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孙子兵法详解zZ

[复制链接] 17
回复
781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4-22 00: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人的所有帖子和资源仅供家园使用,请勿外传

一、始计第一
原文:【始计第一】
1.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3.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6.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始计第一】
1.孙子说:军事,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一定要慎重研究。
2.通过五个方面的横向比较,得到详情: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3.道,指上级和民众心志相通,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远近、平坦艰险、开阔狭窄,和地形对部队安危的影响;将,指冷静睿智,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严格要求;法,指组织层次结构,责权划分,资金物资调配。对这五个方面,上级都必须十分清楚。清楚的能胜利,不清楚的不能胜利。
4.所以,通过以上情况的比较,得知详细情况:哪方的领导与部下心志相通?哪方的将领有能力?哪方占有天时地利?哪方的法令能够执行?哪方的士兵强健?哪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哪方的赏罚分明?通过这些,我就知道了胜负。
5. 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听不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听从了有利的计策,就创造一种势态,在外部协助我方行动。势,就是根据有利于自己的原则,掌握主动权。
6.军事,就是诡诈。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要攻打而装做不能攻打,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使其发怒而散失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使其力量分散,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想到的时候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的胜利方法,不可事先定死。
7.战端未开,预计会胜利的一方,因为占据的胜利条件多;战端未开,预计不会胜利的一方,因为占据的胜利条件少。胜利条件多的一方能胜利,胜利条件少的一方不能胜利,何况没有胜利条件呢?从这些情况,我就可以预见胜败。

评论:【始计第一】
本篇的要点是"计",即在开战前,比较制胜条件的多寡。拥有重要制胜条件多的一方胜利概率大。如果我方拥有的制胜条件少,就不要挑起战端。道,包含两个方面。一:公司的战略发展。二:融公司和个人的发展为一体。只有先制定出公司一个很好的战略发展,然后把公司与个人的发展融为一体,员工才肯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因为员工是忠于自己的发展的。奖励员工股权就是很好的方法。美国思科公司做得很好,出于真心诚意地关心员工的个人生活和发展。秦朝末年,蒯通劝拥有重兵的韩信造刘邦的反,韩信反驳的话中有一句:"(刘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不忍背之。"意即:"刘邦脱下他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把他自己的饭推过来给我吃,我怎么能背叛他呢?"。后来,韩信成为刘邦消灭项羽的主力军之一,成就刘的统一大业。那些跳槽率高的公司,难道真不知道员工进公司图个什么吗?都知道,但就是不愿意给予。人员走得频繁,事情耽误了,甚至被员工反咬一口,不亦易乎!
所以,"道"的精髓是顺应人的"利己"心理,把公司发展和个人发展统一起来,才留得住人。其中,老板自己的人格魅力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老板应该有的意识是:我是为员工服务的,员工是为他自己赚钱的,只有服务好了,员工把钱赚到了,他才肯卖力地替我赚。首先就想到自己如何赚钱,员工如何不努力,岂不是本末倒置?
应该说,现代的"五事"是:道,将,法,技,信。技指技术;信指信息。在"法"中,即包含资金的运作。给我吃,我怎么能背叛他呢?"。后来,韩信成为刘邦消灭项羽的主力军之一,成就刘的统一大业。那些跳槽率高的公司,难道真不知道员工进公司图个什么吗?都知道,但就是不愿意给予。人员走得频繁,事情耽误了,甚至被员工反咬一口,不亦易乎!  
很多公司的法规只是一纸空文,原因在于没有有力的监督和惩办不落实,甚至有点权力就随意起来。上行下效。制度本身不合理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公司没有标准的业务流程,工作脱节,临到出事,个个推委。所以制定标准的业务流程有助于划分职权范围,责任到人。则人人可自勉。

二、作战第二
原文:【作战第二】
1.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2.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3.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4.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5.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6.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作战第二】
1. 孙子说:军事的原则是,轻车千辆,重车前辆,武装的士兵十万名,千里运送粮食,前后方的费用,招待宾客的用度,胶漆一类的物资,包括战车、甲胄的供应等,每天要消耗千金,这样十万的军队才可以行动。
2.开战后,如果要很久才取得胜利,部队的锐气必定受挫折。一旦攻城,则力量将消耗完。军队长久地暴露在外则国家的财政不足。如果军队疲惫不堪,锐气被挫折,战斗力低下,物资匮乏,其他诸侯必定趁机发兵,睿智之人也不能收拾局面。所以,军事强调虽笨拙但要快速,不能寄希望长久地玩巧妙的把戏。长期用兵而对国家有利,从来没有过。所以,不了解透用兵的害处,就不能了解透用兵的益处。
3.善于用兵的人,不用第二次征兵,不用多次运粮,从别国取得物资,从敌人那而夺取粮食,所以军队的粮草充足。军队远道运粮将导致国家和百姓贫困。靠近军队则物价高,物价高则百姓财富枯竭,而赋税和劳役则更加剧。力量耗尽,财源枯竭,中原的家庭空虚,百姓的收入,损失70%; 公家的资产,由于车辆损耗,马匹疲惫,盔甲和弓箭的消耗,戟盾矛橹等等的损坏,也要消耗掉60%.
4.所以有智谋的将军,一定会在敌国补充粮食,吃掉敌国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运来二十钟,在当地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运来二十石。
5.杀敌,因心中有怒气;抢夺敌人的利益就要抢他们的物资。在车战中,抢夺了十辆车以上的,要奖赏首先抢得的士兵,并更换车上的旗帜。把抢得的车与自己的车混编起来,对待俘虏要友善,这就是战胜了敌人而自己越发强大的方法。
6.所以,军事强调胜利,反对拖延。懂得用兵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的生死,是国家安危的主宰。

