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7-8-9 13:48:05
|
只看该作者
——我对激发组织源动力的思考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在企业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员工的状态好与不好而影响工作的状态,很多时候做了大量系统的工作,但见效甚微。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借鉴,比如《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为我解开了对组织内人的管理的不惑。
《论语》中常出现“君子”、“小人”这样的称谓,通读全篇,我们不由得自问:“君子”是什么人?“小人”是什么人?“君子”和“小人”有什么区别?人们非左即右的思维很容易武断地将两类人分立开来——“君子”是君子“小人”是小人。君子无限的好,小人无限的坏。然而现实众多凡夫俗子中,难以找到十全十美的“君子”,也难以找到十恶不赦的“小人”。
我经常对周围的人说不要去肯定或者否定一个人,因为人是不断成长变化的,在你给某人做“评委”下结论时应该有这样的思维:他是处在“君子”的状态还是处在“小人”的状态?也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自我”的思想斗争:我们思想中有两个“我”,一个是君子的我,一个是小人的我,君子的我与小人的我在遇到事情时会进行激烈的战争,君子的我战胜小人的我,那我就是处在君子状态,小人的我战胜君子的我,那我就是处在小人状态。
这两种状态如何判断?孔子两千年就教会我们方法——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我最大的一次思想斗争是在“下海”前,刻骨铭心地经历了一次从“戚戚”到“坦荡荡”的转变。那时我几天都睡不着觉,一边是自己热爱的太阳能行业,但前途未卜,需要我付出倾身心血去打拚;一边是我非常稳定的科研研究工作,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好几倍,衣食无愁,并且已经得了很多的荣誉。连续十年的打拼要一下子挥之而去,真是思绪万千。但是到了第三天晚上,我对自己说,做这么一点决策就这么优柔寡断,以后我还能干什么大事?如果今天晚上我要再失眠,就再也别有“下海”的念头,一辈子不去闯荡,结果一夜无梦。摆脱开“营营苟苟、患得患失”的“小我”,在以后的太阳能创业中的“大我”胸襟开阔、心地纯洁、坦坦荡荡,即使以后遇到员工的背叛、合作伙伴的背信弃义、企业经营的警戒线(公司最危险时,财务帐面上只有几万块钱),我照样倒头便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