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有没有中国式的管理?-->morningrose转移

[复制链接] 9
回复
149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5-27 17: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文请见6楼—8楼

这里先贴一个中国式管理语录:

1、管理是修已安人的历程
2、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
3、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
4、寓人治于法治,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5、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
6、抱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来包容一切
7、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
8、计划的目的,在肯定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9、组织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
10、领导的意义,在发挥安人的潜力。
11、控制的用意,在保证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12、所有管理措施,无一不与安人密切相关。
13、只有组织成员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为一,产生强大组织力。
14、安人就是把部份和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并且促使整体大于部份,和透过已安和人安增进和谐的效果。
15、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
16、中国人擅长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来代替二选一。
17、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
18、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
19、经是方的,规规矩矩,实实在在。权是变动的意思,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
20、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
21、日本人拿中国的管理哲学,来运用西方的管理科学。
22、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应变。
23、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管理应该以人为主。
24、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为主而又能够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中国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为谋,力求因道结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中能够同心协力。
25、志同道合的同仁,由于人心善变,不久之后,可能变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种内外环境的变数,更是随时出现。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凡事依据原则,则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应变,以求合理。
26、只要合理,怎样变动都可以
27、中国式管理,重视把人际或人群和伦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差别性的关系,称为人伦关系。
28、中国式管理的交互主义,秉持"二合一"的态度,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两种极端的说法,合在一起,形成"在集体中完成个人"的合理主义。
29、人伦关系,便是以伦理的观点来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
30、对上要有礼貌,但是不能够讨好。以下不宜太严,也不能够过份宽松。平行同事不必太拘束,也不应该过份熟不拘礼。
31、大同必须包容小异,世界大同并非世界一同。
32、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一旦拍板定案,相当独裁。这种把民主和独裁合起来想,称为专制。
33、法是过去的产物,情是未来的埋伏,只有理才是现在的指标,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按照现在的情势做出合理的调整。
34、中国式管理重视树状的组织精神,根部吸收水份,源源不断供应树干;树干也毫不保留地让枝叶予取予求。这种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国人"你办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
35、上侵下职,妨害员工的学习、成长,更破坏上司与部属之间的合理关系。
36、决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是大智大慧做决策 。
37、决策以止定静安虑得为过程。
38、至诚可以前知,预测未来才能做好计划。
39、采取无为的执行过程,才能大有为。
40、全面无型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
41、考核的标准是错不可以而对并没有用。
42、抱持救人而非杀人的心态来考核。
43、沟通以不明言为基础。
44、有效地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45、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46、老板做好人,干部做坏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47、劝合不劝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场来分。
48、用情理法来领导,最为合理。
49、有本事来拿,拿不到怪自己,是激励的基本原则。
50、先求忠诚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26 9:41:43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3-5-27 20:23: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还不如说:管理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一部分是全世界通用的,而另一部分是与各国甚至各地的具体情况相关的。

通用部分如:生产与运作管理,公司理财,管理信息系统等

特殊部分如: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

能细致的区别出通用部分与特殊部分,并进行不同的对待,应该是对管理者的一大要求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3-5-27 21:01:00 | 只看该作者
liethes的看法不错,从企业管理的职能横向的对偏向于共性和特性的东西进行了归纳

从这来看,不知道是否现在的管理咨询大部分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BPR和物流的原因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27 21:02:13编辑过]
4
发表于 2003-5-27 21:58: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有点意思。

就理论探讨来说,所有的企业,都是一个赢利的组织,这是最基本的共通点;在各自的环境和资源的不同下,选择不同的模式方法,则是企业个性化的必须。

但,中国的事情,却似乎格外不同,已不仅仅是企业个性化的问题,而是出现了变了味的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已超出了企业个性化的问题。我常在想一个问题:象南德的牟其中、亿安的罗成、政华的吴志剑们,究竟是不是企业?是不是企业家?他们的失败,还能不能算企业的失败?中国还有多少这样的企业?还有多少人在做着同样的事?。。。这样的设问句,会是一连串的。

中国第一代的富豪们,绝不仅仅是第一桶金不干净的问题,而是企业本身还能不能算得上是企业的行为问题。面对他们,你用任何的通用理论,以及企业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去判断,都会是目瞪口呆的。

即便象现在已经有了巨大声誉的华为、中兴等公司,其具体的销售策略,以及接单的能力,依旧是根本无法用什么理论,能解释得通的。照我看来,也只能说实在是中国市场太大了,足以养活了依照中国人方式做事的企业。走向国际化,其实完全来自于企业家个人的事业心和理想,他无事业心,依旧会活得好好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胡雪岩、曾国藩们的实践和理论,是更加适合中国取得成功的(此话反动了,俺自己做自我批判,呵呵)
5
 楼主| 发表于 2003-5-28 13:34: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看了一篇文提到,洋务运动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但中国的洋务运动失败了。从中是否可以在管理上得到一些规律,各国的企业有它一些最基本的、最根本的经验和理念。比如说国内一些领导人他主张从内部来提拔领导人,其实这个在国外已经是经验。因为在《基业常青》里面已经谈到了,不要迷信空降兵。所以实际上我们企业很多做得好的东西,也体现了世界管理的共同规律。
外国的企业管理起步比中国早,所以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还是很有道理的。把外国总结出来的管理经验,先拿来学习。但是学习后如何用就大有学问了,RBV认为企业的资源差异造成了造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差异,企业管理的实施应该是企业资源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6
 楼主| 发表于 2003-6-22 11:49: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实践中国式管理与人性化管理(1)