评论:【作战第二】
"快鱼吃慢鱼"难到是等到网络时代才提出来的吗?孙子早就提出:兵贵胜,不贵久。企业上的,要奖赏首先抢得的士兵,并更换车上的旗帜。把抢得的车与自己的车混编起来,对待俘虏要友善,这就是战胜了敌人而自己越发强大的方法。
资金的运作突出两点:一、收益率,二、周转率。宁可一分钱做煞,不可两分钱坐煞。 amazon.com的前任总裁强调在互联网上就是速度制胜,而不用精益求精,因为你可以在发现错误之后迅速到改正。新浪网的总裁王志东也认为,为了追求速度,80%的正确率都过高。二战中,隆美尔制胜的法宝也正是快速推进,攻敌不备。然而正是他推进得太快,连自己的补给都跟不上来,导致他成为强弩之末,在北非的后期战役中连连撤退,最终被"沙漠之鼠"蒙哥马里利击败。

三、谋攻第三
原文:【谋攻第三】
1.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3.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4.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5.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6.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译文:【谋攻第三】
1.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投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投降是上策,击破敌军就次一等; 使敌人全旅投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投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不是好中之好;不通过武力就使敌军投降,才是好中之好。
2.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次一等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一等是武力击败敌军,最次的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各种器械需要三个月才能作成。堆积出土山,又要三个月完成。将领气愤不过,命令士兵象蚂蚁一样地登上城墙, 结果士兵被杀掉了三分之一,而城池却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所以善用兵者,不通过打战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必持久。必定要在天下争取全胜,这样不损耗兵力而利益可以保全,这就是谋攻的方法。
3.用兵的方法是: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五倍于敌就攻击他,两倍于敌就分散敌军,势均力敌则能够抗击敌军,比敌军少则能够脱离敌军,不如敌军则能够避开他。所以小股军队若要坚持应战,一定会被大股军队俘虏。
4.将领,是国家的辅助。全力辅助则国家强盛,辅助不得力则国家衰弱。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后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拖累军队;不知道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参与管理,将士会迷惑;不知道军队的权变而参与指挥,将士会起疑心。军队既迷惑又有疑心,诸侯就会趁机发难。真是自乱其军。
5.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知道可战和不可战,能胜;知道怎么指挥兵多和兵少,能胜;上下同心协力,能胜;自己准备充分对抗没有准备的敌军,能胜;将领有才能而国君不牵制使敌人屈服,能胜。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必持久。必定要在天下争取全胜,这样不损耗兵力而利益可以保全,这就是谋攻的方法。这五个方面,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6.所以说: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四、军形第四
原文:【军形第四】
1.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2.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3.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4.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5.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6.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军形第四】
1.孙子说:以前善于打战的人,先使自己不可被战胜,以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不能被战胜,在于自己;能否战胜敌人,在于敌人那一方。善于打战的人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2.不能被战胜,是因为防守;能够战胜,是因为进攻。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善于防守的部队,象藏在极深的地下而不被发现,善于进攻的部队象从天而降,敌不及防。这样,能够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
3.预见胜利不能超过平常人所知,不是好中之好;胜利了天下人都说好,也不是好中之好。举起野兽的一点毛尖,不算有力气,看得见太阳和月亮,不算视力好,听得见雷声,不算听力好。古时候善于用兵的人,战胜那些容易被战胜的敌人。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功绩,而他的战绩不会有闪失。之所以不会有闪失,是因为他的措施已经胜利了,只不过打败了已经败的敌人罢了。所以善于打战的人,自己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地,而不会放过任何击败敌人的机会。
4.所以打胜仗的部队是在掌握了胜利条件之后才投入战斗,打败仗的部队先投入战斗,才寻求胜利的条件。善于用兵的人,时时保持道的凝聚力和法的真确实施,就掌握了胜利的决定权。
5.兵法:一是土地的大小,二是物资资源的容量,三是部队的数目大小,四是双方兵力的比较,五是得出胜负。土地的大小决定资源的容量,资源的容量决定部队的数目,部队的数目决定双方兵力的比较,双方兵力的比较得出胜负。
6.胜利之军用镒对铢,从而取得对比优势,失败之军用铢对镒,没有对比优势。胜利者打仗,象在极高的山顶挖开山涧积水,势不可挡,这就是形。
 
评论:【军形第四】
本篇的要点是"先",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方法是修道而保法。显然,孙子十分注重战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国家和队伍的建设搞好,创造对敌的胜势,才能通过实战,把胜势转变为胜果,这与他的慎战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这里值得着重指出的是:"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那些真正善于打仗的将领,并不是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突破千险万难,奇迹般的挽回了败局从而取得胜利,进而得到大智大勇的美名。
相反,善战者取得的胜利平平淡淡,毫无可表之处。但是,这样平淡的胜利是根本不会失手!奥妙就在于,善战者在战前就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创造了胜势,敌人已经不能摆脱失败的命运了。俄后,善战者进行了一场傻子都不会打输的战役,把胜势转变为胜果罢了。
所以说: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现代商战中,先战而后求胜的,不知其几?

