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把脉咨询行业—赵天乐的咨询人生

[复制链接] 1
回复
102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3-2 17:1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咨询人生》的开篇,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拓荒者-黄启珠女士。这位年近70的长者,以她执著追求事业的热情,以她坚定的信念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ChinaMC: 咨询人生,心的旅程。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光临中国管理咨询网《咨询人生》活动现场。先介绍一下今天的现场嘉宾:

黄启珠女士北京多星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焦惠民先生中国管理咨询网总编 王飞鸣先生北京多星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 刘链女士北京多星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市场行政总监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嘉宾的到来。

旁人眼中的黄启珠

ChinaMC: 中国管理咨询网曾经就请谁作为《咨询人生》的开篇人物进行过讨论,也听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黄总作为开篇人物是当之无愧的。他们对黄总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评价,所以今天我们在采访黄总之前呢,先听听她身边的人是怎么说她的。我们先请焦总讲讲:

焦惠民: 哈哈,谢谢。我跟黄总是一见如故的好朋友。在我的记忆当中,和黄总正式的会面有三次,给我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我想,在令人尊敬的人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时代感很强烈,有高度的时代情感,有很大勇气,敢于冒风险,是拓荒者型的。黄总就是这样的一种人!对于中国的管理咨询界来说,她是处女地的开垦者。这种类型的人,我内心是非常敬佩的。黄总给我的另外一个印象就是——壮心不已。她开创了一个事业,并执着耕耘了20多年,现在还在坚持。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黄总作为我们“咨询人生”栏目开篇人物的原因。现在看黄总还是很精神矍铄,但我想她内心一定有很多的感受,酸甜苦辣都有。其他的感受还很多。刚才我和王先生在聊天的时候,他觉得他很幸运,他进入管理咨询行业,黄总是他的领路人。所以我建议大家听听王先生眼里的黄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图一:翻阅回忆录)

王飞鸣: 大家好。我现在是多星的副总经理,但更确切的说我是黄总的学生。过去是黄总的学生,现在是,将来还是。我确实非常幸运,有黄总作为我踏入咨询行业的启蒙老师。当时我从英国留学回来以后,是非常想投身管理咨询行业的。非常幸运,有了到多星公司面试的机会,而且是黄总亲自面试。我见到黄总的时候,感受到黄总有非常强的人格魅力,她跟我谈如何面对客户,如何为客户解决问题等一些咨询的理念和方法。当时我就立志要在黄总这里好好学习,掌握咨询的精髓。

黄总的咨询思想,可以说是大道无形。简单的东西到她那儿也有非常深刻的内涵,而对复杂的东西又能一下子就抓住问题的本质,化繁为简。她与客户交谈,几句话就能了解客户经营的状况。比如说她会问现在的产品的供求关系,通过简单的几句对话就能对客户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图二:王飞鸣经理精彩发言)

黄总是一个眼光敏锐的人,她在法国学习后,结合中国国情,创立了一套通过输出效果看企业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原因,从体制、企业、机制、企业文化来找问题存在的根源,这样的一套思路,完全是系统论概念在管理咨询中的运用。我们的顾问,尤其是像我这样从国外回来的,一开始对这个思路不是十分理解,可能更喜欢国外的一些咨询思路和想法,如麦肯锡的建立假设等。目前,通过反复的实践,我们对这套思路都非常的认可。这并不是说其他的思路不好,关键是看哪种解决问题的效果好。两种思路我们都用过,但是经过实践证明还是黄总的这种思路更加的实用。

简单的总结:1)有非常强的人格魅力;2)有非常深厚的咨询理论和实践的功底;3)对咨询业的执着的追求。

ChinaMC: 听了以上两位的说法,在我们没有和黄总做沟通之前已经从别人的眼中感受到了黄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听说刘总是多星的元老了,您赞同他们的说法吗?您眼中的黄总是什么样子?

刘链: 我最初认识黄总是在1989年,那个时候刚进入管理咨询界。当时是参加黄总办的管理咨询的培训班,之后,黄总又带领我们到一个企业做了一个月管理咨询的实习。后来黄总成立了多星,我又再次有幸和黄总一起工作。前后这么多年,黄总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黄总的人格魅力吸引我们走到多星,并吸引许多客户主动找到多星。这就是我对黄总的感受。

ChinaMC: 黄总,您觉得他们说的是您吗?

