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leeheb99 - 

[原创]三元猎三鹿?

[复制链接] 29
回复
294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8-10-5 14:35:39 | 只看该作者

政府急着让三鹿改头换面的目的就是:金蝉脱壳。尽快逃避对受害者的赔偿问题。破产或被兼并都是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逃避责任。

我们对这样的政府,可以拭目以待:看看是否代表人民的利益!?

12
发表于 2008-10-5 18:16:22 | 只看该作者

我看政府已经出手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9:46:33 | 只看该作者

刚刚看到了三元收购三鹿的最新消息(以下事实部分消息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一、事实:

1、国务院推动收购:9月25日,一位知情人士证实,“三元此次并购对象确实是三鹿。”他同时透露,这次收购背后的推动力来自于国务院。 “有关部门”正是北京市政府。

   在三鹿在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其生产和市场都遭受严重打击,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三鹿全面停产,公司停产导致收奶工作的停顿,使得河北出现了大规模的奶农倒奶事件,近万名职工和60000多户奶农的利益谁来保障,应该是河北省政府亟需替三鹿解决的问题。正是在此情况下,由河北省政府主导,向国务院递交了相关报告,希望能以外部力量解救三鹿。国务院随即对此报告作了批示,并要求北京市政府承办此事。

目前双方的谈判才刚刚开始,而担任此次并购顾问的为中信建投。

2、收购主体未确定:目前,市场对于三元方面出面收购的主体还有争论,一种说法是上市公司,一种说法则是三元集团。 “三鹿其实还是一块优质资产,肯定要注入上市公司,所以,应该是由三元股份收购三鹿56%的股份。”知情人士透露。

  据石家庄国资委相关人士介绍,三鹿原是区属集体企业,不过,早在多年前已经改制成为了职工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了,不属于国资的范畴。改制之后,三鹿集团最大的股东是“三鹿乳业公司工会”,由三鹿集团全体员工组成,拥有92%股权,其他8%的股份由石家庄市红旗乳品厂、康尼乳业公司、承德华宁乳业公司等4家小股东共同持有。

  2005年12月,新西兰恒天然(时名为“方塔拉”)从三鹿员工手中购买股份,从而获得三鹿集团43%的股份,成为三鹿的第二大股东。据恒天然方面对记者的介绍,目前除了恒天然外,目前三鹿工会持有56%的股权,而其余1%为另一个企业所有。 三鹿有外资的成分,因此,三元只是取代三鹿(中方)那边的角色。

3、收购方式存变数:根据三元2008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三元手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247万元。而当年,恒天然购买三鹿43%股权的代价是8.64亿元人民币,尽管目前三鹿已经大不如前,但以目前三元的现金流肯定不够。三元的资金并不充裕,一种可能的方案是,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进行收购;另一种方案,三元收购三鹿,可能以“换股”的形式进行,如此,三元的资金压力要小得多。

4、恒天然已经采取相关措施:“我们已经看到了(并购)相关报道,但是这件事情很敏感,我们不方便评论。”26日,恒天然中国区一位新闻发言人表示。

9月24日,恒天然通过其网站对外表示,由于“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影响,将对中国的投资额冲减近70%。恒天然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费里尔表示,该集团所拥有的三鹿43%的股权价值将冲减1.39亿新西兰元(约合9500万美元),这部分股权的账面价值也因此缩水为6200万新西兰元(约合4200万美元),下降近70%。之所以作出“冲减”的决定,主要考虑的是召回成本,以及品牌价值的缩水。

  安德鲁.费里尔同时表示,三鹿的品牌可能已经无法重建。当被问及恒天然对三鹿集团管理层是否有信心时,他表示无法确定,并补充称,三鹿集团的管理及治理或将出现重大调整。

5、三元收购三鹿,恒天然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一条路径是选择收到现金后退出,另一条路径是以换股的形式进入三元。如果是后一条路径,三元的资金压力要小得多,毕竟不用付出那么多真金白银。

  对于恒天然而言,三鹿的价值已经缩水,借此进入三元也许是个更明智的选择。三元收购三鹿所需的资金也许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大。就在一周前,三元刚通过决议,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中路29号的土地及地上物作为抵押,向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鼎昆支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人民币7000万元,期限2年。

对于已在中国市场耕耘了好几年的恒天然而言,此时选择收到现金后退出,虽然可以减少损失,但却意味着退出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其数年苦功付诸流水。而若能通过换股方式入股三元,恒天然也就获得了继续开发中国市场的机会。

