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follow my heart ,李开复多次重要转身:从导师到天使

[复制链接] 1
回复
81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9-10 09:2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岁那年,他决定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在那之后,几乎在每一次选择的转折点上,李开复都采取了主动。2009年9月,由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到前途未知的创业者,他再次完成一次重要的转身。其与此前的若干次转身一脉相承的,就是对自己价值观和志趣的遵从   本刊记者/刘彦 孙春艳   2009年9月6日下午,刚刚宣布辞去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职务总裁3天的李开复,面带微笑坐在位于北京东三环长虹桥西盈科中心IBM大厦8楼的一间会议室里,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采访。之前,他刚刚送走前一拨记者,随后喝了一口水,又重新精神饱满地坐下,等待与媒体的对话。这是他三天来的主要生活方式。   在过去刚刚宣布辞职的3天里,李开复几乎没有睡觉和休息。一方面,他要处理各种疑问,包括应对媒体对他为何离开谷歌的猜测;一方面,他要趁着目前的高关注度,“积极主动”地配合媒体连续不断的采访,并释放他刚刚创业的“创新工场”公司的各种信息。   李开复的新闻事务负责人王肇辉说,李开复的精力是过人。在王肇辉更早时间成为李开复的同事之时,王肇辉就经常接到李开复半夜发来的邮件,第一封显示的时间是凌晨2点,第二封是凌晨4点,第三封是早上6点。当他精神焕发地出现在办公室时,同事们的敬意之中常常暗含惊疑:这个人不是晚上整夜没有睡觉?   这一次也是一样。李开复语调平和疏朗,表达既有理性又不乏激情,看不到一丝倦怠。记者开玩笑说,你太可怜了(指连续接受媒体轰炸),他笑笑说,很好呀,我一点也没觉得可怜呀。   “听从内心的召唤”   作为全球华人最杰出的科技精英和管理者之一,48岁的李开复,走到了他认为又一次该主动抉择的关头。   同样在这个年龄段,他的第三任上司、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选择了慈善;同样出色的高校演讲者、他的朋友、新东方科技教育公司的董事长俞敏洪,则想去做最好的大学。很多人到了中国人的精神导师孔夫子所说的知“天命”之年的时候,开始思考余生该如何度过的问题。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李开复则在思考,也许离开谷歌,开创自己新事业的时候到了。   没有什么比自由的价值更值得捍卫,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挡住李开复“选择的权利”。当公民李开复还在5岁的时候,某一天,他厌倦了幼儿园单调和没有什么内容的学习,于是他咨询妈妈,可不可以上小学?最终,试试之后,“李开复”三个字贴到了一年级的招生名单上。 而在那之后,几乎在每一次选择的转折点上,李开复都采取了主动:无论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放弃学了一年多的法律专业而转投计算机系,还是在29岁之时,选择离开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职到苹果公司去做技术以“改变和影响真实的世界”,还是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从苹果公司到SGI公司,从SGI公司再到微软,以至于后来的从微软到Google惊心动魄的“一跳”。 今年以来,虽然谷歌中国的事业渐入佳境,但也遇到一些不小的麻烦。   在他已经想好准备辞职的今年6月,央视突然曝光谷歌色情搜索事件,使得他没有精力再向总部提辞职的事情。他必须要冷静地先应对现实,处理好这个棘手的事件。   等到谷歌“搜索门”喧嚣过后,已经是7月底。但谷歌的工作却不再带给他更多的激情。当年加盟谷歌之时,李开复开创的谷歌中国,发挥了他作为一个搜索专家和杰出管理者的才能。像他在1998年加盟微软之后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时一样,欣赏、选拔和培养出色的年轻人,并把他们带往自己向往的境界,一直是李开复乐于从事的工作。   今年6月的某一天,当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他可以工作到65岁退休的话,那么,他的职业生涯还有15年多点的时间。那么,这最后的工作时间他将要“如何度过”?   “如何度过”这个词汇,是作为“青年导师”的李开复,在写给青年大学生的信中常常提到的一句话。2000年4月,李开复结束在中国的任职回微软总部做全球副总裁时,突发冲动,在网上给中国大学生写了《我的人才观》及《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没有想到的是,这两篇文章就此在互联网上和中国高校中广为流传。   由于传统的断裂和转型期价值观的模糊,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并不像出生在台湾、生长在美国的李开复这么明朗和清晰。但无论如何,去一个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工作,几乎成为这些年轻人的共同梦想。