黄启珠: (笑)我觉得他们所说的,都是对我的希望、要求和我今后的努力方向。和他们说的相比,我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掌声)

“下半辈子就做管理咨询”

ChinaMC: 现场情况再一次证明了刚才刘总所说的,黄总确实是非常的谦虚。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资料(PPT播放)。这些都是黄总历年获得的奖状和证书。而就在我们的活动开始之前,我听刘小姐说,黄总最近还拿了一个奖,是什么奖呢? (图三:所获证书)

刘链: 是北京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等九家协会举办的“优秀创业企业家”评选的“北京市优秀创业企业家”。

ChinaMC: 我想请问黄总,在众多的奖项中,哪一个是令您最感欣慰的?

黄启珠: 比如说04年获得的这个“优秀咨询公司”奖项,我觉得这个对我震动最大。评这个奖项有一个基本条件我们就不够格,就是营业收入要在1000万以上。因为基本条件不够,第一轮评选的时候我们公司就没有参加。后来,当时在场的一些人告诉我们,说有好多企业、客户、同业者都提出为什么没有多星?北京市企业家协会挺重视大家的意见,当时就组织了一个调查组来了解公司情况,最后又把我们加上了。本来我们是不够条件的,我觉得我们是由于有差距而没有评上,但后来由于客户和业内同行的反映,加上多星员工多年认真工作的结果,却意外被评上了,这使我很受感动。

ChinaMC: 这是一张破格获得的证书,而破格获得说明与之匹配的优秀程度也是特别的。在每一张奖状后面,都凝结着黄总与多星人的心血与汗水。黄总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咨询人生呢?王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 (图四:咨询历程)

ChinaMC: 您1981年到1984年是在北京机械工业局企管处工作,具体是做什么样的工作?

黄启珠: 粉碎“四人帮”以后,好多企业的管理都破除“管、卡、压”,好多基本的管理都需要拨乱反正,当时的情况对管理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如五项整顿,评六好企业,有很多名称,但实质是一样的。当时我们企管处的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各个企业在粉碎四人帮后怎样提高管理水平,审核标准也是我们企管处做的,然后就是组织一些检查、验收。我也是主要的组织者、参加者。

81年的时候,日本在哈尔滨、北京办了“企业诊断”的培训班,实际上就是管理咨询。因为诊断主要是开药方,而咨询不仅是开药方,还要帮助企业见到效益。在北京的培训班是在我们局的钢矬厂做试点。当时我就觉得他们的报告写的特别清楚,时间上都卡得很严,课题也讲得很清楚,操作性很强。我看完以后印象非常深,回去我就给单位建议,让企管处也组织起来,用这种方式去帮助企业改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制定标准,然后去验收。经过几次讨论后,82年9月,我们局的企管处和北京市企协联合办了第一期咨询人员培训班。先是讲半个多月咨询的课,然后要有两个企业的实习操作,这样才能作为一个咨询人员的结业。

ChinaMC: 这是当时的培养模式吗?

黄启珠: 对,这是当时的培养方式,因为咨询人员不仅要有基本理论,还要有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除了这两条,还要掌握咨询的技法。他们往往在第一个实习快结束时,才明白咨询是什么滋味。这就是所说的“听十遍不如干一遍”。

ChinaMC: 我们在您的咨询历程中看到不可忽视的一段,也是您真正踏上管理咨询道路的一个开始,就是去法国的ESSEC学习,您能跟我们讲讲当时学习的过程吗?

黄启珠: 当时是法国、中国与联合国合作的项目,目标是为中国培养国家级的咨询人员。主要是从各个企业的企管部门和综合部门去选拔人才,我当时是组织者,但没有报名。那时侯我爱人(程斯煌先生)也正好住院做手术,但他鼓励我抓住机会,尝试一下。因为当时我的条件比较差,年龄偏大、学历也不行(我最早是中专毕业,后来读的是函授大学)当时也就报着试一试的心态,而且考题还是挺难的,没想到后来居然考上了。(鼓掌)

ChinaMC: 黄总还是一如既往的谦虚,您总是说“我不够格”、“我没有到那个标准”,但实际上从外界的肯定来说,黄总确实是我们的榜样。听说您到法国去学习管理咨询,临别巴黎时,您曾郑重地跟自己的法国老师说了一句对您事业影响一生的话,当时说了什么?

