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柔性思维修炼

[复制链接] 10
回复
395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4-29 22:2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单元1  有形/无形思维视角

【思维原理】

                        有形与无形

“这有一瓶矿泉水,请大家观察这瓶矿泉水,告诉我都看到了些什么?”思维教练指着教桌上的一瓶矿泉水问道。

    课堂里坐着一群学员,其中有成人,也有孩子。许多人刚开始置身于这样一个年龄参差不齐的奇怪学习环境里都觉得很不适应,但不久他们就调整自己的状态,以一种柔性的方式去适应不同思维层次之间的交流。

   “有水,有瓶盖,有瓶子、瓶子上还有字。”一个圆脸小姑娘抢先回答。

    “回答的很好,不过请大家继续观察,除了这些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有形部分,这瓶矿泉水还有那些是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客观存在的无形部分?”思维教练继续问道。

    这时候,课堂陷入了沉思。见大家都在开动脑筋想,思维教练便启发说道:“我提示一下,现在这瓶矿泉水的重量、价格、生产过程都是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但它们又都确实客观存在,是可以凭借我们的大脑思维想像到的。我请大家不要用你的肉眼去观察这瓶矿泉水,而是要用你的思维去观察它。”

   “这瓶矿泉水的品牌算吗?”有一位中年男子犹疑地问道。

   “这算一个。”思维教练笑道。

   “这瓶矿泉水的水分子算吗?”另一个成人问道。

   “这个答案也算,也不算。”见大家疑惑不解,思维教练解释道:“水分子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是毕竟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如果现在我们借助某种工具还是能够看的得到。也就是说在宏观层次上,我们看不到水分子,但在微观层次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

   “水的味道我们看不见。”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大声说。

   “很好,还有没有其他答案。”思维教练鼓励道。

   “这瓶水的温度我们看不到……” 

“这瓶水是谁生产的我们看不到……”

   “这瓶水是谁买的我们看不到……”

   “这瓶水的营销渠道我们看不到……”

   “这瓶水的价值我们看不到……”

   “这瓶水的用途我们看不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4-29 22:24:38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大家回答的都不错。”见众人七嘴八舌发言,思维教练很满意,“为了让大家能更清晰地区分事物的有形和无形,在这里我们有必要界定一下有形和无形的划分标准。在本课中所谓有形是指肉眼看得见的、外部的、形象的、表层的、直接的、眼前的、物质的等等,所谓无形是指肉眼看不见的、内部的、抽象的、深层的、间接的、长远的、精神的等等。”

 

   “认识有形和无形对实际生活和工作有什么用呢?”一位在外企工作的白领女士问道。

   “这个问题提得好,理解有形和无形这两个概念是柔性思维学习的第一步,下面我们马上就要涉及它们的应用。”思维教练说道。

    “当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通常都会受到视觉的制约,思考的内容主要源于肉眼的观察,这种所见即所思的思维习惯无疑是简单的、低级的。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越来越趋于抽象;随着工作不断复杂,人们在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也越来越趋于务虚,这都要求我们学会用无形的思维视角去观察事物而不是仅仅用肉眼去观察事物。”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肉眼,还要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思维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这句话并不是唯心论。对于低级的思维活动,视觉起着决定性作用,基本是所见即所思,在这一点上人与其他动物相比没有多大区别。在高级思维活动中,视觉的感官作用被大大降低,复杂的思维活动主要是由大脑独立完成,需要什么信息,从哪个角度观察现象,以何种模式处理都是由大脑决定的,视觉器官只起执行作用。认清这个世界是由有形和无形两部分构成的,有助于我们在观察事物时有意识地去关注那些肉眼看不见的、抽象的、深层的、间接的、长远的、精神的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大我们的思维视野。许多人常常感觉自己思路狭隘,不够开阔,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角度都局限在于有形的世界,而不知道在有形世界的背后还有一个无限广阔的无形世界。”

   听到这里,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刚才大家在观察瓶矿泉水时,对于它的有形部分一目了然,但是在对它的无形部分进行列举时却无穷无尽,这就说明有形的是有限的,无形的才是无限的。这是我们这堂课应当掌握的第一个思维法则。”思维教练总结道。

   “教练,有形和无形与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关系?这条思维法则能帮助我解数学题还是写作文呢?”一位中学生问道。

