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会飞的猫 - 

[原创]思想的子弹

[复制链接] 40
回复
272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13:43:05 | 只看该作者
金徒兄的回贴说得很好,我们的靶子就是《中国式管理》。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08:59:5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10月1日,在此,飞猫恭祝大家双节愉快!合家欢乐!身体健康!

 

  gaoweic兄在某贴子中说道:“我也很喜欢头脑风暴的方式,我扔出的几只小板凳都只是抛砖,其目的是引玉。头脑风暴这个工具在应用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延迟评判,不管抛出的观点多么离谱、多么不着边际,先不要去评判它,一概鼓励之、肯定之。待到大家把想说的都说完了,再去做整理、归类、剔除、合并,接下来再评判去优劣、论证其可行性。这种标准的套路在线下很容易掌控,在线上则有点困难。但我觉得即使是在线的头脑风暴也需要坚持延迟评判的原则,可以由主持者规定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之内完全是自由发挥,可以不着边际、天马行空的随意发表意见,其他人一概不能否定别人的想法,超出这个时间段之后,主持者首先对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若干个方案,然后再针对这若干个方案再去评价,在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不留任何情面的对任何一个方案提出质疑和改进的想法,通过不断的质疑和改进,直至拿出相对完美的方案。”

 

  飞猫浅以为,高兄的这段话说得很好。对于我们群组内部任何一个人的声音,对于我们群组多数人共同选定的课题以及组织原则,无论是正方、反方还是中立方的思想意见,希望大家尽量以一种理性包容、理解欢迎、延迟判断的原则态度对待之。

  除非是各成员犯了明显的大错,除非是我们群组副组长以上成员犯错,才可以严格的质询和责问;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无拘无束、异想天开、独立自主、自由翱翔的思维空间和研究氛围;这样才能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当然,一种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日可就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潜移默化、路径习惯而成的。只要我们明确目标、坚定追求、日积月累,就可以聚沙成塔、水滴石穿,乃至后期的进步速度会越来越快。

  至于《中国式管理》的辩论,是我们大家的一次试演习,不算我们群组的共同课题。有兴趣就参加,没有兴趣也可以。

 

  不知大家认为如何?期待大家的看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 11:11:11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1:08:14 | 只看该作者

飞猫可能明天先在群内发表第二篇“中国式管理”的点评文章,欢迎大家多多指正一二,无论你是正方、反方、中立方的观点,然后我再发到论坛上。

希望大家无拘无束的畅所欲言、思想博奕,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8 11:17:02编辑过]
24
发表于 2009-10-8 17:45:57 | 只看该作者

    曾学习过曾老师的中国式管理,当时奉若神明;经历若干事后,余以为,《中国式管理》乃噱头也,曾老师不过用这样的噱头对我们施以当头棒喝——对达到目标施以有效的影响的管理即是合适的管理,不要盲目的相信外来的管理知识,更不要盲目将外来的管理理念强行搬到一个组织中。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无论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因此不要盲目的判断中国式管理好还是外国式管理好,而是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判断怎样施以管理最合适。我的观点——管理没有对与错,管理只有合适不合适。因此,我个人用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思路现在看来是杂糅的,分不清哪些是外来的,哪些是中国式的。

    当然,不可否认,中国式管理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管理理念供我们思考、整合,使我们有更多的储备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8:12:56 | 只看该作者

  曾老师的中国式管理确实是一个噱头,飞猫浅以为,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其实并不系统、连贯、深刻,有藐视中国商人智力水平、忽悠中国商人满足于驼鸟心态、满足于缺乏自由竞争之农业生活的嫌疑。确切的说,中国式管理,适合“重农抑商、利出一孔”封建集权君主制下超级大国利益大一统、可以驾驭广大臣民的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

 

  今天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民主全球化、知识经济互联化,乃当今世界客观存在、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人心之所向。而农业时代的商业文明与工业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商业文明,二者的管理逻辑恰好是相反相悖的。

  不过话说回来,也正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与今天的商业现实衔接不上,所以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也更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8 19:48:30编辑过]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22:43:38 | 只看该作者

飞猫是个慢性子,有时候真能急死人,还望大家能多多谅解。

俺明天早上先在群内发布第二篇辩论文章的初稿。期待大家的百花齐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9 22:44:42编辑过]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0:26:4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式管理:孰优孰劣?

