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solarxia - 

[转帖]康熙回忆录:一个CEO六十年的成长与历程(连载中)

[复制链接] 53
回复
72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3:28:56 | 只看该作者
 担任副总经理后,鳌拜加快了他的权力进程。他第一件事便是提升班布尔善为大清集团的副总经理。他想通过这件事,来试探祖母是否真正放权,并想以此为契机在公司中层建立自己的班子。鳌拜的要求得到祖母、索尼、苏克沙哈的坚决反对。班布尔善,原本是部门经理,但要一下子提升至集团副总经理,在制度上并无先例。更关键的是,班布尔善是鳌拜的门人,如果让鳌拜一开先河,那么必将借机对集团中层大换血。
  这是一段十分奇特的岁月,所有的企业奋力发展,而大清集团却陷入了复杂的人事斗争不可自拔。大清集团的标杆作用逐渐消失,人们发出了“大清,你究竟怎么啦?”的叹息。夹杂着新愁旧恨,处在改革敏感期的大清集团前途未卜。
  我上任一年多来,祖母日渐苍老,硬朗的身躯已渐弯曲,皱纹已爬满额头。许多次,我看见祖母站在天朝广场俯瞰北京城,如雕刻般一丝不动,眼中满是忧郁。
  1663年3月1日,大清集团所有公告板上张贴了一张公告:经董事会研究一致决定,任命孝庄女士为大清集团总经理。这是对鳌拜的又一次反击,祖母将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将我从矛盾的漩涡中解放了出来,这将意味着祖母与鳌拜的直面对撼。
  2.博弈:无知者无畏
  我搬离了我父亲的办公室。在出门的一刻,我回望那柄老弓,心中涌出一种莫名的酸痛。两年前,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这里,一切都是新鲜的,新的人,新的事,未来似乎一片美好,我将这里当成了我的第二课堂,我生活之外的生息之地。如今,两年后的现在,我却要和父亲一次新的告别,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感伤。是不舍,还是解脱,我也说不清楚。
  在那两年里,我每天都在接受不同的思考方式,每天都在不断的学习当中。在公司,我必须在庞大复杂的信息中获得正确的结果;在家中,我每天都进行着高难度、复杂的案例分析。在其它同龄儿童还躺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我在和大清的野心家们开着早会;周末的时候,其它儿童正和父母在公园快乐地嬉戏着,而我则在倾听管理专家的讲课。祖母对我进行苛刻而严格的教育,她渴望我能够从一件事中,能得到现象以外的本质。
  在祖母近乎拔苗助长式的教育下,我成为了一个远比年龄成熟的人。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已经习惯了成年人的生活,习惯了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习惯了默默地接受了我所讨厌的东西。当我重新踏足本应该属于童年的一种生活时,我却不习惯了。
  我进入了一个小学五年级的课堂,和所有同龄的孩子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老师教的课文,我在六岁时已烂熟于心;所教的英文单词在我六岁时业已倒背如流,一切就像回到了三年前。面对这样的教育,我选择了排斥。我成了老师眼中高傲、不服管教的坏孩子。在同龄人前,我孤独一人,没有同学理解我内心的想法,也没有老师能告诉我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进不了成人的世界,也不屑于与同龄人做伴,一种成长的烦恼滋扰于心。我像我像一艘帆船,搁浅在一条小溪里,我渴望拥抱大海,却找不到方向。
  不久,我便离开了学堂,回复了我以往严厉而紧张的学习和生活。虽然每天的时间依然被安排满满的,但每隔几天我都要去中华大学听课。大学的好处在于开放,只要你愿意,你能无障碍地听任何教授专家的讲座。每隔三天,都会有企业家来此讲课,我从不错过这种机会。
  中华大学是全国最知名的学府之一,我父亲早前就读于此,在中国100强企业家中,许多曾在中华大学就读或进修。其MBA班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的集中营,不少大型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就出自这里。
  在中华大学的教室里,我第一次听到了鳌拜的讲课。这是一个奇特的经历。我每天直面的对手成为了讲演者,而我成为一名聆听的听众。第一次,在公司之外的场合与鳌拜进行了一次思想的碰撞。作为国内最大公司的副总经理,鳌拜受到了学子们的热烈欢迎。
  在听众提问阶段,我站了起来,所有人转向我,以奇怪的眼神看着这个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儿童。鳌拜一脸惊讶,对于我的出现,他显然没有太多的心理准备。我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鳌先生,据说大清集团出现危机,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您将如何应对?”
  所有人都望向他,等待他给出一个答案。
  “企业的危机如同癌症,在于预防而非治疗。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与之规模相匹配的危机,这是企业所必经的一个阶段;但是只要拥有完善的抗风险机制,企业的危机就会降到最低。目前大清集团正在加强危机预防能力和处理能力,期望能防犯于未然。”
  鳌拜的回答无懈可击。不可否认,鳌拜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他的思维缜密不乏睿智,观点独特而鲜明。我不禁问自己,假如鳌拜不是对手的话,大清集团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野心家和精英仅在一念之差,也许鳌拜注定了是大清集团难逃的一劫。
  那次中华大学的直面较量,并未让我欣喜若狂。相反,鳌拜表现出来的镇定和从容,让我感觉惊讶,在之前,我一直以为鳌拜是一个只会玩弄权术的小人。
  在我人生最初的几年,鳌拜是我尊重的为数不多的对手之一。在鳌拜身上,具有蒙古人豪迈、直爽的典型性格。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这种性格也许更适合作为一个创业家,而非一个守业家。鳌拜习惯粗放式管理,实行人治和绝对集权的决策。陷入资金链危机的大清集团,需要的是一个稳健的财务决策和严谨的管理体系,以规避任何投资所带来的风险。而此时的鳌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外发起了第二轮“圈地运动”,在内蒙古大肆收购牧场并涉足地产投资,对内则削减决策委员会的决策权利,企图实行一人决策制。
  大清集团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企业的价值观,这便是“创新、执行、价值回报”,这是从祖父时代流传下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它是指导大清集团前进的指向性纲领,也是第一代创业者所沉淀下来的价值准则。它给大清带来了几何级的增长,它让大清像一个小型企业般灵动,它需要敢于拼搏的将帅之才,来为之带来快速发展。但如今大清资金链吃紧,显然,鳌拜的个性和管理风格并不适合现今的大清集团。
  我并非全面否定鳌拜,我只是希望能在大清发展中,找出每个阶段最适合的战略。企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多年前好的管理方法放到现在,也许是对目前企业的羁绊。一个好的企业领军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改变旧的模式,突破旧的瓶颈,这便是变革。
  董事长之争,人事变更,更多的是两个利益体、两种经营思路的碰撞。很难评判鳌拜的错与对,当然,十一岁的我并未考虑如此深远,但于我而言,他危害的是祖父倾其一生心血建造的基业,仅此一点,便已足够。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3:29:20 | 只看该作者
 3.鳌拜的价值:让对手成为榜样
  在媒体的眼中,我是一个坚韧不拔、刚毅不言败的人,这得益早年那场凶险的危机。我曾经最为憎恨的鳌拜,他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了危机的价值。
  虽然我的童年充满了各种挑战,但那仅限于课堂与游戏中。事实上,我的生活与一般的贵族子弟无异。一样的衣食无忧,一样的喜欢骑马射箭,一样的喜欢布库遛鸟,一样的喜欢斗蝈蝈,也许唯一不同的是所受的教育方式罢了。正如许多人所说,玄烨的继任只是在重复一个财富神话的延续,因为他与其它阿哥的最大区别也许就是:他出过天花。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那是一个天花恶疾肆掠的年代。三岁那年,我不幸染上天花重疾,生命垂危,幸而侍女苏麻从乡间带来的草药,才让我起死回生。天花是一种奇怪的病,只要患过的人就会永不再患。在众多的兄弟中,只有我患过天花并活了下来。这意味着我的寿命会比我的兄弟们会更长,能保大清基业常青。所以,在外人的眼中,是天花让我顺利成为了大清集团的继任者。
  正如别人所说,我是一个幸运儿。但于我而言,我幸运的是在我童年遭遇到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病痛,并且战胜了它;我幸运的是父亲给予了我延续传奇的机会、而祖母给予我创造传奇的能力;我幸运的是我的老师们培养了我个人抗挫折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堪当大事的品格;我更幸运的是鳌拜危机给予了我成就传奇的机会,让我找到了真正的自信,证实了自己的能力。我庆幸在童年时,上天给予了我一个绝好的机会。如果不是鳌拜危机,也许我将是一个庸碌无为的家族继任者,也许富不过三代的咒语将在我身上实现。