如何实践中国式管理与人性化管理     曾仕强        

第一讲 究竟有没有中国式管理
一、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管理有三种说法
  1、有人认为没有--管理就是管理,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只有有效和无效的区别。所以说没有中国式管理。
  2、有人认为有--管理离不开文化,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当然就不同。所以说有中国式管理。
  3、有人认为:有也对,没有也对--管理的工具是一样的,只因使用的人不一样,所以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罢了。

二、不必过分强调中国式管理
  1、如果为了面子,这没有什么必要。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跟随面子没有多大关系。
  2、如果为了爱国,这也不是办法。因为爱国之心人人都应该有。但是,也不可心盲目强调,说人家有的,我们也一定要有。
  3、如果为了信心,也不该如此。因为,如果真有中国式管理的话,也要行之有效才行,才能使我们更有信心。
  4、谈中国式管理,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因为标新立异是为了表示不一样,这没有什么价值。谈中国式管理,对人来讲应该是最高的智慧,这样才有收获。

三、认为有中国式管理和没有中国式管理,都有相应的道理
  1、原因之一:人都是大同小异的。
  2、原因之二:全世界的管理目标都一样,都是要把工作做好,赚取利润,达到目标。但是各国的气氛又是不一样的。
  3、原因之三:管理的工具是通用的。例如:电脑和报表,全世纪都在用,而且学就会,但是成效却大不相同。
  4、站在使用起来巧妙各有不同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管理是各有一套,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善于创新,对于一种原则,会因为各自的实际环境而有不同的变化。

四、从硬件看,没有中国式管理
  1、硬件是指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看得见、摸得着、具体明确。管理科学全世界都一样。
  2、从管理的层面来看,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

五、从软件看,事实不容怀疑中国式管理的存在
  1、软件是指管理哲学,它是指人的思想。管理哲学看不见、摸不首。各国人的想法不一样,民族性不一样,管理哲学就不同,因此表现的的管理行为也就不同。
  2、全世界对物的管理都是一样的,因为都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而对人的管理都有很大区别。所以用管理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方法来管理中国人多半行不能。
  3、管理工具是中性的,无所谓好与不好。用的有效就好,用的无效就不好。
  4、从管理的层面来看,就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同时在一个国家内部,因企业环境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六、结论
  由此看来,说有中国式管理对,这没有中国式管理也对。只不过没有学问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脑筋糊涂,搞不清楚;真正了解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已经知道这是立场不一样,层次上的不同。如果他真正能讲出来:从管理科学来看,没有中国式管理;从管理哲学来看又有中国式管理,这就是已经抓到了问题的核心。所以说,今年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再来争执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的管理,因为我们不断改变自己,靠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套管理行为,使这更有效。
  管理科学(软件)=形式信念=意识形态(抽象) 决策态度管理
  管理哲学(硬件)=形下理论=制度方法(具体) 管理态度
  (选择)
  管理哲学批判管理科学American spirit
  运用
  美国人19世纪末期不太重视管理科学,虽然美国人管理科学很强,但是仍然不如日本。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发展出一套比美国更有效的日本式管理,主要是因为在应用管理科学以外,还十分重视管理哲学。美国人经过日本人的冲击以后,开始有了一种反省:认为今年在寻求管理做法的狂热中,所缺乏的检讨管理的灵魂与管理的精神,这是管理哲学。(管理科学,美国人称之为企业文化,日本人称之为经营理念,中国人称之为管理哲学,其实是指的同一个东西)。
  因此,我们兴驻要关切新的管理技术,而且要关切它的灵魂--管理哲学。

七、企业管理迈入理念导向时代
  50年代以前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荀子说:此数具者,皆道之,一隅也。

八、仅举一隅的偏失
  1、如果你是总经理,你就不能在心里认为,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你应该扮演"天公"的角色!要认为都要紧,都重要,统统重要,不应偏于哪一面。
  2、过份强调行销导向而忽略生产技术,会造成"有市场、无货供应"的缺失。
  3、过份强调财务导向而忽略管理会计,则会造成"黑字倒闭"的危机。
  4、过份偏重生产技术而忽略研究发展,则会造成"价格竞争"的惨境。
  5、过份重视人际关系而忽略工作效率,则会造成"一团和气,一事无成"的笑话。
  6、无过与不及,才是理想的中道管理。
      

        第二讲 中、美、日的管理哲学有何不同
  管理是美国人整理出来的,美国曾经是"管理"的最大输出国。然而,日本在管理上却比美国还成功,为什么?因为日本人除了管理科学以外,还十分重视经营理念。
一、什么是管理哲学
  中国人认为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人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做事就是如何提高工作绩效。搞好人际关系,提高工作绩效就是管理。
  只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团和气,是和稀泥,管理上等于零。
  相反,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常常得罪人,他的管理也等于零。
  因此,要先会做人,然后会做事,这就是管理。
  然而,管理哲学,就是反省自己的管理经验。

二、各国的管理有何不同?
  全世界对器物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争议。
  上升到制度的层面,彼此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制度一订下来,就会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上升到哲学文化的层面(即思想层面),那就更是见仁见智,争论不休了。
  因此,观念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三、美国人主张多数超越少数
  美国人解决总是的规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和。美国人常采用举手表决的方法,美国人称之为"用拳头代替打破人头"。今天多数人赞成这条法,这条法就成立;明天多数人不赞成这条法了,这条法就被废除,换成另一条法。
  美国的管理是"划龙舟式"的管理,"划手"背向前方,一定要步调一致,听从指挥、放弃个人的念头,严格遵守"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信条。凡是缺乏效力,跟不上多数的人人就要被淘汰。
  但是,论道理,有时多数人的看法不一定对,少数人的看法也不一定不对。近代西方人渐渐发觉:有时也不能完全服从多数,主张要尊重少数。