6、临危受命,对于三元来说,或是一个重返中国乳业一线阵营的机会。

  事实上,由于受到蒙牛、伊利的竞争围攻,三元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北京市场失陷,外部市场开拓困难。此前,三元连续亏损,直到今年4月底刚“摘帽”,小有盈利。

  据三元年报显示,2007年三元主营业务收入为11亿元,而伊利、蒙牛早在几年前已经过百亿,距离越拉越远。不过,在三鹿、伊利、蒙牛、光明等国内乳业巨头相继爆出牛奶中含有三聚氰胺之后,三元却经受住了考验。

    三元的幸运来自于其对于奶源的掌控力。据了解,三元的奶源除20%来自北京市郊区的规模牧场外,其余80%全部来自三元食品的自建奶源基地,也就是三元集团的下属企业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

整个三元食品都在加大马力地运转着。据三元股份董秘王钤介绍,事件爆发后,三元在收购原奶方面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合同奶农,而是敞开大门接收所有送检的牛奶,只要检测合格的就都予收购。这样,从生产的第一环开始,整个三元食品的工作量就骤然加大了。“我们现在很忙,每天有很多会要开。”王钤表示。

  “收购三鹿对三元还是有积极意义的。”王丁棉表示,“只要三元未来资金链不出问题,很快可以进入一线阵营了。”

 7、三元收购成功会受惠:“其实,三鹿的资产不错。”一长期关注三鹿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在出事之前,三鹿都已经做好了去香港上市的准备。“在三鹿的资产中,虽然生产线没有特别大的价值,但自有奶源这块却是三元所需要的。”某会计师事务所人士表示,在这次奶制品危机中,三元之所以幸免于难,很大原因在于其一直依靠自有奶源发展,但这也制约了其对外扩张的进程,如若收购成功将是对其业务的一大补充。 但与此同时,三元也接过了一块烫手的山芋——三鹿的社会奶源是此次出事的源头,三元如若收购三鹿成功,则必须面对整合三鹿原有社会奶源的问题。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9:59:28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eeheb99在2008-9-28 14:57:37的发言:

为解决短期的供需矛盾,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环节矛盾,从行业的长期发展看,三元收购三鹿,对三元来说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1、三聚氰胺事件的根源在奶源的供给环节,三元的以自有牧场确保了奶源的合格,在接管三鹿之后,能否能在短期内准备相关资源来确保向来以有“公司+农户”模式的奶源始终合格?这一环节上的奶农利益、奶站利益如何保证?

2、牛奶企业发展的根源在牧场,三鹿庞大的牧场及农户饲养体系,将对三元短期内的管理能力提出严峻考验。

3、三鹿是全国性的乳制品企业,渠道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以此模式配备的,三元作为区域性品牌,是否有能力做好全国性市场的管理?相关资源的配备在短期内很难到位,即使全盘接收三鹿的营销人员,也存在管理的瓶颈。

4、三鹿集团下属企业的整合和管理问题。

若三元成功收购三鹿,虽然面对严峻的考验,但对于三元这个一直梦想做全国市场的企业来说,也有很多的机遇:

1、三聚氰胺危机事件,给行业洗牌带来可能性,三元股份的6涨停既是投资者(消费者)对遵纪守法企业的最好褒奖

2、借助并购,三元可能实现在奶粉品类的迅速崛起,毕竟,大多数人还是要喝国产的奶粉,洋奶粉太贵。

3、在液态奶和酸奶产品方面,三元也有望冲破北京市场的局限,进军全国市场。

4、三元在奶源、市场管理等层面将上一个大台阶。

在行政主导下的并购,管理者的初衷也许是好的,暂时挽救了乳品行业,使广大奶农免受更大损失,挽回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信任,长期来看,虽然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上游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乳业发展的关键,管理者应该把精力放在对行业的严格兼管和对行业基础资源的合理配置的指导上来,因为我们的食品行业,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了。

从媒体报道的事实部分看,主贴中提及的收购对三元的挑战也是相关专家关注的重点:

1、奶源:既是政府关注行业基础资源——奶农利益的焦点,也是对三元对奶源管理模式的挑战;

2、牧场:从现在三元的管理能力看,预计收购成功后还要借助现有的“公司+农户”管理模式,逐步引进先进的自有牧场管理模式;

3、人力资源的管理:媒体中为提及此点,但我认为这是新的合资企业稳健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继续关注;

4、合资/下属企业:专家仅关注到了外资部分的去留及股权处置,事实上,三鹿集团参股或下属的众多子公司的股权处置,亦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

15
发表于 2008-10-5 20:07:53 | 只看该作者

也在关注这个事情,这可能在中国食品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一件事情了。尤其楼主提到的第四点,三鹿还参股、控股了一些其他的企业,这些企业在三元并购的过程中,股份应该如何置换。对于职工持有的部分股份又如何处置等许多具体细节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关注。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20:3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macrov)政府急着让三鹿改头换面的目的就是:...