五、兵势第五
原文:【兵势第五】
1.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
2.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3.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4.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5.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6.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18 10:19:04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4-22 00:53:00 | 只看该作者
译文:【兵势第五】
1.治理大军团就象指挥小部队一样有效,依靠合理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军队作战,依靠有效的指挥;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败,依靠奇正兵势。部队攻击敌军,就象用石头打鸡蛋一样轻而易举,是兵力虚实不同。
2.所有的战争,都是以正兵相交合,以奇兵制胜。善于出奇兵的人,就象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终而复始,象日月运行。去了又来,象四季更替。音乐的基本音阶不过五种,然而五种音阶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基本色调不过五种,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基本的味道不过五种,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战势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无穷尽。奇正互相转化,就象一个永无尽头的循环,谁能使它穷尽呢?
3.湍急的流水能漂动大石,是来势宏大;迅猛的猛禽能捕杀雀鸟,是节奏迅猛。善战者,来势大,节奏快。象拉开弓弩那样蓄势,象扣动扳机那样突然射出。
4.战场上事态万端,能对付混乱局面但要自己阵脚不乱;战场情况模糊不清,要阵形排布得当,就不会失败。自己治理有序,却假装混乱,自己勇敢,却假装胆怯,自己强大,却假装弱小。治理有序或者混乱,是部队的编制;勇敢或者胆怯,是部队的兵势;强大或者弱小,是部队的军形。
5.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向敌军展示一种姿态,敌军必然会跟从;给予敌军,敌军必然接受。以利益调动敌军,用重兵等待敌军。
6.所以善战者,依靠势态,而不苛求于个人,能选择人员从而创造好的势态。能创造好势态的人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就静止,处于陡峭倾斜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 善于指挥打仗的人创造势态,就象在极高的山上滚动圆石,来势宏大。

六、虚实第六
原文:【虚实第六】
1.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2.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3.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4.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5.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6.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7.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虚实第六】    
1.先到达战地等待敌军的部队,精力充沛,后到达战地马上投入战斗的部队,精力疲惫。善战者,制约敌人而自己不受敌人制约。能够使敌人自动前来,是用利益来引诱;能使敌人不能来到,是妨害他。所以敌人精力充沛就能使他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能使他饥饿,敌人安静不动,就能使他不得不行动起来。
2.向敌人无法增援的地方进攻,在敌人无法预料的时间出兵。行走很远而不劳累,因为走在无人抵抗的地方。发动进攻就一定会攻占,因为攻击的是敌人忽于防守的地方。防守起来一定坚固,因为守住了敌人一定会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将领,敌人不知道要怎样来防守他;所以善于防守的将领,敌人不知道要怎样来进攻他。微妙啊,到了无形的境地;神奇啊,到了无声的境地,所以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3.发动进攻而敌人无法抵御,因为冲击了敌人的虚弱之处;部队撤退而敌人无法追击,因为速度极快敌人无法追上。所以我军要交战,敌人就算垒高墙挖深沟,也不得不与我军交战,因为我军攻打他必定要救援的要害之处;我军不想与敌军交战,虽然只是在地上画出界限而防守,敌人都不能与我军交战,因为掉转了敌军的行进方向。
4.所以敌军处于暴露而我军处于隐蔽,我军兵力集中而敌军兵力分散。我军集中一处而敌军分为十处,就能形成我以十对敌之一的局面。这样,我军人数众多而敌军人数稀少,就能以多胜少,没有敌军能够与我军对抗。敌军不知道我军会在哪里与他交战,就会处处防备,防备的地方越多,能够与我军对抗的就很少了。 所以防备前方,则后方空虚,防备后方,则前方空虚,防备左方,则右方空虚,防备右方,则左方空虚,所有的地方都防备,则所有的地方都空虚。部队数量少,是因为要防备敌人;部队数量多,是因为迫使敌人防御自己。
5.既知道战斗的地点,又知道战斗的时间,就可以奔赴远地而交战;既不知道战斗的地点,又不知道战斗的时间,则左军不能救右军,则右军不能救左军,则前军不能救后军,则后军不能救前军,根本不用谈什么交战在十里使外或近的几里之外。 依我看,越国虽然兵多,对胜利又有什么帮助呢? 所以说:胜利可以争取到。敌人虽然多,可以使他们没办法参加战斗。
6.通过分析,了解计策的有利或不利;通过试探,了解敌人的动静规律;通过侦察,了解地形对部队生死的影响;交战可以了解自己胜过和不如敌人的地方。所以,向敌人展示姿态,到达根本没有迹象可以捉摸的境地。不可捉摸,则隐藏再深的间谍也不能窥探,智谋之士也不能想出对策。根据敌情取胜,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看不出奥妙。人们都知道我取胜的方法,却不知我取胜的方法中包含怎样的制胜道理。所以每次取胜的情况都不重复,能够对付任何不同的情况。
7.用兵就象流水,水流动规律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军队的走向是避开实力强大的敌人,打击虚弱的敌人;水根据地形来决定流向,军队根据敌情来取得胜利。所以用兵没有惯例常规,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去向。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人,可以称为用兵如神。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相互克制,四季变更没有一定的天数,白天的时间长短会变化,月亮的圆缺也时时不同。

