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通货膨胀的真相之二

[复制链接] 1
回复
66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8-21 10:1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么,为什么或者说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流通货币”太多了呢?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国家的印钞机印刷钞票的速度过快,导致流通货币的绝对数量过多。另一种原因是社会大部分商品减产,社会商品总量大幅下降,导致流通货币的相对过多。

如果说我们国家目前的物价上涨是由于“流通货币”太多造成的,那么是上面两种原因的哪一种呢?

是国家印刷钞票的速度太快太多?显然不可能,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时机,政府显然不可能也没有理由会滥印钞票。这个原因显然被排除。

那么,是社会大部分商品减产,社会商品总量大幅下降?也不可能,我国目前的GDP保持一个高的增长态势,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各种商品增量都大幅掉,很多商品甚至供过于求。所以也不会是社会商品总量下降而导致“流通货币”相对过多。

既然这两个原因都不是,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流通货币膨胀”即“通货膨胀”呢?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上面对“通货膨胀”这个概念的解释,“通货”即“流通货币”。“通货膨胀”即“流通货币膨胀”。为什么要加上“流通”两个字,而不直接说“货币膨胀”呢?“流通货币”与“货币”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是否一个国家印刷的钞票总数量就是“流通货币”的总数量呢?“货币”是否就是指“钞票”的意思呢?如果不是,“货币”与“钞票”又有什么区别?

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继续往下探讨。

货币”。货币的历史已经很久很久,从人类社会诞生那天开始,“货币”就伴随人类社会的诞生而诞生了。“货币”已经有几万年的历史了。

而“钞票”(或者说“纸币”)的历史却很短很短,才区区几百年。

伴随“纸币钞票”同时出现的还有另一个概念:“银行”。

从“银行”诞生的那天开始,一群诡异的家伙“金融家”也跟着诞生了,就是这群诡异的家伙,导致多少国家的政客为之欢欣鼓舞,也有多少国家的政客为之黯然落泪甚至败走他乡。凯恩斯的那句话“政客大抵都是经济学家的思想的奴隶”,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政客大抵都是金融家的思想的奴隶”

不把话说的太深奥了。

“银行”,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贷款”。一切金融游戏都是围绕“贷款”这个职能而展开的

什么叫“贷款”,这个概念很简单。贷款就是你去向银行借钱,并支付借钱的利息。

银行为什么要贷款。银行是干什么的。简单的说,银行就是人们往里面存钱,银行支付给存钱的人利息;同时银行对外贷款,贷款的人再支付给银行利息。贷款利息远远大于存款利息。银行就是靠这利息差赚钱。

实际上从银行的本质来讲:银行自己是没有钱的。先得有人往里面存钱,银行有了储户的存款后,银行才能再往外贷款。

在明白了银行的本质后,我们回到前面的问题:什么叫“流通货币”,为什么要加上“流通”两个字。“流通货币”与“货币”有什么区别?

既然有“流通货币”这个词语。我们自然想到相对应的应该也有“不流通货币”这个词语。

我们先来看什么叫“不流通货币”。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把1万元钱装在罐子里埋在地下准备给他儿子若干年后结婚时用。那么这笔钱在他儿子结婚前,我们可以认为这个社会上少了1万元钱。这笔钱可以看作不存在了。虽然这笔钱却又真实的存在。但是在他儿子结婚前的这若干年中,这笔钱不可能动用,这笔钱不会参与到商业社会的买卖之中,也就是说不参与到货币的“流通”中,假设一个国家总共印刷了100万元的货币用于市面流通,结果因为你把这1万元埋起来了,市面上就只剩下99万元用于流通了。因此,我们把这1万元钱被称为“不流通货币”。

当然,现金社会不同过去,我们现在住的都是楼房,你不能把你家那层楼挖个洞,把钱藏到楼下别人家里。城市里也没有那么多土地供你挖洞藏钱。现在有了银行。如果你家钱太多,感觉放在家里不安全,你可以把钱存到银行。如果你把钱存到银行,并且存的是十年八年的长期定期存款。那么我们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你把这笔钱埋了起来,只不过不是埋在地下,而是埋在银行里。你把这笔钱存为十年定期存款,就表示你打算这十年内不再碰这笔钱。因此这笔钱也被称为“不流通货币”。在金融学中,我们把这种长期定期存款列为“不流通货币”。