四、日本人倡导多功能数协调数
  一千多年来,日本人被训练得能够全员一致,采取同样的行动,所以没有必要独裁者强有力的发号施令。
  日本的管理采取"抬神轿式"的管理。抬神轿时没有人指挥,抬轿的人有高有矮,有人用力,有人不用力,有人摇摇晃晃,增加了阻力。但是被抬的神并不发号施令。然而摇晃的结果,则是每个神轿都平安到达目的地。
  日本人谯:不能有秘密。秘密就是罪恶。日本人心里有话就讲出来,而且对自己的同胞很亲切,并乐于帮忙,不喜欢以多数来压倒少数,使少数人受到伤害。
  事实上,日本人警惕性很高,他很不愿意让自己变成少数。他会服从前辈的指示,照着大家的做法去做,如果有争执,只要提出一个全体目标,就很容易协调,所以虽然平日有派系,一旦对外或遇到重大事件,便会很快取得一致的行动。

五、中国人数少未必服从多数
  《易经》在阴卦也有阳卦,但是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卦多阴,因为阳虽然是少数,却是主要动力,所以叫阳卦,阴虽是多数,但阴不是主要动力,所以不能叫阴卦。可见中国人并没有少数服从多数的观念。
  中国人认为贤大于多数。因为有一个贤人就行了,一百个不贤的人有什么用?
中国的管理,即不是"划龙舟式",也不是"抬神轿式",标准答案是"很难说"。意思就是"不固定"。该"划龙舟"时就整齐划一;"该抬轿子"时就要像抬轿的样子,根据不同情况,该采取什么方法,就采取什么方法。
  中国人在非投票不可时,最好采用不记名投票这样比较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六、西方人的合理主义
  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合理,管理也一定要合理化。然而西方人的合理,日本人的合理,中国人的合理是不一样的,不应混为一谈。
  西方人的合理主义,是以一个原则来说明全世界的一切一切,如西方人信奉神教,即上帝总管。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由上帝来主宰世界。西方人认为有一条原则可以说明全世界,因此他们常常说:什么导向、什么导向。

七、日本人的合理主义
  日本人喜欢从许许多多的个别存在出发,去发现共同的原理。因此,他们就找出了大和魂,找出了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不要求有一个统一全世界的原理,但是他们却相信有一个统一日本的天皇。日本虽然民主,但是还维持着一个天皇。在管理方面,日本人很重视前辈的经验,在前辈的指引下,少数必定跟着多数走。

八、中国人的合理主义
  中国人从很多的原则中却把握一个变动的原则。原则有许多许多,而且可刚可柔,可上可下,可阴可阳,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这就是变动性原则。全世界的一切一切都在变动之中,中国人最懂得变动的道理。"变动不大",就是说,连神的职位都可能轮调。因此就有了"心物合一","知行合一","阴阳互变"。
  管理必须要有制度,但招待起来要有弹性,中国人对此是非常执着的。中国人说一切都在变动,此时上结用哪种方法好就采取哪种方法。多数不一定对,但也有对的时候;少数不一定错,但也有错的时候。所以,我们用多数人去感应少数人,化阻力为动力,"彼此,彼此",将心比心,这对中国最有效。

九、我们也无法做到每一次都真正协力
  曾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朋友是五伦之一,人与人相交,朋友占最大的比数。特别是现代社会,家人的助力越来越薄弱,朋友的比重越来越大。
对同事,我们很会计较,对朋友则刚好相反,此所谓"朋友无议论,买卖要算分。"
公司如果能够宣导:做同事是短暂的,做朋友才是永久的,那么大家就会真正协力,否则,实在是很困难。
  同事,有升有迁,会有变动。而大家做朋友,而不是做同事,大家做事就能相互配合,处的就比较愉快,并且长久。
  合理不合理,不能以多数决断,也不是多数一讲,少数人马上就响应。中国人要看是谁来讲。如果你平常就善于助人,那么大家就比较容易响应你;如果你平常苛刻大家,那么你讲的就不会被大家响应。因此,有一条原理--对待原则--这个原理真正是孔子的思想--你对我好,我没有理由不对你好;你对我不好的时候,我凭什么对你好?
如果多数人能够照顾少数,彼此就很好商量。
如果多数欺凌少数,那么反抗的力量就会很大。
  一切要重视事前的疏导。
  互动就是感应,事情就好办;有感无应,事情就难办。
  公谊私交都重要,先透过私人交情,有时就更具效力。

十、中、美、日管理哲学的主要差异
1、美国人--个人主义
  美国人在200年前,地大人少,很少有邻居,彼此无人能帮忙,理想的方法就是自我保护,这是因为生态环境不得不如此。所以,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
2、日本人--集体主义
  日本地方小、有台风,有地震,又有火山,彼此靠得很紧,因此日本崇尚的是集体主义。这也是生态环境所致。
3、中国人--交互主义
  即有个人主义,但不完全;又有集体主义,即"彼此彼此",也就是交互主义。

 

