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seeker - 

[管理综合] 管理的本质

[复制链接] 24
回复
614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09:5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meigonghe 的帖子

很好…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0: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应帖:【均得用心】!

本帖最后由 seeker 于 2013-5-22 10:13 编辑

前言,


    刚出差回来,想想,还是将〝书虫先生〞那篇《我们与德国、日本的差距》,我曾经针对这篇文章,给书虫先生回复,我觉得,也算是值得纪念,更重要的是,里头,也涵有针对【管理的本质】这主题,有侧面性的关联。有着细心观察能力的人,应该能够看得到那条隐形的线吧!是故,特别再将之复制到这边来。


   作这种联结,给想得太多的人,怀疑这是不是在互相拉捧?或会以为我是书虫先生的枪手?或是以为我踩着别人的成果,想要突显自己?


    我想,我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在哪儿?我以为,应是在【借由交叉对比中,作出更深层的分享】,如果读了有不认可的人,我会想到兰彻及查图尔的故事,莞薾一笑,就好!辩,是辩不完的!除非,遇上了真有料的又极具理智的,这种【辩】《辨》,经【激辩】而后能更促双方得到《明辩》的果效时,这种级的辩辨,就是大哉辩,大哉辨呀!


    以上,且听…分晓!


=============


    哇,以我这帖为基点,向前倒数第二的那个回复,是在二月底!还好书虫先生在今天有顶上这帖,不然,还真没时间去找这还算颇为令人醒思的帖子。

    其实,看了主帖其后所有参与者的意见,历数诸多跟帖,心情颇为沈重的!在想了莫约半个钟头之后,归纳了一番,仅将印象最深三处意见提供出来:一是书虫先生的主轴内容。二是跟帖家人的意见。三是体制的根本差异所形成的不同现象。

    而说的下面三点,我怕我的观点或许太过激突?这下子,要先领个免死金牌,免得在直言后,招来一群跶伐,让我应接不暇,那就不是我的本意了!

    首先,关于书虫先生以聊天方式的主体来撑起这主帖,我,真的了解身兼繁杂工作之馀暇,还能抽空出来作如此的分享,这真的是非常珍贵的分享!因此,对于这精神,还是要予以衷心的鼓励!请,保持这精神!不过,接来的,就要倒打一把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感觉到书虫先生愈到后面,好像是火力降低了?或许是找不到对手?没有足够有力的思维激荡者,活络书虫先生的思维,于是,到后面的文章就有点变成是自问自答了!问的问题很深,但答的答案很浅!这是我觉得比较可惜之处!表示书虫先生尽管举了不少的来自于德国的例子,但是,那种德国的深入精神,稳定的态度,并没有穿透到书虫先生的精神之中,自然,表现的出来的气质,就会…后继无力!如果德国那种执着的精神真内化到深处,我以为,表现的手法,应该不是这种样子的!对于素质不够的人,依举出来的那么多具体事例的样式,我想,应该很容易就会唬到他们。但,给高手看来(自认为应非低手),如果还要更上层楼,这种细微处(即玻璃天花板),还是要能够省察得到的,随后,才有更上之基!突破之机!

    因为书虫先生的举例,后来渐渐流于现象的表述,而失诸现象背后更深层因的探讨,这代表的是,思维力道不足,才会有如此表征。解法则是,不求多而一味地多举例,倒是对同一例的后续深度思维,有其必要!我以为,这种专深思维后的结果,无论有没有家人看?对于书虫先生您自身,必然优先获益!而别的家人是否获益,就看是否真正操练书虫先生您的亲身经历。您自身,及哪几位有着足够用心的某位家人,依如此作法所引发的后续讨论,所引导的思维发想,这种力量才会具备加乘效果!所谓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说的就是这点!学,要花时间,但,筛选,更需要眼力。如果没有将学习作内化处理,如果没有将过多的内存给清除,就会导致overload的超负载运行,过热、发烫、昏馈就是光重视【为学日益】而忽略【为道日损】的副作用。而清除消化的工作就是【为道日损】的主轴强项。真的,两者,不可偏废!