而与银行长期定期存款不同的是:银行活期存款我们把它称为“流通货币”。银行活期存款之所以叫做“活期”,即指这笔钱我随时会取出来用。这笔钱就相当于随时装在我口袋里,当我要购物时,我随时去自动取款机机上取或直接刷卡(这里指储蓄卡,非信用卡)。活期存款随时要参与到社会的买卖流通中。因此,银行活期存款被称为“流通货币”。

当然,你现在口袋里面装的现金这个不用解释就能明白是“流通货币”。

我这里说明一下,看家中有学金融学的会发现我说的与你学过的不相符。中国的金融学教材把个人存款与单位存款分开,把单位活期存款划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但个人存款部分却不属于M1的范畴。而把单位定期存款和个人定、活期存款都划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把所有的银行存款都认为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我认为:无论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还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都不能很好的解释清楚流通货币的概念。因此,我对中国金融学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持否定态度。教材是人写的,特别是经济学不像数学物理等理工学科那样有世界公认的定律。经济学是很主观的,你可以这样说,他可以那样说。每个国家对货币种类的划分、对GDP的算法、对CPI的算法都大不相同。我们最常挂在耳边的GDP,每个国家的算法、选取的计算对象都完全不同,我们按照我们国家算法每年GDP增长多少个百分点,而美国是在用另一种算法在计算GDP,而德国又用它自己的算法计算GDP。大家的计算方法和标准都不一样,却把计算结果拿来排位,就好比一个是以“公斤”为单位,而另一个是以“米”为单位,却要把这两个拿来对比,实在有些莫名其妙。我是从来不相信什么GDP的,仅能作为参考而已。因此,本文中的言论也仅属一家之言,看家自行斟酌取舍。

回到正题。

上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流通货币”和“不流通货币”。

我们再讲一种比较特殊的“流通货币”。

“贷款”。

对,“贷款”也是“流通货币”的范畴。

试想:你贷款出来干什么,你贷款是为了去买东西啊。你贷款是为了买车、买房、买门面或者租门面做生意啊?总之,你贷款贷到的钱是拿来用的。而不是要把贷到的钱再埋起来的。因此,很明显,贷款是用来参与买卖流通的。因此“贷款”属于“流通货币”。

再一个。你去银行贷款,银行是从哪里弄到的钱贷给你的?前面讲了,实质上银行自己是没有钱的。银行先吸纳储户存款,有了储户的存款后,再把这些存款对外放贷。

因此,你贷到的钱是别人存到银行的。

别人可能存的是定期,也可能是活期。

我们假设一个银行现在所有的储户存款总共100万元。这其中有30%是活期存款,有70%是定期存款。现在这个银行贷款了10万元给一个叫张三的人。实际上我们可以理解这10万元贷款的资金来源是由30%的活期存款和70%的定期存款所组成。前面讲了,“活期存款”是“流通货币”;“定期存款”是“不流通货币”;“贷款”是“流通货币”。因此这10万元的贷款我们可以看成是3万元的“流通货币”加上7万元的“不流通货币”,变成了10万元的“流通货币”即“贷款”。说的更突出重点一些,这个贷款的过程将7万元的“不流通货币(定期存款)”变成了“流通货币(贷款)”。

注意,这就是一切的关键所在:贷款是将“不流通货币”转变为“流通货币”。

回想下前面讲到的“通货膨胀”的定义是“流通货币太多”。

把这两句话合在一起:“通货膨胀”的定义是“流通货币太多”,而“贷款”是将“不流通货币”转变为“流通货币”。

贷款将“不流通货币”转化为“流通货币”,贷款越多,“流通货币”越多。当“贷款(流通货币)”多的一定程度时,流通货币太多啦——爆发通货膨胀。

至此,我们找到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原因:银行贷款。

把本文至此的所有文字总结一下,我们知道了“物价上涨”是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流通货币太多了”,而“流通货币太多了”的原因我们已经知道了可能有三个原因会导致“通货膨胀”:

第一个原因:政府滥印钞票,导致社会总货币数量绝对过多。

第二个原因:因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导致社会大部分商品减产,社会总商品数量下降,导致社会流通货币的相对过多。

第三个原因:因“贷款”导致“不流通货币”转化为“流通货币”而导致“流通货币过多”。

前两个原因我们前面的分析已经排除。

那么,到现在为止,我们只能认为如果我们国家的“物价全面上涨”是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那么“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是“银行贷款过多”。

银行贷款有很多种啊,国家建桥修路要贷款,企业生产要贷款,居民买车买房要贷款,那么,是什么样的“银行贷款”引发了通货膨胀呢?