黄启珠: (笑)是,当是说了一句“我这下半辈子啥也不干了,就干管理咨询。”(鼓掌) (图五:热烈讨论)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3-2 17:11:42 | 只看该作者

现场互动部分:

参与现场的会员朴佳提问: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您:1、作为一个在校的大学生,如果我们想进入咨询行业,应该做哪些准备?具备哪些方面的条件?您给我们什么建议?2、很多的管理咨询行业在招收实习生的时候要求必须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很注重学校牌子,对于目前行业人才招聘的一个机制,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赵天乐: 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目前正在与国家有关机构研讨的问题。中国管理咨询业要想健康的发展起来,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助推力,这个助推力就是优秀的咨询人员。我们认为首先要从学校抓起。国内的大专院校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同学们应该注意的是,咨询师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校学生要学习好管理技术和理论,然后到企业参加实践,再到咨询公司去工作。我在企业工作了17年,经历了企业中最低级到最高级的从业过程,对各个环节都很了解。这样更容易和企业有共同语言,能够和企业产生共鸣。建议想从事咨询事业的学生先去企业实践再去咨询公司从业。

第二个问题我是这么看待的:有些咨询公司重视学校品牌和学历,这也是误区。名牌大学的学生素质相对来说,普遍较好。但其他的大学一样也有优秀的毕业生,关键在于学生自己的努力,我认为将来能力更重要。我有一句话:能力不等于学历,但学历支撑能力。所以要客观的选择。 参与现场的会员孙文现提问:赵秘书长您好,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面对咨询行业“高知本,低资本”的情况,您觉得咨询公司有没有必要提高“资本”?第二个问题是,国内管理咨询公司怎么面对国外洋咨询公司的挑战?第三个问题是,目前咨询公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对于咨询的收费问题,有没有什么收费的依据和收费标准?

赵天乐: 你谈的非常专业。

第一个问题谈到我们咨询业的进入门槛是中国的“公司法”规定的成立咨询公司最基本的条件。我国的咨询公司需不需要投入资本?我告诉你:需要!我们咨询公司一定需要提高资本投入。国内咨询公司在为企业服务到一段时间后没有后期的服务了,没有后劲了,越来越不能适应客户的要求。原因就在于缺乏研发能力。因为在咨询过程中是需要有产品的,如果没有产品和研发就不能支撑你的咨询服务进行下去。我们书本的知识是不能作为咨询基础。咨询是要有研发的。而国外在这方面用来研发咨询管理产品的投资非常大,搞各方面的的研发管理咨询和技术方面的研究。我国咨询业和国外相比,困难就在这,也是我们咨询业目前最大的困惑。第二个投入就是资讯的投入。作为咨询机构,要想给企业做好咨询,必须掌握行业发展情况,历史变革等等,并且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比如战略咨询的就很困难。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积累就无法投入到咨询中,导致咨询业能力逐渐弱化,这也是中国一些咨询机构不能做强做大的原因。这同时也是国内咨询行业最大的困惑。

第二个问题:收费标准应该是有依据的,我们一些咨询公司没能认真的研究。我建议在给企业提交一个项目建议书时,要给企业在课题中详细罗列具体事项,然后确定每件事情需要的时间和人数以及需要的人员的素质程度,最后再和客户商谈价格,这样给客户容易产生信任感,最后与客户谈定差旅食宿等等费用,这样客户就比较容易接受,也很有实际效果。但一定要注意,合同一旦签订,绝对不能额外收取客户任何费用

第三个问题:“中国咨询行业如何面对洋咨询的挑战”。八十年代洋咨询来到中国,比如毕博公司,2004年在参加他们的一个会议中了解到,毕博公司经营不到三年就有1000个咨询顾问。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对国内的咨询市场是个冲击,带来了激发力,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理念、咨询的模式和成果。这也在拉动我们向他们学习。

改革开放以后大批的跨国工业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外咨询公司逐渐也随之近来,最初感觉洋咨询案例是全套的,但现在国外的咨询机构也在研究本土化的问题,吸纳大量的本土咨询公司和咨询人员,现在国外的咨询机构中大多数都是中国的咨询人员,他们研究中国的文化和企业的管理特点,把国外的技术、思路和中国的国情进行融合。国外的咨询机构定位是服务于国内高端的企业,国内的咨询公司主要是中低端市场。 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的中小企业有800多万家,这些中国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所以我总结了几句话:一是中国的市场需求大,潜在需求更大。二是客户对咨询的要求越来越高。三是中国的咨询机构在向二极分化,(1)规模化;(2)专业化,咨询范围的专业化和中国行业的专业化。 网民“庄秋水”在线提问:您认为与国际咨询机构相比,中国的管理咨询企业的优劣势各有哪些? 

