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明善,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总资产18亿元,2000年跻身美国《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50位富豪排行榜”。
时至今日,回想起今年3月初在北京参加“两会”时的一幕幕场景,尹明善内心仍抑制不住的激动。在全国政协经济与农业联组讨论会上,尹明善以他精辟的发言引得朱镕基总理交口称赞:“尹明善是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细心的委员们发现,一位地处边隅的民营企业家,被堂堂共和国总理在几次全国政协会上点名予以表扬,尹明善可谓破天荒头一次。他到底魅力何在?这成为促使记者南下千余里寻根问底的最初动因。
对尹明善的采访就在他那辆“宝马”坐骑中进行。此时,尹明善又要只身飞往郑州,参加一个业务签约。在通往机场的高速路上,车速飞快,尹明善的思绪也飞快,一如他自己创造的20万元入行,7年做大到18个亿的“尹氏速度”。
“摩托帮主”尹明善
“获利路有三,垄断我无权,投机我没胆,创新求发展”。这句被朱容基总理所称道的话,是尹明善自创的座右铭。
尹明善是个善于做梦的人。1992年的一天,当他站在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不足40平方米租来的车间里,向手下的9名员工宣布:我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发动机时,没几个人拿它当真。当时,尹明善甚至“连摩托车轮子怎么转都搞不清”,是重庆“摩托帮”里的一个不入流的角色。
90年代的山城以摩托车闻名,行业老大“嘉陵”和老二“建设”齐集重庆,带动了一大批生产销售摩托车及配件的民营企业,人称“摩托帮”。在外人看来,这条道上已经有两只老虎拦路,还有数不清的同行虎视眈眈,没有相当实力,一头扎进去无异于自寻死路。可是,老尹敢。
没有国企的资源依托,没有先入者的品牌优势,55岁入行的尹明善,要在夹缝中杀出条生路,只有剑走偏锋。老尹的“绝活”是一个老的不能再老的新招:创新。
他没有重复其他小企业为大厂做边角料的老路,一开始就直指摩托车“心脏”——发动机的生产。因为他看到,尽管当时的摩托车市场热浪灼人,但发动机一直是瓶颈,国内只有50毫升和70毫升两个型号,其余大多从日本进口,当地摩托车小厂还不得不远到河南买质次价高的国产发动机。
尹明善的判断是:“做摩托车尽管市场空间不大,但技术空间很大,创新空间更大,利润空间无限大”。
不懂技术的尹明善,把市场琢磨透了。他发现,把“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买来,自己组装后再卖出去,成本仅1400元,而卖价高达1998元,这是一条当时无人知晓的捷径,“建设集团”对此也浑然不觉。
于是,他开始悄悄分批从“建设集团”趸来发动机零部件组装销售,同时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自己的零配件。4个月过后,当“建设集团”突然醒悟,下令一个零配件都不许卖给尹明善时,他自己独立设计的关键配件已横空出世,企业“轻舟已过万重山”。
只有过时的思路,过时的技术,没有过时的市场。短暂的原始积累过后,尹明善有了500多万元资金,他一狠心拿出50万搞开发,研制出当时全国独一份的100毫升四冲程发动机。
消息传出,浙江钱江集团主动上门要求一年包销8万台。接着尹明善又一鼓作气,投资100万元开发出100毫升电启发动机,两个“全国没有”,一下子就为尹明善搏回3100万元
尝到创新的甜头,尹明善一发不可收拾。此后,他的企业几乎半年就推出一个新品,现在每月就能推出一个全国没有、甚至全世界没有的新机器。
舍得,舍得,有得必须能舍,在科技投入上,尹明善是慷慨的。公司每年要拿出销售收入的4%搞新品开发,创出全国同行业的纪录。
公司最火的时候,厂商提前几个月打来预付款,天天到厂门口排队取货,以致于公司每星期都得到机场包机发货,这在同业里也是破天荒的新闻。
为了创新,尹明善还提出摩托车时装化理论,要求科技人员要像推时装品牌一样搞产品开发,不要小瞧这车身或发动机外观、颜色微小的变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市场效果。他们生产的一款发动机,仅边盖形状变了变,成本增加两元,市场上却多卖了50元。