而李开复这个既熟悉西方价值观、又掌握计算机语音识别和搜索等最in技术,同时又具有儒家教育背景的“熟悉的陌生人”,显然具备这种致命影响力。   从2000年到2009年8月,李开复先后发出了给中国学生的7封信,告诫他们“如何度过大学四年”、如何做到成功,自信以及快乐、如何实现“选择的权利”、如何从优秀到卓越等等。 李开复没有想到的是,写这些信,以及回复青年人的信,成了李开复在微软担任全球副总裁,以及后来在谷歌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职务间,最重要的业余工作内容之一。 为此,他甚至注册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网站我学网(www.5xue.com)。“我学网”的主要内容,都是与中国学生进行的交流和谈心。目前,这个网站的注册用户是50万。另外,还有与李开复同样热忱的差不多50个同样的“青年导师”,活跃在这个网站上,与他一起解答青年人的问题。   由于日常工作的忙碌,李开复常常来不及回信,吃早餐的时间,就成了李开复给大学生们回信的时间。有一次,女儿在去美国读大学之前的机场上问李开复,“爸爸,你是什么样的人?”李开复随口答,“我是写E-mail、回E-mail的人。” 虽然李开复还没有最后确定这次选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但很显然,这次的选择,跟年轻人有关。   2009年9月4日,他写下了《再见,谷歌》一文,用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名言作为结束:“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这一次,他决心从心所欲,听从“内心真正的召唤”。   做“中国天使”   2009年9月6日下午两点,在北京东三环长虹桥西盈科中心IBM大厦一层的星巴克咖啡,两个1970年代出生的大陆年轻人正在进行一场对话。   对话的两个人,一个是7月31日刚刚从某个知名门户网站主编之职离职、正在寻求天使投资(Angel equity)的创业者刘长宁,一个是某知名国际投行的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者、同时用自己的钱兼做天使投资。刘长宁想做某一类型的门户网站,为此在辞职后的一个多月里,分别带着不同版本(一期融资200万、300万和500万人民币)的商业计划书,寻找了四位天使投资,这天见的正是第四位。与前三位对风险评估得出“不确定性”不同的是,最后这位兼职天使,提出了一个具体要求:创业者“最好”拿出50万左右的钱投入这个项目,并且在看到这个网站微有盈利(“重要的并不是盈利多少,而是要通过考察这个项目具有拿到订单的能力,也就是这个创业者能够证明自己有掌控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的时候,他,或者他建议,他的同行就会投资。   刚刚辞职的刘长宁感到与前一次不同内容的沮丧。如果说前面的三个谈判,主要是为了说服天使投资人相信这个网站能够具有盈利能力的话,这次的谈判让他觉得,这甚至是对他能力的一种全面怀疑,虽然这样的怀疑不无道理。可是,如果他投入了一笔钱(或者说他有钱投入),而他的网站能够实现订单或者利润的话,如此之高的时间成本用来克服的资金困难和盈利压力都去掉了,他还来寻求解决时间成本的天使投资干什么?   所谓天使投资,是风险投资的一种。天使投资者的投资额度有限,所以一般专注于初级种子阶段的创业公司。天使投资是支持美国早期创业和创新的主要支柱。美国目前的天使投资,一般占风险投资的40%至50%。  李开复服役的目前市值已达1450亿美元的Google,11年前,当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仅有企业创意、公司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就得到了天使投资人Andy Bechtolsheim提供的10万美元支票。这也是美国的硅谷之所以具有创新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下属的创业研究中心一份报告表明,2008年,美国共有26万多个活跃的天使投资人,他们为55480个创业企业,提供了总额为192亿美元的投资。   但相形之下,中国的天使投资,像真正的天使那样稀有和罕见。   呆坐在1楼星巴克的这个沮丧的创业者并不知道,此时的李开复,正在同一座大厦8楼某个会议室,向媒体宣布他的“创新工场”计划。   李开复再三思考决定的结果,是他要打造一个服务于中国年轻创业者的、产业化规模的天使投资,加上产品创新。   这个公司,既是李开复职业经理人生涯的结束,也宣告了创业者李开复创业生涯的开始。这个选择同时满足了李开复的两个愿望:

一,跟他喜欢的年轻人在一起,通过遴选、培养、把经验传授给创业者,来继续实现李开复青年导师的理想;
