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医药工商博奕及其对策 医药产业链上,工业生产企业(供应商)和渠道流通企业以及终端之间的利益冲突,永远就没有停止过,工商之间的博弈是永恒存在的,平衡只是暂时的,供应商和渠道商双方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共赢-变化-破裂-重建-共赢-变化-破裂”的循环过程。就象时髦的男女之间不断的恋爱、分手、结婚、离婚一样。工商之间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因此博弈是永无止境的. 去年海王和供应商的冲突,今年海王正在采取的点购产品策略(消费者点名才销售,基本不陈列)的冲突;以及今年南京医药和西安杨森之间的冲突,把工商之间的博奕推向了风口浪尖,让人无法回避,至少这种冲突提示医药工业企业必须认真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 产品价值链的维护和产品价值链上工商之间利益的重新切分 2、 制药企业的渠道策略规划与渠道策略的重新调整。 3、 商业渠道在产品价值链上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如何评估? 4、 工商能否双赢如何双赢? 下面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工商博奕中商业的强势利益诉求问题,做一详细说明: 第一部分:药品价值链在缩短,工商利益诉求在加大 一、药品价值链在缩短 我没有用产业价值链,而是用“药品价值链”这样一个概念,我认为药品零售价格就是它的价值链长度,这么多年来药品一直趋于降低,因此药品价值链一直在逐步缩短,而且药品价值链被压缩的速度越来越快。导致药品价值链缩短的原因如下: 1、制造价值链上游众多竞争者恶性价格竞争导致价值链缩短 ·制药企业的多、小、散、乱(目前GMP过关的仍然有5000多家)一直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典型特点,中国制药企业没有绝对的龙头企业,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产业发展的问题。这么多小药厂大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雷同在所难免,使得本来就处在产品价值链最低端(与欧美,甚至印度相比,我们都是处于低端)。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研究员的数据说,全国有2/3的省份和80多个地区或城市都将药品生产作为支柱产业,国药品生产结构雷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 ·从产业集中度看,国际上前十名大药厂销售收入集中度从90年代的30%上升到54%,呈现高度集中的态势。反观国内医药制造业集中度一直都比较低,2006年医药制造业前10名集中度还不到12%,较2005年还有所下滑。 ·从子行业集中度看,化学药和生物制品集中度较高,而中药饮片集中度最低,除了化学制剂药,其他子行业2006年集中度较2005年都有所下降。 2、渠道成员为抢夺终端客户与市场而采取的恶性价格竞争导致价值链在缩短 ·目前国内医药公司(渠道商)还有8000多家,OTC零售终端竞高达25万家。渠道成员之间以及终端成员之间的相互竞争使产品的价格体系混乱与一路走低,也使价值链缩短,利益分配矛盾加剧是必然形象。很多渠道成员把一些著名品牌产品当成打价格战的首选品种和带货品种,不惜牺牲品牌产品的价格体系。 ·厂商没有联合起来维护和提升渠道和终端药品应有的价值链价格。厂家维护价格不理,没有明确厂家和商家各自在维护产品价格体系稳定中的作用,每次商业的争夺市场的价格都会引起厂家的伤痛的。 · 有的商业公司和零售终端将品牌药作为普药销售来“拉客”,把品牌药作为带货品种,或者干脆降低点价格就是硬通货,致使品牌药的价格体系被摧毁,商业然后再从自己的主推品种中获得高额利益,形成整体上的收益平衡,因此,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品牌药生产企业的供货价高,生产商是绝对留足了渠道各级的价格操作与利润空间的。 ·10多年来的各地药市和医药快批公司(靠价格竞争抢夺市场和重新洗牌)崛起也是药品的价值链大大缩短,快批公司靠着价格竞争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靠的主要就是价格竞争。 3、国家宏观政策尤其是政策性降价导致药品值链缩短 ·国家发改委对医保目录内药品的24次降价令使药品价值链大大缩短。也许降价还会继续下去。外企的药品是没有降价的,人家是专利药,可以申请单独定价,受伤的都是我们国内的制药企业。降价也让我们产品价值链大大缩短。降价影响到处方药可能更大一些。 ·处方药个体代理商依靠换包装与规格提价的暗箱操作行为,使国家职能部门监管加强,于是今年出台24号令,还有去年出台的差比定价政策,彻底限制了依靠改换包装来扩大一些药品价值链的行为。也缩短了药品价值链。 