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中华民族社会伦理的演进(摘要)

[复制链接] 4
回复
109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6-26 22:1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subb#中华民族社会伦理的演进(摘要)
  中华民族的社会伦理或称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演进大致分解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本能导向的自发原生阶段,时间应在周室衰亡之前,由于社会处于原始的奴隶制农业社会,这个时期产生的服从等级、信天由命、利己主义等思想对后来的民族文化传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春秋战国阶段,是社会伦理的总结、创新到系统设计的自发阶段。这个阶段由于社会存在极度的国家间生存竞争,以强国为目标,产生了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其中商鞅变法成功的改造了秦国的社会文化,培养出全社会的尚武、自强、厉法之凤,最终一扫六国,统一中华,同时也终止了社会文化在“术”上的争论,形成儒法双轨的社会伦理。
  第三阶段是秦汉到清末的两千多年,是中国社会伦理的传承发展阶段,其间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儒、法的倚重上,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这种双轨。双轨的特点体现在统与治依靠不同的伦理体系,社会以儒家学说作为社会思想的统一,即说。但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之策,即做。所以,常常说中国人是说一套、做一套,其实有其社会伦理根源,儒家讲官为父母,要爱民如子,但你要犯上却要灭九族。
  第四阶段是社会伦理的变革阶段,是以洋务运动为开端,到今天,社会伦理依然走着双轨的道路,在学说上,传统的儒家思想从五四运动时就被打破了,文革又给予的彻底的砸烂,但实际生活中,文化是不会一下消亡的。鸦片战争后,国人的社会精神基本可以概括为“自卑、羡慕和自强”的混合体。洋务运动开始,就有学者说传统的儒家学说制约经济,其后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现代经济学先后进入了中国,但他们毕竟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伦理体系,因此,进入中国后不可避免的同传统文化发生交融,因此,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在神州大地先后诞生,这是社会伦理演进的必然结果。
  第四阶段后,经过变革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可以改变双轨,成为一个言行一致的德治或法制国家,还要看我们这次社会伦理变革的结果,我盼望中国社会能够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德治社会”(作者:王骥 eduhelp@126.com)
沙发
发表于 2006-6-27 11:31:26 | 只看该作者

从历史进程的开放性来看,存在着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区别和整合。

原生:中原文化是中国原生文化和古典文化,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再到秦汉,虽然历经其他文化的干扰,但是也不断地进行包容和吸收,这个漫长时间段的传承是极其稳定的。

干扰:但是从五胡乱华开始,直到南宋王朝的灭亡,意味着中国传统伦理意识的崩溃。比较典型的强大的游牧民族,将农耕文化强烈的农业文明冲击,并且将士大夫的自豪感统统羞辱了一遍。传统的保守的价值观念已经在蒙古铁骑下彻底沦丧。

逆反:明朝是对上一时期的反抗,它的社会伦理没有超出前朝,进行了苛刻而极为保守的继承,缺乏进取心,它的疆域也因此没有超过前朝。因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和后果,明朝没有对经济体系进行过大的变革,社会文化伦理上继承南宋余脉,作出了有限的发展。满清入关是对传统文化伦理的再一次羞辱,虽然蒙、满两个民族最终被汉化,但是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造成强烈的震动。

混乱:到了近代,来自海洋的威胁将国人彻底惊醒,是对传统社会文化伦理观念的混乱时代,面对来自坚船利炮的侵袭和外来思想和宗教的入侵,中国社会的精英们始终存在着争论,但是无论哪种观点都没有彻底地贯彻,这是一个思想伦理意识极其不稳定的时期。

新生:外来文化和思想不断冲击依旧残就的本土文明,在进行了实验和争论后,最终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古典思想结合,入主中国大地,诞生了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的历史脉络就是:原生》干扰》逆反》混乱》新生

呵呵,这是本人的一些想法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12:07: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sliverwolf兄的意见,我以为秦后到目前,中国社会伦理一直是双轨运行,儒、法两系此消彼长,五胡乱华打击的主要是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实际后期佛教和道教的兴起,也对儒家给予了很大冲击,但儒家的总体框架没有变,这和唐后开始的科举有很大关系,经过一个时期的混乱后又能回到原点。从历史的角度,1840后的一百多年,中国社会伦理的再次被打破,但这次可能真的不能回到原点。
4
发表于 2006-6-27 15:00:59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是不可逆转的,老马说的好: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其实你真的有兴趣的话,寻找当今社会的一些社会伦理,试图发现一些规律也是好的。如果只是研究过去的话,呵呵,可能会成为一个学究。我想冒昧地问一下brainman兄:

中华民族社会伦理的演进对现在有什么作用,对将来又有什么影响,如果你真的想过这个问题,认为自己的理由可以非常充分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的话,那么这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现在正说、反说历史的很多,对于现代却很少有一些重量级的作品产生,仿佛是存在一个忌讳一样。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也无疑具有借鉴作用,但是历史并不能代替现在,代替现代人的思考。多元化的思维将世界搅动地不再平静,人们在这个世界里看不穿,看不透。

不管你的中华民族社会伦理的演进是原创也好,书摘也好,希望关于当代的东西能够扎实一点,多一点,也希望能够大胆一点,如果有全文的话,请传过来看一下。如果是原创的话,就请慎重一点,呵呵。

本人的邮件箱(GMAIL)是:yang.wei.nf@gmail.com

5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0:33:17 | 只看该作者

回sliverwolf兄:

第一,本人只发原创贴,这个命题是我思考中国人说与做之间差异的文化根源时延伸出来的。

第二,当今我只研究企业文化,不研究社会文化。对社会文化我的研究截至点是清末,以后的问题是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们研究的,我是草民,只关心历史。历史是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因此有轨迹可循,研究历史也有意义,且中国现在的许多企业治理方法亦如封建社会的方法,如果sliverwolf兄对企业文化有研究,请多多赐教。

第三,全文我还要去“蒙”稿费,呵呵,不好意思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