都发生了哪些的变化呢? 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我惊奇的发现几乎是所有收入高的白领使用的产品要么就是进口高档商品,要么就是国产外国品牌—— 手机国外品牌购买和使用量是最大的; 数码照(摄)相机高档品牌购买和使用也非常大; 笔记本电脑更不用说了,我所见到的很少用国产品牌; 化装品从一个SK2就的销售额就能领悟到市场份额; ………… 但凡高档点的产品,几乎是国外品牌的垄断,但凡收入高点的群体,用的国外品牌也是居多。中央电视台有句广告语——相信品牌的力量,品牌的力量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高附加值!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先富裕的人群中,大量的收入都被国外知名品牌所吞噬。 反过来看,我们中国自己有多少值得骄傲的品牌?有朋友能说,有啊,海尔、李宁、同仁堂、联想……在WTO面前,这些品牌又能为我们挣来多少利润呢? 入世是中国成长必须面对的,然而入世的一些弊端也是不能回避的,中国正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最近,听说粮食又涨价了,这关系着民生的基础消费即使上涨1%对我们未来的发展都有影响,更何况不止1%。粮油上涨对高收入群体而言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可对于普通阶层来说,压力可是蛮大的。 最近一期的《读者》(06年24期)有这样一篇文章《中国不应该依赖降低成本》(建议大家看一看),入世5年,中国在用降低成本来吸引了外资的进入,有人形象的把中国比喻成世界的大加工厂,这也比较现实,中国孩子正在用体力去挣得自己的收入,然而中国孩子惊人的食量(巨大的市场)也是他人所共识的,更何况一个人一旦享受到了高档的饮食很难自拔再去吃残羹…… 《中国不应该依赖降低成本》一文中提到了日本管理学大师对中国发展的客观评价,文章认为中国必须要放下浮躁的心态去建立自己的世界级品牌,文章还形象的把中国比成“世界小姐”,为什么中国会成为世界焦点、世界小姐,主要是庞大的消费市场,主要是中国孩子巨大的食量。 成长必须要有付出,但我们更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思维和体能均衡的发展,当自身本事能够真正与他人抗衡的时候,那才是巨龙腾飞的一刻,而这一刻还是艰难和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