善于思考的尹明善,还将他的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对每一位前来采访取经的人,尹明善总忘不了“兜售”他的“供给推动需求”理论。
在他看来,创新不是为了被动适应市场,而是开创一个新的市场,只要企业走在需求的前面,就没有饱和的市场、饱和的购买力。
创新是企业的马达。七年来,尹明善在业内创出八个全国第一、三个世界第一,其销售收入70%来自新品,他创办的力帆集团,也藉此打败业内老字号,一步步登上“摩托帮”帮主的位置。
面对一些人的“摩托车行业将要成为夕阳产业”的预言,尹明善信心十足: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只要创新不断,制造业永远是不落的太阳。
“拿破仑的军队为什么常胜?因为他行军的速度是每分钟130步,而其他欧洲军队只有70步,过去我们靠创新打下天下,如今只有力度更大,方法更好,才能守住江山。”
谈起未来,老尹逸兴横飞:今后力帆将致力于摩托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为适应世界环保潮流,目前力帆已生产出世界首台电喷摩托车,摩托车空调、摩托车防抱死系统、卫星定位、数字导航、车载手机等一系列数字化产品正在加紧研制。“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给摩托车装上一个翅膀。
老尹的气魄
熟悉尹明善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民族意识很浓的人。在去年“两会”朱容基总理就台湾问题答中外记者提问后,尹明善连夜写下“我拥护”的短文,在报纸上以自费广告的形式刊发,被称为“爱国广告”,拳拳之心跃然纸上。这种精神用在商战中,那就是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用足社会主义的政策,赚足资本主义的利润”。
走进力帆集团工厂的大门,迎面就是“国内赚钱,市场好汉;海外获利,民族英雄”的大幅标语,充满豪情和霸气。人说力帆三件宝:创新、出口、信誉好,尹明善开拓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民营企业“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普遍看法。
当别的企业正在国内市场上大打白刃战的时候,尹明善及时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摩托车出口的利润是内销的4倍以上!于是,尹明善集中了公司的最强阵容力拓国际市场,他和同事两年之内跑了20多个国家,平均每三天中就有一天呆在国外。
走出去天宽地阔。现实给尹明善上了生动的一课,原来这个市场大得很,原来我们的东西不比别人差,对国际市场我们缺的是了解,缺的是开拓。
当时东南亚流行弯梁摩托,恰好力帆弯梁车享誉全国,转眼间,力帆顺势席卷东南亚;白种人喜欢高架跑车,这种车我国仅两家生产,力帆又由此赢得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的市场。
在越南、印尼等国,过去是日本摩托车大行其道,在力帆的强力攻势下,日货节节败退,力帆在当地占到80%左右的市场份额,打破了国内制造业“逢日必败”的神话。
如今,一辆辆奔驰在大街上的、有中国制造标志的摩托车,已成为东南亚当地一道独特景观。过去并不把中国同行放在眼里的日本摩托车公司,一觉醒来忽然发现,自己的传统领地已经被这位不速之客冲得七零八落,其惊讶可想而知。
他们成立了同业协会,联手对付力帆,并建立了专门机构,研究力帆的一举一动……生产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人才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尹明善推行其市场全球化路线的四只轮子。
如今,仅拿下自营进出口权两年多的力帆,已在南非、伊朗设立了组装厂,并还计划在越南、印尼、美国等地设厂,初步实现了生产的全球化。在技术全球化上,尹明善计划投资100万美元购买国外“软技术”,以图“站在巨人肩上谋发展”。
