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是一篇独到的政解,希望大家来看看

[复制链接] 3
回复
126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5-1 14:5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实现农业现代化 解决当前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所遇到的难题

[作者简介] 林萃生,193910月生,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高级讲师,19637月于福建省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著有《论从现实出发研究弘扬民族精神的问题》、《略论中国近代迟缓发展的症结及疹治》(以上两篇文摘被卢继传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收录)、《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必然》(被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编的《教学与研究论库》录用)。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5000年持续而没有间断发展的文明古国;虽然近代曾经落伍,但我们在这样的国度里,搞了半个世界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我们洗刷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恢复了在近代丧失的世界大国的地位。可是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却遇到了非常严峻的课题:有难以解决的就业问题(不仅有大量的城镇失业人口,在农村还有相当广大的剩余劳动力难以寻找出路)、生态破坏(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资源严重丧失、环境污染日趋恶化。这些问题似乎是难以逾越的门槛,因为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看到以上诸问题真正缓解的迹象。面对以上问题,有的人断定中华民族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河殇》曾经预言:“单靠这片黄土和这条黄河,已经养育不起日益膨胀的人口,已经孕育不了新的文化,它不再有过去的营养和精力。”其意义是说:中国摆脱不了已有的太多人口的沉重负担,不可能继续发展了,即使搞社会主义也不能改变这种历史趋向。我们反对对祖国的发展抱悲观主义的态度,我们坚信“只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但是,我们应该对我过建国以后具体的建设道路进行认真的反思:我们违反了客观规律,孤立地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使各部类的生产发展严重失衡,使整体的发展被制约在一个低水平上。这种状况是使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走入困境的根本原因。《离骚》:“夫惟捷径以窘步”此之谓也。我们必须切实地纠正历史的失误,扭转各部类生产失衡的过失,使整个国民经济从因农业保留传统经济被制约而形成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中国的发展问题归结起来是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使受传统经济制约的国民经济向以完全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马克思就否认人口规律在一切时期一切地方都是相同的。反过来,他认为,每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特有的人口规律。”(《资本论》第二版的跋)我们现在把人口当作沉重的负担,是和我国在广大的农村保留传统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是社会化生产决定形成的生产方式,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是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促使以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完全代替以个体手工业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因此,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正是从中国具体的国情出发,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形成的困境,走向富强的道路,是中国的希望之路。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党没有认识到,各部类的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均衡的关系,误认为孤立地推进工业现代化,是能迅速地推进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捷径。1952年底,党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仅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当作生产力发展的标志。19539月梁漱溟先生曾批评中央,把“人才,物力都集中都市”。毛泽东断然拒绝梁漱溟先生的批评。他说,“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行仁政的意思吧。然知有大仁政,有小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是大仁政,行小仁政而不行大仁政,就是帮助了美国人。”可以说,直到今天,我们都是沿着毛泽东指出的这条思路推进现代化建设。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工业,使我国推进工业现代化的速度超过近代西方所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是,由于我们主要注意力不在农业,虽然也强调以农业为基础,对农村生产关系反反复复进行过多次的调整,但与真实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客观规律相背离——我们都知道,要在全国范围内,促使农业从传统的个体手工业生产方式向以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化,需要耗费巨额的资金。我们实行了太多的行政干预,使流入农业的资金比例甚微。例如,当前许多地方,不是以生产为发展的出发点,而是以消费为发展的出发点(马克思:“如果从生产出发,那么就应当考虑生产的实际条件和人们的生产活动。如果从消费出发,那么可以满足于宣称现在人们不像人一样的消费,满足于关于‘人的消费’,关于用真正消费的精神进行教育的公设以及诸如此类的空洞词句,而丝毫不去考虑人们现实的生活关系和他们的活动。”(《马恩全集》第三卷507页),普遍推行扩城运动,把全社会主要资金都集中到城市住宅建设中来。这样,尽管有个别例外,但总体上看,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的农业经济仍保留了2000多年以前形成的个体手工业经济。在现代经济的条件下,使农业经济在中世纪的个体手工业生产方式中运行,这就造成了使农业的贬值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农业(农、林、牧、渔)本身也就难以聚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这就难怪,在一般人的眼里,农业永远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因此,即使在农村,发展经济的出路也不是发展农业,而是工业或者商业。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涌现了大批的中小企业,其发展方向主要也是工业或者商业。

