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重回旧时代

[复制链接] 0
回复
82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2-8 09:4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回旧时代
  
  对投资银行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感觉到摩根士丹利的转变意味着金融界经历了一个轮回。
  
  文|齐忠恒  出处|英才杂志11月刊

  
  “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在纽约的华尔街,还是伦敦的金融城,都看不到严格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了。”在得知摩根士丹利的转型后,纳斯达克前任主席、现任Hellman Friedman董事总经理Frank Zarb在谈话中拿出他的黑莓手机比画道。
  
  重返商业银行的怀抱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获得美联储核准,转变业务,从单纯的投资银行转变为金融控股公司

  
  9月22日,摩根士丹利宣布与日本三菱金融控股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其具体内容为由三菱控股认购其20%的股份,此举让日本人一举成为摩根士丹利的最大股东。
  
  有意思的是,在其简要的并购提示公告中,摩根士丹利并没有提到此次并购的意义,而是首先强调的三菱金融集团有着多么强的现金流,“三菱日联金融是世界第二大银行控股公司,共拥有1.1万亿美元银行存款”。
  
  “很简单,摩根士丹利是在安抚投资者,让投资者知道他们可以通过并购掌握足够的现金流通过危机”,Zarb如是解读摩根士丹利的声明。
  
  其实,此前还有一条爆炸性消息。9月21日夜间,硕果仅存的两大投资银行巨头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获得美联储核准,转变业务,从单纯的投资银行转变为金融控股公司。
  
  对投资银行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感觉到摩根士丹利的转变意味着金融界经历了一个轮回。
  
  1930年,美国政府担心金融界危机再次引发大萧条,于是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强制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受该法案巨大压力的影响,在1935年春天,摩根财团中的20个成员决定独立出来,成立一家名为摩根士丹利的新公司,专注于投资银行业务。
  
  而今天,一切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旧时代。在外界的巨大压力下,投资银行万般无奈,只得重返商业银行的怀抱。
  
  无奈的转变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转型对于财政部长保尔森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只从我个人角度理解,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政策的转变。”纽约交易所前主席格拉索(Richard Grasso)解释:美国政府治理危机之道面临着从扬汤止沸到釜底抽薪的转变。“从危机开始,政府就奉行输血的政策,不停地通过降低利率和贴现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是机构保守的策略让市场始终处于流动性匮乏的状态,因此政府开始考虑造血政策,让那些可能遭遇困难的机构自己去争取足够渡过危机的现金流。”
  
  正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现金流,从危机爆发至今(9月底),曾经的华尔街五大投行已经五去其三,标准普尔成分股中也因此少了三个显赫的名字。而有意思的是,每家大投行,从美林最为体面的并购到最后成为待宰羔羊的雷曼,都以投入商业银行的怀抱而告终。
  
  投资者也都认为,得到三大投行的商业银行,都将在市场复苏后成为主角。“JP摩根、美国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原来就是金融界的强者,而他们获得的新鲜血液更是对于完善他们的业务非常重要”,惠誉评级驻纽约的研究员Kenneth Ritz表示。
  
  《华盛顿邮报》在采访了一些国会议员后表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转型对于财政部长保尔森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过去几周里,保尔森一直竭力想保住金融机构的现有结构。
  
  按照最新的监管方案,美联储现在几乎对美国所有的金融公司都拥有更直接的管辖权。而且,如今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除了要受美国证监会的监管之外,还必须接受美联储对其母公司的监管,美国财政部金融局将负责国家特许经营业务的贷款,以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于商业银行存款的监管。
  
  尽管对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来说,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将使他们在被收购或是合并商业银行时处于更有利地位,但是这样一来,投资银行称霸华尔街的时代将告终结。
  
  投行、银行,孰优孰劣?
  
  从平均业绩和给股东的累积回报来说,金融控股公司还不如原先的商业银行。
  
  “从平均业绩和给股东的累积回报来说,金融控股公司还不如原先的商业银行。”Ritz提到。
  
  从高盛内部来说,其对与大型商业银行合并持谨慎态度。在9月16日的电话会议上,高盛首席财务官David Viniar就公开质疑转型的合理性。他说,重要的不是业务模式,而是绩效。
  
  从数据上看,投资银行的收益还是要高于商业银行的。从高盛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该公司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0.09%,26.65%和27.10%,而在传闻中即将和高盛公司完成并购的富国银行--为巴菲特重金持有的商业银行,尽管侧重于房地产业务,但是却在此次疯狂的次贷危机中损失不大。
  
  打开其他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无论是美国银行还是巴克莱银行,过去三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都没有超过20%。
  
  这说明,投资银行在牺牲了一部分收益之后,风险也相应降低了。还是以高盛为例,2005年至2007年的三年间,高盛公司由于各种负债而形成的权益倍数分别为26.16倍、23.42倍和25.24倍。
  
  相比之下,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和美联银行过去三年的平均杠杆率仅为11倍,不到高盛平均水平的一半。
  
  都是为了现金流
  
  商业银行不可能破产的秘诀就在于其庞大的规模和可靠的日常资金来源,也就是银行存款。

  
  “在我看来,其实所谓风险收益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投资银行的游戏规则已经行不通了。”保德信集团首席策略师John Praveen说。
  
  按照华尔街的规则,投资银行依靠短期货币市场为自己提供资金。“自从次贷危机开始后,我们就不断看到银行间市场利率在上升。”John Praveen说道:“尤其是在雷曼破产之后,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供应基本上已经枯竭,大家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资金供给。”
  
  摩根士丹利的内部人士表示,雷曼兄弟破产以及美林贱卖,对摩根士丹利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向银行控股公司转变的想法自从贝尔斯登事件之后就被提出了,只不过现在格外迫切。”而且这时候,银行间市场彻底枯竭了。
  
  高盛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尽管现在高盛的资产负债表还不错,但是其依赖短期融资的业务也经受到了股东的质疑。在高盛的电话会议中,股东提出:在市场繁荣时,拆借来的钱会帮助公司实现创纪录的收益。但是市场下行时,大规模的冲销将投资者对华尔街风险管理机制的信心破坏殆尽。
  
  而且在熊市时,减少杠杆规模非常困难。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都一直想出售不良资产,但最后结果是,不仅卖不出去,还造成资产价格节节下跌。
  
  因此他们需要更加保险的资金来源,比如银行存款。事实上,在次贷危机中,商业银行或者那些侧重商业银行业务的金融集团,包括花旗集团、瑞士银行和美联银行,也同样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是他们根本不可能破产,秘诀就在于其庞大的规模和可靠的日常资金来源,也就是银行存款。
  
  还将痛下去
  
  美国政府希望看到的还是这些银行能够盈利,而不是仅仅拥有强大的现金流。
  
  但是无论如何转变,美国政府希望看到的还是这些银行能够盈利,而不是仅仅拥有强大的现金流。因此,改革还得继续下去。
  
  Ritz认为投资银行,或者说所有金融机构都必须做一件事情。
  
  “他们必须继续大幅减少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减少他们正在经营的基金和资产。”Ritz认为华尔街的情况好转绝不是短期一两条政策就能改变的,“那些经营得不好的基金和管理公司必须关闭。”这也就意味着华尔街的失业人数还会继续增加。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