赵天乐: 中国的管理咨询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国内实际情况。国外的咨询机构的案例效果不好就是因为对中国不了解,一些复杂的关系没有办法得到处理,比如说:企业和企业的关系,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劣势主要集中在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国外咨询公司对咨询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严格,他们的顾问确实是这方面的专家。中国的咨询专家年轻的偏多,这是一个弱势,在研发上和咨询条件不足。

网民“天天钓鱼”在线提问:赵老师您好,我是中国管理咨询网的一名会员,并且收到此次活动举办的通知,但由于诸多原因不能到现场学习,在这里我想问您几个问题:您认为我们现在对外来的一些大牌咨询公司应持什么态度(国外的)?它们的高额收费是不是合理? 赵天乐: 1、对国外的大牌咨询公司的态度:1是欢迎;2是学习;3是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体系。

2、国外的高额收费不适应中国市场。

享受咨询,更要感谢我的后盾!

ChinaMC: 感谢网友和会员的积极参与,那么接下来我们谈点轻松的话题,秘书长,您能不能给大家讲讲您个人的奋斗历程?

赵天乐: 我在企业工作17年,离开工厂的时候,有很多的老职工是含着眼泪送我的……当时我是非常热爱这个行业,最后经过考虑,决定离开了这个工厂,加入到咨询行业里。我感受最深的是从事咨询工作是一种享受,虽然你有一定的经验,但是还要不断的学习。学习不是简单的看书,是要把书里的内涵悟出来。我去海尔学习的时候,当时一句话让我深有感受“人人都是人才”。这就是要求我们的学习要和企业结合。 我理解的人才就是:只要职工在本职岗位上能够创造性的工作就是人才。比如李素丽,她就是普通售票员而我们就可以说她是人才。要想做优秀咨询人员,就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一定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一定要扎扎实实为企业服务。 这样对咨询人员的也是一种肯定和认可,你的口碑也将是很好的。

ChinaMC: 在您看来从事咨询工作是一种享受,业内也有一句笑谈“结了婚的想离婚,不想结婚想单身的,就去做咨询”。由于咨询工作的高强度,有些时候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您在这方面的经验能否和我们做个分享?

赵天乐: (笑)在这个问题上,我比较幸运。我结婚已经28年了,妻子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们互相都有一些了解。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基本上都是早上没亮就走了,晚上天黑了才回到家中,家里的事情基本都顾不过来,但在磨合之后就慢慢习惯了。如果说在事业上我有所收获,那就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妻子。对于儿子方面没有过多操心,现在儿子也马上北大博士毕业。我曾经统计过我一年最多的出差时间是192天。尽管这样,在这方面没发生过什么矛盾,家人都非常理解。 ChinaMC: 让我们为秘书长父母和妻子鼓掌吧,他们还为您培养了这么好的一个儿子。一个咨询顾问能够坚定的在自己的咨询生涯中去摸索、前进,是需要多方的支持的。

希望中国管理咨询网成为中国管理咨询业健康发展的主体桥梁

ChinaMC: 时间过得真快,那么在节目的最后,我们还要请秘书长对于今年中企联管理咨询委员会的“重要一笔”,也就是建设一网一刊,提出您的期望。

赵天乐: 1、我们网站现在非常成功,咨询专刊已推出7期。我们希望通过中国管理咨询网(Chinamc)宣传行业的动态,助推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它迅速的传递,在行业规范上要起一个重要的作用。应该通过它来搭建我们咨询机构和企业的平台,并且把管理理论和技术都传播给大家。

ChinaMC: 面对赵秘书长对网站的期待与寄语,我们全体网站人员将竭尽全力的把网站办好,最后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对赵秘书长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同时,更要感谢一直支持、关注Chinamc发展的各位会员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Chinamc有你更精彩! ChinaMC: 在活动结束之际,请秘书长给我们的网站留下珍贵的一笔。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赵天乐先生寄语:

希望中国管理咨询网成为中国管理咨询业健康发展的主体桥梁。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