 

——飞猫点评系列之二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安人的诉求为:己安人也安。
  以明哲保身为根本理念,事业顺适、家庭美满、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信誉良好,要兼顾并重。
  采用合理的推、拖、拉来把问题化解掉,大化小,小化了,轻松愉快。
  (以上摘自曾仕强老师《中国式管理》第一章:管理的基本概念,P3)

  中国人呢?“目标”可达成也可能不敢达成。因为我们心里最清楚:一旦达成目标,下一次目标就会提高,结果必然逼死自己,何苦来哉!
  而且,达成目标不一定受到奖励;未达成目标,也不一定接受惩罚。同样接受奖励,内容并不一样,有时高有时低,经常弄得一肚子火气。同等受到惩罚,标准也不一致,有时严苛有时宽松,好像大家都在碰运气。
  成果的评量,其实也不可靠。生意好做的时候,闭着眼睛业绩也很高,这样的成果,得来不费吹灰之力,有什么稀奇?生意不好做的时候,竭尽全力业绩依然不高,评量得再正确,又有何用?
  (以下摘自曾仕强老师《中国式管理》第一章:管理的基本概念,P6)

 

  飞猫点评:曾仕强老师上面的这二段话,有藐视中国商人智力水平、忽悠中国商人满足于驼鸟心态、满足于缺乏自由竞争之农业生活的嫌疑。
  对此,飞猫有点百思不得其解,曾老师如此说,难道是因为现在“中国十三亿人口,九亿农民”农民商人太多、鼓励大家回家多种地吗?或者说今天的中国,是一个“重农抑商、利出一孔”封建集权君主制下超级大国利益大一统、可以驾驭广大臣民的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或者说国人有文无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系统、连贯、深刻的认识,举世皆浊唯我独醒?

  曾老师说安人的诉求为:己安人也安。以明哲保身为根本理念。
  飞猫浅以为,这种消极落后的小农思想、不负责任的潜规则之风,对于个人、企业、国家而言,安于现状、拒绝改变,不积累、不挑战、不突破,长期行得通吗?这符合人类本性、历史发展规律吗?难道农业社会与工业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逻辑是一样的吗?
  今天,对于打工一族来说,千里迢迢远离了家乡、亲人、朋友,来到生活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经济发达地区,图的是己安人也安吗?难道我们能信念与行为相背离,一边高喊生物高科技的口号,一边却做着回家多种地的活儿?
  今天,对于企业来说,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而成果存在于组织之外,存在于弱肉强食的市场经济丛林之中。如果企业不具备“狼”一样的团结进取精神,成果、利润会从天上掉下来?
  如果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安于现状、拒绝改变,不能勇于争取幸福与成功,幸福与成功又从何而来呢?试问在坐的家人们:在你们的一生中,遇到过几件天上掉馅饼的稀奇事?这种事的成功机率孰大孰小?
  我们每一个人从孩提时代的棒棒糖、零花钱,到成人后渴望“房子、车子、妻子、儿子、票子”五子登科,到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欣赏,到企业家渴望在市场上百战百胜、统治全中国、走向全世界……,足以明证人类欲望呈螺旋式发展轨道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总体大趋势!总体来说,人类欲望呈现出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上不断的增长,量的积累导致质的变化的历史大趋势。
  而《中国式管理》大谈“己安人也安、明哲保身”的思想理念,同时很少谈及企业的外部管理与竞争问题。飞猫浅以为,这就像鸵鸟一样,遇到危险时,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安全了。这可能吗?

 

  ● 企业精神文化层面
  作为企业家,经常会面临诸多难题:堆积如山的工作,排山倒海般滚滚而来资讯,突然发生的变故,管理层、投资人和客户无止境的要求,难以调教的员工,始终在变动的挑战,能让自己疲于奔命,感到挫折、恐惧、焦虑和不知所措,以致感觉破灭自己要取得的商业成就与个人成就的梦想。
  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随着工作阻力的逐步增加,一些人就会觉得这样下去实在不值得,从而放弃努力。其实这种人已经有了恐惧感,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大家不认同,害怕发生意外,害怕失去已有的东西。他们并不满足,却已经投降。这种人很有才干,却因此不敢重新冒险,从而不能将人生挑战进行到底。
  同理,利益立场、思想心态不同的员工,同样也会面临诸多难题。

  然,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战役,为了胜利,我们必须行动,行动,永远行动!这样,我们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目标才能得到实现。

