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价值趋势展望:“金融业”2009年投资策略

[复制链接] 0
回复
84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3-17 09:5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价值趋势展望:“金融业”2009年投资策略 通货紧缩期间,金融业上市公司将普遍面临资产质量下降、盈利增速下降、流动性缺乏等问题的困扰,这预示着金融业上市公司业绩和资产质量在2009年可能不会乐观,潘大据此给予金融业整体看淡评级。分子行业看,银行业上市公司前景最差,其次是证券业,保险业则相对乐观。不少银行在2006和2007年大举增资扩股、新设分行、疯狂放贷,造成产能和存货严重过剩,2009年就到了它们的股东付出代价的时候了。对证券业而言,股票和债券潜在的承销需求依然庞大,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经纪业务的毛利率仍将逐年走低,可谓有喜有忧。不过证券业上市公司整体估值偏高,泡沫未消除完毕,需要审慎投资。保险业上市公司在面对通胀缓解,寿险、年金等产品需求增加,财险获得重视,债券收益率曲线重新陡峭的情况下,可考虑作为积极配置的品种,值得长期投资。

  银行业2009年趋势展望
  2009年将是银行业较为艰苦的一年,也将会是过去的明星上市银行现形的一年,2006和2007年犯了小资产阶级狂热性毛病的银行,终将使其股东付出惨重代价。

  2009年银行息差将继续缩小。其中,2008年12月22日的央行降息,只降一年期,不降更短期或更长期,明显是针对房贷业务。由于浮动房贷利率普遍将于1月1日调整,央行年终的降息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利益,银行股第二天也因此大跌。

  2009年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将倾向于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商业银行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考量,在发放贷款时将非常谨慎,而17%的M2增速目标,又将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投放贷款,否则超额存款准备金将过多。商业银行一方面不敢发放长期贷款,另一方面短期贷款过多将导致利率期限不合理和利润降低。恰好在2009年,政策性银行将发行大量的长期金融债,评级普遍较高,这些长期金融债将被商业银行大量购买。金融债的利率相对于贷款利率是较低的,这将压缩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

  少数在2006和2007年间保持了头脑清醒,未盲目扩张,杠杆较低的银行将进一步获得市场认可。潘大在2008年银行业投资策略中指出,中信银行就是这样的例子。事实证明,专著主业,稳健经营的中信银行,在2008年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不但跑赢了上证指数,也跑赢了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基金经理最喜欢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类似的银行业上市公司仍可能在2009年继续获得市场认可,因为它们无需为自己前两年的不妥行为付出代价,处于主动地位。

  人民币贬值可以让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更小一些,如果人民币不贬值,则银行业的前景可能会比想象中更淡。

  中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评级
  中信银行(610998):看好

  中信银行是一家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中信银行稳健经营,专著主业,不随大流的价值观,获得了潘大的认可,给予其看好评级。中信银行目前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处于主动地位,看好其未来发展。

  中国银行(601988):审慎看好

  中国银行过去是我国唯一一家外汇专营银行,现仍保持业务和海外网点优势。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国际业务领先的中国银行将最为受益。

  招商银行(600036):看淡

  招商银行在2006和2007年犯了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毛病,2008和2009年就是招行的股东付出代价的时候了。2009年的招商银行将疲于调整资产负债表,无暇顾及损益表,盈利前景看淡。招商银行2008年一季度的净资产收益率有33%,这等于说按这个速度,两年就要赚一个新的招行,这对于招行这种庞然大物而言是不可能持续的,也就是说净资产收益率见顶,见顶后回落则顺理成章。招商银行扩张的狂热性是永恒的,是股权激励机制这个制度所决定的,改不了,不适合长期投资。

  证券业2009年趋势展望
  证券业2009年的投资银行业务可望回暖,目前等待IPO的大型公司仍然很多,一旦股市摆脱单边下跌的格局,它们就可以发的出去,无非是定价需要保守一些。预计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特别是下半年,将有一些大型IPO陆续登录A股,终结A股市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大型IPO的现状。

  潘大认为,2009年债券承销将被看好。由于降息的关系,目前债券市场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泡沫,市场上的债券供不应求,客观上需要扩大债券市场的规模。而企业也希望借利率处于低位的时机,发一些债券,降低财务成本。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上半年,债券承销规模较2008年大幅增长将成为定局。

