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故事
――沟通问答的启示
故事背景:
几位顾客想办理有线电视业务,但平日上班没有时间,适逢周五下班后,他们分别通过打电话询问有线电视台周六上班与否。有线电视台几位职员分别接听了他们的电话,以下是个人的接听记录:
甲回答:上班。
乙回答:早上9:00上班,晚上5:30下班。
丙回答:早上9:00上班,晚上5:30下班。中午12-1:30休息。
丁回答:周六周日都上班,周六时间是早晨9点-下午5:30,中12点-1:30休息。周日时间是早晨9-12点,下午休息。
思考:
根据他们的回答,几位先生到了有线电视台,那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根据甲的回答,某先生早晨8:30到了有线电视台,直等到9:00有线电视台才上班。另一位先生下午5:30到了有线电视台,被告知下班了,明天再来。
根据乙的回答,某先生中午12:30到了有线电视台,被告知午休时间,暂停办公。
丙的回答看上去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还不够――
假设某顾客放下电话后,原本决定周六去,但受其他事情影响,去不了了,他又想知道周日有线电视台上班与否,那么,他必须再一次拨打电话。而这一次拨打电话,他又会遇上什么问题呢――他可能遇上无人接听,即使有人接听,又可能电话忙线,算他走运,电话一打就通,但他偏偏遇上了甲。。。。。。
启示:
当我们分析了几位职员的接听记录后,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仅从沟通的形式来考察,几位职员没有什么差异――他们可能都很有礼貌的回答了顾客的提问,似乎都尽了自己的职责,但是,如果从沟通的效果来考察,那么,从丁到甲,这种效果是在递减的。
诚然,沟通是双向的,这种方式是重要的,因为只有了解对方的需求,才能为对方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在满足了沟通这种最基本的形式之后,在沟通过程中信息是否清晰完整和准确就显得更为重要。
以上述故事为例,顾客发出的信息是:有线电视台周六上不上班?(没问具体时间段,代表顾客可能凭借自己的判断去认定有线电视台每天的上班时间段――这样的判断很难保证不出问题)
有线电视台某些职员的回答是:上班,这个信息看似完整清晰准确,对于顾客来说却是模糊的,某些职员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顾客应该知道“上班”的具体时间概念的,然而,顾客又凭什么得知你的上班时间呢?
回到工作中来,我们每个人每天在与同事或者客户沟通时,是不是不自觉的扮演着故事中的角色呢?在我们分别扮演着甲、乙、丙的角色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很坦然呢
――我怎么知道他想知道什么,我又不是他肚里的蛔虫。(甲)
――比起有些人,我已经不错了(乙和丙)
无论是上述哪种观点,只要持有这种观点,沟通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沟通的双方在这个时候,已经忘记了他们沟通的目的――为了对方明白,而不是自己清楚。
站在关注沟通效果的角度来看,双方应该尽可能的通过相互询问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进而针对需求尽可能多的给予有用和相关的信息,如果故事中的职员多说一句:“具体时间是……”如果故事中的顾客多问一句:周六上班时间具体是几点?,相信故事中的许多不良状况就不会出现了。
至于故事中丁的角色则给予我们更深层次的启发:
1.从满足顾客深层次需求出发,提供相对完整、准确、清晰又具选择性的信息,故事中的丁没有简单的回答顾客,而是给出了顾客可能的时间内有线电视台的工作时间表,这种深层次的服务,不但为顾客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而且为顾客节约了时间和金钱,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深层次的服务,造就了职员个人和所在企业的品牌。
2.日常管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因为我们所站的角度不对――我们所做的都是自己清楚而不是对方明白的,而要达到从“沟”到“通”的效果,就必须真正的与对方交流,从交流中得出结果,而不是把我们的想法一股脑的灌输给对方,或者想当然的认为对方应该怎样,对方一定会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