    忙,大家都知道,也能理解!但,不能因为忙,而降低内涵的质量!可以慢一点出呀!可以有把握深广度之后再出呀!依时间的频次,依深度的加深,这都可以依周计呀!甚至将时间拉长,不用急!慢功出细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您所接触的德国人,不就已经在演示这点了吗?讨论德国的优秀事例再多,若没在当下将事例潜藏的精神深入自身?那,不就又变成了博识多闻的学舌鹦鹉了吗?但,经过【为道日损】的调适之后,就会变成具有高度智慧的饱学猫头鹰博士了!

    从这点分析书虫先生或暂未自见的问题:外因是无匹配的对手,内因则是食而不化!但,内因要优先于外因,顺序要搞清楚。若要解这问题,一定还要再深入事例中的精神,不先求多,但求益深,一旦深入之后,其实很多不同事例之底下的精神是同源的,一理通,百理澈,这就是循着…点、线、面、空间而有渐层扩大之果效。这是从我通篇读书虫先生的诸番引述,给出属于我自身的感触(我不愿过傲,也不想过谦,只想…当仁不让)

    其次,就要来说说跟帖家人的意见。其实,在这边告诉书虫先生,当您看到诸多的留言,细忖一下,有几个是品到您文中各种举例背后的那种崇本务实精神!会不会大多都往往流于…不是在抱怨这?不然就是控诉那?在看到这种言论时,常让我猛摇头…不知您真心底是怎么想的?而我真的很用力地在想,当真看到崇本务实的精神时,表现出来的气势,岂是这样子的?那可是截然不同的!

    我也发现,书虫先生总是非常地有礼貌地浅浅地,回应着诸多的家人帖。说实话,穿透性仍不足,他浅过来,您浅过去。这种讨论的深度性,用心其实是…不足的!

    此外,家人在看了那么多篇事例之后,竟然还只是轻拂皮毛而已的话,极少有人愿意拨开皮毛去探究肉、血管、骨髓、神经系统。然后,内化舒通自己身上平日所未察觉的滞碍之处?这,岂不是大大的可惜吗?都在向外找问题,却少有向内找问题?好,就算找到问题之后,总是要有建设性的答案吧?我想问一下,如果自身问题的建设性、可行性答案都找不出来,这不是舍近求远吗?更遑论外界那种更复杂、又盘根错节的宏观问题了。

    说到问题,绝对不能离开解法,不然,往往就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成为流于愤世嫉俗、书空咄咄之愤青徒辈!因此,下一步,何解?其实依我看来,答案,就存在问题的细节当中!

    看文,我以为,不可一味地求多!而要不轻易放过那个能令自己最有感触的激突点。看,对于自身感触最深的,好,那就对了!就钻进去吧!先想,这问题若我身历其境,怎解决?或是透过我过去的其他不同类型的亲身经历,有没有又与这个问题有正相关的?如果有,那么,不妨由此切入。想想:我那时是如何解决那个问题的?于是就用那个方法来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嘿!嘿!这就开始在动脑啦!这就开始在用心啦!这比读一大堆问题,总让自己闷闷堵得难受,却又逃不了畏缩在这深坑井底的无奈感觉,两俩相较,积极突破的作法,是不是好得多了?别说很难!只问自己…做不做?这不是很直观地就开始动脑想,动手做了吗?而这种能力,哪里是德国人才能有的。我们都有手有脚有心,难道德国人是人?而中国人就不是人?别把问题老归在中国的国情?或历史的渊源?这不就是自己…做不做的问题而已吗?

    如果有人问:别的中国人都不做,我干嘛做?
    那我要问:自己是不是中国人?当自己做了之后,难道自己就不再是中国人吗?嘿!要分清楚耶,中国人也分优质、和劣质的耶!而优质的人并不是比劣质的人,在四肢或脑袋上有什么不同?而在于…做或不做而已!用不用心而已!持恒不持恒而已!
    或许又有人问:那自己做了之后,吃亏怎么办?
    我要问:言下之意,作一位优质的中国人,在当下的中国政经社会局势下,比较吃亏?那是不是要让自己渐趋下流而成为劣质中国人?这就成了价值取向的问题,关于这点,每人有每人的自由。别人的,我不管,也管不着,我只管我自己抉择什么,让我心安!

