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企业家“赞赏吝啬症”现象 从《致加西亚的信》、《自动自发》、《忠诚胜于能力》到最近的《老板不在》、《向解放军学管理》这些书籍的畅销,企业界的理论派也好,实战派也好,越来越信奉员工的忠诚心和敬业心对企业取得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意义越显突出。 常听一些企业家抱怨自己的员工不敬业,只会一味地寻求博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感觉放眼望去,整个神州大地都在上眼老板和员工之间的“猫与老鼠”的游戏,其实不然,中国人并不缺乏敬业精神的DNA,相反,国内成功的企业都拥有一批优秀的,敬业的员工。 很多人都明白,海尔不是张瑞敏一个人做起来的,任正非一人也无法打造他的华为帝国,柳传志再怎么有能耐,也无法把联想驶入大洋彼岸等等。可见,国内企业现在并不缺乏敬业精神和忠诚度,而是大多数老板,企业家不谙激励之道。早在半个世纪之前,美国著名的行为学家麦戈雷格在他的“Y理论”中,就指出“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一般人在恰当的条下不但能接受、而且会追求责任”可见,在一定程度上,积极进取,爱岗敬业是人的本性之一。现在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员工缺乏敬业精神,而是大多数企业家不会激励,不懂赞赏自己的下属,自己的员工。在企业经营实践活动中,鲜见员工某一个非常小的创新之举,改善行为或者自我纠错行为获得了管理者及时的赞赏,哪怕是一句“违心”的表扬。中国的老板,企业家对赞赏的“节约”,与每天饭局上的“浪费”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界的一种悲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文化中还充斥着一种“但是”或“还要”的激励文化。时常听见某位领导表扬员工的时候说到,某某某“这个建议非常好、有创意,看得出是费了不少功夫,付出很多努力的,全体员工都要向他学习,今后还要再接再厉,有更多更好的建议。” 或者是,“但是还缺乏操作性,还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要,不过,总的来讲还是有成绩的,值得肯定。”这样的话语熟悉吗?他的努力获得了怎样的肯定?创新何等艰难?有操作性谈何容易?满足客户的需要是朝夕之功?是灵光一现?为什么他就不能获得“言过其实”的“违心”的夸奖?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中,忠诚与敬业从何而来?仅仅单方面学习那些书上所提到的理论和精神就可以获得吗?如何帮助他“再接再厉”,如何能够“有操作性”,领导说完这些话后自然就不会去关心了,而是留给那个充满积极精神的员工自己去揣摩。 企业家们不得不接受现实中这样的情景:这个受表扬的员工从今以后创新越来越少,情绪变得愈来愈消沉,抱怨时常挂在嘴边,身影逐渐远离了公司的视线,直到当他沮丧地递上辞职信,用无助的眼神与你惊讶且失望的眼神“盲动”。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家对赞赏是如此的“吝啬”,为什么赞赏不能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 诚如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把你的创意发挥在感谢别人上。事实上,每一个成功的企业,每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后面都是员工的努力,都是员工们每一个点滴成功行为与过程的积累。“···而非许多成功的人都说他们是靠自己的努力,你必须感谢和赞扬!感恩是美国的字眼···你会变得更加谦和,可敬且高尚···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感恩不花一分钱,却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对于未来极有助益。” 一定要认识到及时积极的赞赏是对员工的尊重,更是对员工努力过程的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