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问题经常反应在人的身上,但问题的根源往往都出在流程。流程不清晰、不完善,岗位上的员工就不清楚这件事该怎么做,容易出现失误。管理者的责任在于让团队规范地做成事。把工作重点放在类型性问题的思考、流程的设计与流程的训练上,这就是管理的逻辑。
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管理者要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海恩定律清楚地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都有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1000起事故隐患。这说明所有的安全问题,都是由于不重视细节所造成的。管理是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紧抓工作过程中规定动作的执行才是管理的核心。
细节与态度
很多事情做不好是因为态度不端正。
德国人是非常死板的,明明知道螺丝是圆的,但是如果图纸上画的是方的,他只会按照图纸做,绝不会提醒你螺丝是圆的。有一次,我在德国问一个小伙子,从一个镇到另外一个镇要走多久?小伙子说:“不知道。”我说:“你是本地人怎么会不知道呢?”他说:“先生,我只知道这个距离是4.2公里,我不知道你的行走的速度,所以没有办法回答要花多少时间。”我心想,这家伙怎么这么笨呢?如果问中国人回答就很简单:一支烟功夫或者一顿饭功夫。我们走了两分钟,小伙子就追上来了,说:“现在我知道你要走多久了,因为我看到你步行的速度。”我们认为德国人笨,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就需要这样一丝不苟、严格按照规定来执行的人。
如果态度没有调整,就不能正确理解工作规则,导致管理难度增大。所以,先要调整员工的态度。方法有如下几种:
引爆点领导法。将管理中曾经出现过的重大失误、造成的巨大伤害展示给大家,将这个后果引爆,引起让大家的思考,让大家明白坚决执行工作流程的必要性。家长都有教育小孩的经验,小孩哭闹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束手无策,用引爆点领导法就很有效,比如,先把小孩的哭声录下来,等他不哭了就放给他听,让孩子明白这种噪声有多讨厌,这很管用。员工教育也是一样,把错误展示出来让他们吸取教训。 中央平现象。团队中总有一些突出分子是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因素,集中精力做好这些人的工作,以此迅速带动整体人员的转变。
鱼缸管理。将公司管理的重要指标和状态定期展示给大家,让大家时刻都清楚目前的状况。这就像养金鱼,金鱼在鱼缸中的一举一动始终是透明的。例如,每个企业都有员工迟到的问题,通常的管理方法是罚款、通报批评等,我的办法是只抓核心人物,公布我直接管理的迟到干部名单,把他们这种不符合规则的现象暴露出来,以此来警戒其他员工。
风纪扣原理。设计一些简单的训练程序,让大家习惯服从命令。军装上都有风纪扣,部队要求每个军人都必须扣好风纪扣,其实,扣不扣风纪扣与军人的作战能力没有任何联系,风纪扣的作用只是让军人养成绝对服从的习惯。叫你扣上就得扣上,没有任何理由。服从与军队的战斗力有巨大的关系,在战场上,让你冲就得冲,不能问为什么,服从命令是条件反射的行为,不需要思考。但是,企业的管理相比之下就差很多,员工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经常会讨价还价,用自己的思维来调整企业的规则,所以,要改变下属的态度就需要设计像风纪扣这样的东西,通过简单的形式让大家养成服从的习惯。
细节与标准化管理
如果想让一个管理模型能够连续下去,能够从A企业复制到B企业,就必须实现标准化。
标准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般来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确。解决管理规则有无的问题。
第二阶段:准确。对岗位和流程的表述尽可能准确,不能让下属产生歧义。ISO9000里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思想:写你所说的,说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写、说、做应该完全一致。因此,对于流程和岗位规范的描述一定要准确。 第三阶段:精确。精细化管理是指规则的精确,尽量数据化。
管理层次的划分
管理的过程就是流程穿越岗位的过程。每个部门都有一些不同层次的行为,一件事情通过流程穿越不同部门的不同岗位,这是管理中的正常状态。管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层管理者。主要工作是深入调研,帮助中层和上层管理者了解正常的管理状态,了解基层的第一手材料。
第二层次:中层管理者。每位中层管理者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主要工作是站在专业的角度对深入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
第三层次:高层管理者。高层应该做的是明确重心,在中层专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哪些事是近阶段管理的核心,也就是做决策。
明确重心之后,高层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是制定规则,使整个团队能按照规则去做。中层干部则在高层制定的规则上进行细化和分解,达到规则专业化。比如,高层希望调整公司的资金结构,适度参与基金的投资,只要确定了这个方向,接下来关于资本结构怎么调整、基金投资怎么做,应该是分管财务的管理者要考虑的事,由他们拿出详细的操作方案,报上层决策者批准。基层应该做的是进行员工的培育,把管理规则变成员工的行为习惯。因此,管理的层次是可以通过高中基三个层面来实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