    看,解方一出,不过就是【Be or Not to be】的问题而已。说得太复杂,都是离题太远,舍近求远。话又说回来,【Be or Not to be】随后的价值观选择,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可以三言两语就说清楚的,若有机会,再多说说!

    至于最后的第三点嘛,我发现帖中,常常作德国、中国的比较!大多都是从现象上的比较,只是表!说人家的教育从小做地的方式啦、或是人家不成文却总是到位的物归原位习惯、或是看到年轻技师亲身动手做、而中国年轻人在旁边一动也不动地冷漠看着…反正,当镜头锁定了德国的优时、对比着中国的劣时,放心,这类镜头,一抓一大把,要多少有多少!直到…被无限多的画面所压死!举这些例子,我很清楚,其背后的动机都是…恨铁不成钢!思索着如何…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关于这点,我持肯定态度!但,如果都在表皮上打转,那就离题了!表皮,犹如冰山水面上的一角般地渺小,重点不在那水面上的一角,而在于水面的那好大一块又看不见的冰基!如果讨论全落在水面上的那一小块,而不去论水面下的那一大块,我觉得,并没有把握重点,也不符合比例原则!

    我也知道,水面下的这一块,真的是太大了!该怎么讨论?首先,应该将这列为群体工作,而且是纠集着有真心学习、力图克服各自当下自身困惑、愿意考究共同都有兴趣的一大主课题、而且乐意与其他人合作的一群人,而不是由诸多无心人所组成的散沙。其次,我以为,这得透过系统式的排比,分出模块,才能各个攻破!因此,问题的切割,则是要进一步讨论属于冰基的重点问题前,所必须先掌握的技巧!这都是极需要专业素养的问题,都是需要在留完言之后,还要再各自去查究考号的课题!如此,再度提出言论时,那就不再沦于即兴式的随意发表意见,所有参与者事前的主动能动性都会有所发扬,都会细细各自忖度自己发言的尺度、自己所查找的区块。在公众你来我往的目光如炬的观察下,会进一步作推举,自然会应时而生出一位意见领袖,这个意见领袖的特质应要具备有通观全局的视野,能针对愿意作更深入探讨的参与者,依不同的兴趣及学经历,作超然的工作分派。每个参与者,各自都有各自的PDCA,然后,各自PDCA又能够外开一主题,相互观摩请益、或接砖!这种格局的讨论,就是大哉矣!这种讨论,那种深广澈度,会让所有参与者,都获得知识及实务的极大化、最适化。我是,这么以为的。

    我更知道,就算同心的人们有这种认知,或许也想参与,这想法固然很好,但也很有可能会遭受到不同心人的诋毀?在那时,这种等级的讨论,是否还能持续?会不会有人又灰心退出?会不会有人因工作忙而为自身找下台阶?而又落得雷声大、雨点小的处境?这也是完全很有可能的!

    基于以上的两种知道的认识,退而求其次,就算找不到CO-WORKERs,自己就先针对自己的能力所及而能看到的那一块,这里我所说的,不再是水面上的冰山啰,而是水面下的那冰基哟!自己能够看得到多少冰基?就先揭露自己能够看得到的,这就好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明白确指,理析择辨!如是之,其后的观点表述,就不再流于浮面了!论证够不够用力?明眼人的眼一溜,基本上也会八九不离十。

    请注意,虽然我都没论到冰山下的冰基,具体上究竟有哪些事例?但是,我已经暗喻水面上及水面下的冰山整体了!看着较我这帖之前的诸多帖子,那些不就都是属于水面上的吗(请千万别找语病,以为我以为别人全都没述及到水面以下的,那又失了准头,记得我以上所述的,我还提到了【比例原则】,别忘了这点)?至于水面下的,因为我已经点明出讨论时的【Be or Not to be】,依一个跟帖来说,我这一帖已经说得够多了!若要求别人?不如要求自己!我,不敢要求别人从我,但,我总可以要求我自己吧!于是乎,试着作个示范!其实,本篇通般的论述,已经牵涉到【方法论】及【认识论】了!眼尖的人,应该能够察觉这其间的脉络及内蕴了吧?