  “当危机找到你,那么恭喜你,成就大业的机会来了。”这是我父亲时常给我说的一句话。回忆过往我蓦然发现,危机与成功如孪生兄弟,每一个危机背后蕴藏成功的机遇。鳌拜危机、吴三桂危机、郑经危机、噶尔丹危机,无一不是如此。有人说是鳌拜、吴三桂、郑经、噶尔丹成就了我的伟业,我要说,然,也不尽然。
  危机与成功,此消彼涨、有无相生。危机不是成功者的路演,更不是成功者的阶梯,它是一面镜子,你视之为机会,它就给你机会;你视之为威胁,那么它便给你毁灭。没有波澜不惊的成功,也不可能有一帆风顺的创业传奇,每一步的艰难都是上天赐予的磨砺。
  几乎所有的成功企业都遭遇过重大危机,无论是大明集团还是大清,无一概莫能外。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危机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崇祯只见危机不见解决之道,所以大明集团倒下了;李自成面对危机浑然不觉,所以大顺集团十八天而亡。你征服了危机,一跃冲天;危机征服了你,一蹶不振。发现危机的价值,就能发现生存的机会,绝处逢生永远是生存的最高境界。
  “感谢对手,就等于感谢自己。”我感谢鳌拜。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3:29:30 | 只看该作者
每天下午,我都要在中华大学接受经理人特训营的培训。为了让我的学习不受打扰,我隐瞒了我的身份。我成为特训营年龄最小的学员,和来自全国的管理精英一道,学习最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
  九月十日,这是一次值得永远记得的日子。正是这天,我遇见了一生最为敬重的老师――伍次友。秋高气爽,朗朗白日,正是红枫遍山舞的好时节。上完一堂管理课后,我和魏东亭去校园的后山去散散心。每天,超负荷的学习已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难得一次清闲。在后山的凉亭上,魏东亭偶遇了失散多年的表兄明珠,与明珠结伴游山的是伍次友和何桂柱。
  1.伍先生的著名论断
  在后山下的一个小酒馆里,伍次友先生提出了他著名的“盲目扩张――大清的末路”论断,正是这个论断,鳌拜与他结下了不解之怨恨。伍次友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那天的对话中,睿智的分析和精彩的论述不绝于耳,他旁征博引,用许多失败案例来印证他的论断。伍次友与明珠多喝了几杯。趁着酒兴,他们展开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当年在扬州,曾与明兄、魏兄把酒论英雄,指点商界风云人物,痛陈企业弊症,如今还记忆犹新。酒过半坛,何等痛快!”
  “今非昔比,连大清这样的标杆企业都快支撑不住了,再谈有何用?”明珠的话引起了我的震惊。
  魏东亭欲岔开话题,被我制止了。魏东亭看了看我,问道。“何以见得?”
  “如有鳌拜,大清集团永不会起死回生。”伍次友显然有些醉意。
  “鳌拜是大清集团的创业功臣,功劳卓著。怎么您会如此认为?”我好奇地问伍次友。
  “没有功劳,他能成为大清集团的副总经理?但是就鳌拜而言,他的行径足以让大清走向毁灭。”说着便用手指着明珠对魏东亭道:“你的表兄就是例证,鳌拜巨资扩张牧场,只为扩张而忽视经营。如今大清集团是北京城内资金告急;城外却是万千牧民无牧可放。如此弃公司、牧民利益而不顾,违背商业规则,大清集团很难走远。”
  “大清集团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困局,是因为在快速扩张的路上越行越远。当一个企业的资金能力和管理能力与企业规模严重失衡时,那么这个企业就与末路不远了。好端端的企业搞成这样局面,真是让人痛心,不日我将写信给玄烨,痛陈盲目扩张之害。”
  “以史为鉴,可知得失。大明集团的久治不愈,大顺集团的轰然覆灭,无一不是如此。一个营养不良,一个巨婴怪症;一个拆东墙补西墙,一个是烂泥扶不上墙;一顾头不能顾尾,一个不顾首尾,这样的企业焉能不倒?鳌拜正让大清成为第二个大明集团、大顺集团!”
  那年秋天,我收到了伍次友的万言书,那是饱含着感情的真知灼见。他用大量的例证透彻地分析了盲目扩张所带来的危害。为了论证他的观点,他请来曾在大清集团任职市场经理的人来分析讲述大清人才战略的失误。我至今仍然记得他的话:
  “不可否认,大清集团是一个伟大的企业,但当它的决策体系和管理体系紊乱到无法改变时,企业所构筑的价值观和认同感也逐渐在坍塌。这是大清问题的结症所在。”这是曾经以大清为家的员工的肺腑之言。
  这是我第一次听见有人如此评价大清集团。在外界人的眼中,大清集团是一个偶染小恙的经营巨人,作为一个运营二十多年的大型集团公司,大清集团已成为了民营企业的标杆。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到被震撼,我很难用词语形容我心态的变化。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大清集团为傲,它的辉煌,它的创业传奇,都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曾跟随祖母参加过一次招聘会,大清集团的展位面前云集着来自四海的精英们,有的是专程从海外归来参加招聘会。那时的我在想,一个对人才如此有号召力的企业,何患不成功。我曾以为在外界眼中大清依然是经营完美的大型集团公司。在此之前,我一直以大清集团为傲,它的辉煌,它的创业传奇,都让我感到自豪。那时的我在想,一个对人才如此有号召力的企业,何患不成功。当外界如此客观而系统地评价大清时,我曾经极力维护的虚荣与自满顷刻间消失殆尽。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要向伍先生请教很多问题,问题无所不包。他对大清似乎有一种不解的缘,他十分关注大清的动向,每一次动态他都会仔细分析。这是我最兴奋的时候,每次我都要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仔细地记录。每天的早会中,我都刻意对照着伍先生的分析,寻找着大清的结症。我惊异他的分析与事实是如此的接近,更惊异一切就像他所预料的一样,在大清得到了佐证。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3:29:55 | 只看该作者
 2. 第一次预演:我投了一颗炸弹在油锅
  在一次早会中,我向所有的高管层宣读了伍次友的观点:过度扩张,使得资金链吃紧,无法在核心领域确定绝对强势地位,如草原乳业;多元化策略让大清集团看起来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企业,但是在优势领域,大清并未做到最好;决策速度落后于竞争对手,导致许多重大项目落入他人手;多头管理让企业决策陷入混乱,管理架构需要重构;非盈利项目占据了大量资金,需重建业务组群。
  犹如一颗炸弹投入了油锅,引起了在场人员的议论。我让所有人感到了意外,包括我的祖母。所有在场人员都望向我。他们以一种奇怪的眼神望着我,仿佛从未认识我一般,不同的眼神里夹杂着不同的内容。人们以为和往常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例会而已。
  显然,我的发言打乱原先安排的会议日程。未等我讲完,鳌拜就打断了我的讲话:“对不起,董事长先生,我们今天开的是例会,您的议题能否在周五的月度总结大会上讨论?”毫无疑问,鳌拜并不想让我对公司批评更多。在鳌拜任职副总经理两年多的期间,大清集团的盈利率每年巨幅下滑,要追究责任,鳌拜首当其冲。鳌拜将我的发言看成了是我对他的讨伐。
  这并非一个意外插曲,这是我蓄谋已久的一次发言,是我对大清集团两年来的一次盘点。直到现在,我还佩服自己的当时勇气。也许是最简单的人最无畏,最无知的人最勇敢。虽然并不完全理解伍次友先生五条建议的含义,但十二岁的我十分明白:大清问题很多,大清需要改变。仅此而已。更重要的是,我十分信赖我无比尊敬的老师、我的挚友伍次友先生。一个与大清完全无利害关系冲突的人是不会说谎的,更何况他并不知道我的身份。
  我并没有意识到我这番言论带来了多么大的影响,也没有意识到鳌拜脸色由红转青的变化,但从祖母赞许的眼神中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做错。不出祖母的意料,周五的月度总结大会因故取消,我的五条建议也被无限期搁置了。回到家,祖母对我说:
  “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就应该谋定而后动;不鸣则已,一鸣成功,这才是制胜之道。大清集团目前的现状,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改变。”祖母的话点醒了我。我为大清做过些什么?我改变了大清什么?我没有给大清带来任何的变化,大清像一艘巨轮撞上了冰山,而我却成为了旁观者。大清需要改变。要改变大清,就必须从改变我自己。勇气让对手改变了对我的看法,让员工重新认识了我。之前,鳌拜以为我是一个沉默寡言、少不更事的孩子,自从中华大学事件、是次早会之后,他对我的看法有了变化,他将我看成了最大的潜在对手。
  在许多员工的眼中,我只是一个每天听听早会、受人摆布、坐享富贵的三太子罢了。这完全可以理解,他们接收不到我心里喷薄而出的勇气,看不到我稚嫩外表下的内心成长。但不能让我理解的是,他们看低了爱新觉罗氏的后人。家族的荣誉是我毕生所求,它甚至超越了大清集团本身,这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自尊心而已。“大清集团绝不能在我手上垮掉。”我对自己说。一个十二岁小孩的这种想法多少有点幼稚,但这确是我心里的最原初的想法。
  我戳穿了大清集团乌托邦的谎言与假象。我不知道这样的场景放到今天,我是否还有勇气去揭开这层伤疤。我曾扪心自问:当最初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我还保留多少青涩年代的勇气?