  平庸的企业与平庸的人,大都有一个坏习惯:喜欢维持现状,拒绝改变。其实这是一种深具欺骗和自我毁灭效果的坏习惯!现实世界忠告人们: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化、进化之中,正如人会生老病死一样,没有不变的事物,这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因为人们内心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很多人抗拒改变,哪怕现状多么不令他满意,他都不敢向前跨出一步。看看那些本该事业有成,却一事无成的人,你就知道不同情他们是件很难的事。人人都厌恶失败,然而,一旦避免失败变成你做事的动机,你就走上了怠惰无力之路。这非常可怕,甚至是种灾难。因为这预示着人们可能要丧失原本可能有的机会,只有敬陪末座的份儿。正如伟大统帅拿破仑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根杠杆可以驱使人们,那就是利益和恐惧”,亦如无知是恐惧、迷信、忠诚、敬佩之母一样。
  是的,每个人在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都会或多或少有些担心、恐惧,都会面对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扰。但“行动派”会用决心燃起心灵的火花,想出各种办法来完成他们地心愿,更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
  很多缺乏行动的人大都很天真,喜欢坐等事情自然发生。他们天真地以为,别人会关心他们的事。事实上,除了自己以外,别人对他们不大感兴趣,人们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例如一桩生意,我们获利比重越高,就要越主动采取行动,因为成败与别人的关系不大,他们不会在乎的。这时候,我们最好把它推一把,如果我们怠惰、退缩,坐等别人采取主动来推动事情的话,结果必定会令人失望。
  一个人只有自己依靠自己,他才不会让自己失望,并能增加自己控制命运的机会。聪明人只会去促使事情发生。
  人们用来判断你的能力的真正基础,不是你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而是你的行动。人们都信任脚踏实地的人,他们都会想:这个人敢说敢做,一定知道怎么做最好。我们还没听过有人因为没有打扰别人、没有采取行动或要等别人下令才做事而受到赞扬的。那些在工商界、政府、军队中的领袖,都是很能干又肯干的人、百分之百主动的人。那些站在场外袖手旁观的人永远当不成领导人物。己安人也安、明哲保身的人,更是不可能。
  让我们看看自己周围那些熟知的富人,看看那些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人,我们就会觉悟:那种只靠自己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挣钱发达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因借钱而发财,这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一块钱的买卖远远比不上一百块钱的买卖赚得多。借钱不是件坏事,它不会让你破产,只要你不把它看成像救生圈一样,只在危机的时候使用,而把它看成是一种有力的工具,你就可以用它来开创机会。否则,你就会掉入恐惧失败的泥潭,让恐惧束缚住你本可大展鸿图的双臂,而终无大成。人生就是不断抵押的过程,为前途我们抵押青春,为幸福我们抵押生命。因为如果你不敢逼近底线,你就输了。为成功我们抵押冒险不值得吗?“己安人也安、明哲保身”落后保守的思想心态,会让我们走向成功与致富吗?

  世界上有两种人永远不会富有:
  第一种是及时行乐者,他们喜欢过光鲜亮丽的日子,像苍蝇盯臭肉那样,对奢侈品兴趣昂然,他们挥霍无度,竭尽所能要拥有精美的华服、昂贵的汽车、豪华的住宅,以及价格不菲的艺术品。这种生活的确迷人,但它缺乏理性,及时行乐者缺乏这样的警惕:他们是在寻找增加负债的方法,他们会成为可怜的车奴、房奴,而一旦破产,他们就完了!例如崇尚超前消费、卯吃寅粮的美国人,因为他们已经丢失了美国先贤们的创业精神、资本主义的核心和渊源――清教徒精神:拼命的赚钱,拼命的省钱,拼命的捐钱。
  第二种人是喜欢存钱的人,把钱存在银行里当然保险,但它跟把钱冷冻起来没什么两样,要知道靠利息不能发财。例如在乡里生活辛苦一辈子的大叔大婶们。

  …………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是怎么认识、发展自己的;让我们看看美国《企业家》月刊,每期都在目录页上全文登载——美国企业家协会信条: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
  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作交易。
  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从美国企业家协会的信条中,我们看到了美国企业家内心深处勇于进取的气魄、千锤百炼修炼自我的气度。反观中国式管理,教导了我们什么?

  ……

  纵观历史,全世界各个宗教,几乎除了佛教、道教(俺喜欢道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神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主宰着人类的吉凶祸福,他操纵着万物的生死荣辱。人类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赞美与讴歌,把一切成功与荣耀归于万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对他的只有堕入地狱,绝无抗辩申诉的余地。如果“神”不唬住搞蒙你,焉能牵着你的鼻子走,达到他龌龃的目的?正如中国历代皇帝都认为自己血统高贵、真命天子,以“重农抑商、利出一孔”等物质战略手段,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等精神文化手段,双重路线奴役主宰着人民大众的头脑与财富。
  先哲释迦牟尼经过多年的艰苦修行终于得道,说出了一句名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然,我们每个人对此的觉悟都不一样。飞猫浅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宇宙之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和建筑师。自己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其他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决定你的命运。
  正如佛家的一句名言:“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二千多年前,伟大的释迦牟尼就已经提出了众生平等的思想,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众生与佛没有什么差别的大智慧观点。

