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被严重夸大了

[复制链接] 0
回复
73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20 16:1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年11月06日08:58   上海证券报  王福重 

美国政府决定救助“两房”以来,国内民众对金融危机的关心迅速升温,几乎到了言必称金融危机的地步,似乎所有的负面事情,都可以装到金融危机这个筐里。国内媒体对金融危机的热情甚至超过了美国媒体,其严重后果之一,便是已经跌了一年的沪深股市,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中继续加速下行,以至于几乎所有的维稳政策都归于无效。

其实,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和股市,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影响。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损害没有媒体所夸张的那么大。

有人说这场危机的严重程度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不相上下,金融危机将改写世界经济的版图,本来这只是噱头式的说法,国内媒体却当真了。二、三十年代那场危机出现时,不但普通民众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占主流地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也无法解释,直到凯恩斯主义出笼,才弄清楚危机的根源,而凯恩斯主义的主张,即政府干预在那个时候又是很犯忌的。所以,无论认识和解决危机,都非常迟缓,后果也就特别严重。而这次金融危机,很快就被认识得比较清楚,而解决的药方,即注入流动性,也很快就开了出来。金融危机没有动摇美国的经济根基,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庞大的经济体,是技术创新的最大策源地,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也看不出被取代的迹象。下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最有可能还是美国。

当然,美国的金融危机不可能不影响世界,不影响中国,但是这种影响是比较间接的。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是中国总需求的一部分,美国需求下降,会影响中国出口。但是,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都是初级产品,主要是必需品,即使发生了金融危机,美国人也不会直接生产,因为美国没有生产这些东西的比较优势;中国金融体系没有直接受到这场危机的拖累,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层面的。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企业倒闭与金融危机也没有直接关系。这些外向型企业倒闭,前年就开始了,人们一度把原因归咎于人民币升值太快和出口退税率太低,可是现在人民币升值大大减缓了有时还是贬值,出口退税率也已提高,但企业的困难反倒加剧了。同样,金融危机更不是企业倒闭的核心原因,因为美欧的消费者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对奢侈品的消费下降,但是对必需品和低档品的消费不会下降,甚至会有所增加,出口不应该变得更困难。实际上,企业倒闭,与金融危机不过是时间上碰巧重合。企业倒闭的真正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技术难度,不但中国的企业能生产,任何国家都可以生产,竞争激烈。过去我们能占领市场,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低于其他国家,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要素价格的上升,工资的上涨,将不可避免。我们的优势就渐渐失去了。

金融危机更不是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理由。走主要依靠内需的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规模扩大后的必然要求。就是没有金融危机,这种转向也势在必行。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都具有拉动经济的作用,把拉动力量过度集中于某一个,是有风险的,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就会措手不及,这就是我们当前碰到的情况。1997年发生经济危机的那些东南亚国家,无一例外都是把经济增长押在外需上。如果说一个小国经济,过分依赖外需可能是不得不为之的话,中国这么一个人口众多且经济地位在显著上升的国家,将外需作为核心的拉动力量则是危险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消费和企业投资是更实在、更可靠的拉动经济的引擎。当然,转变需要有制度性的改进,如财政体制的改革。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消费者增加支出才无后顾之忧,这就需要改进支出结构,压缩行政管理费等支出,增加诸如社会保障在内的支出;更重要的是,只有居民增加收入才能增加消费。近几年财政收入在GDP的分割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居民收入几乎没有增长,内需的启动无从谈起。财政收入增速远远高于GDP的增速不是正常的现象,也不能长久。既然财政收入已经过多并且增长过快,已经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降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降低财政收入的增速,就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千亿减税方案即将实施的传闻,就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期待。

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确有影响,但主要是心理上的。一年多的下跌,市场已经释放了大部分对经济下滑、大小非解禁的担忧,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强劲,只要政策调整得当,未来成长的空间依然巨大,支撑股市平稳运行的基础仍在,中国股市没有理由表现得比金融风暴漩涡中的股市更差,自轻自贱是没有道理的。股市的繁荣健康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尤其是政策调整还不能很快到位的时候。

我同意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罗的说法,他前几天在上海表示,美国金融危机将在一年后平息。夸大金融危机的作用,无助于解决问题,不过徒然制造恐慌罢了。

http://view.QQ.com  2008年11月06日08:58   上海证券报  王福重  我要评论(2564)