  回想那段峥嵘岁月,真是让人感怀。人生如一出棋局,一出生便身处无处不在的刀光剑影中,危机四伏、机关算尽,每走一步都凶险异常。虽然结局只有两种,赢或输,但如果畏首畏尾、踯躅不前,你只能尝到失败的苦果。危机与成功,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便是输,也只有勇者才能获得万众的欢呼,才能体味到虽败犹荣的豪壮。
  有人说:“人有勇气不一定成功,人没有勇气却一定不能成功。”但我认为,“没有勇气的人不配成功”。这句话我说了几十年,对我的儿子说过,对我的孙子说过,只要我一息尚存,我还要说下去。勇气让我艰难前行六十年,勇气成就我,也成就了大清。
  我要向所有人宣告,这并非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3.挑战的意义:越凶猛越成长
  1663年初夏,我向伍次友坦白我的身份,并表达了我渴望改变大清的意愿。他的建议是:现在大清需要改变的是价值观,创造新价值远比一切重要。他的建议是对的,与其在鳌拜正面针锋相对,不如创造一个全新的平台,来树立新大清价值标准,从而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大清的价值体系;同时通过这个平台,树立自身的权威,培养一批核心高效管理团队,从而在未来的革新中处于强势地位。
  伍次友建议我能接管某个业务部,创造真正属于我的事业。这个想法得到了祖母的支持,祖母也期望我也能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成为一个真正具有领导力的企业领军人物。
  这并不是一次逃避,而是一次历练。我一直想能在董事长职位上,能改变些大清什么。很显然,一个缺乏核心团队、不具威信、没有实际管理经验和领导力的人想要从根本上革新大清,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具有二十多年历史的企业,很难在一朝一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唯有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和执行,方能完成革新大任。要成为一个革新者,就必须要成为一个创新者。
  祖母无时不刻在磨练我的管理能力,但在具体的事务处理上,我仍旧缺乏经验。一个没有做过低层员工的经理人,是一个不成熟的经理人;缺乏基础的高屋建瓴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没有具体的实操经验,就很难判断一个计划和项目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很难从全局角度去判定每一项决策,即便是决策也有可能只是纸上谈兵。我不希望成为赵括,我甚至都无法了解大清,我如何能打败我的对手鳌拜?
  我必须要有革新的底气,这依靠不了别人。只有亲身经历困难和失败,方能规避困难和失败。我可不想在没有做好准备前,就掀起浩然大波――脆弱的大清集团实在经不起折腾了。
  在众多业务部中选一个作为全新的事业平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初的备选项目中,有两个方向对我是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的,一个是特许经营,二个是广告。
  在当时一群广告人的“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的鼓吹下,广告成为了最热门、最时尚且最赚钱的行业,也是集团内最年轻、最具活力、赢利率最高的公司。
  我个人的意愿是将广告经营作为创业平台,而伍次友的建议是让我进入特许经营领域。他认为,虽然广告公司是热门行业,但广告业是一个创意工业,过度依赖设计师和策划师的个人技能,并不能彰显一个企业领军者的综合管理水平,对于我重建大清价值观的意义也并不大。而特许经营在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上的要求更高,这对于重新树立大清的价值观更具有标杆作用。
  “既然你有勇气接受挑战,为什么不让挑战来得更凶猛呢?”他盯住我,双眼灼灼发光。
  我接纳了他的建议。广告公司已经有一个非常能干的总经理,还有一个充满激情的管理团队,我的加入也许会浇灭了这个精英团队的激情,会给这个高速成长的业务带来负面的影响。再三权衡之下,我决定加入特许经营的事业团队。
  晚饭的时候,我告诉了祖母我的决定。她并不惊讶,她赞同我的决定,而且给了我一些忠告。“你需要有充分应对困难的准备,任何时候都不要退缩,要积极应对而非消极回避。”
  她还告诉我:“你现在要去做的一份事业,并不是一份工作;你要有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快速反应,任何决定不要超过48小时;给自己充分的退路;像一个领导者,而不是一个普通经理人。”
  这是从我当任大清集团董事长以来第一次祖母如此的叮嘱我。在我敬爱的祖母眼中,这一天我已长大成人。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3:30:1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天,我在早会上宣布了我的决定。我告诉这些高级经理人:我接管特许经营事业部,并非不再承担大清集团CEO的责任和义务,相反,我的决定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大清的责任,因为大清要的不是一个无所作为、少不更事的CEO。我还说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仍将参加集团的早会,参与公司的决策。在会上,我踌躇满志:这个决定是我的个人决定,我希望我这个决定能够为公司带来一些改变,这便是我的初衷。
  1.大清的“后宫”:初识官僚主义
  有段时间公司传言,我将会去“到某个公司去锻炼”。对此,我加以申明: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下放锻炼,而是一个事业的开始。我将和我的全新团队打造一片新的天地,相信不久的将来,能给大家一份满意答卷。
  这是一个让人愉快的早会,鳌拜并没有反对我的计划,相反,他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并且拥抱了我。也许他认为,我的“出走”对他而言,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会后,我就此事征询了苏克沙哈的意见。他热情洋溢地鼓励我,并给了一些业务上的意见,他说,一个成熟的管理团队比什么都重要。
  1663年6月1日,这一天是国际儿童节,我结束了中华大学的职业经理人短训班学业,开始了我紧张忙碌的准备工作。为了减轻我的压力,祖母任命苏麻为我的助手。
  大清集团的特许经营事业部办公室设在了草原乳业位于北京郊区的工厂办公楼里。从位于市中心的天朝广场到草原乳业办公的地方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在草原乳业的总经理索尼的引导下,在一个长方形的会议室,我会见特许经营事业部的同事们。
  进入会场前,我悄悄在会议室外站立了五分钟。我至今都无法忘记其中的场面,这就像一个家庭聚会,或者更确切地说这像一个菜市场,一切乱糟糟的。有些人在交头接耳地在谈论着,有些则打着毛衣,而一些人则干脆拿着小说读了起来。
  我的到来让整个会议场得到了短暂的宁静。她们对我的到来表现出了十足的好奇,所有人都望着我,她们的眼神好像是在看她们可爱的侄子,而非一个经理人。这是一个索然无味的会议,精心准备的讲稿念了一半,我便匆匆结束了。
  元老的家眷们一个一个轮着发言,激动地展望着未来,内容空洞而混乱。这个会足足开了一个下午,一阵疲惫向我袭来。这是我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长会,但这次会并没有给我带来指向性的建议,相反,我被她们五花八门的想法弄糊涂了。我望着会场里书写着“二次腾飞,永续辉煌”八个血红大字笑了。永续辉煌?大清集团明天就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而此刻我的新团队却在这里空谈“永续辉煌”。
  在会场外,我问索尼:“这些都是什么人。”索尼回答:“她们大都是公司高层的家属们。”这不就是大清的“后宫”么?这些家庭主妇将和我一同创造新的大清?