    也请放心,我知道主帖是在说【我们与德国、日本的差距 】,这是多么大的议题呀!而我离题了没?【方法论】及【认识论】是多么根本的论述呀!这就是,以简驭繁(但这简的内涵,可不简单,可别轻忽而错过了)

    虽说,我是中国人,而我这作法背后的精神,与文中崇尚精神所指涉的德国人行为,此间脉络,又有什么不同?

    我,身为一个中国人,都能做到,那,问题,就不再是中国人的问题了!

    综合以上,以一对话,作此结论,更作…画龙点睛:
    我一友说:领会真理,需中断逻辑思维,请用直觉去契合感悟。
    我则答说:确实!领会,只能靠直觉契合感悟,但当有了感悟之后,还须以逻辑思维去验证适妥与否!验证的过程是渐修,领会的剎那是顿悟!
    (以上完成于2013年5月6日)

============
后记:   

    以上这篇,前天(2013年5月6日)早写好了,特别还放了两天(2013年5月8日),因为我还要沈淀沈淀一下,看看是否语调太过锋利?是否在无形中犯了【理直气壮】的毛病?而失去了【理正气和】风范?就算内容有正确的地方,但因为【理直气壮】的毛病与【程序问题】相关,后续的交流对谈竟然被锁定在违反程序问题上的争辩上,那就偏离主题了。而我自己,在猛然发出这种看似〝咄咄逼人〞,〝直指人非〞的内容,是不是也要先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心理准备?

    经过两天的考虑之后,想了好几遍,除了以上我所述及的考量,还有更多我没述及的诸多考量,基于一点理由,我决定发表出来。那就是,尽管有瑕,然而,毕竟还是属瑕不掩瑜的内涵的。任何人都可以针对瑕处而对我指责批判,但也应对于瑜作更深化讨论,这样才符合比例原则。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只要合理,我一定欣然接受。如果是溢美之辞,我不想让我醉。如果是偏激之论,恕我无法奉陪!

    至于瑜呢?究竟何种等级可以属瑜?我以为,这种述理充分、举证有力的直言,依我观察,比例还真少!为此,以上由我发自心衷的诸论、其内在气质即可成瑜!因为我作此论述的主要宗旨,不是为了抬高自我,而是为了促成彼我的所无法自察之处,而提出来的衷心建议,这可比上那些短短几句话就完事,又说得不明不白的调调、又或者是以指桑骂槐的方式在闪躲着、只图避重就轻。相较之下,我这种直接提抡刀上阵,明摆着的阳谋,这就好了不知道有多少倍了!

    同样,以如此等同气质来回应我的方式,篇幅也不一定要很长,但只要有足够的功力,极短的三言两语也会生出凌厉的力道的,这也正是我期待的!因为,都是抱着成就对方的心态而来,而且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或瞧不起对方、或是自生丝毫傲慢。由这种立场作为出发点,对彼此的终极助益,将是大的。这种活,就值得干。非此种级数的对话交流,说真的,在试着交手过几次,若彼方依然是那种鸟样,那我还真不想再多说了(我明白,这句话往往成为导火线,但我特别在此明摆着,看看是究竟哪些人会来点燃?或是未及思理即生鄙夷?这在无形中就为彼此划出楚河汉界了)

    在思来想去之后,经过一番自省,觉得此篇文章:动机,可以!呈现手法,多面!内容,有料!贡献,还行!于是,对所有反应都已经胸有成竹,确定自心应该还能够如如不动之后,还是决定推出以上这篇意见。而且,为了突显写作动机及心路历程,特别还加了这个后记!作为真诚心迹的一种表露!后记是今天写的,而原文大致挑了几个错字,其他基本上没什么改的。目的就是特别留下原汁原味的瑕疵,以待高明不吝指正!而我则…虚心以待。
23
发表于 2013-5-27 13:0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eeker 的帖子

感谢您的提点啊~~~~~~~~~~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20:5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浓缩的精华 的帖子

不客气!但,也得妳真的提升之后,这种感谢,才会进到实质的层面哪!
往往,依我过去的经验,目前你这个层级的感谢,虽然已经比麻木不仁的人,好了一些!

但,品味妳背后那股感谢,是否还是沦于〝说说而已〞?这,只有您知道哟!