    在座的学生听到这个问题也都聚集起精神注意听,对于他们来说提高学习成绩比什么都重要,考试又不考思维,他们实在看不出来学习这个“有形”和“无形”究竟对学习有什么好处。

    思维教练对他笑了笑,缓缓地说道:“学习有形与无形当然可以帮助你解数学题或写作文了,比如,解题时,通过引入未知数XY可以迅速简化数学题的复杂程度。写作文时,通过对心理感悟的描写可以丰富作文内涵,这些都是把“无形”转化为“有形”在学习中的应用。不过这都是一些初级应用,刚才我们讲的那条思维法则还有更高级的应用。”  

    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讲,思维教练接着问这个学生:“你能把一道数学题分解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吗?”

    这位中学生想了一下,皱着眉摇了摇头,他实在想不出怎么样才能把一道数学题分解为有形和无形的两部分。

    思维教练把目光投向了在座的一位女大学生,问道:“赵纤,你说说看,我记得你学的专业好像是数学吧?”
   
赵纤是一位师范院校的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来学习思维课程,希望能把一些好的思维方法应用到将来的教学当中。

赵纤想了想答道:“我们可以把一道数学题的已知条件视为有形的部分,把未知条件视为无形的部分。”

“还有呢?”思维教练并不满足这样一个简单的答复,继续追问道。

“还可以把这道题视为有形部分,把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视为无形部分。”

“回答的不错,有形的题目只有一个,而无形的解题思路却有许多。如果我们能够真正领悟到这一点,那么在学习中就应当把学习重点放在研究无形的解题思路上,而不是有形的题目上,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见大家还是有些不明白,思维教练便讲了一个故事:“在古时候,有两个年轻人拜一位名厨做徒弟,在学艺的时,一位徒弟学会了做一百道菜,另一位徒弟学会了把一道菜做出一百种花样,请问那位徒弟的厨艺更高超?”

大家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笑道:“当然是那位能把一道菜做出一百种花样的徒弟技艺更高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学习中去做一百道数学题重要,还是去研究一百种解题方法更重要呢?显然,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不是只把眼睛盯在有形部分,而是打开思维的视野把学习重点放在研究无形部分,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解题思路和写作思路,那么我们的解题水平和写作水平自然会越来越高。否则,我们的学习就会浮于的表层,没有一个深度的提升。其实,这种‘赢者务虚’的现象在工作中也随处可见,不管是什么行业,凡是被称为专家或精英的人才总是无形的领域比平常人钻研得更深一些,具有更多的优势积累。这就是‘有形的是有限的,无形的才是无限的’这条思维法则的高级应用。”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4-29 22:25:17 | 只看该作者

“可我们怎么样才能在无形的领域比别人钻研得更深一些,具有更多的优势积累呢?”那位中学生还是有些迷茫地问道。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你应当学会划分什么是有形,什么是无形。只有当你对无形的世界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然后才能知道如何在无形的领域积累你的优势。”

 “我们的学习螺旋上升了一圈,似乎又回到了它起点。” 思维教练狡黠地笑道。

 

 

【思维笔记】

1.  有形是指相对肉眼看得见的、外部的、表层的、直接的、眼前的、形象的、物质的……

2.  无形是指相对肉眼看不见的、内部的、深层的、间接的、长远的、抽象的、精神的……

3.  事物的有形部分是有限的,事物的无形部分是无限的。

4.  在有形的世界背后,存在着一个更为丰富的无形世界。

5.  无形的比有形的更重要。

6.  赢者务虚。

 

 

【思维名言】

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肉眼,还要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思维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

——爱因斯坦

 

 

 

《柔性思维教练》节选,作者 袁劲松,中国柔性思维第一人,柔性思维网www.rxsw.net

4
 楼主| 发表于 2006-4-29 22:26:12 | 只看该作者

单元2  整体/局部思维视角

 

【思维原理】

                      整体与局部

 

   “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局部?”