          第三讲 中、美、日管理各有什么特性
    美国式管理--专业性--重视专业知识
    日本式管理--一致性--重视团体精神
    中国式管理--变动性--一切都看情况
一、管理三步骤
不管哪个国家的管理都有三个步骤,亦即三个不变的程序。
1、是非化
  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不对的
  怎样做才对
  怎样做不对
2、标准化
  把时间列为标准
3、制度化
  如果这个标准只有少灵敏人知道,那等于没有标准。标准要列为制度,使每个人都知道。

二、美国人专业性的评估
  是非化……要么A对,要么B对,毫不含糊。
  专业性,标准化……要么快一点,要么慢一点 请专家鉴定
  制度化……大家新生专业知识

三、日本人材力要做到一致性
  日本人脑子里没有东西,只要听话就好,因此叫大和民族。
  大和=太顺,绝对服从,是非取得一致看法,标准取得一致,制度大家都贯彻,团队精神特别高。
  是非化
  标准化 专业化
  制度化

四、中国人最喜欢变动性
  中国人脑筋里有一条太极线
  是非化
  标准化 变动性
  制度化
  在不防害面子的情况下,是非分明。
  中国人的变动性,是因为爱《易经》的影响,一切都在变,制度在变,是非在变,标准也在变,中国人的生存力和应变力很强。

五、中国人的个性到底怎么样?
  凡是你说中国人怎么样,都不太对;凡是你说他怎么样,结果你都会发现:他不切实际--
  不守时?--守时;守时?--不守时。
  不守信用?--守信用;守信用?--不守信用。
  不守法?--守法;守法?--不守法。
  不守份--守份;守份?--不守份。
  不积极--积极;积极?--不积极。
  马马虎虎--认真;认真?--马马虎虎。
  随便?--不随便,不随便--随便。
  不计较?--计较;计较?--不计较。
  人情味浓?--翻脸无情。
  重视关系?--六亲不认。
  拍马屁?--硬骨头。
  中国人的个性不一定,中国人的事情有变动性,抓住这两句话管理就比较容易掌握住精神。

六、美国--竞技民族
  美国人崇拜英雄,是英雄主义。
  平日,美国人以个人为主,独立自主,为了团体目标,因利害结合,又不忘记自己,而唤起成就感,会求得均衡。好处是民族参与,使得理性得到发挥,是非分明,简单明了,但是应变能力不强。企业环境越固定,美国式管理越有用,当企业环境变动时,美国式管理的应变力就很差,因此,1960年,美国的企业就慢慢走下坡。
  坏处是冲突、矛盾、对立、紧急的时候很难应变,并且容易受利益团体(压力团体)所左右。
美国人只要多灵敏人结合起来,就可以否定和改变原来的制度,产生对很多人不利的方式,所以美国人以输赢的方式来判断是非。

七、日本--大和民族
  日本人服从至上,是事大主义,谁大听谁的,平日派系多,但为了团体目标,所有派系纷争均告平息。好处是非常团结,可以一致对外。坏处是十分危险,一旦目标被误导,就难以自拔。
日本人只讲资历,不讲能力。

八、中国--太极民族
  中国人视情境调整对策,是中庸主义。
  "中庸"绝不是A+B÷2,他绝不是马马虎虎,真正解释"中庸"是"合理"二字,平日派系多,为了团体目标,可能平息,也可能更乱。
  中国人任何事情都有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要在事情将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的时候及时导正,事先沟通,这是管理中最重要的时刻。好处是不走极端,可以随机应变,因时制宜。坏处是弹性大,很难确切把握,如果智慧不足,难以恰到好处。
  "圆满高于非,做对未必就好",这就是太极思想。

九、太极思想
  太极思想=整体思想
  整体之内,各个构成分子之间隔相克,是事实,无从否认。但同时同事亦有相依相生,亦是事实,无从否认。因而如何化除相克、减少相克,而为相生发扬相生,以维共存,不致两败俱伤,趋于毁灭,乃是整体思想最伟大的功能。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在也"。
7
 楼主| 发表于 2003-6-22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实践中国式管理与人性化管理(2)

如何实践中国式管理与人性化管理     曾仕强

第四讲 中国人变动中有啊些不变的特性?
  有人问:"中国人一直到变,那么过去的管理方法还能不能用?"
  就中国人一直在变,这只是事实的一个部分。比较完整的说法是应该:"中国一直在变,但中国人也永远没有变"。
  变,是指物质部分:衣、食、住、行、娱乐等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不变是精神方面:如华侨永远不忘本等。
  中国人有三个没有变的特性:
一、中国人没有变的第一个特性
  不执道--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观念,相反,有一种随机应变的心态。
  "那可不一定"--Flexoble,弹性相当大。

二、不执着的特性在管理上的困难
1、不信道--不容易想念典章制度,你再怎么规定,他会说:"真的这样吗?你会照这样执行蚂?难道没有变动的可能性吗?"
2、不重视团体规约--规约易流于形式,你与他签规约,他会到处问:"你签了吗?他签了吗?既然大家都签了,那我也签吧。"
3、不遵照上级的命令行事--过份自信,过份自作主张,他会自己去变。
4、不完全按照工作规范去做--机器设备容易损坏,因为他不注重看设备说明书。
5、不相信企划--喜欢在执行企划时改来改去,最后改的是面目全非。
6、很难做到科学化--科技相当艺术化,一切都生活化的。
7、不容易完全标准化--常常多重标准,对张三、李四各有不同标准。
  因此,就得到这样一个印象:管理都有很通信班把握部属的行动!
  建议:对中国人,最好让他心理上有一点准备,然后再来跟他沟通,这样就比较有效,而不能突如其来、开门见山地就把事情讲出来,否则,他会觉得奇怪。