评论:【虚实第六】
本篇的要点是"因",即因形而制胜,根据敌我的情形而顺应地采取灵活的制胜方法,而不是拘泥于常规。
本篇有三层递进的关系:致人---众寡----因形。
先掌握攻击的主动权,将敌人压迫到防御的不利地位(致人),敌人处于防御,而不知道我要进攻何处, 不得不分兵处处设防。而我可以集中兵力进攻,在局部,造成了以多胜少的有利局面(众寡)。然后,根据这个局面,灵活地调配兵力,顺利地取得胜利(因形)。
首先,要强调的是"主动权"。竞争,首先是主动权的争夺。丧失它,只有死路一条。市场的领导地位从何而来?不在于公司的大小,也不在于产品线的规模。而在于你的产品是否满足了市场上处于大多数的需求。这是目前的一个方面;同时,你是否有在不久的将来仍能满足大多数需求的产品。这是未来的一个方面。两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掌握主动权。如果不能,那现在拥有主动权的公司将逐步丧失它;没有主动权的公司将逐步夺取它。攻防将转换。
其二,强调灵活性。战略的坚持必须辅以战术的灵活性才能实现。水,装在圆桶里,就是圆的;装在方盆里,就是方的。兵形象水,对付右翼空虚的敌人,就攻击其右翼;对付后方空虚的敌人,就攻击其后方。对付分散的敌人,就各个击破;对付集中的敌人,就先引诱调动,使其分散,分割包围,再予以歼灭。所以,敌情千变,胜敌的方法能万化。市场可以根据产品的价格、各种属性、目标顾客群体等因素划分成很多细分市场。已有的厂商占据了其中的某几个细分市场,我就避开他们,占据空虚的、有利润价值的细分市场。这是我实力不强,避开与对手正面交锋的方法。等我的实力提升后,根据对手的弱点,针对性地拿出自己的产品、服务,突然杀入对手占领的某个细分市场,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其致命一击,快速将对手挤出这个细分市场。如果不能快速解决战斗,就始终保持自己对主动权的掌握,保证自己的产品在核心属性上的优势。在他的地盘上较量,保持攻势,使他无暇顾及我已经占据的地盘。这样,对对手始终保持进攻,自己的后方有力求稳固、顺利发展,胜算颇大。 作为先进入市场的厂商,就必须快速地、尽可能多地占据有利润价值的细分市场,努力扩大自己的优势,不给潜在的对手有插足立身的机会。对手即使强行进入,要么就只有利润价值低的细分市场,要么就与我已经确立的优势正面交锋,前途难测。
以上,就是因市场虚实、对手情况而制胜的一般方法。拘泥于常规定式,只有失败。

七、军争第七
原文:【军争第七】
1.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2.军争为利,众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3.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4.《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5.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6.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军争第七】
1.孙子说:所有指挥军队的原则,将领受命于国君,召集人马,两军对垒,没有比军争更难的事。军争难就难在,变迂回为直接,变患难为利益。 所以通过利益引诱,使敌人走弯路,比敌人后行动,却比敌人早到达,这就是知道迂直计谋的人。
2.军队争夺的是利益,但全军都去争利则很危险。带领所有的部队去争夺利益则不可能到达,抛弃部队去争夺利益则辎重装备会丢失。所以卷起盔甲快速前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一百里去争利,则三军之将会被擒拿。体力好的士兵先到,体力差的士兵后到,基本原则是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到达;奔跑五十里去争利,会损失先头部队的将领,而只到了一半的人马;奔跑三十里去争利,只到三分之二的人马。这样,部队没有辎重设备就会失败,没有粮食则人员会死亡,没有物资储备则无以为继。
3.所以不知道别人的计谋,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借助向导,不能得到地利。战争是建立在诡诈的基础上,以利益为行动的指南,以分兵与合进的转化为变化。部队的行动要象风一样快速,缓慢移动要象树林一样有条不紊,攻击要象大火蔓延一样来势迅猛,不动时要象山岳一样巍然挺立,象云遮月一样难以捉摸,象迅雷一样快速而猛烈。俘掠敌人的乡村,割占敌人的地盘,分夺利益。根据实际情况,见机行事。先知道变迂为直的人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方法。
4.《军政》说:"战场上远距离讲话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锣鼓;相互看不见,设置了旗帜。锣鼓和旗帜用来同一部队的行动。行动既然同一了,勇敢的人不能独自前进,胆怯的人不能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部队的方法。所以晚上打仗多用火把和锣鼓,白天打仗多用旗帜,就是把调动变化传达给部队。实际情况,见机行事。先知道变迂为直的人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方法。
4.《军政》说:"战场上远距离讲话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锣鼓;相互看不见,设置了旗帜。锣鼓和旗帜用来同一部队的行动。行动既然同一了,勇敢的人不能独自前进,胆怯的人不能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部队的方法。所以晚上打仗多用火把和锣鼓,白天打仗多用旗帜,就是把调动变化传达给部队。
5.可以打击敌人的士气,可以打击将领的心理。早上,人的气势锐利,白天气势低迷,晚上人心厌战思归。善于用兵的人,避开敌人锐利的气势,趁其气势低迷厌战思归时,实施打击,这是懂得利用气势。以我军的治理严整对付敌军的混乱,以镇定对付敌军的哗变,这是懂得利用心理。到达近处的战场,对付远到而来的敌人,我军精神饱满,对付劳累的敌人,我军粮食充足对付敌人缺粮饥饿,这是懂得利用气力。不要攻打旗帜整齐的队伍,不要攻打阵容强大的军队,这是懂得掌握变化。
6.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要仰攻高山上的敌人,敌人背靠山冈不要正面进攻,敌人假装逃跑,不要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攻打,敌人的诱饵不要贪食,归国的部队不要去阻拦,包围敌人要留有缺口,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3-4-22 00:54:00 | 只看该作者
八、九变第八
原文:【九变第八】
1.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2.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3.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4.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5.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九变第八】
1.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受命于国君,召集人马。 在难行之地不要舍营,在交通要道要与四方结交,在绝路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在容易被包围的地方要运用谋略,陷入死地则要坚决作战。有些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击,有些城池不要攻打,有些地域不地则要坚决作战。有些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击,有些城池不要攻打,有些地域不要争夺,有些国君的命令可以不接受。
2.所以懂得怎样变通带来好处的将领,懂得用兵;不懂变通的将领,就算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形对他的益处;治理部队而不知道变通,就算知道五利,也不能把部队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
3.有智谋的人考虑事情,必定对益处和害处都考虑周全。考虑益处的同时照顾到害处,事情就会顺利进行;考虑害处的同时照顾到益处,忧患可以解除。用忧患来使诸侯屈服,以某项基业来使诸侯出力,以利益引诱诸侯自动前来。
4.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依靠我方的准备充分,等待敌人来;不抱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而依靠我方稳固的防御,能够不被攻破。
5.将领有五种危害:有死战的心理,会被杀死;有偷生的心理,会被俘虏;性情暴躁,会被辱骂激怒,从而失去理智;爱好廉洁的名声,会被羞辱,从而引发怒气;爱护民众,会被过多的杂事困扰劳累。所有这五种情况,都是将领的过错,用兵的灾难。军队覆没,将领牺牲,必定是这五种危害,一定要仔细慎重。