刚走上讲台,思维教练就提出这样一个抽象的问题,见学员们跃跃欲试,抢着要回答这个问题,他又补充道:“请大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解释这两个概念,不能使用抽象的理论术语。”

听思维教练这么一说,学员们纷纷举起的手又都放下,怎么样才能把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的方式解释清楚呢?大家开始陷入沉思。

“大家看到我手中的这张纸了吗?”思维教练站在讲台上向大家展示手中的一张正方形的白纸。“假如这张纸是一个整体,那么被撕碎后的碎片就是局部。”思维教练一边说一边把白纸撕成几块不规则的碎片。

经思维教练这么一启发,大家的思路马上活跃起来。

“如果书本是整体,那么其中的每一页纸就是局部。”

“如果钢笔是整体,那么笔帽、笔管、笔芯就是局部。”

“如果手表是整体,那么表壳、指针、齿轮等就是局部。”

“如果中国是整体,那么青岛就是一个局部。”

“如果青岛是整体,那么栈桥就是一个局部。”

“如果人是一个整体,那么头、手、脚、躯体就是局部。”

“如果头是一个整体,那么眼睛、眉毛、嘴巴、耳朵、鼻子就是局部。”

“如果企业是一个整体,那么各个职能部门就是局部。”

“如果家庭是一个整体,那么家庭的每个成员就是局部。”

“如果班级是一个整体,那么教师和学生就是局部。”

……

 

“不错,大家对整体和局部的理解都很到位。在这里我再补充一点,所谓整体和局部是相对而言的,比如相对于中国,青岛是局部,但相对于栈桥,青岛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整体。为了便于大家区分这种相对性,在本课中我们规定整体是指相对完整的、独立的、包含的、大的等,局部是指相对残缺的、附属的、被包含的、小的等。有了这个划分标准,当我们在讨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时就不会轻易混淆了。”

“现在我再问第二个问题,我们在观察分析事物时,怎么样才算是整体思维而不是局部思维呢?”思维教练紧接着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从事物的各个方面去观察分析,就是整体思维,从事物某一个侧面去观察分析,就是局部思维。”一位职业经理回答道。

听了这位职业经理的回答,思维教练笑了,像变魔术一样,一个红苹果出现在他的手中,他盯着这位学员问道:“这里有个苹果,现在就请你用整体思维好好观察一下,谈谈你看到了些什么?”

    这位职业经理望着眼前的苹果不知所措,想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我看到了果皮、果把、果肉、果核,还有……还有……”

    “还有苹果的重量、味道、价钱。”在旁边的一位小学生忍不住说道。

     思维教练用赞许的眼光看了看这位小学生,夸奖道:“不错,现在知道运用无形视角观察事物了。”

     一经小学生的提示,职业经理的脑子马上变得灵光起来,他滔滔不绝地说道:“还有苹果的产地、生长周期、销售渠道、消费对象、营养价值、维生素含量,以及苹果与气候、土壤、种植者的关系等等。”

     “等等,你先别急着说,我来问你,刚才你的思维是整体思维吗?”思维教练急忙打断了他的话问道。

     “不是!”还没等他回答,其他学员就异口同声把他给否定了。

     这位职业经理挠了挠头,有些尴尬地笑道:“好像不是吧。”

    思维教练笑着对大家说道:“的确,刚才这种思维不是整体思维,而是局部思维。说它是局部思维并不是因为这位学员的观察没有穷尽苹果的方方面面,而是因为这位学员在观察苹果时,他的思维模式本身是不完整的,导致他观察到的结果呈现一种残缺的、局部的模式,这是我们判断他的思维是局部思维的主要原因。”

  

 

 

 

5
 楼主| 发表于 2006-4-29 22:26:52 | 只看该作者
 听了思维教练的这番解释,大家隐隐约约若有所悟,但又感觉好像没有把握到问题关键。一位成人学员问道:“教练,那你说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是完整的,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是残缺不全的呢?”

   思维教练点了点头,笑道:“这个问题问到了核心,思维模式完整与否不在于我们对事物观察的方面多还是少,而在于所观察的方面是否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举例来说,当我们在分析事物的时候,如果单纯从有利或有害的方面去观察分析,那么这种思维模式就是局部思维,如果能够同时兼顾利害两方面来观察分析,那么我们就称之为完整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指导下的思维活动就是整体思维。”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隆中对’的故事大家想必都耳熟能详,诸葛亮在替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时候,仅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就简明扼要地解说清楚了当时群雄逐鹿,纷乱复杂的局势,并高屋建瓴地为刘备军事集团制定了未来的成功战略规划。如果诸葛亮也像刚才我们那样面面俱到去分析天下大势的话,恐怕就是说到头发白了也不一定能说完。”思维教练诙谐地笑道。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掌握整体思维,并在工作和学习正确运用它呢?”有一位企业总裁感兴趣地问道。