  在索尼略显陈旧的办公室里,他向我谈及到了草原乳业的设想和当初乳品连锁店的规划。全国千店连锁,一统乳业社区零售市场,决胜终端,品牌号召力,这无疑是一个让人心动的计划。按照原先的设想,草原乳业打算在全国的五十家城市建立一千个形象工程店,将送奶站和奶品零售合二为一,从而夺回逐渐失去的常态奶市场。索尼几乎用一种激动的口吻在描述着这个五年前的计划。
  我问索尼:“为何这个计划停止了?”索尼的回答是:“当时资金链吃紧,所以将此计划搁置了。”我看见索尼闪烁的眼神,我知道这并不是最终的答案。
  我无意中看见索尼破旧的办公椅,笑着说:“你该换一把座椅了。”索尼笑了笑,回答:“这可是你祖父定做的,有感情,所以一直不舍得换。”
  就在前一个小时我豪气万丈,然而现在我才知道这是我人生面临第一场真正的挑战。
  2. 制度伤城与变革迷宫
  晚餐的时候,我去了伍先生的家里,情绪低落地向他描述了我这一天的经历。伍次友,永远像一个无私的兄长、朋友般开导我,告诉我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他说,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至少你发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而且你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
  “只有独立核算、市场化才能真正激活事业部。”伍老师认为。
  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这让我十分高兴,我终于和我的老师想到了一块。他认为,体制是企业的生存根本。几十年来来,我都在试图在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寻找一些简单而可行的方法,五十多年前伍次友老师提出的观点正是这些方法的核心所在。
  我加入特许经营事业部,便是期望在体制上解决大清目前的发展瓶颈。曾经是大清集团的事业部,如今却变成了草原乳业的零售业务部,为草原乳业创造销售收益。这种合理性直接导致了交叉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混乱,根本上制约了这个部门的发展。只有实行独立的核算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将特许经营这个事业激活起来。
  千店计划失败后,特许经营事业部只是管理着北京城里约50个连锁乳品商店的销售,每年亏损近百万。将连年亏损的事业部独立出来,无论对集团公司,还是草原乳业,都是有好处的。
  在那些元老夫人们的眼中,显然特许经营事业部是一个摔不破的铁饭碗。如今将她们放逐在市场的洪流中,不仅打破她们的铁饭碗,而且势必影响公司的高管层。我明白我这是和大清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在作对。显然,我挑选了一个最高难度的动作,一旦成功,我将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但如果失败,我将摔得体无完肤。既然我选择了一条新的路,也许我应该想办法扫清障碍。
  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几乎所有的与会人员都对这个决议表示了怀疑,包括索尼。市场化运作是任何公司经营的基本前提,如今到了大清,却是如此艰难。索尼建议我的步子放慢一点,不希望因此在内部引起轩然大波,影响团队的稳定和和谐。这是一个成熟的意见。但对于我来说,每一次放慢脚步,都将会看作是一次妥协,会给今后设置无穷的壁垒。
  那一段时间,我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向每个人表达我的立场。我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蝼蚁,四处奔波,试图获得每一个人的认同和支持。虽然反对者众,但我心已决,任何人也改变不了我的意愿。
  1663年7月1日,在一家高级酒店的会议室里,我召开了特许经营事业部的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这天刚好也是大清集团召开年中会议的日子,我没有去参加。因为我将在这里宣布重要的决定。
  我走上会议室讲台,底下坐着的大部分是我的前辈,白发苍苍的一片海洋。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我的慈爱和期望。我在会议上做了简短的开场白后,我宣布了我的决定:公司将不再向投资一分钱,所有经营不善的连锁店都将关闭,暂时没有工作任务的员工将进行统一安排。
  员工们几乎不敢相信这是我的决定。在他们心目中,大清集团是一个十分人情味的公司,值得他们呆一生的好公司。不少员工兴奋地认为,董事长亲自抓这个部门,将预示着结束了无人管理、缺粮少米的历史。显然,我的决定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之外,他们感到了异常失望。
  整个会场像煮开了的一锅沸水,满是叹息声、唏嘘声和谴责声。一个年老的司机带头站起来表示疑问后,员工们接二连三地站起来质问我是不是公司将抛弃他们。我被这个场景给惊呆了。幸好有苏麻,她的回答让愤怒的人们得到了暂时的宽慰:“公司做出这个决定,并非想抛弃大家,公司以前承诺给大家的福利依然兑现,公司现在改变的只是发放福利的方式而已。”
  我们时刻在谈论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何重要,员工如何应以“客户至上、集体的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作为基准,但事实上,在面对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几乎所有人选择了前者。在多年后,我才发现这并不是个别现象。任何一个改革都会触动员工的利益,让他们在以一种无压力的状态接受改革,简直比登天还难。没有人愿意接受一项福祸未卜、损害自己利益的改革,即使这些元老夫人,或者是那些司机们。
  这次会议让我感到了筋疲力尽。我没想到我的决定会招致一致的反对,也低估了这个决定在员工中的反应。在回家的途中,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反对?这并不是一个无解的哥德巴赫猜想,但在复杂的表象的背后,我却绕进了一个迷宫,我始终没有找到通往光明的那扇门。
  是次会议后,公司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员工们不再安心工作,他们到处猜度和打听。那些元老的家眷们则在四处活动,企图通过各种渠道给我施加压力,让我放弃这场变革。和我父亲的那场变革一样,我的办公室里每天都出没着各种说客,哭诉的,劝说的,不胜其多。更严重的是,办公室里这种不良状态已经影响到了一墙之隔的草原乳业的正常办公。
  在变革之初,我曾经主观的认为,所有的人都像那些元老家眷一样,渴望轻松工作、拥有良好福利待遇,而不需要考虑市场和经营。我将自己放在了员工的对立面,以一种强硬的姿态来推行我的计划,他们被我看成了变革的绊脚石。鉴于对那些元老家眷们的反感,我既而对整个团队进行了否定,这几乎导致变革的失败。我曾以为正确的事情,就会得到大部分的支持。但事实并非如此!
  索尼是事业部创立者之一,我也许该听听他的意见。索尼对我的突然到来显然有心理准备,刚一落座他便笑着对我说,说曹操,曹操就到了,鳌夫人刚走,我估计您差不多要来了。显然他知道我此行的目的,她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向我讲述了事业部的人事变迁:
  1659年,事业部由我父亲倡导成立,那年正是我父亲进行大力改革的一年,本由索尼负责。近年来,鳌拜专权,索尼又要兼管草原乳业,所以后来才有鳌拜夫人等人的加盟。如今的事业部,最高经理人是鳌拜夫人,其它人只是影子。
  果然不出意料,我并没有从精明的索尼那里得到任何承诺。他在回忆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在淡化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似乎在描述与己无关的事件。我无法明白他讲述这段历史的用意。但不管怎样,我必须明白他的真实想法,我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我的来意。最后他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恐怕要多听听领导层的意见。
  索尼的态度,等于宣告了领导者的集体决定:事业部不需要变革。是的,谁希望变革呢?他们跟随大清一同艰苦创业,一同从草原驰骋到关内,如今正是稳定收获财富和荣誉的时候,谁愿意引火自焚呢?看见索尼花白的头发和干枯的身躯,我生硬地将斥责的话憋了回去。
  3. 挫折:一生中最好的礼物
  我曾经雄心万丈,希望能和大清集团在变革中一道成长;曾经不屑一顾,以为管理并非一个十分困难的事;也曾经夸下海口,我将在两年内将特许经营打造成大清集团增长速度最快、盈利率最高的事业部。当所有的问题汹涌而来时,我的雄伟蓝图显得如此模糊而遥远。我曾经满怀信心地迎接这个陌生世界,它却将我阻挡在门外。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沮丧,我该如何突围?谁人能帮我走出困境?
