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7%至8%之间,但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1年底的3.1%上升到目前的4.2%。为什么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下降了。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只能增加70万个岗位。
国企改革释放富余人员我国失业率持续上升是国企改革释放富余人员的必然结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介绍,1998年到2002年底,我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累计达到2600多万人,大部分已经再就业,也有一部分成为失业人员。国企在计划经济时代吸纳的就业量最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一些企业被淘汰,一些根据生产需要调整劳动力,必然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和失业人员的增加。结构调整造成结构性失业我国人均GDP目前已接近1000美元,按照国际规律,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最激烈变动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产业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提高,吸纳就业相对减少。这种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引起的就业减少,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结构性失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口增长抵消。卢中原分析,虽然计划生育减缓了人口增长,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20世纪60至7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目前正好到了就业年龄和生育年龄。今年我国需要安排2400万人就业,就业缺口达1400万个,失业率上升是必然的。我国人口增长高峰大约还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放缓,就业压力在未来20至30年不会缓解,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仅占27%,而美国高达74%,马来西亚、印度等国都达40%以上。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弹性系数(即经济每增长1%,就业增长的百分比)低,造成尽管经济增长速度快,但吸纳从业人员仍然有限。中小企业比较少目前我国的企业结构也不合理,中小企业还是比较少。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天勇分析,我国近年来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已占国内生产总值40%以上,这些资金主要投到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项目、大企业上,形成以技术进步和资本密集为特点的国家新型工业体系骨干力量,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国家对吸纳就业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支持不足。发达国家一般每千人平均有50个企业,而我国即使把个体户按每10个折为1个中小企业计算,每千人平均企业数不到9个。专家提出对策专家认为,要实现经济高增长下的低失业率,关键要提高就业弹性。
○国家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周天勇指出,世界各国的普遍规律是大企业主要用来形成规模经济、技术竞争力,而中小企业则主要用来增加竞争活力,解决就业。一国企业的99.5%以上是中小企业,全部劳动力的65%至80%分布在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缺乏宽松的发展环境。德国公司注册的最低资金额约合25万元人民币,我国为50万元;发达国家企业注册登记审批环节一般为2到3个,我国平均要20个左右。而且企业准入后各种收费和检查太多。
○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莫荣分析,目前国家和各行业没有相应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比如旅游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我国旅游业的服务水平还停留在原地。全国各大公园内的饮料、食品,都比一墙之隔外的商店贵一倍,根源是垄断。如果能够打破这种画地为牢的做法,既方便了群众,又能增加就业。
政府发展观有重大转变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都将比较严峻,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政府从以往仅追求经济增长率为主,转向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两者并重,是政府发展观的重大转变。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强调,必须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注重发展吸纳劳动力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