“掌握和运用整体思维的关键,首先在于认识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任何事物其整体都是由多个局部构成的,我们根据对整体的认识,可以将其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也可以一分为多。比如,在古代人们认为世界是由阴和阳这两部分构成的,另外一种理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构成的,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呢?我认为都正确。这就像我们可以将人体构成划分为头、四肢和躯干,也可以划分为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不同的划分方式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层次的深浅和思维模式的高低。由于许多人从小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维教育,其思维模式完全是在一种无序状态下自然而然养成。所以,不论是在认识的深度,还是在思维模式完整性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而要培养整体思维,我们就必须回过头来,重新构造我们的内在思维,只有当内在的思维结构有序而且完整时,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分析才会是整体式的。”

   讲到这里,思维教练望着大家问道:“现在谁能告诉我,如何把思维一分为二?如何把思维一分为三?如何把思维一分为多?”

  

 

【思维笔记】

1.  整体是指相对完整的、独立的、包含的、大的……

2.  局部是指相对残缺的、附属的、被包含的、小的……

3.  整体与局部的判断是相对而言的。

4.  整体思维是指在完整的思维模式指导下的思维活动。

5.  局部思维是指在残缺的思维模式指导下的思维活动。

6.  整体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

 

 

【思维名言】

 

美是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以及与整体的固有的和谐 。

——海森堡

 

 

 

《柔性思维教练》节选,作者 袁劲松,中国柔性思维第一人,柔性思维网www.rxsw.net

6
 楼主| 发表于 2006-4-29 22:28:37 | 只看该作者

 

单元3  有利/有害思维视角

 

【思维原理】

                            有利与有害

 

   一个医生为了证明饮酒有害身体,把一条小虫子扔进一个装着烈酒的玻璃杯里。放到烈酒里的小虫子痛苦地扭曲挣扎,很快就死了。
   
“医生望着酒徒们,得意地问道:你们看,这说明了什么?
   
“酒徒都沉默不语。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回答:这说明经常喝酒,肚子里不长虫子!

  听完思维教练讲的这个笑话,学员们哄堂大笑。

  思维教练继续讲道:“从刚才的这个笑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对同样的事情,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医生认为喝酒有害身体,酒徒认为喝酒有益于杀虫。这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要讲的主题,有利思维视角和有害思维视角。”

  “有利思维视角是指从有利的角度来看问题,有害思维视角是指从有害的角度来看问题。在本课里我们规定有利是指好处的、有益的、利益的、优势的、用途的、优点的等等,有害是指坏处的、危害的、风险的、劣势的、缺陷的、缺点的等等。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存在有利和有害的两面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人们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习惯于视有利为有利,视有害为有害,这种本能的思维反应方式让人们常常看不到利益中暗藏的损害,危险中隐含的机遇。居安思危和化害为利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在真正实践的时候,如果你连‘利中害’和‘害中利’都看不见,还谈什么居安思危和化害为利呢?所以,学习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利与害,其次要改变那种本能的视觉思维习惯,学会从更深的无形层次来分析眼睛所看到的利与害,寻找两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教练,有些东西是存在着利害两面性,但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这样的,比如疾病、灾荒、死亡、失败、罪恶这些不好的东西,我就看不出它们有什么利害两面性?”一位中学生疑惑地问道。

   听了这位中学生的疑问,思维教练笑了笑说道:“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用到前面所学的整体和局部的概念了。首先要界定一下,我们在谈利与害的时候不是孤立的,任何利与害都是在两个甚至多个事物之间相互比较和发生作用时才会凸现出来的,就拿罪恶来说,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罪犯一个人,也就不会发生罪恶了,更不会有罪恶是不好的东西之说。罪恶对于被害人来说是不好的,但对罪犯来说是好的。在罪恶这个整体中,被害人和罪犯是构成整体的两个局部,它们缺一不可,从不同的局部来看罪恶这个整体,会得出有害和有利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这就是罪恶的利害两面性。同样的道理,疾病、灾荒、死亡也都具有利害两面性,我们之所以没能看出来这一点,主要是因为还没有习惯从整体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些概念,如果我们只是单方面从被害人的角度使用这些概念,那么在思维过程中就很难领悟到利害的本质和转化奥妙。”

