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行业现在谈论比较多的,是汽车企业如何面临入世的挑战。有企业家认为,加强与国际企业的战略联盟是竞争策略之一;有专家认为技术革新是提升国内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有学者认为,未来汽车业的竞争优势将集中体现在企业 “一体化”经营的能力,即能有效整合汽车设计、原材料采购、整车生产、配件供应、销售网络、服务渠道等整个产业价值链……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中国的汽车业未来走向国际化的割据终将形成,无论是战略联盟、技术创新,还是一体化的资本运作,都是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运行的战术性行为,要提升国内汽车业的综合竞争力,我们必须关注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
国内汽车业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一直是国有资本主导着整个行业的经营,人力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国内汽车企业目前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多数流入国外或服务于外资企业;另一方面,国内汽车企业在人才的引进上一直受到国有企业传统体制的影响导致企业人才机制缺乏活力。
零点调查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汽车业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短缺现象至少要持续到2005年,而这段时期正是国际汽车巨头大举进入国内市场攻城略地之时,由此可见,国内汽车业如果还不能尽快加强人才工程的实施,无论是战略联盟、技术创新,还是资本运营都会失去其应有的基础。根据目前国际、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未来复合型汽车人才将会成为中、外企业的竞争焦点,而精通外语的汽车设计人才、具备汽车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具备汽车销售背景的IT人才以及汽车金融人才将有着广阔的施展舞台。
首先,从汽车行业的国际市场发展背景来看,全球汽车热点的第三次战略转移即将在中国上演,以大众为代表的德国军团与上汽、一汽的合资早就为国际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道路;以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为代表的美国军团已在中高级轿车、轻型客车、越野车等主流车型市场展开差异化竞争;丰田、本田等日资企业也在为满足中国的中高级轿车及经济型轿车需求而不断探索;法国在中国虽有过标志合作失败的记录,但以标志-雪铁龙集团、雷诺-日产集团为核心的汽车企业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的扩张……综观国际汽车企业在中国的运营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它们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径不谋而合:与国内企业的“合资、合作”战略成为主要进入手段,而在众多合作重点中,车型设计首当其冲成为国内企业学习的要素之一,由此看来,精通外语的汽车设计人才未来在国内汽车业将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
其次,从国内汽车企业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各大企业选择4S经销商的比例已经越来越高,由于4S经销商能够提供集“整车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专业化服务,目前正成为消费者购买知名品牌汽车的主要渠道。对于4S专卖店的营销管理人员,他们既需要具备汽车营销的实战经验,同时要求十分熟悉汽车售后维修、保养等深度的专业技术知识,这预示着目前国内营销、技术相分离的人才培养体系就会很难适应未来营销模式的发展要求,因此具有汽车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应该也会成为未来企业的竞争焦点。从汽车营销模式的另一个方面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汽车营销渠道的变革,据罗兰-贝格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电子商务将会成为入世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十大趋势之一,而目前国内能够通过Internet完全实现“信息咨询、材料采购、订单处理、汽车销售、整车配送、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的企业几乎没有,当然,这既包括企业间的B to B型电子商务,同时也包括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B to C型电子商务。可以预见,随着Internet的逐渐普及以及汽车消费个性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一定会成为传统汽车营销模式的有益补充,而目前国内能够同时具备汽车行业背景和IT专业知识的人才也不多见,如果说未来5年是国内汽车业信息化提速的发展时期,那么对于这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出现上升趋势。
另外,从国内汽车消费信贷的宏、微观走势来看,专业化的汽车信贷公司在欧美已经成功运作多年,国内由于受到金融体制改革、宏观政策因素、消费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汽车行业的消费信贷一直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来代理,银行作为专业化的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对于汽车行业以及汽车知识的熟悉很难达到消费需求的要求,同时经销商、银行、保险公司及消费者四方的有效合作方式并未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消费信贷虽然已经启动多年,但对于汽车消费的刺激一直非常有限。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预计在下半年出台,这预示着中国成立专业汽车信贷公司的政策条件即将成熟,也就是说国内汽车企业成立自身的汽车信贷公司开展汽车信贷业务已经成为可能,而目前国内这种既具备汽车行业背景,又熟悉银行信贷业务的金融人才同样非常有限,为适应专业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加快汽车金融人才的培养已是当务之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