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转帖]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应届生仍有众多机会

[复制链接] 0
回复
74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10-1 16:3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你的上级领导越过你的直接领导给你派了一项工作,你会怎么办?如果你的上级领导与直接领导对你的工作安排存在矛盾,你又会如何处理?”这是在公务员考试决胜的面试环节中你可能会被问及的。

中公教育集团总裁兼首席讲师李永新从事公务员考前培训十年,他提醒广大考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最起码要注意几个原则:首先是工作第一原则,即要以工作为中心,积极地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其次是沟通协调原则,对于上级领导与直接领导都要做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形成领导的理解与共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积极心态思考问题,比如上问中,“上级领导与直接领导的工作安排存在矛盾”,是否是真的存在矛盾,还是我的理解高度与深度不够呢?考生应该更积极地理解为后者,展示用于负责、善于办事的积极状态,这才是公务员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考试测查的关键所在。

微分时代

10月,2011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俗称国考)拉开帷幕。每年的这个时刻,都会有大量应届生燃起挑战的雄心,试图摘取国考这颗王冠上的明珠。

了解报考程序是备战国考的第一课。一般来说,国庆长假结束后很快就会发布招考公告,10月10日左右发布招考的职位表,13日左右开始报名,报名时间是10天左右。在这期间,报考者要完成职位选择、网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等一系列的事项。报名成功意味着你的国考倒计时进入了新阶段。

公务员考试逐年升温。根据中公教育的数据统计,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录取比例是8:1,2002年达到20:1,2008年是78:1,2009年是95:1。竞争的激烈程度显而易见。激烈到什么程度呢?0.1的差距就能决定你的上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务员考试进入了微分时代。微弱的分数差距,导致竞争异常激烈,100人中只有一个有机会,名副其实地百里挑一。事实上,备考公务员的应届学生、非应届学生已远多于考研大军。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一次就考试公务员一定是需要长期准备的,所以我们经常建议学生:公务员考试的备考越早越好!

大家不要小看公务员考试,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考试,是以考察应试者的基本能力为导向的考试。像逻辑思辨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文字能力、政治鉴别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心理调试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这些能力通过行测、申论、面试等环节全面地进行考察。公务员考试要求应试者非常全能,不但要会考试,文科、理科,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而且内功也十分重要,在面试时内涵、修养、言行、应变都会左右你的成绩。我们总是说,考试要厚积薄发,平时的积累有多厚,爆发的力道就有多强。公考以能力为导向,用科学的方法来全面地准备考试,不断拓展积累、磨砺的宽度和厚度,应试才有胜算。

大一触公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除了竞争白热化外,内容和方法也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为大学生的备考带来很大挑战。第一是难度逐年增加。在命题上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增加考试的难度,来提高考生的区分度,识别出竞争力更强的人才。第二,更注重对理论政策素养、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这是能力为导向的指挥棒下,考试呈现的必然特点。第三是注重操作性。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强调实务操作性,比如市(地)以下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科目特别强调考察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从采分的要点来看,应试者的思维和逻辑是否符合基层公务员的一些基本要求是给分的关键。第四,注重宽广的知识积累。行测科目常识的考察内容已从以法律为主体逐步发展为综合考察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历史、地理等多方面,考生的知识储备要全面、宽广。第五,注重考察发散性思维能力。这一点上,本科生比硕、博和在职人员更占优势。

除了内容上的变化,招考政策也出现倾向性,即越来越注重基层工作经历。尤其是中央直属的行政机关和党群机关,以前是30%的职位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要求,现在达到了一半以上。但是,应届大学生不要叹气,大家要看到,中央机关的招考人数只占招考总人数的较小比例,以2010年度国考为例,共招考13566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和党群机关只招1200人,余下的12000人基本还都招应届毕业生。广大应届毕业生仍然有非常多的职位选择。

对于很多应届大学生来说,要想在这场竞赛中胜出,一定要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认为,成功的本质是超越同龄人,在你的身边人还在迷茫、犹豫的时候,你有了自己的方向,那么你离成功就近了一大步。在你的人生规划中,决定报考之日,就是备考起步之时。在大一、大二阶段,如果能了解一些同公务员工作有关的基础知识,就会为将来的考试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在中公,我们为大一、大二的同学开设中国政府结构基础知识、公务员职业素养等课程,帮助同学们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学习,近距离地接触政府工作实务,确保在未来公考竞争中赢在起点上。