  “另外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柔性思维工具的每一个概念都是多维的和模糊的,它们包含着多层涵义,这也许不合乎静态语法逻辑的要求,但却是动态智慧逻辑的需要,比如在本课中,有利就包含着有利的定义、有利的事物、有利的用途、有利的层次、有利的关系等多层涵义,对于罪恶我们说它有利,可以解释为是从罪犯的角度来定义,犯罪是一件快速获利的好事,也可以解释为罪恶可以用于有利的一方面,如以暴易暴、以毒攻毒、以杀止杀等。”

 

 

 

7
 楼主| 发表于 2006-4-29 22:29:36 | 只看该作者

 

     思维教练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学员们的听课表情,见大家都还能够理解自己的思路,便继续讲解道:“趋利避害是每个人的天性,但是由于缺乏对利害深刻和灵活的认识,人们在判断和选择利害时常常犯各种错误。一般人可能会认为,利与害放在一起有什么难辨别的,其实这种观点正是思维僵化的表现。首先,从表面看是有利的,从深层看可能是有害的;从眼前看是有利的,从未来看可能是有害的;从整体看是有害的,从局部看可能是有利的;从一方看是有利的,从另一方看可能是有害的;用于有利的方面是有利的,用于有害的方面可能是有害的……当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我们还能自信地说利与害的辨别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其次,更困难的是,当我们需要在两利之间取舍,在两害之间选择时,又该如何分辨两利相比较哪一个更有利,两害相比较哪一更有害呢?要真正做到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谈何容易啊!”

    “教练,有没有认识利和害的固定法则呢?”一位中年成人学员问道。

     思维教练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因为每个人对利和害的划分标准、取舍标准都不一样,所以在识别利害时不可能有什么固定的法则,我所能教给大家的只是一种认识利害的立体思维框架,运用这个框架大家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尽量少犯错误,比较全面地来观察分析利与害。但在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确定何谓利?何谓害?还要靠长期磨练出来的实战经验和具体情况来辅助思考,这里面的变数太多了,不可能用一两条法则就全部概括。”

     “教练,您刚才谈到的利害转化问题我比较感兴趣,能不能再讲得具体一点,怎么样才能把害转化为利或把利转化为害呢?”一位身材瘦高,戴眼镜的律师问道。

     “利害转化的问题比较复杂,它比利害识别更困难,在本课里化害为利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寻找有害事物更深层次的有利局部,取其利舍其害即可化害为利,比如垃圾对人们来说是有害的,但是只要找到垃圾中有用的部分,我们就可以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另一种是以害为利,也就是将有害的功能应用于有利的方面,实现利害转化,比如欺诈一般说来是有害的,但用于克敌制胜却是有利的事情;核辐射是有害的,但用于治疗肿瘤却是有利的。这种化害为利和以害为利的智慧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渐渐领悟到了,所以才有取兽皮遮寒,取野火为炊之事。如果不是靠这种高等智慧,在原始的艰苦生活条件下,人类很难生存下来,进化到今天这种文明的社会形态。”

    “不对啊,教练,兽皮和火怎么是有害的呢?它们都是有利的东西啊?”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有点迷糊地问道。

    思维教练故作为难状说道:“要让你明白这个问题太困难了,除非有时空穿梭机,能把你送到远古时代,让你和那些茹毛饮血的祖先们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到那时候你也许会明白为什么在他们看来兽皮和火是有害的。”

听了思维教练开的玩笑,学员们都哈哈大笑。

 

 

【思维笔记】

1.有利是指有益的、好处的、利益的、优势的、用途的、优点的……

2.有害是指危害的、坏处的、风险的、劣势的、缺陷的、缺点的……

3.任何事物都存在有利和有害的两面性

4.化害为利——将有害的事物转化为有利的事物。

5.以害为利——将有害的功能应用于有利的方面。

6.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

 

【思维名言】

 

失败也是我所需要,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爱迪生

 

 

《柔性思维教练》节选,作者 袁劲松,中国柔性思维第一人,柔性思维网www.rxsw.net

8
发表于 2006-4-30 09:06:1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以后的命运。不错值得学习。

9
发表于 2006-4-30 11:28:47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一下!

10
发表于 2006-4-30 17:06:39 | 只看该作者
思维就是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