三、不执着的特性在管理上的好处
1、头脑灵光--容易随机应变。环境越变动,应变能力就越强。中国人生存能力强的原因,就是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脚步。
2、自动调整--在工作进行中,能随时随地的加以调整,以求达到目标。
3、弹性应用--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当随各种压力时,随时做出弹性反应。
4、把握情势--有利的情势来临时,能及时加以把握。
5、不怕困难--水来土掩、珍来将挡,天大的困难也可以设法解决。主要是应变能力强,心中不害怕。
中西方人的想法不相同。西方人一定是两个选一个,非甲即乙。而中国人是两个同时存在。我们称其中为"两含思想",就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同样的事情。如果稍微领略一下"话分两头"四个字,那么,对我们的管理就很在帮助。把两方面的意见综合起来,就很容易被人接受。

四、中国人没有变的第二个特性
  不爱管--免你管,谁要你管?Self--determingtion,他愿意自己做决定,不愿服从命令。
  中国人有句话:"天大、地大、人也大"。即然人这么大,怎么可以管他?
  孟子当年告诉我们:"不要顺"。意思就是说部属对上司不是要绝对服从。但是"不要顺",不是"要不顺",中国人讲"不要顺"就是要顺,就是站在"不要顺"的立场上来顺,才能顺得恰到好处,主管讲得合理就要顺,讲得不合理就不要顺。
  人不能管,还谈人生观管理呢?管理,一个是管,一个是理。我们发现:人,你不能管他,但是不能不理他。你管他,他很气,你不理他,他更气。我们应当采取理他的方法。"理"就得看得起。因此中国式的管理就是从彼此看得起开始,互相尊重。
  (太极) 安
  安(定) 进(步)
  (两仪) 安(定) 进(步)
  利 安 绩 责
  润 全 效 任

 

        第五讲 怎样因应中国人的特性来管理
一、中国人对管理的态度
  态度之一:你不能管我。
  地方认为政府管得太多;基层认为中层管得太多;中层又认为高层管得太多。可见,基本的观念就是:"拜托了,少管一点",你不能管他。你管他,他会气死你。
  态度之二:你不能不理我
  你不理我,我就没有面子。你为什么不理我?你应该理我才对。

二、中国人充分的自主精神
  中国人过分自作主张--马马让小孩子去买万金油,小孩子却买了绿油精。妈妈说:"我不是让你买万金油吗?"小孩子回答说:"万金油已经不流行了,人家都在买绿油精。"他会自己做主张。
  在管理上,要让员工感到:计划我有份,考核我有份,执行我有份。从计划、执行到考核,都有我的份。
  中国人善于参与,不参与就没有面子。因此,我们要把这种自主精神利用在管理上。即:成功带给我快乐,失败会使我难过。这样,就会变为一个整体感:荣辱与共。
  按照中国的民族性,参与管理的意愿相当好,可是做法不太一样。中国人很想参与,但是又不敢参与,这点要突破,要让他们很自然的参与。要让所有员工都感受到:老板很重视他,公司的事情都会让他参与,他就是一种荣辱与共的感觉。
  中国是一个相当感性的民族,除了理性以外,还要充分重视他感性的部分。

三、安人之道
  管理的目的,就是一个"安"字。
  有人认为:"利润很重要。"管理是要追求利润,这在中国人是不必多讲的。我们唯一的利润,要考虑会不会使我们安,这才重要。有的利润会使我们安,有的利润会使我们不安,使人不安的钱,我们不要赚,要赚使我们安的的利润,这是我们讲"安"的真正目的。
  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一个人先把自己管好,然后使跟你在一起的人都感到很安,你的管理就上轨道了。建议管理不要太严,太严部属不安;也不要太松,太松你自己不安。
  如何在使大家都安的程度里找到一种恰当的方法呢?
  孔子说:"安无群"--如果安的话,就不会内乱和内斗;
  老子说:"人,很渴望得到安定"偏偏人又得不到安定;
  荀子说:"人,最贵的就是生,人最乐的就是安,只有安才乐";
  所以,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安人,这是中国式管理最大的特色。
  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经济的层面,也有非经济的层面。经济导参见容易控制,而非经济层面却非常复条杂,如社会制度、社会风气和文化等。
  经过过份发展,其他方面如果跟不上,就会发生不安,整体改变才能安。只是某一部分发展过快,反而会不安。社会上暴力、抢动、欺诈、倒帐、仿冒、滥制,都会不安并影响到经济发展。
  所谓安,就是全面的提高品质。

四、企业经营的目标
  衡量一个人肯干与否的标准,包括四个层面:(1)能干(2)肯干(3)忠诚(4)持久
  不安有五种情况,就要用五种方法,使其不安变为安。
1、不会做的时候。技能不足、技术不佳、过程不明了、标准不确定。方法是教他。
2、会做而不做时,待遇低、工作多、同仁相处不愉快,方法是知他。
3、会做、肯做而不敢做时。怕做错了骂他。方法是原谅他。
4、会做、肯做、敢做而不多做时,怕越过自己的份内,方法是信他。
5、做错了事时,怕背后对他不利,方法是用他。
  安,叫做大家好。员工好,股东好,顾客好,社会大众也好,这就是大家好,大家好,就是真正的安。安包括的范围相当广,也是我们做一切决定的标准,归纳起来就是企业的安人之道。因此要做到以下八点:
(1)适当的关怀;
(2)真诚的服务;
(3)合理的待遇;
(4)安定的保障;
(5)适当地工作;
(6)相当的尊重;
(7)合适的升迁;
安定的总结就是"爱人如己"。
1、要消除人我之间,不要说"我",和说"我",要说"我们"。
2、不要在自私的功利上做打算。一个人越会算,最后就变成越不会算。人们常说:"人不自私,天诛地灭",但是还应该再加上句话:"人一自私,也天诛地灭"。
  公司要使员工:身体健康、内心愉快、生活有保障、工作有能力,这样,管理才会上轨道。要让每一个工作成员,跟着公司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断层,结果还是公司倒霉。所以要顾及到员工身心两方面的发展,这样就会使员工和公司结成一体,变成一家人。

