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与中国企业
--------两种不同组织的相同管理命题
最近看完中国队亚洲杯比赛以及国奥队四国赛以后,感到似乎作为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的足球队以及中国企业有许多相同之处,使我不得不提笔记录下来,并试图进行阶段性梳理。
ffice
ffice" />
业余足球VS 经验管理
凡是喜欢足球运动的朋友肯定知道业余足球的关键成功因素,那就是整个11人球队有1—3个人就可以了。这1—3个人个人能力一定是非常突出,他们要么能跑,破坏对方进攻,要么身高体壮,要么速度快技术好能够突破得分。一支球队只要有这样1—3个人球队就能够获胜,其他人更多是陪衬。应该说这样球队只要抑制住这1—3个人,球队势力就大大折扣。
从企业角度看:经验管理的企业如同业余足球的关键成功因素一样,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创始人或少数1—3个核心团队,企业所有业务完全依赖这几个人,或是依赖他们的关系,技术,或是资金。这个阶段的企业规模比较小,几个创始人与核心团队凭借自己工作经验,完全可以把控住企业内部日常运营与管理。
对于这个阶段两种组织来说,都不需要把重点放在内部组织能力提高上,或者说这个时候把能力集中在球队或是企业个别几个人身上带来价值,远比提高组织能力而带来价值要有意义的多。当球队与企业在竞争初级阶段时,这种基于点的相对竞争优势,能够帮助球队与企业获得各自的胜利。
职业足球 VS 科学管理
在足球领域,当竞争进入职业阶段,科学的训练使得大家在个人身体,力量,速度,体能等基础指标上的差距逐渐缩小,那些建立在个人指标上获得胜利的球队的竞争优势正在减弱,但这个时候组织能力的提高,也就是球队整体配合作战能力的提高成为获胜的关键因素。甚至整体作战能力提高,可以弥补个别位置能力上的不足。最好的例子就是德国队,我们看德国队比赛,常感到进攻与防守如同一部衔接流畅的机器,后卫与前卫,前卫与前锋之间的距离与配合都体现了德国队立体进攻与防守特点,这个时候加上球员个人能力突出,使得德国队无比强大,从俱乐部,洲际与世界杯等比赛冠军名单中,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
从亚洲来看,日本队追求整体组织配合打法,也体现这一点,在最近四国赛与中国国奥队比赛中,虽然日本人在个人速度,奔跑能力,冲击能力等个人基础指标能力来看全面落后中国球员,但是日本人恰恰是通过整体的防守化解了中国队的一次次“个人的进攻”。并成功的通过整体组织配合成功的打出多次有威胁进攻,虽然最终没有进球,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具有威胁性的,更重要是这个威胁源于全队组织与配合能力,而这种能力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可复制性。而复制性意味着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对方很有可能会进球得分,同时意味着我们防守存在很多漏洞。
从企业角度来看,随着竞争与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依靠过去创始人或1—3个核心团队,显然已经无法掌握企业的发展了。这个时候可复制的、科学的组织能力建设与输出成为决定企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种组织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企业如何开拓业务与协调业务增长带来的采购、开发、生产、分销和服务的运营能力的提高。二、由于运营能力提高,带来企业在人员、财务、采购、研发、生产、分销和服务相关环节的管理控制能力的提高。
三、基于上述能力与竞争对手和消费者需求三者间的战略规划能力的提高。
对于这个阶段两种组织,显然思考如何建立可复制的组织能力,成为其强大的唯一途径。
艺术足球 VS 文化管理
在足球领域提到艺术足球,巴西队是谁也无法绕开的高山,应该说巴西足球在配合基础上的一次升华。有人说巴西人不讲求配合,而是个人能力太出众了。比赛中靠几个核心球员个人能力几次“闪光”就拿下比赛了。其实不然,因为巴西队这种好象是“个人”足球,其实建立在一种对整体组织配合高度熟练基础上的提升;或者说他们个人能力建立在对手害怕其流畅配合基础之上形成的个人能力的突出。这个时候足球运动已经成为“艺术”。对手无法知道巴西队下一个动作是什么?是配合?是传球?是突破?是射门?当所有一切都无从知道的时候,对手除了欣赏,赞叹,惊讶与无奈外,只有接受“失败”的命运。因为这个时候个人能力与组织配合能力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融入每个巴西队员的艺术足球的意识中。
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时候公司各项规定、制度和流程已经成为每名员工共同的根深蒂固的意识,这种意识直接造成每名员工的共同行为。甚至连公司前台的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李">李ersonName>小姐,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刘ersonName>小姐都会受到影响。而每名新员工都会受到行为的影响,而共同遵守这种行动或行为。甚至他们不知道公司的制度如何规定的,流程如何规定的。因为所有的规定、制度和流程成为所有员工共同的“行为”,而多年“行为”养成共同的“习惯”,多年的“习惯“造就了共同的“文化”。
对于这个阶段组织来说,组织的强大已经不是来自有形的“物质领域”,而是来自无形的“信念”。而无形的“信念”可以创造世界任何奇迹。
中国足球VS中国企业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我认为现在正在经历由业余足球向职业足球的转变,而国家队与国奥队的表现正是体现了中国足球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的困惑,应该说朱广沪的国家队的打法是在追求一种职业足球,依靠全队的组织,协调,配合创造破门得分的机会。但是显然队员贫瘠的足球意识以及不成熟的个人能力,都制约了这种职业足球的成型,虽然个别位置上得到能力突出的海归球员的补充,但是显然从整体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而这种局面一旦碰到强大对手出现与冲击,或是体能,裁判,场地,天气的影响,就马上将本来就脆弱的职业足球的组织体系推翻在地。取而带之的是业余足球的大脚破坏,满无目的的传球,以及个人拿球后盲目的射门与突破。还好这几年联赛锻炼,我们球员基本的素质,还是得到了提高。否则还会出现面对亿万观众的漫骂自己队友的场面。对于中国足球的问题是:我们的球员收入职业化了,编制职业化了,训练条件职业化了,但是我们球员的管理职业化了吗?我们球员足球意识职业化了吗?我们球员的技术职业化了吗?我们球员体能职业化了吗?
而对于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除了少数企业能够做到科学管理层面,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是在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摸索中的,对于这些中国企业来说,如何走出过去成功的模式,建立全新的基于组织可复制的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唯一途径。就在赛场上被对手教育的同时,麦当劳又为中国企业上了一课,最近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造成对快餐行业不小冲击,一位中国快餐经理说“猪肉价格由去年13元/千克,上涨到了26元/千克,仅一项全年多支出40多万元”,连肯德基也宣布其产品上涨0.5---1元。就是在所有快餐业主叫苦不迭时,麦当劳公司近日宣布内地815家餐厅9月1日起员工工资上涨12%---56%不等。
麦当劳副总裁接受采访时说“由于麦当劳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并达到足够规模经济,所以即使是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员工资上升,但总成本确是下降了”。这是典型建立了企业内部组织能力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对于这两种组织:一个正在由业余足球向职业足球转变,另一个正在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摸索。而转变的核心或者是目标都是要建立高效的组织能力。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组织,却正在面对相同的管理命题,这是一个偶然现象?还是一个必然想象?这一点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对于这两类组织来说,建立系统价值链整合竞争能力是他们获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单打独斗时代已经结束,团队整体作战时代已经来临。除非你拒绝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