  ……

  在人的本性中潜藏着一种力量,一种丛生于缺少能力与意志之地的力量,那就是嫉妒。当你超越了他人的时候,他人就会嫉恨你,会用带有贬义的字眼指责你,甚至编造谎言的手法来诋毁你,同样在你面前还要表现得非常高傲——其实那并非是高傲,它恰恰是虚弱。但有意思的是,当你远不如他们,生活得潦倒不堪时,他们又会讥笑你,讥笑你无能、愚蠢,甚至会把你贬低得没有任何做人的尊严。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给中国人总结了一个血与泪的经验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优生劣汰是千古不变的大数定律。在今天这个全球性金融海啸的大变革时代,同样也是如此。    
  财富与目标成正比。如果你胸怀大志、目标高远,你的财富之山就将垒向云霄,如果你只想得过且过,那你就只有做敬陪末座的份儿了,甚至一事无成,即使财富离你近在咫尺,你只会获得很少的一点点而已。目标必须远大才行,因为想要有成就,必须要有刺激,远大的目标能使你发挥全部的力量,也才会有刺激。失去刺激,也就等于没有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你向前。不要做小计划,因为它不能激励我们的心灵。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需要我们大胆筹划,小心实施。知进知止、知正知反,才是正确少误的。
  当我们相信某一件事不可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为我们找出各种做不到的理由。但是,当我们相信——真正的相信,某一件事确实可以做到,我们的大脑就会帮我们找出各种方法。拒绝新的挑战是愚蠢的。我们要集中心思于怎样才可以做得更多。每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个步骤,也是不能漏掉的基本步骤,就是要相信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要让关键性的想法“我会成功”支配我们的各种思考过程。成功的信念会激发我信的心智创造出获得成功的计划。失败的意念正好相反,使我们去想一些会导致失败的念头。
  成功不是以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学历或家庭背景来衡量,而是以他意志、思想的“大小”来决定。正如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谁有不屈不挠、百穷千变、永不言满的坚强意志,谁有对人对事渊博的知识,谁就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彼岸。无知是恐惧、迷信、忠诚、敬佩之母;知识是光,无知是黑暗,不吸取知识之光,心灵就会被黑暗笼罩。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意志、思想的大小,将决定着我们未来成就的大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要看重自己,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自贬(即恐惧,另一个弱点是懒惰),千万不要廉价出卖自己,在恐惧害怕中举白旗投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的向前踏出一步,这是我们必须坚定的止损止滑之力,在刻意的艰难刻苦中千锤百炼自己的意志、知识,循序渐进、周而复始的寻求进步与突破。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

  待叙。

  后续之文,主要从历史文化、经济科技层面阐述。

 

  飞猫的一管之见,也引用了名人的文章。因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所偏颇错误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1 8:45:30编辑过]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21:02:3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中国式管理》的辩论如何看?是否继续下去?或者说换一个我们大家多数人感兴趣、有益的话题。

有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0:22:00 | 只看该作者

有请大家畅所欲言自己对此次辩论、对zwznj、对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看法。我们可以在群内进行一次总结,这也是一次对自己思想心态的闭环校射。我们的总结,不公布于论坛上,只在群内交流。有兴趣的成员,可以多谈谈,没有兴趣也可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6 10:24:24编辑过]
30
发表于 2009-10-16 10:56:32 | 只看该作者

      看到飞猫的29楼帖,先在公共帖上谈了点类似总结的想法,现粘贴过来,如下:

      飞猫的辩论也好,谈话也好,总需有耐心,且谨慎,如兵法所言,先为己之不可败,以待敌之可败也,嘿嘿...。

      此次辩论,似乎已经接近尾声,金徒觉得谁也没有说服谁,或许这也反映出一个道理,看管理实践中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演绎和运用,确有精华,亦有糟粕(西方管理思想之运用亦然),此现象在曾先生的理论(再强调一个,他的理论显然并不能全然代表中国式管理)不乏表现,我们赞成的也好,反对的也好,总归是在赞成精华,反对糟粕,这一点在诸位家人的回帖中是很明显的。

      毋庸置疑,通过这一次的辩论,咱们对中国式管理思想的认识更加清晰(本人因此也发现了自己学问方面的更多不足处),我们取得了不少营养,可能需要安静下来,认真地吸收它们,并期待下次激烈的辩论(这比独自看书效果好多了,偷乐一个)。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