九、行军第九
原文:【行军第九】
1.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2.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3.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林木、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4.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 众草多障者,疑也; 鸟起者,伏也; 兽骇者,覆也;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 散而条达者,樵采也; 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5.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奔走而陈兵者,期也; 半进半退者,诱也;
6.杖而立者,饥也; 汲而先饮者,渴也;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鸟集者,虚也; 夜呼者,恐也; 军扰者,将不重也; 旌旗动者,乱也; 吏怒者,倦也; 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 悬缸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7.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行军第九】
【注】本篇只选择翻译了某些句子。括号中为该句的头两个字。
4.敌人与我军距离很近却很镇定,是依靠他们占有好地势;敌人与我军距离很远却前来挑战,是想引诱我军前进;……
5.言辞客气谦卑但抓紧准备,是准备前进;言辞强硬且做出前进的姿态,是准备撤退;…(无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突然来讲和,是在实施计谋;…(半进)一会进一会退是在引诱;
6.…(谆谆)徐与人言者,失众也;对人态度和气,喋喋不休地说话,是失去了民心;多次对士兵行赏,是窘迫而无计可施;多次惩罚士兵,是处于困境;先对士兵粗暴,而后又畏惧士兵,是最不明智的表现。…(兵怒)敌人愤怒,前来交兵,很久不正面交锋,又不撤退,一定有诡计,务必谨慎侦察其动机。
7.部队并不是越多越好,不要卤莽冒进,要集中兵力,判断敌军意图,取得部下信任和支持。只有那些不会思考又轻敌的人,必定被俘虏。士兵没有亲近依附就被惩罚,就不会服气,难以听从命令。士兵已经亲近依附却当罚不罚,则不会听从命令。所以用亲柔的手法教育、指挥士兵,用强硬的手法对待不听指挥、无视军纪的士兵,才能使军容整齐,法令畅通,这样的军队无往不胜。法令素来畅通,进而教育民众,民众心服;法令从来不实行,这样教育民众,民众不会心服。法令素来畅通,是因为上下相处融洽,以诚相待。

评论:【行军第九】
前大部分孙子详细解释了行军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如何判断敌情。对如今不必在野外行军的人看来,此篇属于多余,其实不然。部队懂得行军,是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正反映了我们必须业务熟练、专业水平高么?做翻译的,如果外语不行,他的工作肯定难以做好。做结构工程师,如果他的Pro Engineer等专业软件用得不熟,则不能胜任。所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是企业的百年大计,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源泉。
在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专业提高》(Professoinal Development)一书中,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学习提高"(learn and develop):同事间相互学习提高,在工作中,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学习提高"(learn and develop):同事间相互学习提高,在工作中提高,向客户学习提高,在公司的专业培训中学习提高,等等。只有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与业务保持同步增长,才能跟上快速更新的知识和快速发展的社会。
本篇强调了两点,一、并力,料敌,取人。二、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中国最缺乏的东西之一就是"法制",因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从来就是"人治"。之所谓"赏不避仇,罚不避亲",就是"当赏赐时,即便他是仇人也要赏赐;当惩罚时,即便他是亲人,也要惩罚。"如果当赏不赏,或当赏重而只赏轻,谁还会努力呢?大家都消极怠工了;当罚不罚,或当罚重却只罚轻,谁还会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呢?大家都肆无忌惮、任意所为了。废一善,则众善衰。(废除、排挤一个有能力、有功劳的人,其他有能力、有功劳的人,以及有进取心的人就会消极灰心。)