 

          第六讲 到底怎样才能安人
  中国人受"易经"的影响很大。实际上,中国人读不读《易经》关系不大,因为我们在小孩子3-6岁的时候,就已经灌入了《易经》的思想,而且已经把《易经》中一些高深的道理变成浅显通俗的话在家庭里流通。
  《易经》解释两个不同的意义。
1、不易(形而上)是不变的,世界上有许多不变的真理,如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言落下,潮水会进会退等。
2、变易(形而下)是瞬息万变的。
  世界上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这就叫易。易是变,不易还是变,叫做变中不易,这就是一切一切都在变,但是有一种东西不变,这个东西就是"变",只有"变"是不变的,其他的一切都变。不过有长期、短期而已。长期不变的就是不易,即经;瞬息万变,经常在变能叫做权,所以,有经有权。
  我们讲管理,要注意道理是不变的,而方法是千变万化的,比如说怎样才能安?这就是变化无穷。
管理有绝对部分,也有相对的部分,绝对的部分叫经,相对的部分权,也就是原则不变,方式可变。
  从事管理的人要记住;安人的目的是不能变的,不管什么环境都要使他安,但是环境在变,所以方法就要跟着时代改变,安人的目的不变,叫常;安人的方法要变,叫变。所以要有常有变。常的部分 又叫经,变的部分又叫权,所以管理又从安人之道引伸出一个"经权之道"。

一、经权之道
  中国式管理就是合理化管理。可是在合理化之外,还要注意安人,我们叫做人性化管理,中国人最讲"仁"和"义"。"仁"是安人之道,就是用仁心去安人;"义"是经权之道,就是恰到好处,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恰到好处"。
  经权的法则:时中。(此时此地最合适的决策)
1、不可墨守陈规--过去有效的方法,现在不一定有效。
2、应该力争上游--不进则退,要不断求取上进。
  不断的求取上进和不墨守陈规,才是管理者应有想法。
这样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四点:
第一点:取经用宏--牢牢记住紧要原则,进行普遍的应用。
第二点:折衷致当--折衰不是取中点,而是取合理的部分,要折衷到合理的地步。
第三点:因时制宜--时间变了方法就要变,与时俱进,时时刻刻跟上时代,甚至走在时代的前面。
平常要按照常规做事情,叫做守经,非常时期,就要有突破性的做法,叫做权变。

二、经营的要义
1、中国人太聪明,又喜欢取巧,所以必须有经才敢授权。
2、经不可屡变,要使大家明了,以建立常道的共识。
3、各阶层应坚守的原则叫经,可变通的部分叫权。
4、经权都是动态的,必须平日多多默契。

三、管理的守经达权
  要使中国人敢授权,就要使部属做到内方外圆或内圆外方。
  方=基本原则,是不可变的部分。圆=应该有弹性的部分。
  权的后面往往要一个"限"字,就是"权限",这说明,权是有一定限度的。掌握某种权力,都不可超越界限。
  每一个人,碰到一件事情,每一件事要想:这是不是在我的权限范围之内可以改变的?如果可以,我才斟酌去改变,如果不可以,要向上面去请求。只有养成这种习惯上司才敢授权。

四、无可无不可
  孔子说:"无可无不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结果没有一条路是通的。
  主管不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你只要有目标、有标准,其他应该让你的部属自由去衡量他应该怎么做,要给他适当的权限,你要抓住原则,方法要让你的部属去权变。部属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达一主管交街的目标,这就叫权不离经。
  具体做法可分为几个步骤:
1、主管要把基本要求让部属知道得很清楚。
2、对部属的要求不要太多,约法三章最重要。
3、规定要详细说明,灌输在部属的脑子里。
4、要求他要记住事半功倍告诉他可以变的是什么,不可以变的是什么。
5、检查他是否做到了,做的好就奖励他,做的不好要规劝他,辅导他。

五、权不离经
1、权不离经的意思是:如果你一直变,变到连原则都变掉了,就成了离经叛道,是违反原则的,这不叫变而叫反。
2、变是同质的变,不是异质的变。只有同质的变才会万变不良其宗,千变万化不离目标。
3、经必须很慎重,尤宜时时榫、修正。

六、权不损人
1、任何一件事情要改变,都会有人得到好处,有人得到伤害。
2、经不损人才能普遍获得支持,权而损人,受害人就会阻挠。
3、凡有权宜应变,先让有关人员参与研讨,共商利弊。
4、取得协调之后,上司行命名同意权,部属自然会顺利执行。
5、实在无法达成协议,上司才出面协调,但应一本公诚,绝不偏私。
6、在权变中培养自动自发的精神。