  天已入夏,微风吹来,却已有些许凉意。我将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呆呆地看着墙角的那株剑兰,止不住泪如雨下。
  魏承馍曾说:“挫折是馈赠给人一生中最好的礼物”,但这份礼物重值千均,不堪负重。我的师长们每每鼓励我:挫折并不害怕,害怕的是挫折自己。挫折听起来如此亲切,仿佛就在你身边,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轻易解决。挫折是什么?是我策马疾驰摔下马背的那一刹那,还是背书受罚的那场暴风雨夜?是我患染天花时的生命垂危么?那应该是一种什么感觉?伤心,后悔,还是委屈?也许挫折赋予一个十二岁少年的仅此而已。
  草原上最烈性的骏马,我没有惧怕过;字字艰涩的长篇诗书,我没有惧怕过;风霜雨露、风雪夜行,我没有惧怕过;凶悍魁梧的对手鳌拜,我也没有惧怕过。但这次,这次的挫折让我感到了莫名恐慌和无能为力,就像坠入无边的黑暗,光明似乎就在咫尺,但始终没有能力抓不住它。那是一种心有不甘的刺痛感受。
  如果我是一个平凡的孩子,也许不会有这种锥心之痛,但我是一个背负着家族使命、整天围绕在虚荣光环中的亿万家财的继承者。我自认为经历了不少挫折,但对比其它人,我每战胜一个挫折,所得到的鲜花与掌声远比荆棘与磨难多得多。我的角色注定了我站在舞台的中央,受到人们的吹捧与鼓吹。
  我曾以为赞美是人最大的动能,到现在我才发现并非如此。如果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也许赞美是我成功的翅膀,伴我展翅飞翔;但我是一个亿万家财的继承者,过度的赞美像是慢性毒药,将我陷入虚荣的泥沼。
  在人生的最初几年,鲜花和掌声一直伴我同行,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它激励了我,也虚荣了我,狂妄、自大、固执趁虚而入。在那些吹捧者的口中,我已难辨真伪。他们不吝赞美的,也许正是所应批评的。直到有一天,不得不独自面对不期而至的挫折,当所构筑的愿景突然摧毁,沮丧接踵而来,悔恨油然而生,自信趁机逃亡。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祖母已来到身边。她默默地将我搂在怀中。我向祖母描述了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我的苦闷。祖母静静地听完,和往常一样,她并没有告诉怎么做,她对我说:“接近你的员工吧,他们会给你最真切的答案。”
  4.姿态决定答案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我拜访了各个部门的大部分管理成员。我改变了高高在上的姿态,第一次与员工走的如此之近,也第一次明白了“人”的重要性。在一个月前,你问我在企业变革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体制;一个月后的今天,你如果再问我,或许我给你的答案将会是――“人”。失去了“人”的支持,再好的体制也会失败。每一次变革都是一个不断妥协、求大同存小异的过程,保持团队的相对稳定和和谐,才能让革新持续长久。
  在与员工接触的这一个多月里,我忽然明白了老师伍次友对我说的一句话: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足够勇气的同时,也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艺术。我的变革并没有错,或许我缺乏的只是“得民心”的耐心和艺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已。对于这个简单道理的轻视和不以为然,几乎让我的计划中途夭折。
  我忽视了一种伟大的力量――团队。在变革之初,我以为他们在一种准国有企业的环境中,养成了一些让我深恶痛绝的毛病,比如缺乏激情、懒惰、不思进取。在五十多年前,他们被我看成了变革的绊脚石。我简单地将对变革的态度作为了判断一个对好员工判断的价值标准,这是一个危险的歧途。它的危险性在于,强加而非主动接受的决策将失去员工基础,从而丧失执行力而导致失败。
  维系团队力量的是沟通,为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一个畅通的平台,这是任何改革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我曾以为正确的事情,就会得到大部分的支持。我至今才明白,正确的决定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也是一个不成熟的决定。不再向特许经营事业部拨款,关闭经营不善的连锁店并非是停发员工的工资,更不是简单等同于让员工下岗,而是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员工产生危机感,将关注点转移到效益、市场和客户上来,这是我的初衷。在缺乏系统性沟通和阐释前,员工们显然误解了这个决定的含意。
  除了一些高龄的老员工外,其实并不是每个人对变革持反对态度,不少人担心这个变革只是颠覆,而非革新。他们知道,打破旧的体系是迟早的事情,他们有心理准备,作为一个以盈利为核心的实体,不可能长期亏损下去。他们只是期望公司在变革的同时,能为员工们多着想,同时保持员工的相对稳定性。
  一些年轻员工心里相反欢迎这场革新,因为革新“让他们拥有了新的发展机会”。大清集团实行的是“晋升制”的人才任用方式,这是一种熬资历的人才选拔方式。他们认为我的这场革新是一个良好的预兆,他们预感我在未来的变革中将任用更多的年轻人,从而为他们的发展带来的机会。
  他们渴望变革,这便那些年轻员工们的真实想法。在我几乎迷失的时候,他们给了我最诚实的答案,从困顿到阴霾渐散,我重新鼓起了变革的勇气。我无比地坚信成功近在咫尺,因为我在员工的真实意愿和变革方案中找到了契合点,那便是“共同的远景目标”。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3:30:35 | 只看该作者
五 善扑营:高效执行团队
  
  我处在巨大漩涡之中,执意变革就必须要一个可靠、高效的团队帮我度过这险关。
  回顾少年时代,让我最自豪的是打造了一个高效的执行力团队。我将忠诚与勇气作为了我选拔核心团队的首要标准。我将那些意志薄弱、夸夸其谈、做事轻浮的人排除在我的核心团队之外。以魏东亭为核心的团队通过严密的组织和迅猛的行动和化解了鳌拜危机,成了大清六十年来优秀团队的典范。
  1.吃掉团队中的羊
  1663年7月8日,这天是高考日子,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这无疑是让人惊喜和紧张的一天,对我来说,更是如此。
  我没有参加集团的早会,而是早早地站在会议室入口,热情洋溢地和每个员工打招呼,我想尝试着用一种更轻松的方式让员工迎接一场暴风雨。
  依然和前几次开会没有两样,从这些高级太太们的飞扬神态中看得出来,这一周的休假她们过的很不错。我心里一沉,我几乎迫不及待地就宣布了我的决定:
  “先前我的一些决定遭到了某些人的反对,今天在这里我再次重申,我的决定不会改变。从今天起,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将在接下来的一周里离开。希望你们有心里准备。所有的问题将由我的助手魏东亭处理。”说完,我径直地走出地办公室,她们惊愕的表情不亚于咽下一颗鸡蛋。后来据魏东亭说,愤怒的太太们几乎将会议室的门给拆了。
  在竞争上岗前,我订立了一条准则,那就是“不讲亲疏、只讲业务贡献”。但在具体执行中,却以宽为本,奉行的是温情式政策:1. 对于年龄偏大的员工一次性买断工龄制。2. 对年轻员工实现竞争上岗。3.所有离职员工一次性支付三个月基本薪水作为补偿。这对于许多其它公司而言,是一个十分优厚的条件。
  我永远记得,那些老员工痛极而泣的样子,那是一种让人感到心痛的表情。他们为大清的衰落而伤心,为大清的未来而担忧。在一次会上,面对一群白发皓皓的老员工,我动容地说:
  “大清之所以有今天,是和你们的努力和奋斗是分不开的。我父亲在时,经常对我说,员工是大清最大的财富,他告诫我,任何时候都要善待员工。直到今天,我依然铭记在心。大清要发展,必须要变,这也是我父亲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如今,大清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了,坐着等死不如奋起一搏。变就会触动传统,变就要有人做出牺牲,为了大清的未来,希望你们能理解。在此,我先谢谢大家了!”