从容冲刺

备考的成功与否,与复习全过程的控制、各个环节的节奏把握是密切相关的。对于全面备考的同学来说,10月是一个重要的复习阶段,主题是专项补弱。

要进行专项进补、必须先找出薄弱环节所在,对自己的弱势弱项有一个清晰认识和准确定位。公务员考试中核心的、决出高低的关键能力是文字能力、分析能力、阅读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以及知识量。如果备考时间是1年,那么你可以有三四个月时间专门来弥补这些能力;如果备考时间只有2个月,那就以你的能力弱项为主体、然后贯穿始终,在剩下的有效备考时间中专门提升这种能力,弥补你的薄弱环节。比如你的文章弱就以文章为主体,把文章写作的专项训练贯穿本阶段复习的始终,突破文章写作问题。

补弱之余是学习训练,需要大量的真题训练,通过大量做题找感觉,熟悉各种题型的内容特点和解题技巧。比如行测和申论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去应对,有哪些模板和资料可以背记,要掌握技巧层面的东西,抓住要领,灵活恰当地运用。也就是说,通过学习和训练,找到应对考试的技巧和规律,这样在考场上才会游刃有余。

最后就是冲刺阶段,主要进行模拟考试,为能力的提升做最后的努力,每天模拟真实考试的时间,上午、下午各考一次,通过感受高度逼真的试卷和环境,提前熟悉和适应考场氛围和节奏。然后就是修修补补,针对模考测验查出的痼疾或是短板,采取有策略,有重点的改进,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阶段性备考的基本规则。虽然同学们经常面对考试,但是公务员考试时临场紧张、影响发挥的同学还是有不少。在中公,我们提供了线上、线下两种模拟考试,有专门老师出题,考试难度与国考接近,阅卷方式也与国考相仿,还更专业化、精细化。通过模拟现场、模拟考题、规范有序的阅卷、打分和点评,让同学们真正找到自己的短板,在冲刺阶段有针对性地弥补弱项。

对于正在备考2011年度国考的同学们来说,一定要把国考和省考结合起来。这些年来,公务员考试由人事部(现人保部)统一组织命题组出题,国考和省考试卷的结构,出题的科学性是保持一致的。尤其是多省联考的试卷,相对于国考更是亦步亦趋,两者的近似度很高。大家可以把国考作为试验点,为省考做准备。

因为,参加国考之后,大家一定要及时总结分析,掌握省考随国考变化的先机。国考结束后,中公会在第一时间发布真题和解析,进行分析和点评。同时中公还设有专门的测评系统,方便同学们判断自己的短板。同学们可借助辅导资源,做好分析总结,找出自身的强项和弱项。在有效的总结和分析后,你才能很好地准备整个备考季,从容地应对考试。

 

TIPS:国考职位选择技巧

做好职业规划。报考者首先要对政府组成机构有所了解,其次有明确的自我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要求的职位。不要只盯着海关、国税等热门岗位,需要理性分析报考形势,把握职位与本人情况的契合度。中公专门制作了一个岗位检索系统,只要输入你的条件,会自动甄选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家职业取向趋同而造成的遗漏。

正确选择职位级别。不同职位对于学历层次有不同的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报考职位的选择空间也有差异。研究生可以报考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本科生报考科员,避免报考级别过高或过低而吃亏。

掌握提交报名申请的时机。在为期10天的报名时间里,最好选择中后段报名。报名5天后,报名形势相对明朗,能够看出热门岗位的报考比例。但是不要卡在最后一天,要考虑预留审核通过的时间。在报名期间,中公每天都会统计报考信息,有专家分析报考趋势,还会提供无人报考的职位名单,方便大家选择。

充分沟通。很多同学在报考的后面几天很着急,慌不择路。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对职位报考条件等问题了解有限,比如对专业的限制、对基层工作经历的要求,一定要与用人单位充分沟通。对报考职位有疑问,完全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电话咨询。

认真填写个人情况,不要偷懒。国考规定,所报考岗位审核没通过就不能再申报。因此在填写个人情况时,一定要认真对待。相当于党员、专业、学历这样的硬性条件,个人学习情况就是软性条件,但同样不可忽略。比如要求填写大学期间学习的主要课程,最起码写上二十门课程,才显得知识全面、底蕴深厚,会有竞争优势,审核才会容易通过。有的人仅仅填写几门课程,结果在审核环节没有通过。报考公务员,应该避免类似的遗憾。

本文转自:中公网

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培训 国家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培训 国考 2011年国家公务员

 



责任编辑:gxh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