如果不是,就,一定会有实际的积极行动!

而我,则对〝积极行动〞的这个部份,饶.有.兴.趣!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9-21 06:51:45 | 只看该作者

异同层级间,对辩的妥适之辨

本帖最后由 seeker 于 2013-9-21 06:53 编辑

    【认同组织】这个整体概念中,关于〝认同〞的这种前置概念(或心理状态),其内涵是偏向于内的,就组织行为学、或管理学上来说,在好的组织、好的管理中,这种心理状态是一定要的!

    为了更细致化,于是在论到〝认同〞的这个概念时,还要很敏觉一点:尽管这种认同是由心而生起的,这种认同,在表现于外的时分,也会随着不同人的风格、智慧、气度、器量、理解、诠释、弹性、处境、心情…而生起有不同的〝表现〞。

    说实在的,对于同时对组织都有着相当高度、及正确认知的〝认同(内在)〞的人,这些人应该都是很棒的呀?但,这也仅及于属于内在层级的其中一层而已,一旦又涉及〝表现(外在)〞时,这时,关乎于〝表现〞上的这个议题,便又有了〝适与不适〞的高下差异了,而这〝适与不适〞的差异,也就成为新的价值评定标准了。

    这时,还要注意一点:所谓好的〝表现〞,重点在于〝妥适寻否〞,而这重点之中,这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标准答案〞。

    因此我以为:若要论析管理的不同层面,还须真正剥除层层外壳,而根据不同外壳的善恶优劣作分论,外层的归外层,内层的归内层,内外又有共同与不共之处。对于这些分际,若都能分得很清楚时,一旦在论事时,才不会模糊不清、或鸡同鸭讲。

    比方说,一件事,共有十层级,参与讨论的有两个人,我与您。我与您,各有各有立场,由外自内,我论的是第三层,您论的是第五层。如果您拿您的第五层来与我的第三层对论,或是,我拿我的第三层去与你的第五层对论,那么,我们的对论很有可能会沦于鸡同鸭讲。因此,明白彼此层级差别、并依相应层级的的异同皆有合宜的理解定位,这是要彼此都先有所自觉的前置工作。

    接下来的,便要论:如何〝不〞鸡同鸭讲?由当下两个立场相对,但思维轨迹却是相同的范式,可供您参考一下。

    当您很清楚我的第三层时,您必然能够让我知道:你已经知道我第三层的论点内涵,因为您能确实析明我第三层论点的妥适与否,而让我感到:对于我的第三层,您都能理解得这么深刻,那么,对于我所不理解的区块:即您的第五层,已超越我理解的层级了,这下,就得换我好好细忖您关于第五层的立论了,而不是光拿我第三层理解的立场,马马虎虎的就草率给出我的意见。

    同理可推,当我很清楚您的第五层时,我必然能够让您知道:我已经知道您第五层的论点内涵,因为我能确实明析您第五层论点的妥适与否,而让您感到:对于您的第五层,我都能理解得这么深刻,那么也很有可能,对于您所不理解的区块:即我的第三层,已超越您理解的层级了,这下,就要换您好好细忖我关于第三层的立论了,而不是光拿您第五层理解的立场,马马虎虎的就草率给出您的意见。

    两例之中,谁说了算?不是以:谁据了哪个层级的立场,便以那个人说了算;而是以:哪个人对于对某层级的识知妥适性为高者,该层级便以认知为高的那人说了算。

    以上的同一范式,您我立场互换,由此二例当中,目的无非是…要指出那股精神,我当然希望,您能够抓到本文中,我所要阐述的那股精神。当然,也或许,我的表述不是太适,反而造成您的误解,这,自然也是很有可能的,而这种可能,若出在我自身的〝说明能力〞上的问题,自然是我自身所要排除的。同样的,还有另种可能,若是出在您身上〝理解能力〞上的问题,自然就是您自身所要排除的。

    无论如何,我这次的论述,重点在于:透过彼此的论述激荡,而让彼此入到〝对方超越于自己,而平日自己所犹未察觉的那块处女地〞,如果真能这样,这样的讨论,就是大哉论矣!论大哉矣!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