  券商的经纪业务,不看好。理由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经纪业务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佣金率降低就是不可避免的。证券经纪是一个夕阳业务,券商可以保留这一业务,但不要指望靠这个能赚到什么大钱。

  股指期货,也是经纪业务,有或没有,不影响对证券业的展望。

  中国证券业上市公司评级
  中信证券(600030):中性

  中信证券的投资银行业务市场占有率高,2009年是可以分到一杯羹的。中信证券股票承销实力要略弱于中金公司,但在债券承销方面,中信证券是国内第一,将有望受益于此轮债券牛市。此外,中信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等也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中信证券的缺点是估值偏高,故给予其中性评级。

  海通证券(600837):看淡

  海通证券是典型的靠经纪业务吃饭的券商,海通证券的经纪业务在上海市场有较高的占有率。在过去,海通证券依靠上海的老大爷老大妈们的佣金,赚了不少钱。但未来,一旦过去的老大爷老大妈老得再也去不动营业部,新一代的股民又统统用上网上交易,外加外地券商的竞争,海通证券的利润就要大受影响。另外,股指期货初期是肯定不会让散户炒的,散户的资金也基本上玩不动那玩艺,因此不构成对海通证券业绩的实质影响。

  保险业2009年趋势展望
  在金融业整体受通货紧缩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保险业所受影响会略小一些。

  分析师在研究保险公司时普遍使用的所谓“新业务估值法”,有特别大的局限性,不宜作为主要参考指标。中国太保的价值,并不等于人寿险+意外险(含健康险)+财险的价值的算术和,即使每项业务的价值计算都非常正确,最终加出来的价值也是错误的。假如将太保分拆为三个上市公司,则总市值会远大于现在的单一上市公司的市值。当然,分析师是不会告诉你这些东西,所以你看的研究报告越多,基本上就亏的越多。

  通胀环境是不利于寿险保单销售的,而通缩环境下保单的分红率是有吸引力的。虽然通缩环境下债券投资的收益会减少,但寿险保单的价值是在长期中体现的,不必过于关注短期债市状况。

  京沪穗,由于已经率先实现“四个现代化”了,但长期寿险保单普及率仍较低。所以潘大预计,长期寿险(意外险、健康险不是寿险)保单在5年内的普及率会在这三个城市翻倍。分析师惯用的保险渗透率指标,忽略了中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形而上学的方法。

  潘大看好2009年年金产品的市场。由于中国的社保体系是现收现付制,一旦社保缺钱,退休年限就要延长。未来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都可以享有越来越高的医保和养老待遇,敢问钱从哪里来?另外,对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担忧,对未来社保偿付压力的担忧,也可能促进年金产品的销售。潘大相信,会有很多人意识到社保的问题,就在2009年,买一份年金可能会成为他们的选择。

  中国保险业上市公司评级
  中国太保(601601):看好

  中国太保已经明确阐述过很多次自己的战略,就是专注于国内,专注于保险业。中国太保的管理层,潘大是较为信任的,他们都很老实,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没有明显的操纵痕迹,亏了就减计,本人看得懂。潘大就是看好这种看得懂的公司,看好这种老实的管理层。太保目前万能险销售增速下降,这个很好。因为现在债市有很大的泡沫,如果保费收上来要投到这些高估的债券上的话,是划不来的,还不如暂时不收更好。太保H股未来是会在香港上市的,潘大认为上市后,太保H股价格应不明显低于,甚至高于人寿H股的市场价格。远期,太保可能会收购太平人寿,否则一个太平洋、一个太平,是会把普通居民搞糊涂的。

  中国平安(601318):看淡

  中国平安的战略与太保刚好相反,就是不专注国内,不专注保险业。中国平安什么都搞的,银行也搞,信托也搞,信用卡也搞,资产管理也搞,海外投资也搞,潘大不相信它这样能搞好,主业分散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是非常糟糕的。中国平安有股权激励机制,马明哲的这种扩张冲动是股权激励机制造成的,是制度性问题,永远改不了,不适宜长期投资。此外,中国平安今年接受过两次税务调查,很难想象这只是“例行”的。中国平安怕是迟早要出问题,风险极大,要坚决回避。另外,中国平安的报表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潘大不认为分析师以这些报表中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出的结论有可能会是正确的。

  以上分析不代表投资建议。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