二,将他喜欢的技术创新和管理聚合在一起,辅之以公司的天使投资,从而为整个“创新工场”创造利润。   “我静下心来思考我的优势是什么。”李开复对采访他的《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分析,他最珍贵的资产,并不是做一个年轻人考研出国、人生规划、职业计划的职业规划师,而是“在前四家跨国巨头公司总裁身边所学到的创新的模式、管理的方法、学习到的一个公司如何从优秀到卓越,如何理解产业的规划和战略,如何做一个跨国品牌企业”。这些,才是李开复“珍贵的经验和资产”。   因此,“创新工场”就是这样一个公司,从招聘工程师、创业者开始,打造多个团队,开创出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分团队对不同项目进行研发和市场运营,直至项目成熟,剥离母体成为独立子公司,直至最后上市或被收购。   李开复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中国的天使投资,大家知道的只有三个人(邓峰、雷军、周鸿),除了这三个人之外,中国的创业者显然还需要更多。”   在2008年的一次风险投资会议上,中国风险投资界人士断言,中国的天使投资要想真正达到一定的规模,估计至少需要10年时间。与美国的情况相对应的是,在中国,天使投资作为一个产业链还没有形成。   李开复,正是要弥补这个天使投资的缺口。同时,他比一般的天使做得更多。他要“亲自看着这些年轻人成长”一年,在经过他的创业辅导之后,放飞这个创业企业。   “你是你自己唯一的司机”   李开复作出创业选择,过程并不容易。   谷歌每年有上千万的薪酬,而自己创业,就不能拿到很高的薪水。另外,创业的风险也显而易见。   这时候,李开复想起了父亲的选择。李开复的父亲在70岁高龄,经过从军、从政、写作等职业后,找到了他的最爱——教学。李开复的父亲过世后,他的学生在他抽屉里找到他勉励自己的两句话:“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爱。”李开复在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中这样说。发现自己内心所向的真正方向,服务于这个目标,显然是48岁李开复的选择。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你自己唯一的司机,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你要稳稳地坐在司机的位置上,决定自己何时要停、要倒车、要转弯、要加速、要刹车等等。人生的旅途十分短暂,你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选择和决策的权利,虽然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但千万不要随波逐流。”   就像上面这段写给大学生勉励之语的翻版,7月,李开复与谷歌总部摊牌,践行了他的原则和主张。位于美国加州的谷歌总部继续向李开复伸出了续约的橄榄枝,但李开复拒绝了。 当价值观和事业发生矛盾时,李开复会不情愿地选择在灰色地带跳舞。他感到释然的是,“现在不跳了”。   7月底到8月5日,李开复把辞职汇报准备好,到谷歌总部作了汇报,并得到了谷歌总部的认可批准。辞职以后的第三天,8月8日,李开复去见了中经合集团的刘宇环,刘宇环当即决定,向李开复意向中的公司(那时还没有起名为“创新工场”)投资500万美元。   此后,李开复像前面的那个网站创业者一样,开始写作商业计划书。幸运的是,李开复建立一个投资团队非常快。在4个星期之内,李开复见了差不多12个投资者,其中的9个人和机构,包括郭台铭领导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柳传志领导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这些人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决定向这个创新企业投资。柳传志和俞敏洪甚至表示,愿意共同辅导青年创业者。   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到9月6日,意向中的8亿投资资金,到位接近一半。李开复比1楼谈判的那位创业者,显然幸运得多。   创新是中国这一代创业型企业家,包括像柳传志这样的传奇人物心中的痛点。由于中国的本土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不可能像美国的成熟公司那样投入大量的科技创新资金,甚至来不及等到这些创新区引领科技发展,“企业死掉”怎么办,成为这批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企业家难以言及的痛苦。在柳传志所创办的联想集团,总工程师倪光南和企业总负责人柳传志之争,在坊间被传为多种版本。但传得最多的是,倪光南的技术优先,败北于柳传志的生存优先。至今,联想都被人指责为只做PC业务,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但与此相似的抉择,也发生李开复身上。当李开复还在SCI公司的时候,曾经带领他的团队做了一个非常酷的三维浏览器,今天可能都还没有人使用。每次演示的时候,由于太酷太炫,观众的下巴都会掉下来,惊叹于它的魅力和炫目。但是,这么酷的东西却是没有市场。李开复带领的团队也因之而解散。这让李开复从此有了一个很惨痛的经验:“虽然要创新,但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做有用的事情而创新。”   因此,无论是柳传志还是李开复,对于技术的狂热,心中对于技术的梦想和对于渴望获得市场承认的愿望,是不可分开的。这也是李开复所强调的“创新实践者”的要义所在。   李开复对成功的定义是,“通过帮助年轻人成功,我也间接成功了。”   2009年9月7日,那位失败的融资创业者刘长宁在网上看到李开复“创新工场”的新闻,打开电脑,开始给李开复写一封自荐信。   (文中刘长宁为化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发表于 2009-9-14 21:36:0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李老师的人不少,呵呵!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