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我爱真理 -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复制链接] 24
回复
608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发表于 2006-8-11 13:22:12 | 只看该作者

东安兄,迟复为歉,望海涵。

    对于制度的重要性,我也很认同。但制度的一个重要特性是:上行下效。如果上不行呢?下面的人能效仿吗?制度对大众又将起到什么作用呢?有一句话说得好:富人管理法律,法律管理穷人。国家领导人、企业董事长触反了制度,谁敢去惩罚?谁敢去监督?制度又摆在什么位置呢?

  记得曾经有一位大主教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道:小时候,我发誓要改变整个世界;大些了,我努力改变我的祖国;后来,我想我能改变我居住的这个城市;直到临死之前才发现,我只能改变自己,从而影响他人,乃至影响整个世界
  做个实验试试:你对别人说,把手放在额头上,同时你自己的手放在嘴巴上,十个人会有九个将手放在嘴巴上。试试看?
  怎么样?有没有体会到一个真理:别人是看你在做什么,不是在听你说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先士卒的将领才可以带出义无反顾的勇士。躲在安全地带指挥别人往前冲的人,永远没有带动力。
  改变外在有吸引力,改变内在有影响力。用权力去命令别人,可以得到服从者,而用影响力带动别人,才可以得到主动者。 太多的人想改造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许多的人不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改变自己,传统思维和习惯束缚了他们的发展,我们现在处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改变自己才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功!我们在不断的改变中,慢慢就会发现和体验改变的神奇伟大力量!用范仲淹的话来说:就是正己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

    制度的另一重要作用在于:惩恶扬善、记功司过、察往知来。我写过一篇小文:赏罚明,则将威行——简单而又容易被人们遗忘的管理大原则,希指正一二,共同交流。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47,87716,0,0,0,0,0,0

22
发表于 2006-8-11 13:26:4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国家制度方面,西方的信用体系,是科学制度里面的优秀制度,它是国家强大而有力的、有效驾驭企业、驾驭个人的科学管理体系,很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双项和谐有效发展的科学管理体系。在信用体系的制度下与环境中,每个人的大部分信息都透明化、对称化,少有人敢为奸作恶、弄虚作假。信用体系,一旦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并有效运营,它将是一把锋利无比的、惩恶扬善、记功司过、察往知来、激浊扬清的伟大尖刀,给予奸邪之徒以极大的威慑力、控制力,使其不敢逾矩,不敢胡作非为。信用体系,也是西方国家为什么能发展崛起的因素之一。可时至今日,一惯信奉道德的中国为什么还没有信用体系呢?难道是中国人比较笨?或者是西方信用体系的这个制度不能适应中国?还是……?

参考文章:http://finance.eastday.com/eastday/node2524/node3210/node40545/node40548/userobject1ai666171.html

    对于企业业绩考核制度方面,我看过国内知名业绩考核专家巨澜老师的课程,感觉很好,让人耳目一新,全面系统,具有很强的实战操作性,精确度量,克服了人们所说的没有量化,就没有管理的管理问题。他的这套东东,好像已经在国防军工系统、中央企业里开始广泛实施执行了。呵呵,他的东东俺也在学习中,很不错,就是听的时间短了些,让人不由感觉遗憾。比那些什么陈安之吹水之流强多了。

    ……

    优秀制度与明君贤相,都是不可偏执、不可偏废的。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昔日曾是世界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的中心,但近代与现代呢?如果制度是优秀的,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为什么不能延续至今吗?企业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人们学习历史,学习思想理论,学习管理科学,是为了能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启迪思维、加宽思路、增长智慧,从而在人们的心中起到劝善明恶、记功司过、察往知来、激浊扬清的良好作用,使每一个人能在错误、失败、选择和机遇中成长起来,在博奕交锋之中成长起来。
  比如:我们要修一座水坝,就必须了解该河段洪水的历史记录,这样才能确定水坝的各种参数。现在经常提到的建造可以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大坝,有人会想为什么不能设计成能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呢?但是设计提高一个级别,成本就要大幅度增加,所以要在成本和标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设计者凭什么来确定这些标准呢?那就要依靠历史。 

  《黄石公三略》说: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百人的利益,民众就会弃城而去;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万人的利益,全国人民都想离散而去。去掉一人而有利于百人,民众就会仰慕他的恩泽;去掉一人而有利于万人,国家的政治就不会混乱。

利一害百、损一利百,是形容大型企业管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利一害万、损一利万,是形容国家治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1 13:41:18编辑过]
23
发表于 2006-8-11 14:58:20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经济竞争、军事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一切科学技术都必须靠人才来掌握、开发和应用,科学技术只有被人所用,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力量。人才被视为宝贵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加速了人才的竞争。