1、据我了解的一些情况,国家已经冻结了三鹿集团的资产,也有南方周末的深度分析文章说,估计这次赔偿应该是责任企业企业来承担。我担心的是所有的受害者的赔偿都由三鹿来承担,这是三鹿难以承受之重,对于那些在黑名单上的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罚没资金(尤其是蒙牛、伊利这样的行业领头企业,必须重罚,并不是他们做个广告说,我们已经检测了每一包牛奶这么简单,因为他们是知错故意犯错,且故意隐瞒,三鹿付出了破产的代价,他们不是出几个广告费就能让消费者回复对行业的信心的),建立一个受害者赔偿基金,共同来承担赔偿责任,因为,谁也不知道在遥远的将来,受害的孩子们是否还会有什么后遗症;

2、对于政府监管的严重缺失,个人认为并不是官员辞职那么简单,该追究刑事责任的也不应该放过,毕竟,作为监管者,漠视生命就应该收到重罚,不应该简单的辞职了之,你的乌纱抵不上任何一个孩子的生命;

3、这次事件也应该算中国食品安全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希望不要再延续阜阳奶粉事件之后的监管体制,虽然中国平民百姓多,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是跟监管者一样贵重,别管他出生在贫寒农家还是富贵之门;

4、深刻反思:(1)政府部门的监管体制;(2)行业的发展模式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20:37:32 | 只看该作者

 抱歉,发了两次,以下是回复11楼:

1、据我了解的一些情况,国家已经冻结了三鹿集团的资产,也有南方周末的深度分析文章说,估计这次赔偿应该是责任企业企业来承担。我担心的是所有的受害者的赔偿都由三鹿来承担,这是三鹿难以承受之重,对于那些在黑名单上的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罚没资金(尤其是蒙牛、伊利这样的行业领头企业,必须重罚,并不是他们做个广告说,我们已经检测了每一包牛奶这么简单,因为他们是知错故意犯错,且故意隐瞒,三鹿付出了破产的代价,他们不是出几个广告费就能让消费者回复对行业的信心的),建立一个受害者赔偿基金,共同来承担赔偿责任,因为,谁也不知道在遥远的将来,受害的孩子们是否还会有什么后遗症;

2、对于政府监管的严重缺失,个人认为并不是官员辞职那么简单,该追究刑事责任的也不应该放过,毕竟,作为监管者,漠视生命就应该收到重罚,不应该简单的辞职了之,你的乌纱抵不上任何一个孩子的生命;

3、这次事件也应该算中国食品安全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希望不要再延续阜阳奶粉事件之后的监管体制,虽然中国平民百姓多,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是跟监管者一样贵重,别管他出生在贫寒农家还是富贵之门;

4、深刻反思:(1)政府部门的监管体制;(2)行业的发展模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5 20:39:25编辑过]
18
发表于 2008-10-6 10:22:38 | 只看该作者

對於食品行業來說,食品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它是最基本和必須的條件,三鹿事件的發生代表的是一個企業在社會道德責任和誠信上的缺失,而這次事件導致的後果,無疑還是必須由相關的企業承擔並賠償消費者,這些應由政府來監督和強制完成。

三元收購三鹿,同樣的是機會和風險同時存在,如果不能處理好,可能同樣淪陷,當然應該謹慎的。

19
发表于 2008-10-8 10:38:3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

本贴分析得较为透彻

特别对并购的潜在分析很有道理

作为三元本身估计无意收购,毕竟三鹿品牌已经积重难返

所能收购的仅仅是渠道资源

但由政府出面协调,可能就不一样了,毕竟政策的倾斜对企业运作的影响是很大的

20
发表于 2008-10-8 11:00:08 | 只看该作者

政府行为

希望三元继续做好,不求其发展到何种程度,能够让国人对奶制品有残存的信任就够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