我这里要指出的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是引发当前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先看数字:中国2003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总额为2千亿元人民币,之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更是以每年几千亿元的速度增长,2006年全年住房按揭贷款6千亿人民币,到了2007年,全年的住房按揭贷款总额更是达到9千亿人民币,仅仅2006年、2007年二年时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就达到1万5千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就是说,2006年2007年两年时间,仅仅因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就使得“流通货币”增加了1万5千亿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很庞大,但是我们还不能直接说因为增加了1万5千亿元流通货币就通货膨胀了。增加的这么多流通货币会不会产生通货膨胀,或者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多大,这就要考虑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增值”幅度,“流通货币”是用于“商品流通”的,商品在销售的过程中,销售价格减去成本价格就是商品的“增值”部分。前面我们讲过,“流通货币”也是一种商品,用钱(流通货币)去买一个商品,我们可以看成是用“流通货币”这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而“住房”这种商品只是一种中间商品,我们可以把“住房”这种中间商品看作是“水泥、钢筋、砖石等建筑材料”这种原始商品增值后的商品,用钱买房的实质是用“流通货币”这种商品去交换“水泥、钢筋、砖石”这种原始商品,这句话可能有些不好理解,我解释一下:我们不要把“房子”看作“房子”,我们把一座房子看成是一堆“水泥、钢筋、砖石”,你买一套房子,可以看成是买了一堆“水泥、钢筋、砖石”,这一堆“水泥、钢筋、砖石”的价格是1万元,但是你却花了10万元来买这堆“水泥、钢筋、砖石”,这个过程可以看作:你用10万元中的1万元买了一堆“水泥、钢筋、砖石”,另外9万元在没有买任何东西的情况下,流通到了社会上。描述的更形象点:国家印刷了10万元钞票并奖给你,你拿这10万元中的1万元买了一堆价值1万元的“水泥、钢筋、砖石”,另外9万元你交给了卖给你“水泥、钢筋、砖石”的人(即房地产商),实际上相当于国家印刷了9万元钞票,给了这个房地产商。当这9万元还没开始买任何东西,也就是还没开始流通。如果房地产商把这9万元一直放在家里不用,那么对通货膨胀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一旦房地产商开始拿这9万元去社会上买东西,也就是这9万元开始流通了,那么这个社会的总流通货币就开始多了起来。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再来看这1万5千亿元按揭贷款,前面讲过贷款是增加流通货币,其实相当于国家新印刷了1万5千亿元的钞票。然后拿这1万5千亿元的新增货币(注意是新增货币而不是新增流通货币)去买一堆“水泥、钢筋、砖石”,如果这堆“水泥、钢筋、砖石”价值5千亿元,那么意思就是这1万5千亿元新增的货币中有5千亿元参加了流通,另外的1万亿元还没有参加流通,还处于“待流通状态”。这1万亿元“待流通状态”的货币交给了房地产商,一旦房地产商开始花这1万亿元时去吃饭、买车、旅游时,那这1万亿元“待流通状态”货币就开始参与到社会流通中。这1万亿元和之前的房子没有任何关系,这1万亿元是完全纯增加的新增流通货币。相对于国家在计划外多印刷了1万亿元人民币,那么这1万亿元就是膨胀的那部分通货,或者说通货膨胀了1万亿元。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来看,1万5千亿元按揭贷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多大,就要看这房子的建筑成本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也就是“水泥、钢筋、砖石”的增值部分。如果房地产商的利润为0,也就是说“水泥、钢筋、砖石”的原始价格就是1万5千亿元。那么我们可以说这1万5千亿元按揭贷款没有对通货膨胀产生任何影响。而如果房地产商的利润是100%,也就是说“水泥、钢筋、砖石”的增值部分是7千5百亿元,那么通货就膨胀了7千5百亿元,如果房地产商的利润是200%,那么“水泥、钢筋、砖石”的增值部分是1万亿元,也就是通货膨胀了1万亿元,而如果房地产商的利润是1000%,也就是10倍的利润,那么就通货膨胀了1万3千5百亿元。也就是说:房地产的利润率越高,通货膨胀的越严重。而实际的情况是,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平均利润在500%以上,也就是1万5千亿元按揭贷款,最后实际的通货膨胀部分是1万2千5百亿元人民币。

有看家会提出疑问:照这么说,每个国家都有房地产,房地产商的利润率不可能是零,那么每个国家都因为房地产也通货膨胀了?