  深深鞠了三次躬后,我抬头望着这些老人,眼眶已湿润。他们回忆起我祖父、父亲时代,不禁热泪盈眶,他们也明白,大清按照老路走下去只会滑向深渊。有从小慈爱我的长辈们,更有和我血脉相连的亲人们。他们为大清服务了大半生,快要临近退休、即将获得一份不错的养老金时,最后却不得不离开公司。他们并非不优秀,也并非不合格,相反他们曾为大清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也曾将大清作为一个梦想起飞的舞台,但到最后首先离开的却是他们。他们走时苍凉的背影让我感到了一阵酸楚。
  40年后,我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千叟宴,面对几百名曾经和正在为大清服务的员工,端起手中酒杯,一饮而尽。我像几十年前那样,郑重地向他们鞠了三次躬。
  离开,对他们而言并非坏事。但企业的目标是盈利,一个持续亏损的企业是无法保障员工的利益的,与其如此,不如给这些员工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也许在不少人眼中,我是一个热衷于裁员、“毫无温情可言”的独夫。但无论如何,每一次裁员之后,大清集团就会获得一次重生。
  但不管怎样,这场牵动无数人关注、闹闹哄哄的一场裁员运动终于在磕磕绊绊中完成了。这场裁员行动耗资巨大,费时长久,冲突不断,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我终于有了一个实现自己价值的小王国。虽然它如此弱小,如此饱经风雨,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至少我将团队中羊剔除了出去。
  在卓越的团队中,从不会有羊这个角色,要么成为狼,要么成为白骨。最佳的团队是鹰与狼的结合。鹰俯视天下,狼疾驰草原,鹰天生孤傲,狼本性凶猛。天空的王者与地上的霸主相结合,一个所向披靡的团队诞生了。
  但如果狼群里有了羊,结局就大不一样了。狼在奋力追捕猎物,却要始终要照看这头惊慌失措、羸弱的羊,还要避免被其它狼群吃掉,更可怕的是,它在影响狼群的斗志――每次出发前,它的疑问和担心总是一箩筐:如果对方很强怎么办?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如果让对方抢占了先机怎么办?到了拼杀的时刻,它的担心又来了:我会不会拖累别人?
  所以,为了保持团队的狼性,所以狼只好把它吃了,让它成为一堆白骨。
  有句俗话,叫“物竞天择”,我始终认为,一个太有安全感的公司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公司,过于安逸的工作将会使员工丧失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有淘汰,才会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强者。这是自然界的真理,更是企业的真理。
  伍次友有一句颇为精彩的论述:“在狼的团队里,羸弱的羊永远是最危险的员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3:30:5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天,我召开所有的管理者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在发言中,我多次强调“沟通”“参与”“我们”的重要性,我第一次提到“集体”的概念。我的意愿十分明确,我期望在这个团队创造一个相对和谐和沟通的氛围,我试图将我融入这个集体里,而不是游离在外。
  在会上,我收到了一封魏东亭交给我的信。信件名为“给大清董事长的建议”,信件如此说:
  “尊敬的董事长,我为您的变革勇气感到十分佩服。我们不得不承认,您的到来让事业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彻底地改变了员工的精神状态,让他们第一次有了危机感。以前,所有的人都在混日子,现在他们都在为饭碗担忧。但是有三点问题,我觉得您迫切需要解决,可能忽视了或者是无暇顾及了。”
  “一,执行团队。事业部的管理者都明白企业存在的问题,他们随时都会提出一大堆的可行性建议。为什么事业部出现今天的局面,并非缺乏好的点子、好的计划,而是缺乏一个高效的执行团队。执行团队的问题解决了,您的变革计划才能真正启动起来,否则依然会和现在一样,处于不断的探讨和计划阶段。”
  “二.绝对领导。我赞同您一个多月前的作风,只要变革就会有争议,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将争议降至最小,而是要将既定的变革进行到底。您现在面对的矛盾并非大多数人的矛盾,而是部分人的矛盾。所以,您现在急需要做的并不是要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变革,而是解决部分人的问题,这需要您绝对和强悍的领导。在这点上没有人能帮上您。”
  “三.解决去留问题。您的决定公布之后,现在员工们都一下子缺乏了方向感和目标感,不知道今后事业部将如何发展,人事怎么安排,薪酬怎么定,大家心里都没底,四处弥漫着悲观的情绪。这种不良的情绪是影响公司运作的最大敌人。因此,您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对近期目标和执行计划召开一次全体大会。”
  最后,信件写到:“希望能成为您的团队中的一员,同时,预祝您变革成功,再创辉煌。明珠。1663年7月9日。”
  这是我这一个月来最为震撼的建议,它并不是一些空洞的计划,它解决了目前困扰我的难题。它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那便是:团队与领导。
  下午,我约见了明珠。在中华大学后山上与伍次友的偶遇中,明珠的睿智和见解让我印象深刻。这天,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二十岁上下年纪,上下打理的十分利索,显得十分精干。这是在与伍次友先生偶遇后,我与他的第一次单独会面。我就目前特许经营部存在的几个问题询问了他,他的回答简洁而有力,一语中的,他强调执行,而非计划。他重视市场反应,而非单纯的业绩。务实而精干,对销售和管理具有独到的认识,直言不讳和坦率,这不正是大清所需要的员工么?
  几天后,我让魏东亭帮我拟定了一份六人的执行小组名单,有穆子煦、武丹、孙殿臣、赵逢春、狼谭,明珠也赫然在列。在名单后面,他还附有了每个成员的背景、专长、管理特点。
  这些人有过一面之缘,都是一群有抱负的血性男儿。后来我因为接管特许经营事业部之事,后来就疏于联络,倒是魏东亭与他们隔三岔五地喝酒聊天。如果不是魏东亭提起,我还不知道他们与我同从一师,拜在伍的门下。算起来,我竟与他们是同窗!
  魏东亭还告诉我,除了明珠之外,他们每个人都精于布库戏。这让我吃了一惊,因为布库是蒙古的一种摔跤游戏,满族子弟虽热衷此道,但是汉人中习布库戏者微乎其微,更何况精通。布库戏并无特定规则,只要将人摔倒即可。
  在布库比赛中,场上的任何人都可于之较量,只有打败所有人,才能封以“布库”的美誉。在蒙古,真正精通的布库勇士无不经过成千上次的摔倒,无不经历过无数次的挑战与失败。摔倒,再爬起,再摔倒,永不服输、锲而不舍,直到将对手打败这就是布库精神。
  我曾观看过一次徒手搏斗的殪虎之典,异常震撼。在人与虎的搏斗中,在生死较量面前,唯有勇者才能生存。一个多次夺冠的殪虎勇士总结了他成功的原因:在蒙古不乏力拔千钧的猛士,但他们不是死士。置之死地后生不是最高境界。卓越的团队就是要将消灭竞争对手是一种快感,而非仅仅是生存下来的理由。真正的勇者是置对手于死地而后快!我认定,一个谙熟布库的团队至少不是一只没有勇气的团队。
  几天后,我约见了他们,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能看出他们的忠诚与勇敢。在我家的后花园,我迫不及待地让他们演练了一场布库戏,魏东亭所言不虚,他们是真正精通布库的人――激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心和娴熟的技能。
  更让我惊服的是,在双人布库中,他们表现出了几乎天衣无缝的配合。他们每个人都熟知对方的特点,在攻、守、起、落间,无不透着强烈的团队精神。没有千百次的演练,不深知彼此,不互相信任,他们的一招一式间的配合不可能如此完美。这是一支勇敢而互信的团队。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考察他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意志力是否坚定。我对他们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我暗中观察他们做事的方法和表现出来的逻辑思维,我向人们打听他们的品行,了解过去的成功和失败经历,他们完全符合我的标准,正是我所要的虎狼之师。
  在一天清晨,我兴奋地魏东亭说:“知我者莫如你东亭,这正是我所想要的团队。”
  重阳的那天晚上,祖母和我的团队共进了一顿愉快的晚餐。在晚餐中,魏东亭向祖母保证,在未来的三个月内,事业部将发生彻底的改变。
  那晚,祖母十分高兴。她举起酒杯,满怀豪情地一饮而尽,对他们说:“希望你们能成为一只真正的虎狼之师,协助玄烨共图大举。大清的功名榜上,定少不了你们的名字!”