七、权不多用
权变是应付紧急、偶发、非变不可的事情,要尽量减少权变,就要常常修改经。
1、权而多用表示"经"有了问题。
制度常常例外,便是没有制度。
2、权而多用除了严重影响常规、破坏组织层次、养成钻营风气外,还会使更多的人对法制失去信心。
3、权不多用才是必要的权变,大家才会谅解。
4、权不多用可以防止营私舞弊和形成派系,有助于同心协力。

八、经法原则
《易经》中有四个字,要好好记住:即时、位、中、应:
1、时--时机。我们做事情,应先考虑时间对不对。选择好做事情的时机。
2、位--身份。我的身份做这件事合适不合适?如果不合适,可让别人去做。
3、应--反应。如果时机和身份都合适就去做,做了之后要看反应,随时随地进行机动调整,以求其中。
  达成目标是不变,可是怎么样才通达成目标,却随时要变。
只要心很正,意很诚,察颜观色并不是小人的行为。以不变应万变,用不变的原则,应付万变的现象,这就是经权。
  原则不能变,目标不能变,管理要求安人不能变,其他都是万变的。用这种不变的原则,来应付万变的现象,不管怎么变,都会命中目标。
  中国人最懂得持经达权。我们不能有经无权,有经无权的人太固执、太呆板,而有权无经是乱变,要避免有权无经。也要避免有经无权。我们中国人最了不起,有经有权,有不变的部分,也有变的部分,不变的部分要坚持,变的部分要放手,抓住目标,放手让部属去发挥,这样,我们的管理就会有很大的功效。
8
 楼主| 发表于 2003-6-22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实践中国式管理与人性化管理(3)

第七讲 经权配合怎样才能合理
  管理要不要制度化?管理要不要求新求变?什么事都求新求变,怎样维持制度?如果一切讲制度,那又怎样求新求变?这就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制度是管别人的,而管不了他自己。
一、中国人最喜欢合理化管理
管理就是管得合理。管得合理,人们就接受;管得不合理,人们就会抗拒。
中国人有时候不要你管,但有时候却又希望你管。当他有信心、有把握时不要你管,当他做得不好、有困难时,又希望你管。这要看需要而定。
管得太早,他听不进去;管得太晚,是马后炮;管得太多,他不高兴,而完全不管,他就会乱来。
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合理的事情,大家终究会接受;如果不合理,大家就要抗拒,这就是适中。
企业内外环境在不断的变迁,我们的决策也要随机应变、随时调整,才能因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达到目标。

二、到底什么叫合理
中国人最喜欢讲道理,但是,跟中国人讲道理也最难,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西,他又说东。
中国5000年的资料非常丰富,须手一抓就是一大把理由。
道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此,我们常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中国人喜欢比大小。如果听到一句说他错了的话,他会问:"谁说的?"如果说他的错的人职位比他高,他就不讲话(实际上是申诉);如果说他错了的人职位与他平等,他就会说:"好好好,我错了难道你就没有错?"(我难看,也让你难看)。如果说他错了的人职位比他低,那人就彻底倒霉了(一脚把他踩到底)。
  不合理是抗拒的主要原因。企业内部不和谐,就是因为制度不合理造成的。所以,要协调内部纠纷,促成各方面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制度合理化验室。中国式管理不但要有制度,而且制度要常常修订,使之保持合理。外界也是如此,同业的竞争如果是合理的,就是良性公平竞争;如果不合理,就是恶性竞争,一旦走上恶性竞争,就会两败俱伤。
  所谓合理不合理,要看在什么地方,在这里合理,在那里就不一定合理,合理不应该用主观来认定。
  主管说了就合理?(不一定)训练出来的员工会有勇无谋。
  老板说了就合理?(不一定)太霸道、太专制,结果人才跑掉了,留下的统统是奴才。
  专家说了就合理?(不一定)专家有真的有假的,而且专家有时也会骗人。
  员工说了就合理?(不一定)员工的要求无止境,永远不会完全满意。
  因此,该讲的话,要表达到合理的地步,而不是谁说了才合理的总是合理应该是客观的,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找出什么叫做合理。例如绩儿评评估,绩效评估绩效评估要包括三个基本因素:(1)评估的基准;(2)责任的归属;(3)有儿而落实的追踪考核。这三点都要用科学的方法。可见,中国式管理并不排斥科学方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工具,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高阶层主管经营理念要合理化。尽量保持客观,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多协调各部门的立场,这样才能逐渐合理化。
  中国人最好采用将心比心的方法,替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总是这样就会比较合理。因为,我们讨厌;我们喜欢的人,人家多半也喜欢。所以,将心比心,建立一个良好而立体的人际关系,你我他、上下左右都要考虑到。我们要用合理的方法和正当的途径,得到对立心理的认同。
  任何事物都有先天的矛盾性、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科学的方法是客观的,而使用方法的人是主观的。对物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则用将心比心的方法较好。
  中国式管理,可以用"关心、休谅"来形容,即上对下要关心,下对上才能体谅。管理者将心比心,要把握四个原则:
  (1)凡是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的事情,尽量去做;
  (2)凡是对别人有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最好不做;
  (3)对别有的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最好不做;
  (4)损害自己,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必要的时候,还要去做。

三、员工自动自发的三进程
  自助 自立 自主
  让员工帮助他自己,从给他责任开始,让他提问题,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自己尽到责任,当他能够把自己的责任做好以后,再让他自主。自立的目的,是让他有信心。他自己做的很好时,才给他相当的自由,让他自己去发展,走上自主管理。
  主管始终不放手让部属去发挥,部属就永远长不大。然而,主管一下子就放手,部属就会摔跤。因此要慢地放手。
  主管要做到以下三点:(1)适时支援 (2)尽量鼓励 (3)表示感谢。