十、地形第十
原文:【地形第十】
1.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2.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3.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4.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5.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译文:【地形第十】
1.孙子说:地形有通,有挂,有支,有隘,有险,有远。我可以过去,对方也可以过来,叫做通。对于通式地形(如平原),必定要先占领其向阳的地势高处,有利于运送粮食,打起仗来很有利。可以通过,却难以返回,叫做挂。对于挂式地形(易入难出),如果敌人没有防备,就可以出兵战胜他,如果敌人有防备,不能出兵战胜他,又不能返回,没有好处。对我出兵不利,对敌出兵也不利的地形,叫做支。对于支式地形(如双方均占领险要地势而对峙),就算此刻攻击敌人对我有利,我也不出兵,而要引诱他出来,当敌人出兵一半的时候实施攻击,才是真正的有利。对于隘式地形(如峡谷),我一定要先占领它,增强实力,以对付敌人;如果敌人先占领了,若他实力强,就不要硬冲,若他实力弱,就可以攻取。对于险式地形,若我先占领,一定要把兵部署在向阳且地势高的地段,以对付敌人;若敌人先占领,领兵离去,不要强攻。对于远式地形,双方势均力敌, 难以挑战,若战斗就会不利。以上六种,是处理地形的原则,这是将领的至关重要的任务,一定要谨慎对待。
2.(略)
3.地形是部队的有利协助。分析敌人意图,计算地形的险要和远近,这是大将的任务。了解这些来指挥打仗,必定会胜利;不了解这些来指挥打仗,必定会失败。所以根据当时的情况确有打胜的把握,就算国君下令不要打,也要坚持开战;根据当时的情况不能取胜,就算国君下令要打,也要坚持不战。将领不为谋取名利而前进,不为躲避罪罚而后退,只把民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以有利于国家为最高原则,这才是国家的宝贵人才。
4.把士兵象婴儿一样爱护,他们就可以与将领一起去危险的峡谷;把士兵象自己的爱子一样对待,他们就可以与将领同生共死。士兵虽然受到爱护却不听从命令,虽然受到优待却不听从使唤,混乱放纵而不听从治理,这就象骄横的儿子一样,没有用处。 知道我军可以进攻,却不知敌人不可以攻打,胜利的概率为50%;知道敌人可以攻打,而不知我军不可以进攻,胜利的概率为50%;知道敌人可以攻打,我军也可以进攻,但不知道地形对开战不利,胜利的概率为50%。
5.所以懂得用兵的将领,行动起来不会迷失混乱,手段措施变化无穷。所以说:了解自己又了解对方,可稳操胜券;了解天时又了解地利,可以获得全胜。