  这是我多月来最轻松的一天。我为找到一个好的团队,也为未来的希望而举杯畅饮。我推开窗,才发现是夜的星空格外迷人。
  后来的事实证明,将他们纳入我的核心团队里,是我这辈子中最为正确的决定之一。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魏东亭和穆子煦他们一道,为大清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3:31:17 | 只看该作者
 3.以快制强:创业团队的制胜法门
  在距离天朝广场不到一百米的一个商住两用的写字楼里,我和我的新团队正式在这瑞安营扎寨了。我以魏东亭的母亲孙氏的名义秘密注册了一家全新的公司――康朝投资有限公司,意为我将以康熙的身份创造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次迁徙,标志着我的事业将全新开始。
  最初定位于投资,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为了定位的问题,我专门请来了伍次友和熊赐履。在定位问题上,伍次友和熊赐履有所分歧:
  “大清积弊丛生,当初变革事业部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清新价值典范,壮大自身实力,拓展核心团队,尔后收购鳌拜股份,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大清。如今连锁经营初兴,不日定将迅猛发展,如此商机当不容错过!” 伍次友则坚持认为,乳品连锁商机无限,值得继续追加投入,以强制胜。先强,而快,后胜,我对伍次友的观点深表赞同。
  “我赞同,这的确是一个治本的方法,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如今时不我待!大清积弊之根在于鳌拜,所以当今要务就是要扳倒鳌拜!对外,以康朝投资为名,蚕食他的股份,对内则剪其羽翼,上下其手,定能一举击溃之。此弊一除,大清的强大指日可待。” 熊赐履认为,乳品连锁虽然商机无限,但几年来事业部苟延残喘,已对品牌产生严重伤害,再续前缘恐代价过高。所以,不如壮士断腕之,轻装上路,以快制胜。先快,而胜而后强,熊赐履的观点得到了明珠的附和。
  两个的观点都是可行之道,他们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在于“如何定位康朝投资”上。双方僵持不下,后达成一致:做一个详尽的市场调查,然后盖棺定论。
  此次调查事关重大,它直接影响整个决策,一旦不慎,对大清将是致命的影响。在这个关键时刻,时间也显得尤其重要。这个重担首当其冲地落在了魏东亭团队身上。这是他们的第一个集体任务,在这次任务中,他们的快速与高效让我惊喜异常。
  仅一个通宵,几十页的市场调查表就出炉,从商圈调查、竞品分析、品牌评估一应俱全。一个星期后,魏东亭将厚厚的一撂表格放在我的桌子。厚厚的资料详尽得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我看见魏东亭和往常不一样,戴着一副墨镜。绕不过我的执拗,他取下墨镜。我看见一双因为熬夜而布满红血丝的眼睛,心中腾升出一种感动。
  魏东亭说,只差武丹的报告了,他五分钟后交来。那天早上我刚好收听广播,昨晚气温骤降,低至零下十度,伴有暴风雪。后来听人说,在交报告的前夜,他还冒着暴风雪猫在超市门口数人头,得了重感。第二天为了按时交报告,躺在医院正在打点滴的武丹拔下针管就往公司跑,大雪封路,终于还是迟了。这便是我的团队,一支让你不得不钦服的团队!
  那天,根据魏东亭的报告,大家没有多加讨论,就一致通过了熊赐履的方案。关键原因有三点:一,继续做乳品连锁商店,会与草原乳业的供奶站冲突,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只认“故乡”这个品牌,如果做成商店品牌,消费者不接受;二,大部分乳品商店经营状况不佳,对品牌造成了伤害,如果继续做,须要大笔资金,而且风险很大;三,店主不愿意继续做,原因是产品单一,无法支撑整个店面的利润。
  康朝公司成立的前夜,在一家小小的酒馆里,康朝公司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在会上,祖母开宗明义:
   “有人说,大清董事长的位置不好好坐,跑到这里遭罪,何苦来哉!没错,咱们现在在艰难受苦,也许明天就御驾万方。我们凭什么?凭的就是这颗脑袋和勇气。”我强调了归零心态的重要性:
  “不要老想着大清后面的几十亿,不要老惦记着在大清可以享清福!就当没有大清这档子事,忘记它!这是咱们自己的事业,咱们的一块天地,不要告诉任何人!”祖母谈到了快速反应:
  “最勇猛的布库,是在哨声响起的一刹那将你摔倒在地。在布库的四字真诀,‘快’被看成是以弱制强的不二法门。遨游在苍茫大海里的箭鱼,它们行动如电,凶猛异常,顷刻间就能刺穿坚硬的甲板,它们锋利的嘴巴连凶猛的鲨鱼都望而生畏。老虎是森林之王,凶猛、强壮、霸气,但是它始终都会输给一种动物――苍蝇。任你老虎咆哮如雷,矫捷凶猛,但最终还是奈何不了苍蝇。若何?唯快尔。最强的总是输给最快的,这是自然界的定律。”
  “商业社会亦是如此。大鱼吃小鱼,但吃不了快鱼。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快鱼,更要做最凶猛的箭鱼。我们是小公司,只有快人一步,才能胜人一筹。康朝公司定位于投资,就是要快而敏锐。如果连快都做不到,还成立这家公司干什么?”
  “大清集团是我们的根本,但鳌拜专权,党羽遍布公司上下,让人心寒。成立康朝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就是打败鳌拜。大清的规模是的庞大的,那么康朝就应该是灵巧的;大清业务是繁多的,那么康朝就应该是单一的;大清的组织是复杂的,那么康朝就应该是简单的;大清决策是繁缛的,那么康朝就应该是简单的。总之一句话,要与大清形成互补。”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选择了康朝来作为我们的决策中心。你们几个人都是栋梁之才,有饱学鸿儒者如熊师傅,有见地独到者如伍先生,有深谋远虑者如索额图,有公关善辩之才如明珠,有勇敢无畏者如小魏子,看到大家同心协力,实在让人欣慰。”
   “今天老婆子讲话有些罗嗦了,但终归一句话:人尽其长,心正则道正。”祖母的一席话让所有人都无比动容。
  看见在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我豪气顿生:“兄弟们,我们今天就从这里开始自己的事业了。现在咱们是刚刚起步,今后一定大有所为!”
  不久,康朝投资开始了一系列秘密针对鳌拜的收购行动。
  
29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3:31:4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权谋制胜
  
  1664年5月31日,我站在八达岭的烽火台前,眺望着不远处的父亲的猎场,心中感到一阵苍凉。这曾经是我和父亲留下无限欢笑、无限记忆的地方,而今风景犹在,父亲却已别。我对父亲的那片牧场呼喊:“父亲,您看看今天您的儿子吧,他不再是一个懵懂少年,也不再是一个任性负气的毛头小子,而是一个有责任感、进取心的管理者了。父亲您放心吧,不远的一天,您的改革愿望就会达成的。”刹那间,我泪流满面。
  自从成立新公司之后,我搬到了离办公楼距离五十米远的一个幽静小区,那段时间,我像一只蛰伏的野豹,晨出夜归,来回于公司与住处之间。“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一段将自己推向悬崖的自虐式经历。”回想这一年来这段境遇,真如此言。这半年多来,我像一个身处戈壁的饥渴之人,无比渴望着成功的降临。我丝毫不敢有一刻的懈怠,我几乎耗尽了我的一切智慧和学识经营康朝,它是大清未来的希望。我知道要挽救大清,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
  有媒体用“潜水”形容我的这段经历。屏住呼吸,深深地潜入水底,将自己逼入忍无可忍的境地,然后浮出水面。这个过程是一段奇异之旅,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与前完全不同的历程。紧张,无法喘息,自我压迫,就要逼入绝境时浮出水面,周遭一片阳光灿烂。有段时间,我经常做同一个梦:我就要浮出水面了,因为我听见了成功的召唤,我甚至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我看见祖母在水边慈祥地望着我,我慢慢划向岸边,我的手就要触到岸边,忽然一阵巨浪扑来,我直线下沉,无人能助我。
  这夜,我回了一趟家。有一段日子没有见到我的祖母了,一年前我的祖母对我那些谆谆告诫在我耳边回响,仿佛就在昨天一般。我倚在祖母怀里,抬头望见祖母的白发已经雪白,心中忍不住一阵酸楚。我知道,这一年来鳌拜,不仅加快了谋权的步伐,而且常常越俎代庖,在许多重大项目上,绕过祖母擅自决策。我的祖母为此心力交瘁。
  我想是应该做出决定的时候了。望着窗外阴郁的天空,我对祖母说:“我打算回来。”
  从康朝回到大清,就像从早上回到了黄昏。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康朝,我体会到是一种活力和激情,而在大清,我感受到的除了冷清、还是冷清。每个管理者的办公室都隔成大小不一的房间,大门紧闭一溜排开,就像一队等待检阅的士兵。走在楼道里,你能听到你寂寞的脚步声。说句心里话,如果不是因为不得不履行的责任和使命,我并不情愿回来大清。
  阔别一年后,我重新回到了那间办公室。依旧是一年前的模样,只是也许是许久没有人来过的缘故,显得格外空旷。墙上的那柄老弓已然更加斑驳,办公室里一年前种的剑兰,越见茂盛了。
  我独自一人坐在偌大的会议室,脑海涌出了几个关键词:核心团队、裁员、薪资变革。这是我创立康朝以来所学到的全部,它是否适应大清?怎样才能扭转如今管理层错位的局面?我该以何种姿态如何重返大清?
