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题为《女子脱衣要钱 民警为其遮羞》的新闻,被国内各大网站转载。有趣的是,众人的注意力并不在于“脱衣女子”,而是争论起当时现场的一名民警,像“刘德华一样酷”,“像陆毅一样帅”,“最帅警察”一时间成为网上红人。 以本人不够档次的长相得承认,那名警察老弟确实帅呆了,除此还有他执勤时的良好素质,所以才能一炮走红。回头想想,既然生活中有审美观的存在,帅与不帅,美与最美大抵是可以形成一定共识的。否则,那些平日里头连一丁点肚皮都舍不得露一下的二八芳龄淑女,大可不必仅以几块小小布料拼接而成的比基尼,任由故作高深的老少评委们指手划脚,曰:此乃美丽经济也。 在网络等新兴科技的推动下,世界变得更加“平坦”(《世界是平的》),更多的人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甄别信息带来新的难度。从芙蓉姐姐开始,网络“造神”运动不断,什么最美村姑、最美山姑、最美公交司机、最美山村女教师、最美女记者……各种头衔的“最”字头网络事件有如长江之水,涛涛不绝。也不必怀疑,这种“最”字头网络风潮会就此停歇,只是累苦了尔等眼球,外加一具智商平平的脑袋。 别以为这种“最”字头事件只有网络才有,现实中一点也不逊色,什么最大的月饼、最长的鞭炮、最大的鞋等千奇百怪的各类“之最”相继粉墨登场,炫花了眼睛,也眩晕了一些人的大脑。于是乎,不“最”不休,一“最”方休。也所以,不管这种“最”的背后到底有多少含金量,有什么样的实质意义,只要有个“最”字称号的余地,就有人奋勇直前,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显现出过人一等,胜人一筹,脸上有光。 要说,这最那最,终其一切,不过在于为了以“最”吸人眼球罢了。但这“最”字头事件一旦多得有如牛毛般后,也会面临资源紧缺,不过,这也难不倒“最”字头阵营里的人。每每这时,汉语的丰富变幻魔力便充分展现出来,比如原本独一无二的最,如今倒活生生变出个什么最强之一,最多之一,最大之一等等,“最”字摇身一变,居然还可以矮子拔将军再开发再利用,看来“最”里还是有“最”的,只要有一个“最”牛的心态,没有什么“最”实现不了。说一千道一万,简而言之,不明就里的公众千万别轻易被这些“最”字灌醉了,闲时顺耳听听,时间长了就掏掏耳洞,就当作市井街头的闲言碎语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