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中国式管理的包容性---曾仕强[转]

[复制链接] 3
回复
90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8-15 22:0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包容性不是含含糊糊的乡愿,也不是清清楚楚的莽夫。含含糊糊人人厌恶,清清楚楚却人人害怕。

    中国式管理的标准,众所周知,就是“合理”。我们所赞成的,是合理的部分,所反对的,也不过是不合理的部分。换句话说,当我们说赞成的时候,我们只是合理的赞成,其中含有“若是演化下去,变成不合理的话,便会反对”的意思。当我们表示反对时,也只是合理的反对,同样含有“如果修改得合理,一定会赞成”的言外之意。这种可以改变的赞成或者反对,实际上十分理性,丝毫都不感情用事。可惜很多人看不懂也想不通,反而当作模棱两可,投机取巧,而加以鄙视和放弃。

    西方人说“是”即是“是”,说“非”即为“不是”。中国人说“是”的时候,含有“不是”的成分,而且范畴可能变成“不是”。

    这种包容性和变动性,西方人很难理解,更不容易接受。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即为:合理的“是”=合理的“不是”,把等号两边的“合理的”去除,便成为:“是”=“不是”。同理可以类推:“要”=“不要”,“参加”=“不参加”,“反对”=“不反对”……我反对,只不过表示“我反对应该反对的部分,至于那些不应该反对的部分,我还是不反对”。只有这样,才叫做合理。同样的情况,我不反对,也是在表达“我不反对不应该反对的部分,那些应该反对的部分,我也是反对的”态度。由于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合理或者百分之百不合理,所以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其实已经充分表达了我们“赞成应该赞成的部分,反对应该反对的部分”,也就是合理的审慎态度。

    孔子主张“孰可孰不可”,便是依据下列的公式:

   “可”=“不可”

    换句话说,任何道理都应该配合时空的条件,才能够判断其为“可”或者“不可”。不应该脱离时空,就来下定判断。目前的情境为“可”,不久,时过境迁或者人事有所变动,很可能变成“不可”。

    我们还原本来的面目,应该是:

    合理的“可”=合理的“不可”

    意思是:合理的部分可=不合理的部分不可。

    我们是把每一样事理,安排在妥当的层次。比如,“说实在话”,在基层员工,意即有什么说什么,不要隐瞒,更不能欺骗。说得难听一些,就成为“既然没有说得妥当的本事,那就有话实说,让大家去判断好了”。基层员工,为什么有话不愿意公开说,不就是害怕万一说得不妥当,后遗症十分严重!一句“不会说话,闭嘴就好了。不说话没人会把你当哑巴”,如果说不好,便吃不了兜着走了。基层员工的习惯,是有事情偷偷地向直属主管报告,至于要不要说,要怎么说,悉由主管做决定,一方面表示忠诚,不与主管抢功劳,一方面则是自己的本事不可靠,不如交由上级去处理,以求安全。

    可是到了中层主管,已经不是单纯的有话直说,而是要求“同一样事情,必须说得妥当一些”,也就是“说得大家都听得进去,不致恼羞成怒而横生枝节”。有很多事情,原本很容易商量办理,就是因为“他为什么要这样讲”而愤怒,甚至衍生怨恨,反而造成很难克服的障碍。同样一句话,说得委婉一点,保留一些,客气加上谦虚,往往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到了高阶层,往往自己不说,却要中层主管去说。说得好自己有功劳,说得不好趁机加以教训。看不懂的人,会大骂其为阴险,奸诈。其实是表示能用人,不与部属争功,并且在职场上培训人才,看看部属能不能在沟通方面有所精进。当我们自己如此这般的时候,我们会往好处想,认为自己有容乃大,允许部属表现。当别人这样处置时,我们却往坏处想,这也是另一种包容性,警惕自己这样对待部属,不应该心存不良,才合理。

    由此可见,无论说与不说,或者采取什么样的说法,都是可行的途径。这种众多选择的包容性,使我们必须多方学习,时刻警惕,勤动脑筋,以求权宜应变。

    包容性的意思,是将所有想得到的代案(彼此可以互相代替的方案),全都列举出来,安排在妥当的层次,而不加以排除。我们还要时常提醒自己,最好的方案往往就是自己所没有想到的那一个。因此经常保持谦虚的态度,多听、多看、多看、多问,排除成见和歧见,不要先入为主,以期包容各种不同的意见。寻找出此时此地真正合理的那一个,才算是克尽己责,问心无愧。