  一切纷乱如麻。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3:31:56 | 只看该作者
一 苏克萨哈事件:公司利益至上
  
  
  1664年6月5日,我低调重返大清,为了全面支持我,祖母退居幕后。
  从我回来的第一天起,索尼就请了一段三个月的长病假。索尼选择此时“称病”,显然表明他对未来的管理层变局并不十分确定,处于一种摇摆的状态,同时也说明,索尼并未与鳌拜联合起来。
  这真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从我重新踏进天朝广场的第一天开始,我感觉到鳌拜的敌对情绪。鳌拜的办公室和我的办公室一墙之隔,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这对我和鳌拜都是一种煎熬。我知道,应对鳌拜的挑战与威胁成为了我在初次涉足商场的最险恶硬仗。
  1.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企业法则
  在大清几十年来,鳌拜做了他感到“引以为豪”的三件大事:头一件事是协助祖父皇太极成功收购大明集团;第二件事是在拥立我父亲为大清的继任者;第三件事是并购了一批牧场,提拔了一批满人。
  由此,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是大清无比依赖的指导力量,他认为自己管理大清是理所应当的,他的理由很充分――我“尚在年幼”。他在许多场合喜欢运用“帮助大清”等字眼,来渲染自己危难中挽救大清集团的救世主角色。
  自从我回归大清后,他的这种专横跋扈表现的更加激烈,直至鳌拜擅自开除苏克萨哈,我已忍无可忍。
  在我创办康朝的一年多时间里,大多数的重大决策都是鳌拜代理决策,其他人大都是附议,苏克沙哈虽然有时反对,但往往无济于事。在我离开的那段日子,鳌拜几乎是“一言堂”。
  大清集团的决策委员会是一个核心执行层,由鳌拜、索尼、苏克沙哈、遏必隆所构成,这四人决定了大清几乎所有重大决策。媒体曾经戏称大清的决策委员会“四人团队、三个派系”。在媒体眼中,这三个派系为:
  一为我为代表的“玄烨系”,成员有苏克沙哈等人,反对鳌拜的“高速扩张”战略,苏克沙哈也是大清集团几十年的老员工、我父亲最为得力的高级管理者之一,他是保守管理思想的典型代表,他认为,忠于公司是一个员工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他不认同鳌拜的过度扩张战略,更鄙夷鳌拜的损公营私行为,由此他得罪了鳌拜;
  二为索尼系,他代表是开明的创业元老们,他们大都处于半退休状态,但集团内具有不容质疑的影响力,他们奉行父亲时代的管理准则、对大清集团具有深厚的感情。在这四人决策委员会中,苏克沙哈是一个最让我放心的人。
  三为鳌拜系,成员有班布尔善、遏必隆等人,此派系权利最大、影响最深,管理中层几乎大半都属此派系。
  我继任大清集团董事长之后,鉴于年幼,由我祖母代理行使早会的主持权;后来我创立康朝离开大清,祖母年老多病,每天的早会主持权暂由鳌拜署理。在大清集团,早会主持人并不代表任何行政职位,但象征着集团公司的最高权威。我重返大清后,按理鳌拜应该辞让早会主持人身份,但是鳌拜不仅没有放弃这种身份,反而更加独断专权。
  在一次决策委员会上,鳌拜提议免去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的职位,原因是“在牧场并购计划中,此三人擅自撤除资金,导致大幅亏损。”
  大清集团由八个公司组成,其中正黄旗公司、镶黄旗公司和正白旗公司是大清集团的主要赢利公司,被称为“上三旗”。祖父去世后,在正黄旗公司索尼、镶黄旗公司鳌拜、遏必隆拥立下,父亲顺利继任为大清集团的继任者,他二人由此与多尔衮结怨。
  后多尔衮利用大清集团执行总裁职务之便,将镶黄旗公司几块有潜力的地皮划入正白旗公司名下,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多尔衮去世后,苏克萨哈成为了正白旗公司董事长,鳌拜趁机便要换回那几块地皮,这便是“换地运动”。
  鳌拜担任公司执行总裁期间,掌管着大清在内蒙古几大牧场的经营权。1661年,为了谋取私利,鳌拜利用大清集团的资金在内蒙古大肆收购牧场,然后将牧场平价甚至低价出售给镶黄旗公司(鳌拜、遏必隆为主要股东)。这便是圈地运动。
  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认为这几块地皮已商业运作了十几年,如果再行换地,不仅工程浩大不说,更容易激发公司间的内讧,于是写了联名写一个《换地疏》的意见。在意见中,他们三人也揭露了鳌拜“圈地”的真相。他们三人的辞职就因此事起。
  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办完辞职手续的那天晚上,在一家小酒馆里,我与苏克萨哈交心而谈:“苏总,请你代我向三位饯行,也枉费了他们在大清服务了这么多年。”
  “康总,您可别这么说。他们三个太激进了,不识韬晦之道。鳌拜在一天,大清将永无宁日。剪除此顽,您还得动用些非常手段,一将功成万骨枯,古来征战几人回,自古如此。要成功就得有所牺牲,他们三人的辞职为大清带来难得的稳定,走亦无憾。如果有朝一日需要我走,我当即递上辞呈,别无他言!”苏克萨哈的话深深震撼了我。
  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被辞的消息一传开,公司上下议论纷纷。有说,此三人尽忠尽责,为公司拼搏奋斗多年,仅仅因为一份建议书就被开除,鸟尽弓藏、兔死狐悲,实在令人心寒;有猜测说,康熙拿此三人开刀是为了安抚和献媚鳌拜,上梁不正下梁歪,员工们都巴结鳌拜去,谁还来实心办事?实在可悲!更有人危言耸听,公司如此不分青红皂白,随便开除员工,视员工如草芥,长此以往,人心涣散,大清必倒!人言可畏,不一而举。谁能体会我的苦衷呢?
  对当时的大清来说,如果对历史纷争纠缠不休,大清极有可能陷入纷乱、动荡与分裂中,重蹈大明集团的覆辙。这是我一直坚决反对换地与圈地的真正原因。但鳌拜为了镶黄旗公司的利益一意孤行,遏必隆默许,索尼病危,谁又能力挽狂澜,制止这一切?正如熊赐履的那句感叹:可惜了这三个人才哪,但又有什么法子呢?
  多少人身不由己,高处不胜寒,东汉最后一任CEO刘协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又有何法子呢?身在富贵家,不知愁滋味,都是文人们的妄臆之词。多少江山风云,藏尽多少愁苦,身在这权与势的世界里,就得接受这权与势的规则。
  有人说我天生好命,如果有朝一日我真能卸下这千钧重担,那真是谢天谢地。多少惊风密雨,皆因这权与势所起。自古以来,哪一次的新老更替,没有惊心动魄的争斗?
  多尔衮与豪格为了继任权剑拔弩张,势同水火,最后不得不让于年幼的父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好日子的到来。每日里,父亲如坐针毡,不敢造次半步,整整做了多尔衮七年的傀儡,其中的苦楚有谁人能知?如今,鳌拜专横跋扈步步为营,君不君,臣不臣,我的苦又有谁人知?
  有人说商场的竞争是尔虞我诈,官场上的竞争是勾心斗角,职场上的竞争是你倾我轧。此言虽有偏颇,但却未尝不是许多人的生存哲学。在一个棋局中,每一个人都是棋子,每个人都在博弈,输赢一线间,谁又能抛得开这残酷的规则呢?
  一个人过于仁慈就很难有成就。我时常想,如果不是生长这个显赫的家庭,如我这般宽仁性格的人还能否成功?答案是否定的。一个杀伐决断尚存仁慈之心的人,很难体会到竞争的残酷、成功的不易。一将功成万骨枯,古来征战几人回,成功就是一场攻伐之战,杀身成仁,难免有牺牲。
  物竞天择,是一个族群的竞争。族群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古来开疆拓土,不知牺牲几许无名英雄,但正是这牺牲,造就了千秋的伟业。正如苏克萨哈所说:“身在战场中,当循杀伐道。”竞争何尝不是一个战场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