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5日 来源: FT中文网 作者:李倩 对,这就是你知道的中石油──按某些有争议的算法,它已经是全球市值第一;按公开财务数据,它是中国最有钱的中央直属国有企业(“央企”)。 然而让不少中国石油分析师都感意外的是,中石油集团将出资20亿元控股珠海市商业银行──一家资质相当糟糕,几度陷入被收购传闻的地方小银行。一些中石油人士似乎对这桩交易也不甚熟悉…… 资深投资人士和中国国企专家对FT中文网讲述了他们的理解── 资深投资家李慧:从国际跨国公司来看,根据长远发展的需要,获得一个自己掌控的融资的平台,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企业入主银行,在全球也不乏成功案例。中国的银行在逐渐多元化,中国的企业也在进行产业的演变和延伸,我觉得是一个正常的事情。从数量来看,这次投入与中石油每年的利润相比不足道,难以影响主业,而是辅助主业发展。 瑞信金融分析师Bill STACEY:据我所知,大多数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引入战略性大股东之前都面临很多结构性调整的问题。但大型央企收购亏损严重的城商行是否良策很难断言。因为中国高质量的央企数量有限,这样的情形并不会多见。我不知道中石油此举是否合理,但是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这样的机会并非谁都能遇上的。对于背负高额不良资产的珠海市商业银行而言,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有技巧有经验”地融入中石油这样一个市盈利率高的高质量机构,并且在其中保持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承耀: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中石油的投资行为与央企分红存在联系,但在时间上,两者确实有联系。从市场角度,能够理解公司愿意把资金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关键是要符合法律法规。从全球范围来看,分红不是法律范畴的事情,而是一种习惯和规定。在中国上市公司都不分红的时候,国企分红也不可能孤立得到解决。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实际上,央企投资金融的例子已经很多了。中石油应该是走得还比较稳的。我们新近接触的一些特大国企也有类似想法,想做金融,普遍看好这个产业的成长性。现在中国,如果你是个企业家,如果你手里有钱,要想开拓新的业务,要找什么样的领域呢?就是过去开发还不够的领域。现在普遍认为,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程度远远不如产业、实业和制造业。一个例子是去银行要排长队,去买家电却没有人排队的。金融业过去压制比较多,发展不够。下一步放松管制,可能会有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