    管理者的谦虚,表现在多问问题,多提疑难,而少表示意见。因为管理者一旦有所表示,就非常不容易听见不相同的意见。那些在上司面前坦白说出相反意见的勇者,我们应该特别加以注意,姑不论其动机为何,至少在沟通艺术方面,缺乏修养。主管真心要听部属的意见,只要不提意见,却能够把自己的意见隐藏起来,变成合适的问题,便可放心地让部属先说。。接下去看他们怎样说,用不着鼓励大家有话直说,而且要明说,以免弄得自己承受不了,反而恼羞成怒,造成僵局。

    既然具有广大的包容性,希望听取不同的意见,为什么不尝试打开大门,让大家畅所欲言呢?这种问题,显然是深度不够,经不起推敲。因为言论自由的结果,势必造成贤士袖手旁观,劣帮反而驱逐良帮,受害最严重的,还是管理者。我们经常看见所知不多的人,喜欢侃侃而谈,说出许多似是而非的言论。知道得愈多,必然由于愈小心而显得不敢多言,其实是不敢乱言的表现。若是管理者表示支持,那些侃侃而言的勇者,心中不服,如果不识相而力争,又将如何?主管为了表示雅量和气度,采取开放的方式,让部属自由竞争,那就更加难以判断。因为贤士大多深明礼让、和谐、不争的道理,如果加上不忍心使年轻人下不了台,实际上也是居于自己会老,总有一天年轻人会成熟,所以说到差不多便不再坚持。除非主管支持,通常不方便再据理力争。

    敬老尊贤的伦理,便是居于这种实际情况和可能演变,多求防患,才提出来的要求。若非如此,老者或贤士,大多宁愿袖手旁观,并不急于和大家一争长短。

    包容性并不是现代所常论的多元化,它不能违反宇宙定于一的自然规律。现代的多元化,意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然各有见地,而且彼此必须互相尊重,不能否定对方,请问还有什么公义真理可言?多元化变成混杂化的美化名词,实际是杂乱无章,理不出一个头绪。再怎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时此地,必然要有一个合理点,否则怎么做出决定?当局者迷,所以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决策者必须突破盲点,以旁观者清的态度,做出合理的抉择,务求定于一,大家才有办法步调一致,产生坚强的执行力,而奋勇向前。

    多元化是必须的,因为多元是宇宙生长的动力。有多元才有矛盾,有矛盾才能产生变化,有变化才能够生生不息,持续发展。多元是制造矛盾的动力,然而种种矛盾,不能够对立、冲突,以免造成毁灭。最好是互相包容,和谐协调,因时空的变化而随时出现合理点,以维持动态的平衡,也就是定于一的合理表现。

    包容性不是含含糊糊的乡愿,也不是清清楚楚的莽夫。含含糊糊人人厌恶,清清楚楚却人人害怕。我们比较推崇含含糊糊的清清楚楚,心中有数,口下留情。我们常说不要造口孽,要积口德,便是指此而言。

    说到大家明白的地步,就不要再说,再说下去并不会有好结果,不是惹得听者恼羞成怒,便是逼使听的人全力反击,当然没有好处。现代所倡导的公开化、透明化,实际上都应该适可而止,不应该过分以免造成反效果。公开到差不多,透明得差不多,效果往往最好。

    包容性的功能,主要在尊重所有的人,给大家面子。因此受尊重、有面子的人,必须格外爱惜自己的面子,既不能乱说,也不应该多说。凡事视当时的情况,说到差不多就好了,停下来看看对方的表情,再决定下一步要怎么走。有往有来,才能够产生往来频繁的顺畅沟通,否则大家都不说,只听某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危险性很大,必须提高警觉,赶快打住,以免酿成大祸。

    受尊重、有面子,最好的方式便是自律和守份。自己约束言行,绝对不能逾越分寸。致使原来尊重我们的人,忽然翻脸无情,来个倾盆大雨,让我们不知所措,那才是自讨苦吃。

    多元化是免不了的现象,如何在多元当中,做出此时此地的一元选择,这才是包容性的必要条件。充分尊重大家的意见,自己却能够负责任地做出决定,抱定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才是真正的勇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8-15 22:55:24 | 只看该作者
包容是一种心胸,而不是行动准则
板凳
发表于 2007-8-16 09:31:37 | 只看该作者

老曾的理非常深而且细腻。

4
发表于 2007-8-16 11:05:14 | 只看该作者
我听过他的盘 讲的很好啊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