由于我国在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使农业贬值,使农业滞后的社会环境,这对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强烈的制约作用。因为农业难以变换旧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着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它不仅限制了工业市场的拓展,而且使工业生产的模式亦都受到农业传统的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历代的农业经济都产生过大量的游民;而当今,我国人口空前膨胀,农村有更广大的剩余劳动力对城市构成巨大的压力。城市由于工业生产规模受狭隘市场限制,对城市本身日益增多的劳动力已难以消化(六七十年代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现代大量的待业人员存在都足以说明),更加难以容纳农村涌进的劳动力。因此,各个城市都以各种形式限制流动人口进入,实行自我封闭的政策。而现代城市是以人口流动的速度为发展标志的,我国城市自我封闭政策与现代化进程是一种逆向的发展。其次,农业保留传统的生产方式,使我国的第三产业只能在低水平条件下发展。据统计,1989年美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整个就业人口的70.2%,而我国却只占18.3%。这也决定了不仅我国农业,而且工业都是处在封闭或者半封闭状态,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化水平很低。我国对劳动力的使用,不是动态的,而是静态的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排除了竞争的进入,使劳动力发挥的效率很低;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大量过剩的劳动力。这种模式是我国难以解决就业问题的症结。因此,从宏观的角度考察,只有改变中国农业滞后的状况,使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化达到应有的水平,中国把人口当作沉重负担的问题将会成为永远消逝的历史。

由于我国实际上形成了使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滞后的环境,保留了传统的个体手工业经济;因此,我们不仅没有消除历史上使我国造成灾害的根源,而且还使生态的破坏、土地资源丧失的发展成了不可遏止的趋势。我国的农业,历代都是以狭义的农业为主,耕地的扩大,必然伴随地的缩小,洪涝灾害成为历年来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解放后,我们不仅没有扭转传统农业发展的倾向,而且还使农业处于被贬值的地位,农业资源(农、林、牧、渔,还有土地资源)的利用大大低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农业资源的衰竭、土地资源的严重丧失就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例如,耕地因为农业的贬值实际价格是低廉的,它和城市房地产的土地形成的价格有巨额的差价,这是我国土地严重丧失的诱因。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央多次告戒全国:我国耕地人均额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寸土地。而我国的许多地方却毫不痛心地大规模地占用农田,去搞楼堂馆所。我国牧民祖祖辈辈都采用粗放的经营方式,我们对草原没有投入国土建设的费用,牧民们也无力改变祖辈留传下来的经营方式,因此我们就没有可能制止因牧民的粗放经营而引起草原沙漠化的趋势。马克思:“持久的木材生产还要求有一个生树储量,那要十倍甚至四十倍常年的利用额。”(《资本论》第二卷255页)我们对木材的生产只付给了砍伐和运输的费用,而给予形成生树储量费用却是微不足道的。这也就应该理解:为什么我们早以懂得滥砍滥伐会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洪涝灾害,我们却没有能制止它的发展趋势,直至现在大江大河流域屡屡发生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特大洪水灾害……我们对生态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保存往往迷信于行政行为和法律手段,但如果我们没有遵循客观规律,行政行为和法律手段也是软弱无力的。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我们也颁布了许多法律条文,采取了许多行政措施,但是似乎效果都不大呢?总之我们只有改变农业被贬值的地位,使农也资源(农、林、牧、渔和土地资源)的利用高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生态的保护、土地资源的维护就会成为一种不难解决的问题。

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滞后的状况,还使我国环境的污染成为日趋严重的问题。恩格斯说“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毒才能排除。”(《反杜林论》)由于我国农业保留了传统的个体手工业生产方式,它和现代工业和城市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和乡村难以融合,现代工业和城市产生的大量废料,不能通过落后的分散的个体农业返回大自然,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毒难以排除。应该看到,我国政府对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工农业发展水平的距离悬殊很大,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还是愈演愈烈,成了难以治理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对我们祖国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有信心的。我们对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遇到的难题不应该抱悲观主义的态度。“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我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有失误,孤立地推进工业现代化,使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滞后,保留了传统的手工业经济,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被制约在一个低水平上。由于国民经济各部类生产发展严重失衡,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我们只有切实地纠正历史的失误,踏踏实实地实现农业现代化,由国民经济各部类生产发展失衡所产生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沙发
发表于 2004-5-1 21:35:59 | 只看该作者
顶顶!!!!!!
板凳
发表于 2004-6-12 18:04:38 | 只看该作者

[em17]!!!!!!!!!!

[em17]!!!!!!!!!!!!!!

[em17]!!!!!!!!!!!!!!!!!!!!

4
发表于 2005-2-24 11:31:26 | 只看该作者

问题说对了,但原因判断错了,因此导致解决方案也错了。 整体社会效率是根本。

世界经济史上,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原因是手工业向大工业过渡的时期。

49年以后,对环境造成灾难性破坏的集中在两个时期: 58年“大炼钢铁”, 80年代以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