我们要说:第一:如果没有银行贷款,大家都是用自有资金或向银行之外的其它人借钱去买房,那么就对通货膨胀没有任何影响。因为这个过程中没有新增流通货币,而是用原有的流通货币去买房。

第二:当前大多数国家都实行银行按揭贷款买房,那么意味着这些实行银行按揭贷款的国家都在通货膨胀,只不过因为各个国家房地产的规模不同,利润率也不同,因此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而我们国家2006年2007年这两年的房地产规模实在庞大,短时间内银行住房按揭贷款总金额达1万5千亿元,并且因为房地产的利润率高达500%以上,导致实际的通货膨胀部分高达1万2千5百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在清楚上面的分析后,我们会发现,个人“消费类”的银行贷款都会产生通货膨胀,包括贷款买车,贷款旅游,贷款买手机等等,因为是银行为这笔消费新增了流通货币,因此都会产生通货膨胀,只不过,汽车的利润以及汽车贷款的规模都小很多,因此贷款买车、买手机、买电脑所产生的通货膨胀影响很小。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住房按揭贷款占我国所有“消费类贷款”总金额的90%以上,因此住房按揭贷款是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这里顺便提一下的是:有朋友会想,手机、电脑这么便宜,犯得着去银行贷款买手机吗?其实不光是买手机、买电脑,当你用信用卡去饭店吃饭去商店买衣服时,你是在向银行贷款来吃饭来买衣服。信用卡是最常见的银行贷款方式。信用卡这个舶来品,刚在中国出现时,很多人还把信用卡当成身份的象征。实际上,信用卡就是一个向银行贷款的便捷工具,你每一笔信用卡消费,都是在向银行贷款。既然是向银行贷款,那么显然也是增加了流通货币。只不过信用卡的还款期短,只有一个月时间,当你还款时,这笔信用卡消费产生的通货膨胀影响又消除了。因此,信用卡所产生的通货膨胀影响是有限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明白了,住房按揭贷款是造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同时我们也应当明白,任何国家的住房按揭贷款都会影响通货膨胀,只不过程度的不同。

美国是住房按揭贷款发展最成熟的国家,而早在1993年,当时的美国老布什总统在离任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痛恨那些房地产商”。

而巧合的是,现在的小布什总统,在即将离任之时,美国又爆发“次贷危机”(次贷是美国住房按揭贷款的一种形式)。

父子两个总统在房地产贷款问题上栽了跟头。

其实,要我说,这父子两个总统至到离任,都没有搞清楚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老布什当年虽然说了一句“我痛恨那些房地产商”,但是却还是没有明白问题的本质在哪里,结果导致小布什今天凡了和当年他爸一样的错误。

“政客大抵都是经济学家的思想的奴隶”,除了这句话以外,凯恩斯还说过另外一句话:“关于通货膨胀,一百万个人中也未必有一个人能看出问题的根源”。

这两句话都在老布什和小布什身上验证了。老布什和小布什显然不是那一百万人中看清问题根源的那个人。

从老布什任期一直到小布什任期,“格林斯潘”作为连任数界的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在二十多年里一直被当成“神”一样供奉。老布什和小布什都把国家金融安全的重任托付给了“格林斯潘”,这父子两个对“格林斯潘”是无比的信任。可是到头来,老布什和小布什的任期中都因为房地产贷款而导致国家的金融危机。

信错人了吗?

要我来说,倒也不能把责任全推给“格林斯潘”,毕竟“格林斯潘”是“人”而不是真的“神”。

那么,格林斯潘是不是那“一百万个人中看出通货膨胀问题根源的那个人”呢。

要我说,恐怕不见得。

如果格林斯潘真能看清问题的根源,就不会把在老布什任期内犯的错误,在小布什任期内又重犯一次。

还是凯恩斯说:“自从废除了金本位,政府就可以神不知鬼不人觉的侵吞民的财产,而通货膨胀的问题,变的那么琢磨不定”。

从凯恩斯的这句话,我认为:凯恩斯比格林斯潘站的高度要高的多了。

沙发
发表于 2008-8-30 20:48:49 | 只看该作者
很有道理,虽然我没学过经济学,但是感到很现实。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