二、药品价值链上众多的利益分配参与者与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比例 药品从科研到生产,到批发零售,到最后医生和店员指导病人用掉,存在一个价值链,每个环节都创造了一定的价值,所以每个环节都应分享药品价值链上的利润。药品价值链上各环节的脚色定位,从医药保健产业的整个价值链来看:消费者是价值链的终端环节,上游是医疗服务机构和药店,其与患者直接构成服务关系的主体,制药企业生产的产品是进行健康服务的工具,而医药流通企业则是实现健康工具与手段有效结合的桥梁。 目前在药品价值链上的分羹者众多,他们是:5000家药厂,10多万名医药代表,30多万个医院药房和210万名有处方权的医生,上万家招标代理机构,一些医院院长、药房主任和采购员,8000多家流通企业,25万家药品零售药店,非法药品集贸市场上大量现金交易的个体药商等等。 药品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状况是:制造业拿走了利润的10%,商业拿走10-15%,个体代理商或者叫做居间人拿走了10-20%,医院各环节拿走60-70%。显而易见由于体制的问题,使得医院依靠垄断分配到了药品价值链上的最大部分,这也是药价高的主因。 三、目前医药工商利益冲突的主因 ·首先是如上所述的各种原因导致的药品价值链的不停缩短,尤其是品牌药品,价格一路走低,而与此同时工商各自的利益诉求却在增加,导致利益冲突的不可避免。 ·工商没有联合创造价值和增加药品价值链。就是说没有维护与提升产品的价格体系,商业一味降价竞争抢夺客户,工业生产企业之间也是相互价格战来抢夺市场客户,造成事实上很多产品的价格都远远低于国家物价部门规定的零售价。 ·双方的价值没有被对方充分认知和肯定,尤其是医药商业的价值目前也没有认定的标准。到底渠道值多少钱,能为供应商产生什么价值,必须有一个评定标准。 ·双方资源没有共享。双方设防的多,战略合作的少,下游总想控制上游厂商,双方很少考虑协助对方赚更多的钱。另外价值链上利益切分多少没有评估的标准。自然切分得也就不会很合理,尤其是医院环节利益分配太多。 ·就目前而言:渠道集中度还没有到家电美国苏宁那样的垄断阶段,因此短期内价值创造和判断权还是在工业企业手上。当然医药工业企业也绝对不可能象格力那样在全国范围内自建渠道。但商业的扩张和强大在慢慢改变这一状况。 [p] 第二部分:流通和终端控制上游的时代已经来临 以下几个原因说明流通和终端控制上游的时代来临 一、产品同质化使得渠道成为稀缺资源,话语权加大 ·产品同质化促成同一产品或者同类产品在渠道中形成拥挤,渠道成为稀缺资源,大家都在抢商业,抢渠道,进行恶性的价格竞争,你给渠道的货便宜,我给他的货物更便宜,竞争集中在结算价格、返利、其它各种推广支持、区域扩大等几个方面,这样就使得渠道的话语权、自主权很自然就扩大了。渠道成员慢慢有了当爷的感觉。 ·渠道选择权在加大。非独家产品就是可以取代的品种。比如说吗丁啉,大概全国最少有12家在生产,加上两家马来酸多潘立酮,也可能有14家企业,如果吗丁啉是杨森独家生产的,可能就没有这个事件了。非独家的产品,没有研发能力,没有产品力,别人取代你这是很正常的。 ·医药流通渠道商迅速崛起,集中度提高,规模越来越大,控制了越来越强大的下游终端网络。由于终端是产品和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地方,这样渠道成员通过自己大量的销售和对终端的控制,改变了原来单独由厂家话事的局面。 ·医药流通公司和终端崛起后的赢利模式发生改变。当流通企业规模完成后,流通公司产业地位大大提升,强势流通企业开始重新规划其经营策略与发展战略,盈利模式从获取药品差价和供应商返利盈利模式转向家电连锁式一样依靠OEM、BP产品来获取更大的利润,想取得对产品定价能力的控制权。 ·流通和终端崛起后人员和营运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导致自己的利润越来越低,转而向上游厂商谋求更大的利润。 2、 “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在医药产业链上和药品价值链上也同样适用。 就是说谁强大了,谁就有话语权,谁就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3、 利益分配确实存在问题使得商业企业开始觉醒诉求更大利益 比如2005年,医药工业赢利水平是8.4%,商业仅有0.62%,可见商业的利润十分微薄,商业企业奋而起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4、 商业老大心态: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是龙头老大,我是地头蛇,离开我你的生意无法做。 以上原因导致流通商业和医药终端企业迅速崛起,开始尝试争夺话语权和尝试控制上游生产企业。但笔者以为,医药商业想真正叫板医药工业企业,还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基本功: ·第一是资金和管理实力。 ·第二,凭借终端控制网点数量和质量,而不是只做一个物流。 ·第三,凭市场开拓能力,必须自己具备把新产品做上量的能力,否则总是工业开拓市场,你来坐分一杯羹,工业是不会让步的。 ·第四,凭市场管控能力控制好产品的价值体系就是提升了价值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