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说浮躁,浮躁几若是挂在80、90两代人身上的代名词。但是浮躁却是这整个时代的代名词,与个人无关,关乎于媒体,关乎于主流声音的误导。 有哪几点误导,首先是定位的误导。前几年流行校园创业,一窝蜂似地树典型,创造条件。专家解析,政府支持,媒体跟踪,比超女大赛还要火。啥原因?人人都能创业?每个年青人都有一股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热情,却唯一缺少属于自己的定位。 什么时候定位比较合适?走进大学就意味着走入社会,教育这块理应有社会辅导,乃至有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可看看我们的教育是在做什么?培养的是小心一年、混一年、吃吃喝喝又一年,然后找死等死跳到社会大海淹死一年的四年制大学生,结果是会游泳的做出了典型,不会游泳的要么被淹死,要么晒到沙滩上翻肚脐眼儿。现在媒体又报道什么啃老族(25岁~35岁),毕业后在家靠父母养活的一群人,难道完全是个人错误,再有上海刚开学不久的几起中小学生跳楼自杀事件,他们有多少自觉自醒意思,难道是他们的错误?终究还是教育的失败,是自身的迷茫与不自信,是生活的蜗牛,不知道向哪爬,有多少力气爬,只好窝在家里混吃混喝,充当生活的弱者。 如何自我定位?别拿成功学那套来做说辞。天生我才必有用是个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可为什么还有人不自信?也别老说赚了多少钱才是成功,才是自己的标准定位。钱是啥,钱是一把锁,是标注自己成功的外在形式,钥匙在哪?在自己手上,自己是否开某把锁,开到第几层就可以停留下来,取决于自己人生的态度,也就是自己的活法。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什么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躲在办公室偷懒时做的白日美梦。上海的家人群里有这么一则小笑话: 甲:老同学,好久不见了。你现在年薪多少? 乙:30万。 甲:那一个月有三万哦。 乙:是的,这是基本工资。 甲:不错嘛,是做什么的? 乙:做梦的。 每个人社会背景不同,个人奋斗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眼光角度不一样,社会技能也更不同,这就决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路。有人求财,有人求名,有人求权…….只要能生活的愉快,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去攀比,欲望太多害死人的。 农村有句老话,叫有多大的本事做多大的事。眼光太高,动手太差,这叫不识好歹。当然,我这里没有教你具体的定位方法,想知道,可以去请救职业规划师,也可以分析分析下自己。找准自己的优势,在自己的优势上下功夫,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举例:某人通过各种测评数据分析出自己具备五种优势,分别是行动、追求、竞争、统率与专注,而这人刚进大学啥也不懂,选择了会计专业,恰好这个专业比较热门,出来工作好找,薪资也可以。但要是具备这样个性优势的人每天都对着会计报表,我估计数字错误百出,这种性格的人好动,喜欢竞争性事务,他个人做久了心里也会常烦躁,不成功感必然非常强烈。这就是个人优势(主要是性格优势)与定位错位导致的水土不服。 中国人性好热闹,常常不管定位合不合适,只问这事有没有人做,有多少人做,做的人越多,他越想插上一脚,感觉踏实。这是法不责权的旧思想典型外在体现,如此引起另一点误导宣传,培训学习的误导。培训就该是弥补自己的不足,似乎有个专业词叫补损。缺啥补啥,想法不错,关键是我们职业生涯如此短暂,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缺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我们怎么补?怎么补都赶不上社会进步。 举例:某个优秀工程师被提干领导一个团队搞开发,公司发现这个工程师管理的团队一团糟,观察调研后得出这个工程师缺乏团队合作与管理意识,于是抽时间出来加强这块培训,花钱花了无数,这个工程师还老抱怨公司瞎搞,乱折腾人,最后不得不离职另谋高就。 我们常感到恐慌,总觉得自己缺的东西太多。跟人聊天,别人太博学;去跑销售,别人业绩太好;搞创新,别人的点子比自己强…….日子久了难免对自己的缺点不满意,继而想方设法去参加这个会那个训,努力万分地想把自己打造成全能人才,这点在创业者或小老板身上最为明显。只可惜,要是人人都是全能人才,社会也早乱套了。 看到这你必定要讥笑,你的意思对于妨碍我发挥才干的缺点我就不用理会了?显然不是,我们都有大脑,要懂得多用脑去想想,提两个凡是:凡是宣言极端思维的东西都是错误的东西,凡是只看一面的东西也是错误的东西。 我们要补的东西太多,要学的东西也太多,越多就越容易陷入误区,越容易迷失方向。那怎么办?毛主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提法很好。不论我有一千个还是一万个缺点,有数百个还是上千个念头,我只抓主要矛盾。什么样的称之为主要矛盾,我的优势就是我的主要矛盾,我加强自己的优势,并发扬扩大自己的优势。而妨碍我优势正常工作的缺点,我可以花费少量的时间予以弥补。我可以通过把事情做的好点来弥补我的缺点,我也可以创造一个支持系统来弥补我的缺点,我还可以选择不做这件事。 举例:我是一个懂得技术的创业者,但团队管理这块我不擅长或不喜做这块,那么可以请一位协助者来帮自己管理团队,我只要搞好技术开发就好。比尔•盖茨先生恰恰是这样做的。 说的有点累,我先歇歇,期待有高手指正辩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