力帆的人才全球化战略更是不惜血本,最近尹明善聘请了三位澳籍华人到公司担任高管,最高的月薪一万美金,比他们在澳洲的工资还高出50%,尹明善称他们为开拓国际市场的“空降师”,不仅因为他们业务精通,以一当百,还由于他们外语纯熟,通晓国际贸易规则,拥有在许多国家免签的护照。
这样,如果那里出现商机,他们就可以迅速出击,抢夺滩头阵地。市场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尹明善创造性地提出产权换资金的办法,计划通过私募及公募招股方式,吸引6000至8000万美元国际资本的注入。
“企业做到几百万时是自己的,做到几十亿时,就是大家的了,一个没有国际资本进入的企业,注定是个做不大的企业。”他说。
胸怀世界,放眼全球,尹明善的气魄是宏大的。仅仅只有一年多时间,力帆出口量就超过有10多年出口历史的嘉陵、建设和轻骑,雄居全国同行业老大。“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面对‘狼来了’的惊呼,我们只有自己也变成狼,与狼共舞。”
老尹,永远年轻
初识尹明善,从面相看,说他“老尹”恰如其分;但从对事物的敏感、接受与把握上看,称其“老尹”真有点误会了他。
如果单把企业家作为一个职业而言,今年63岁的尹明善无疑年龄有些偏大。而尹明善却并不服老,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事业年龄,他把1979年落实政策定性为自己的18岁,标志着他在事业上才真正“成人”,因为他终于可以出来做事了。
“这么算来,我现在只有40岁,我刚刚步入事业的成熟期”。事实上,熟悉尹明善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他对新事物接受之快,了解之多,远比一个普通的40岁中年人超前得多。
近一年来,人们发现,尹明善对产品、对管理谈得少了,对虚拟经济、资本运作、网络经济等谈得多了,与此呼应的是,力帆在资本市场上最近动作频频,同时,出资5800万元收购重庆隆鑫足球俱乐部,以大股东身份参股《重庆青年报》、《天津青年报》、《广西商报》等四家媒体。
有人评价他:老尹开始玩虚的了。他的回答是:虚虚实实,兴企之道,一边做实体经济靠产品赚钱,一边搞虚拟经济把资本放大,只有在虚实互动之中,中国的民营企业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尹明善有一句颇为得意的自况:学者中的企业家,企业家中的学者。学者务虚,企业家求实,尹明善希望凭借一种“虚”“实”结合的手段,驾驭企业的巨轮,在新经济大潮冲击下,快速平稳运行。
如果说,在90年代传统经济背景之下,尹明善以他的创新力、洞察力成为整个产业领潮人的话,随着后资本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尹明善依然希望屹立潮头。为把力帆做成百年基业,他还在学习、尝试和探索。
虚实结合,在老尹的脑子里,已经不仅是一种手段,甚至成了一种境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随着产业越做越大,尹明善对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感受和认识越来越深刻。作为民营企业家中的佼佼者,尹明善对民营企业提出“走出夹缝”的观点。
在他看来,“夹缝”首先是指民营企业早期的创业手段:合法与不合法之间,合理与不合理之间,更多的是在合法与不合理之间,合理与不合法之间;其次,夹缝还是指民营企业当前的生存状态:非传统非现代,亦传统亦现代,在经验与理论之间、实用与科学之间摇摇摆摆,磕磕绊绊……
“现在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宽广,夹缝路线只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其呆在夹缝里畸形生长,不如走出夹缝,再造辉煌。”
送尹明善到机场后,车拉着我们返回驻地,路经长江一处码头。此时临近春汛,江水从不远的高峡中冲决而出,到码头处已是豁然开朗,江水没有了此前的喧哗躁动,沉静有力地缓缓流过,自在而浩大。不禁想,这也许就是尹明善所说的,做人、做企业的大境界?