美国政府决定救助“两房”以来,国内民众对金融危机的关心迅速升温,几乎到了言必称金融危机的地步,似乎所有的负面事情,都可以装到金融危机这个筐里。国内媒体对金融危机的热情甚至超过了美国媒体,其严重后果之一,便是已经跌了一年的沪深股市,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中继续加速下行,以至于几乎所有的维稳政策都归于无效。

其实,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和股市,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影响。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损害没有媒体所夸张的那么大。

有人说这场危机的严重程度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不相上下,金融危机将改写世界经济的版图,本来这只是噱头式的说法,国内媒体却当真了。二、三十年代那场危机出现时,不但普通民众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占主流地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也无法解释,直到凯恩斯主义出笼,才弄清楚危机的根源,而凯恩斯主义的主张,即政府干预在那个时候又是很犯忌的。所以,无论认识和解决危机,都非常迟缓,后果也就特别严重。而这次金融危机,很快就被认识得比较清楚,而解决的药方,即注入流动性,也很快就开了出来。金融危机没有动摇美国的经济根基,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庞大的经济体,是技术创新的最大策源地,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也看不出被取代的迹象。下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最有可能还是美国。

当然,美国的金融危机不可能不影响世界,不影响中国,但是这种影响是比较间接的。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是中国总需求的一部分,美国需求下降,会影响中国出口。但是,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都是初级产品,主要是必需品,即使发生了金融危机,美国人也不会直接生产,因为美国没有生产这些东西的比较优势;中国金融体系没有直接受到这场危机的拖累,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层面的。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企业倒闭与金融危机也没有直接关系。这些外向型企业倒闭,前年就开始了,人们一度把原因归咎于人民币升值太快和出口退税率太低,可是现在人民币升值大大减缓了有时还是贬值,出口退税率也已提高,但企业的困难反倒加剧了。同样,金融危机更不是企业倒闭的核心原因,因为美欧的消费者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对奢侈品的消费下降,但是对必需品和低档品的消费不会下降,甚至会有所增加,出口不应该变得更困难。实际上,企业倒闭,与金融危机不过是时间上碰巧重合。企业倒闭的真正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技术难度,不但中国的企业能生产,任何国家都可以生产,竞争激烈。过去我们能占领市场,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低于其他国家,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要素价格的上升,工资的上涨,将不可避免。我们的优势就渐渐失去了。

金融危机更不是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理由。走主要依靠内需的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规模扩大后的必然要求。就是没有金融危机,这种转向也势在必行。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都具有拉动经济的作用,把拉动力量过度集中于某一个,是有风险的,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就会措手不及,这就是我们当前碰到的情况。1997年发生经济危机的那些东南亚国家,无一例外都是把经济增长押在外需上。如果说一个小国经济,过分依赖外需可能是不得不为之的话,中国这么一个人口众多且经济地位在显著上升的国家,将外需作为核心的拉动力量则是危险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消费和企业投资是更实在、更可靠的拉动经济的引擎。当然,转变需要有制度性的改进,如财政体制的改革。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消费者增加支出才无后顾之忧,这就需要改进支出结构,压缩行政管理费等支出,增加诸如社会保障在内的支出;更重要的是,只有居民增加收入才能增加消费。近几年财政收入在GDP的分割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居民收入几乎没有增长,内需的启动无从谈起。财政收入增速远远高于GDP的增速不是正常的现象,也不能长久。既然财政收入已经过多并且增长过快,已经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降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降低财政收入的增速,就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千亿减税方案即将实施的传闻,就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期待。

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确有影响,但主要是心理上的。一年多的下跌,市场已经释放了大部分对经济下滑、大小非解禁的担忧,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强劲,只要政策调整得当,未来成长的空间依然巨大,支撑股市平稳运行的基础仍在,中国股市没有理由表现得比金融风暴漩涡中的股市更差,自轻自贱是没有道理的。股市的繁荣健康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尤其是政策调整还不能很快到位的时候。

我同意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罗的说法,他前几天在上海表示,美国金融危机将在一年后平息。夸大金融危机的作用,无助于解决问题,不过徒然制造恐慌罢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