评论:【地形第十】
不要以为现在我们终日坐在有空调的大厦里,整天面对电脑,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电话和传真搞定,就可以不用看这篇地形了。殊不知,这篇地形远远超过了就地论地的范围,深入到任何谋划、经营的头脑都必须慎重面对的"考察周围环境"的问题里。
第一大段的"地之道"详细描述了在各种地形中我方应采取的行动。第二大段的"败之道"深刻描述了在任何地形中将领都可能犯的6种致命之错。接下来的3小段分别讲述了"将与地" "将与主""将与卒"的关系。其中应说明一下的是:"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军事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应服从政治指挥的。用共产党的话来说,就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这是得益于孙中山先生的教训,他在干革命初期,总是依赖于各种军阀,而又受制于军阀,结果革命不成功,最后只有自己的政党拥有自己的军队才行。
军事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应服从政治指挥的。用共产党的话来说,就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这是得益于孙中山先生的教训,他在干革命初期,总是依赖于各种军阀,而又受制于军阀,结果革命不成功,最后只有自己的政党拥有自己的军队才行。
所以,当双方在进行政治会谈时,军事行动一定要服从政治指挥,而不能擅自行动、破坏政治目的。孙子说这句话,想必是强调"斩草除根",我们当然不能以今日的观点来死套他的话。
最后一段是总结,再次强调"知天知地、知己知彼"的重要性。孙子的唯物观点相当明显。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这8个字,值得我们牢记。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你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目标吗?在各有胜负、甚至己方处于不利的境地,你能镇定而机智地拿出各种有效的战术、方法吗?孙子当然不能告诉两千多年后的我们如何去做。 手把手是教不出好船长的,你得自己去经历风浪,自己去悟。
4
 楼主| 发表于 2003-4-22 00:54:00 | 只看该作者
十一、九地第十一
原文:【九地第十一】
1.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2.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3.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
4.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5.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6.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通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7.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8.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译文:【九地第十一】
1.(略)
2.古时候善于用兵的人,能够使敌人前军和后军不能联系,大部队和小部队不能相互依靠,战斗力强的部队和战斗力弱的部队不能相互救援,上下极脱节,士兵离散而不集中,士兵在一起而不整齐地形成战斗力。符合里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利益就不行动。试问:"敌人数量众多,阵势整齐,即将发动攻击,怎么办呢?"回答是:"首先消除他的赖以得胜的优势条件,他就听从我方的摆布了。"军事的情况主张速度,趁敌人来不及防备,从没有意料的地方,在没有防备的时间,攻击敌人。
3.到别人的地盘上打仗,深入腹地则我军人心团结,敌人无法战胜。在田野里收集粮食,军队的粮草充足;小心休养不要劳累,积累力量,集中使用;调动军队运用计谋,意图隐蔽不被察觉。把士兵带到没有退路的地方,士兵宁死也不逃跑。宁死不逃,每个人都尽力。士兵陷入敌阵而不恐惧,没有去路则军心稳固,深入敌境部队不会离散,没有办法就会狠命拼斗。所以不用休整部队就达到警戒整齐,不用强求就能得到,不用誓约就能亲睦,不用申令就能遵守纪律。禁止迷信,除去疑惑,一直到死也不逃跑。我们的士兵没有很多钱财,并不是厌恶钱财;勇于牺牲自己的性命,并不是厌恶长寿。下达命令的那一天,坐着的士兵眼泪粘湿了衣襟,仰卧的士兵泪流满面,投身到没有去路的地方,就能象专诸、曹刿一样勇敢了。
4.善于用兵的将领指挥军队行动,就象率然一样。率然,是常山的一种蛇。打击它的头部,它的尾巴会来救援;打击它的尾部,它的头会来救援,打击它的中部,它的头部和尾巴都会来救援。敢问:"用兵可以象率然一样吗?"回答:"可以。"吴国人和越国人相互憎恨,当他们同舟共济遇到风浪时,却象左右手一样相互救援。所以把马匹并起来,把车轮埋起来,不足以依靠;士兵们齐心协力、勇敢作战象一个人一样,是因为教育有方;强兵和弱兵都能发挥作用,是因为利用了地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士兵们默契配合象一个人一样,是因为把士兵们放在不得已的境地。
5.对将军的要求,冷静而思虑深远,公平治理使部队严整。能够愚弄士兵的耳目,使他们不知道情况;改变部署和谋划,使别人摸不透自己的意图;改变宿营地和道路,使人猜不到真相。与士兵们预定好时间,就象让人登到高处而把梯子去掉,使其有进无退;率领士兵深入敌境,要象射出的箭一样勇往直前。就象驱赶羊群,往这边又往那边,使其不知道要往哪里去。召集三军将士,把他们置于险要环境,这就是将军的责任。多种地形的变化,进攻和退避的利益,人情心理的变化规律,一定要仔细考虑。
6.(略)
7.不知道诸侯的谋划,不要与他们预先结交;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等的地形,不能行军;不利用当地的向导,不能得到地形的好处。这四五个方面,有一个方面不知道,就不算霸王的军队。霸王的军队,讨伐大国,大国的民众不能团结起来抵抗;施加威力于敌人,敌人的外交手段不能施展。所以不用争着和别国结交,也不用在别国培养势力,要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图,施加威力于敌国,可以攻陷他们的城池,摧毁他们的国家。不按常规实军;不利用当地的向导,不能得到地形的好处。这四五个方面,有一个方面不知道,就不算霸王的军队。霸王的军队,讨伐大国,大国的民众不能团结起来抵抗;施加威力于敌人,敌人的外交手段不能施展。所以不用争着和别国结交,也不用在别国培养势力,要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图,施加威力于敌国,可以攻陷他们的城池,摧毁他们的国家。不按常规实施赏赐,不安常规发布命令。指挥三军作战就象指挥一个人。交代任务,不要告诉其中的秘密;说出好处,不要透露坏处。把士兵放置在危险重重的处境中,然后才能生存;把军士带到死亡紧逼的地方,然后才能保存。就是要把众军士放在危险的境地,才能够左右胜败。所以指挥军队,在于了解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对付敌人,奔袭很远斩杀敌将,这就是巧妙能够成就大事。
8.在谋划大事的时候,要关闭关口,废除通行令,不要让使者进出,在庙堂里反复磋商,以做出重大决定。客人露出破绽,一定要赶紧抓住。先除去敌人的优势,不要与他们约定决战的时期。要根据敌情而变化,来作出战斗的决定。所以,开始时要象处女一样没有动静,让人猜不到自己的意图,让敌人放松警惕;一旦开战,要象逃跑的兔子一样迅速,敌人来不及抵抗。

十二、火攻第十二
原文:【火攻第十二】
1.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2.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上。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3.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慎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译文:【火攻第十二】
1.(略)
2.(略)
3.打了胜仗占领了地盘,却又不巩固胜果、补充实力,非常危险,叫做"费留"。所以,英明的领导和睿智的将领一定要在这方面注意。没有好处就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明的领导和睿智的将领一定要在这方面注意。没有好处就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要用兵,不是危险就不要挑起战端。领导不可以因为怒气而兴兵,将领不可以因为气愤而参战。符合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利益就停止。愤怒可以变得欢喜,怨恨可以变得高兴,国家灭亡了不可能重新存在,人死了不可能重新复活。所以英明的领导和睿智的将领一定要在这方面谨慎考虑。这是关系到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最高原则。

评论:【火攻第十二】
本篇的要点在于"修",即修功,巩固胜果,把敌人的力量吸收到自己内部,人员,武器,物资等,来增强自己的力量。孙子重利的原则在此篇得到完全体现。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只有在合于利益的情况下,才可以采取行动。世俗之人则恰恰相反,以性格、情绪、恩怨为行动的一时动因。结果逞一时之快,得来的只是利益的损失,陷入更恼火、更后悔的境地。
不能简单地把"利"看作钱、财富,它有更广泛的含义。比如主动权、士气、人心、信誉、威慑等。开战前,不应立即考虑如何打胜仗,而要考虑此仗的结果是否对己有利。如果是,才可以集中精力考虑如何取胜;如果否,应该坚决地避免战斗的发生。