告诉你真实的尹明善
尽管尹明善不会骑摩托车,可他依然羡慕这充满速度与力量的骑手职业: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不停地进取与超越。正是凭借这骑士般的精神,尹明善在自己的人生坐标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我是带着“原罪”降临在人世上的,因为出生在重庆涪陵一个小地主家庭,解放初,我被“运动”到郊外一座荒山上,在一间被人弃置的茅屋里,与50多岁的老母相依为命。为了谋生,12岁的我做起了被当时的人们所不齿的货担郎,从一个好心人那里借了5角钱,卖起针头线脑。
也是在那时,我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通过卖针,我居然学会了现在才时兴起来的资金的调用和拆借。我起先是在乡下卖掉针,赚着钱后再到重庆进货。一位相识的卖鸡蛋的年轻人则是先在乡下拿钱收购鸡蛋,然后运到重庆卖掉。
我便和他商量,采用融资的办法,把两人的资金合在一处,我把在乡下卖针得来的钱都交给他,这样他可以多收购一些鸡蛋,到重庆他卖掉鸡蛋后再把钱交给我,我又可以多进些针头线脑。一年下来,我居然赚到当时对我来讲可谓天文数字的几十元钱。
有了钱,母亲的生活有了着落,我便赤手空拳到重庆求学。不仅考上了公立中学,还因成绩优异获得助学金。在校园里,我如鱼得水,成绩年年最优。
高一上半学期便自修完高中阶段所有数学课程,下半学期学完大学数学专业的课程,高二甚至解答出当时数学界的一些顶尖难题。我还自学音乐作曲,作为女篮教练为学校夺得全省冠军。我经过努力,第一次走出了命运的夹缝,驶入人生的快行道。
直到今天,重庆一中一位老教师见着我还不无惋惜:不是历史的错误,你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数学家。当然,我没成数学家,1958年春天反右复查,正在读高三的我因被揭发有右派言论而被踢出学校,1961年升格为反革命,发配到塑料厂监督劳动。朋友反目,恋人断交,从此牛鬼蛇神一做20多年,进步年年无望,运动场场有份。
命运的大门又一次关闭。我想起一则寓言:一只猫刚走进一间屋子,一阵风吹来,门自动关上,猫被困在屋里。怨天尤人,困兽犹斗是徒劳的,聪明的猫会时时保持蹲伏的姿态,等待一阵风再度吹开这扇门时,一跃而出。我就是这样一只待机而动的猫。
在工厂劳动期间,我有两大怪:一是学什么都特别快,当时学车工是三年出师,我只要一个星期,两星期就可以带徒弟。
原因很简单,别人下班休息的时候,我却在恶补有关车工的书籍;第二怪是工作效率特别高,别人给鞋修毛边一天撑死30多双,我却能修150双,说穿了也不稀奇,我在工作前先花时间设计和改造工具,工具改进了,速度自然有保障。
那阵风终于来了。随着国家落实政策,我以优异成绩入选重庆电视大学英语教师,成为教研组长,后又成为出版社编辑。当时重庆外办下属一家涉外公司出现亏损,经人举荐,我走马上任,一年便使企业扭亏为盈,企业大发展之际,我递交了辞呈。
1985年我创办了重庆教育书社,成为重庆最早也是最大的书商,我编辑发行的《中学生一角钱丛书》发行突破千万册,红透大江南北。
因为太顺了,当我在出版行业做了3年之后突然宣布放弃时,许多人都大跌眼镜。我的想法是,尽管当时这个行业活跃异常,但已是一眼见底,就当时形势而言,它注定是一个做不大的行业。我退出是如此决绝,以至于当时有整整一仓库书没销,就直接把它们拉到废品收购站卖掉。
一考就中,一干就好,一好就跳,在许多人眼里,我成了一个怪人。可我心里很清楚,如果说以前我是被生活的潮水裹挟向前的话,现在,我该做自己真正的事业了,该象骑士堂·吉珂德那样,手持长矛,向命运的风车挑战了。
关注我的人都喜欢了解我最辉煌的这一段:我55岁之后,如何从一个万元户变成中国前50位的亿万富翁,实际这只是冰山显露出来的一角。
没有前面这些挫折和奋进,也不可能成就现在的我。之所以我没像许多人那样,被历史尘封20多年后,变成一堆“活化石”,就因为我一直在挑战,向环境,向命运,向自己。
采访札记
回来整理采访录音才发现,与尹明善的交谈时时被他数不清的手机铃声和车载可视电话的铃声所打断。
尹明善随身有三部手机,在车上他自嘲道:拿一部手机是小老板,两部手机是大老板,三部手机就是修手机的了。话虽如此,透过这些全副武装的通讯工具不难发现,在他亲手缔造的王国中,63岁的尹明善依然高踞金字塔顶端。
在力帆这样一个有浓重家族色彩的企业集团里,家族式管理一度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内部的资源整合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企业做大做强后,如何实现产权明晰,如何实现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的分离,将是每一家民营企业不得不要迈过的一道槛。
但愿,下次见到尹明善,他能少几部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