    1945年二战结束时,美、英、法、苏四国攻占柏林,苏联为了补偿自己在战争中蒙受的巨大经济损失,第一件工作就是急急忙忙地将德国工厂的机器设备大量拆卸,装上火车,运回国内。正当苏联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美国中央情报局已经悄悄地把许多造诣颇深的德籍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连同他们的科研资料带到了美国,夺得了一份“最珍贵的战利品”,当时的德国柏林是世界科技的中心。也正是由于二战结束时,美国从德国和其他国家夺得的一批优秀科学家,才使美国在核武器等领域一直保持优势。应当说,美国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而当苏联获悉这个情况恍然大悟时,留下来的科技人员已经所剩无几了。从事后获得利益上比较,苏联显然远不如美国聪明,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美国通过二战和新的技术革命,争夺了世界上的大量的一流人才,使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带动了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使美国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超级大国。

    美国此举并非偶然。事实上,美国决策者一直把争夺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以匈牙利为例,匈牙利自社会制度变革以来,除了通货膨胀、失业和社会治安等让政府头疼的问题之外,美国对它的人才争夺也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匈牙利高层次学者外流严重。1991年,匈牙利拥有各类研究人员2.7万多人,到1993年则减少了4000余人。在自然科学方面,以隶属于匈牙利科学院的实验医学研究所为例,该研究所的医学家,每年有15—20%的人在国外工作;社会科学方面,以匈牙利为例,目前该学院有5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学者在美国和西欧,其中90%已由2年居留许可又延长了1年,也有申请3年居留许可的。该学院副教授基什保普·拉斯洛说,这些人多半不会回国了。

    科学的发展是以雄厚的研究资金作为后盾的,但匈牙利的国家科学研究基金却在逐年减少,目前每年还不到20亿福林(约合1.7亿元人民币)。从事科学研究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献身,匈牙利的许多科学家认为,低收入并非是促使他们涌向西欧和美国的根本原因,而是感到满腹经纶无法施展。捉襟见肘的国家科学研究基金对于满足他们的科学研究需要是远远不够的,而美国和西欧却能够提供先进的研究条件,满足他们科研的成就感。

    19世纪科学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20世纪20年代后,科学中心则从德国转移到美国,科学作为一种成熟职业在美国完成了定型。美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成为从事基础研究的当代科学家最活跃的舞台,而大型企业则是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科学家的集聚地。

    看看战后美国诺贝奖获得者中有多少是移民和移民后裔,看看美国从Top 20的顶级大学到普通大学里有多少亚裔教授,看看美国登月太空项目里有三分之一的华裔工程师,看看包括IBM, Intel, Microsoft, Oracle,Lockheed Martin, Hughs 在内的美国各大高科技公司哪家没有中国留学生... 你就会明白亚裔移民或亚裔美国人在保持美国的世界科技领先地位所起的作用。

    正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人才才使美国在世界上保持科技领先的地位并为美国经济保持活力开辟新的生长点,这一点连最保守、排外的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克林顿总统在每年五月的“亚裔传统月”向亚裔美国人致意时的肺腑之言。

    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目前的人才流失状况正在步印度的后尘,一流人才全部出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廉价精英人才的供应地;反过来,不管有多少人才在国外获得了诺贝尔奖,在先进技术方面永远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处于二流水平,并沦为西方先进技术产品攫取丰厚利润的低端市场。最终不过是个经济发展缓慢,人口负担重,生态环境恶化的二、三流国家。

    当年的钢铁大王卡内基说:“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4年之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在他看来,只要有人才就有雄厚的“智力资源”,就可以创造出奇迹。在当前的高科技时代,谁拥有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谁就占领了高科技这个战略“制高点”,谁就能称雄世界!

    毛泽东有句话也说得好:“当党的政治路线、方针确定以后,领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选干部和出主意。”

    美国通用公司的CEO杰克·韦尔奇说:“我每天的工作除了思考企业十年以后如何走之外,其他时间都在看人。”所以GE常青不是偶然的了,世界500强企业CEO中有173位是GE培养出来的,多么可怕呀,都成了“CEO生产线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1 22:36:54编辑过]
24
发表于 2008-11-11 15:41:3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东安在2006-7-28 6:04:42的发言: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不适合现代企业。作者说:‘今天有几位领导者、企业家做到了“’是的,起码成功的企业家不是如此。张瑞敏、任正非、柳传志、牛根生……以谁为師?恐怕是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師,不是以下属为師、为父。古今的逻辑“真的相差了几百年吗?”值得研究。

反对这位的反驳之音,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指的是一种理念而不是字面直白的理解。而且“师”不是代表老师;“友”也不是代表朋友,“徒”也不是代表徒弟的意思。

25
发表于 2008-11-15 11:37:32 | 只看该作者
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