 

第八讲: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是什么
  "M"代表很多意义,其中:中庸、人性、管理统统在里面。创造M理论不是要与西方面的X理论和Y理论相对抗,而是在中国人的文化、民族性里面,的确存在着M理论。
一、X理论和Y理论的简介
  X理论--认定员工懒惰、不负责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改变,没有抱负,容易受骗。因此,管理者不想念员工,要掌握大权,自己做决定,并参加控制,善于利用奖惩。相信X理论者就是权威主义者,喜欢用操纵的型态来管理员工。
  Y理论--认为员工勤奋、负责任、发展自己的能力、自己朝向组织目标,既有野心、想把事情做好、开拓自己的前途,又有想象力。因此管理者就用友善、坦诚、正直的态度对待员工,跟员工共同分享决策,自己成为团体的一分子,我们称之为:民族主义、触媒型态。
  实际上,人不像X理论那么坏,也不像Y理论那么好,二者各偏一端。人不完全是X理论,也不完全是Y理论。

二、日本的J理论简介(J理论只适合日本的民族性)
(1)团体意识--彼此很信任,相互有一种很微妙的亲密关系。
(2)终身雇用--自己训练员工,实行内部升迁。

三、另一种M理论简介(不同于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
  认为员工的表现常受到环境、早期教育及其性格的影响。同时员工如果了解他所需要的东西和自己的目标,他就能自然而然的关心这个目标。管理者能够看出个别差异用共所长,关心部属,部属才有信心。

四、中国人有三个"性",是非常固定的
(1)合理性--讲道理。( 义)合理不合理(经权之道)
(2)主动性--不喜欢被动。(礼)洁矩之道
(3)交互性--彼此彼此。(仁)人爱人--安人之道

五、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简介
1、人性可塑。管理的条件:按排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安心工作,即安人之道。
2、给员工相当的责任,让他自己想办法完成规定的目标。给他经,让他有权变的范围,即经权之道。
3、在都需要被了解和同情。因此要彼此同情。管理的态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洁矩之道。

六、管理三向度
  任何事情都用安不安来做考虑的标准。股东、员工、顾客、社会大众会安吗?(安人)
  如果安,你做的就是正确的;如果不安,就要适时高速整(经权)。交通时,要将心比心。对高兴的人,要鼓励他,使他做的更好,对不高兴的人,要安抚他使他安心接受改变。(洁矩)
  中国的主管对员工的要求:(1)忠诚;(2)持久
9
发表于 2005-6-18 01:16:00 | 只看该作者

商战智慧与企业成功论坛

尊敬的 热爱学习的,愿意持续提升个人竞争力,提升个人魅力的

您好!

为了进一步提升华南地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企业家会员和中山大学企业家学员的管理智慧和领导艺术,诚挚邀请您参加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教育培训中心和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在中山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商战论坛——商战智慧与企业成功!

论坛嘉宾:

胡德平书记(原总书记胡耀邦之子

●中华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 ●中华全国工商联第一副主席

文康盐——商界统帅营销智慧

● 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长江实业旗下TOM户外传媒集团副总裁兼华南区总经理

● 致力于竞争战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策划创意的研究实践

张春来——文化制胜,理念先行,厚德从道,打造企业核竞争力

●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主席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委

●曙光集团董事长 ●《中国工商》杂志总发行人

●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

蔡朝东——创业万岁

●云南省演讲学会会长、著名演讲家,直接听众2000多万人次

●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

●曾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处副处长,云南省大关县县长

●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受到中央和军委领导人的接见

温舟——总裁管理智慧与企业成功

●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山大学企业文化管理研究室主任

●著名企业文化管理实战专家

王治国——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解读民企36条法

●原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一、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教育培训中心

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

二、 承办单位:《中国工商》杂志社

三、 协办单位:康捷(东莞)塑胶模具工程有限公司

东莞市长安康捷塑胶模具制品厂

香港行动成功国际教育集团

四、 时间:2005-6-25 上午:09:30–12:30 下午:14:30–17:30

五、 地点:广州中山大学梁球琚礼堂(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南门内进500米右边)

六、 费用:整场论坛600元(食宿费、交通费自理)

七、 购票服务:

址: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文科楼二楼206室(南门直入500米左边)

电话: 13316212526 020-88153292(电话订购 广州市内送票上府)

联系人:郑老师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教育培训中心

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

2005615

[em07]
10
发表于 2007-5-19 10:28:00 | 只看该作者

恩,有点"管理科学的文学化"色彩,

1 任何经济体管理思路,体系的形成和被关注,都是和这个经济体的发展成绩相关的,

  拿公司治理来说,有美国(英国)体系,有日本体系,有德国(莱茵河国家)体系,为什么会形成学术论题? 人家的发展水平高,公司竞争力强.那有没有人写中国? 有,郎闲评的专业文章有一部分就是写这样的,还有很多比他更有名的人,但是有影响吗?没有,因为你有几个公司牛? 没有,所以没人鸟你.

2 任何有社会属性的issue(比如管理)根源不外乎文化,政治,制度,历史延续性,当然还有经济,只有这些都非常有特点,而且都高度发展的国家才能形成独特的有竞争力的管理科学.我们呢? 哪点行? 别吹我们文化行,我们还真不行.

3 所以讲一堆牵强附会的"管理文学", 还不如认认真真的搞点研究.如果人人都是发明理论,那就没有理论了,只剩下废话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