十三、用间第十三
原文:【用间第十三】
1.孙子曰: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2.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3.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4.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5.必索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6.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译文:【用间第十三】
1.发动十万大军,开到千里之外打仗,这消耗的百姓的费用,公家的俸禄,每天消耗极高,国内国外骚动不安,道路两旁挤着无事可做的人,有七十万家。两军对垒几年,就为了争夺一天内的胜利,却吝啬俸禄钱财,不肯拿出来用于打探敌情,真是愚蠢至极,根本不是民众的好将领,不是领导的好辅佐。
2.英明的领导和睿智的将领之所以一行动就可以取胜,比一般人更成功,是因为事先了解情况。要事先了解情况,不可迷信鬼神,不可用别的事做类比,不可相信星辰的位置,一定要取自了解情况的人。
3.使用间谍有五种: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同时起作用,敌人不知道其中的规律,真是玄妙,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乡间,是利用当地居民;内间,是利用对方的官僚;反间,是利用对方的间谍;死间,故意传播假消息,使我方的间谍得知,传递给敌间;生间,能够获得情报活着返回来。
4.所以军队里的事,与间谍关系最亲密,对间谍的赏赐最丰厚,与间谍进行谋划最隐秘。不是睿智的将领不能用间,不是仁慈义气的将领不能用间,不精细谨慎就不能分辨真实的间谍资料。微妙啊!没有哪个地方不用间谍。间谍工作还没有开始,秘密就泄露出去,间谍和得知秘密的人都要处死。所有要攻击的敌军,要攻打的城池,要杀死的人,都必须事先了解清楚其守卫将领,左右亲信,门卫和幕僚的姓名,这些都必须通过我方的间谍探听清楚。
5.一定要搜寻来间探我的敌间,用重金收买他,引导他,然后放走他,反间就可以利用了。通过反间了解情况,乡间和内间就可以得以使用了;通过反间了解情况,死间可以散布假情报,使敌人知道;通过反间了解情况,生间可以如期返回。五种间谍的机密,领导必须全面了解,也必定通过反间才能了解,所以对反间的待遇一定要丰厚。
6.当初殷之所以能够兴旺起来,因为伊挚在夏朝;周朝之所以能够兴旺起来,因为姜子牙在殷朝。所以英明的领导和贤能的将领,能够以很有智谋的人做间谍,必定成就大功。这是军事的要点,是军队行动的依靠。

评论:【用间第十三】
本篇的要点在于:"微"。即没有哪个地方不用到间谍,没有哪个间谍不是微妙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等法律明令禁止窃取其他公司的商业机密。必须通过很多合法的、巧妙的途径获取各种情报。竞争对手的雇员、前雇员,现任官员、前任官员,对手的客户、合作伙伴,对手的公开资料、内部资料,甚至对手的垃圾,都是信息的来源,一定要善于发掘。用间,是一把双刃剑。美国前总统尼可松因为窃听竞争对手的竞选筹划,被暴光后,直接导致自己下台,导演了"水门事件"丑剧。群英会蒋干中计,留下千古笑柄。日本人善于学习他国技术,可谓善间。中国也不会再上演同样的"热烈欢迎国际友人参观我厂"的商业悲剧了。
微哉,非智者不能用间!在殷朝。所以英明的领导和贤能的将领,能够以很有智谋的人做间谍,必定成就大功。这是军事的要点,是军队行动的依靠。
5
发表于 2003-5-8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微哉,非智者不能用间
6
发表于 2003-5-8 19:30:00 | 只看该作者
好,楼主能否谈谈你阅读后的体会 呢,让大家也分享一下,谢谢
7
发表于 2003-5-9 08:45:00 | 只看该作者

你真是个好同志

我正想找这个看呢,thanks[em04]
8
发表于 2003-5-9 16:23:00 | 只看该作者
兵家之理,为人之道,尽在其中啊
9
发表于 2003-5-9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厉害,这么多MM都喜欢看兵法啊,真是惭愧 喔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5-16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来谈一下如何联系孙子兵法和管理的问题。

为什么外国那么多的企业都来研究孙子兵法,就是因为军事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下面摘录了一些名言权当这point的一点论据:
“如果我们把工业组织的管理同军事机构的管理相比较,就会发现在管理上取得成功的主要条件是相同的。管理中的一些重要因素——纪律授权、区分直线人员和参谋人员,有许多是从军事上移植过来的。事实上军事学对管理学的最大贡献就是组织科学。” ——美国著名管理思想史教授克劳得·小乔治
“现代管理中的许多观念与技术来源于军队” ——英国学者尼克逊
前段时间家园里有个帖子是讲军队中如何管人的,简直是最佳的企业参照人力资源管理范本。

我再举些例子孙子兵法和现代管理的哪些方面相关: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信息论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计划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企业家才能
……
孙子兵法中的“人文观”、“激励观”等,与现代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激励理论等简直不谋而合。孙子兵法对战前形势的判断,可以推广到一个企业家要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首先要有完善的体制,既要能适应公司的运作,又能有助于公司发展的体制;其次要做到唯才是用,以势择人。孙子的各种战术谋略更是对现代商战中爬滚有着指导作用。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