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其它分类] [转帖]论中国经济的供求关系

[复制链接] 0
回复
67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9-7 13:0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11-07 11:39:32)

  标签:财经

  论中国经济的供求关系

  经济上的学问,被一些人过于复杂化,最后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了。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了,有人说还没有转化成经济危机,有人像旱地拔葱一样来拯救经济。似乎用什么理论就能救市是非常可笑的,病急乱投医在市场经济中是十分有害。

  经济是一个平衡机制,所有的政策都会围绕这一平衡机制运行,如果说没有效果,那就是政策偏离了平衡机制的原则。把世界最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是一个智者。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实际归纳起来只是两个字:供与求。

  供就是供给,是社会物品的生产方。求即为需求,是社会物品的消耗方。这两个字中求是为先的,只有有社会的总需求,才会有社会的总供给。但是供求关系的平衡并非是很透明的,往往显得很朦胧,不容易调节得当。在人性的贪婪的弱点下,市场经济就会发生混乱和盲目。也就使供求关系出现不平衡状态,而导致市场危机的发生。串联起供与求平衡关系的纽带就是货币,只有货币才能达到由复杂到简便的效果。从现今经济社会来看,调节货币供求关系状况,也能起到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

  这场世界金融危机就是从货币发生问题开始的危机,由于世界联动日益紧密,因此谁也无法避免发生。

  笔者十分欣赏这样一句话: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在这场危机中,自己的失误和责任是什么呢?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没有呢?

  中国股市最先触顶反转,一路跌去了70%之多,总市值跌去了三分之二还多,可以说损失惨重。好多经济学家归罪于美国的危机影响,这只是一个寻找替罪的幌子。我们先看看中国股票的供求关系,就会明白中国股票为什么会是世界股票市场最弱的股票了。中国未来所有解禁的流通股票市值远远大于人民手中的钱财,股票已经供大于求了,这样的市场是能靠所谓未来不确定发展来支撑吗?问号是大大的。

  现在有句很时髦的话语:做好自己的事情,扩大内需。世界经济发生问题了,需求会大幅减少,当然我们暂不去分析国外的供求发生了什么。眼光不能望远那就看近好了,扩大内需是个走出困境的好办法。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内需呢?都说老百姓手中有钱,但是按照平均法推算却又不是很多,据资料说老百姓手中有40万亿人民币储蓄,假如有的话,人均也只有3万元不到水平。如果都一致去买衣服,衣服内需市场一定很旺,但只能当笑话调侃。如果都去买房,按目前的高房价市场,这市场也好不到哪里去。内需如何扩大呢?最近政府出台了一揽子保经济的举措,投资铁路建设2万亿人民币,投资交通设施建设5万亿人民币。GDP是上去了,基本建设来带动经济增长也是一个办法。但是笔者也会有疑惑:问题是铁路和陆路交通,能让失衡的经济找到平衡的力点吗?铁路发展了,交通发展了,运能与需求的矛盾又会出现,供求关系又会处于不平衡状态。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作用,远没有完全释放。我们看到企业的减产和倒闭正在加剧,经济增长的速度正在减缓,汽车销售情况趋于恶化,谁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呢?这样国家埋单,只能是自拉自唱的结果,以后怎么办呢?

  供求关系是求在先,而非是供在先。没有求的响应,供就有可能形成浪费。这样的例子就有很多,譬如家电的生产过剩,服装的生产过剩,钢铁的生产过剩,楼房的空置率过高,都是供大于了求。怎么办呢?家电下乡的一厢情愿,能给家电带来活力吗?理论上是可能的内需,因为落后的农村销售空间很大。但是却忘记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商品供应,是要用金钱来置换的。不然就是全民埋单了!那么货币的供求是否平衡是问题的所在。人们都知道中国的货币再分配是不均衡的,80%的货币是在20%阶层手中,农村又是中国所有贫穷集中地,这样的情况家电下乡实际意义就不大了

  供与求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却又是互动的关系,串联起互动关系的是货币。但是货币的链条上却有许多结点,使其互动关系失去了流畅性。譬如银行是货币供应方,银行比是靠储蓄来维持生存的,付息吸引储蓄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把储蓄的货币贷出去才是审查要点。银行是依靠存贷的利息差达到赢利目标,贷款利息一定是大于存款利息的。理论是理论,实际操作却受约的经济层面和国家政策。中国货币政策自由化程度是不高的,主要调控在于国家政策导向。那么有政策上判断的错误吗?08年的通货膨胀,我们归罪于货币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是因为货币太多造成的,因此控制流动性过剩成为国家调控主基调。但是情况是如此吗?企业要发展,需求货币的支持,但是供应货币的银行却无能为力提供支持。资金链断了,企业只能内耗自己原有的资金,但是中国多数企业债务累累,也许市场供求需要减产、减员或者破产。一个需要把货币贷出,一个却贷不到货币,供求关系无法流畅,经济必然发生问题。一个昨天还流动性过剩,今天却荡然无存。

  做个比喻:国家经济是一根珍珠项链,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细部的供求关系,一串珍珠都是紧密依存的,货币就是穿起所有珍珠的维系。维系断了,所有的珍珠都会滑落,要重新穿起来,其代价就是寻找散落供求关系。建立稳定的货币供求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看到某种支持,譬如降息是希望货币有利于需求方,改变银行过多货币储存。但是这只是货币的供求关系,并不能立即覆盖内需的提升,因为时间才能修复所有的供求平衡。找出供求失衡结点才是必须的。

  国家已经出台不少改善的措施,但是股价还在跌,楼市依然成交低迷,似乎一些政策并没有找到经济提升的金钥匙。问题在于股票供大于求了,楼市也有供大于求的嫌疑(或者说是高房价抑制了需求)。既然需求是货币的有效转移,那么让货币不公平状态处于相对公平的环境之中是当务之急。我们允许策略上的判断偏差,但是不允许不作为的策略保全。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在于供求关系的刚性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人民需要丰富的物质,经济发展供给正迎合了这样的需求,经济才有了飞跃的发展。但需求到了一定的临界值时,就会发生供求关系的改变。这就是为什么世界经济会有如此深刻变化!

  供求关系永远有平衡与反平衡懂得问题,只有掌握好这样供求变化,才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避免经济灾难发生。

  2008年11月7日上海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