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中国企业家四大弱势

[复制链接] 2
回复
53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7-24 09:3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吴晓波
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作为总部在美国费城的著名管理咨询公司Hay的中国区总裁,在过去的两年多里,陈玮每天的工作就是奔波在各个城市之间,然后与四十多位企业家面对面地进行3到4个小时的交谈,这些企业家都在各自的领域中非常出色,企业的资产规模均都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不久前,一份以他们为研究对象的“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出现了,陈玮在上海的办公室里对我说,“我们发现的是一群似曾相识的新人类。”

陈玮的研究最让人感兴趣的是,Hay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还同时完成了欧美、日本以及印度等国家的企业家素质模型,于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被放在一个全球化的素质平台上被审视。根据陈玮的报告,中国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中至少有四个弱势让人颇为担忧。

第一个弱势是“重于进攻、疏于防守”。“每次当我访问企业家,请他们回答当前最大的挑战时,答案往往是人才的短缺。但是当我们观察其决策活动时却发现,他们也许是最不重视人才培育和储备的企业家。”中国的企业家很善于进攻,他们是打价格战的好手,是不计后果的进击者,他们的战略和营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但是他们却很少考虑防守,在组织能力建设、财务安全、人才储备、已有市场的巩固和对未来市场的培育上,他们显得非常的茫然和不以为然。

第二个弱势是“针对本土、创新不足”。与印度等南亚地区的企业家相比,中国企业家对本土市场、特别是大量的低收入人群市场的创新严重不足。孟加拉国的银行家穆罕默德 "尤努斯博士因为创办农村银行,而被称为“穷人银行家”,在中国还没有看到类似的试验和企业家出现。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的企业家们是一群拿来主义的信奉者,他们从美国和日本买来生产线,买来技术,却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尽管技术创新一直像烟花一样地每年都被高高地燃放,但是它从来是昙花一现而没有落到实处。陈玮的观点认为,中国企业未来最大的前途其实还是在中国市场,针对本土市场的创新不足的缺乏将成为阻碍他们进步的最大障碍。

第三个弱势是“高层团队管理不善”。陈玮在访谈中发现,中国公司高层团队的合作问题很大,高层对自己在战略执行中的角色不清晰。大量的企业都是强制型的与父爱型的,往往是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绵羊在战斗。愿景型与民主型的企业非常罕见。“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阶层的不成熟是因为中国企业家的现有主流类型决定的。企业家是狮子,就不可能产生职业经理人。”这是陈玮得出的结论。

第四个弱势是“靠直觉而非靠思考”。企业家在广泛收集和研究信息方面的能力非常不足。他们往往更依靠直觉,而非依赖深入而长程的思考。低层次的企业家都是速度与行动很快的,深入思考的人才可能走向成熟。在企业家的内在驱动力时,陈玮还有一个很奇特的发现是,跟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家的成就动机非常之高,内心往往有着很大的改造社会的冲动。这也许是一种东方式的人生观所造成的。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过于强大的欲望与易于冲动的素质,往往容易形成冒进而草率的决策。

听完陈玮的研究报告,脑海中总会闪过一个又一个企业家的形象,他们熟悉而陌生。今年以来,有一些学者开始为中国企业家分代,提出了“三代人”或“二点五代”的观点。而在我看来,三十年来,中国的企业家其实只是一代人    尽管他们的生理年纪也许可为父子,因为,以上述的四个弱势来衡量,几乎在所有的企业家身上都可以找到。

《中国公司观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4 9:42:52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7-7-24 10:28:49 | 只看该作者

这一代过了,下一代呢?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08:35:0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企业的弱势并不弱
(金宏伟注:从这个读者来信中可以看出某些企业的怪异逻辑) 
读者:willon7411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FT中文网编辑:

看了《中国企业家四大弱势》,我认为:跟全球企业家素质模型比较而得出的四个弱势在中国范围内来说并非是弱势,而是中国企业家的特点。

这些比较结果在缺乏考虑国家经济体制这样一个大条件下,没有任何的意义。Hay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方法是错误的,得出的结论自然也需要细细品味。在中国无论是调查企业资产100亿以上的企业家或者资产更少的企业家,都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这是中国特有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

首先,在中国这个大的经济背景上分析,有志的创业者,面对庞大的国内卖方市场,只要有适当的产品与服务,有清晰的远景目标,忠实的执行战略计划,企业发展速度都会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中国企业家在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扩张企业的地盘,每个企业家都清楚圈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应对竞争对手的威胁。而在全球经济的大环境来看,竞争激烈程度远远超过国内环境,攻防自然兼重,这是第一个所谓弱势形成的根源。

其次,中国的企业家非常清楚,拿来比创新获得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收益更丰富。而当企业完成圈地以后,需要的创新成果都可以通过资金运作完成。行业在城市市场中可以毫不费力的获得巨大的收益时,农村市场就会出现空白。而发展的企业,全员投入享受拿来模式的滋味时,根本不会有盈余的资金、人员、技术来进行核心创新工作。尤其这些创新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这是第二个所谓弱势产生的根源。

再次,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软实力增长却未跟上经济增长的速度。相反,在一个近乎疯狂暴富的年代,几乎所有的未来的管理者都被宠坏了,缺乏抗击打的能力。对于高层的管理者也是如此,或多或少对自己都有点放纵,缺乏职业经理人必要的态度与素养。而对于中国企业家,企业无疑是他最重要的成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便滋生了。因此,除企业拥有者以外,其他高层管理者只是高级执行者。来自创业时跟随的一批人,习惯了服从,缺乏管理决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缺乏说真话的魄力,意识与行为就分离了。这是第三个所谓弱势形成的原因。

最后,中国企业家大部分对于数据分析方面不重视。其根源有三:一是企业家经验与自大的习惯决定了数据分析只是配角;二是企业并不拥有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无论从数据采集或者分析利用都缺乏能力;三是中国特有经济体制的限制,使数据分析得出的趋势规律并不能指导企业的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在决策时会摊上一堆的分析资料,最后的决策却是老板拍脑袋决定的,实际运行也是如此。数据分析产出的决策大多数还不如老板直觉有效。大部分中国企业总是依赖于企业家的素养,很难形成发达国家企业拥有的企业智商。这是第四个所谓弱势的根源。

总之,中国企业家表现出的四个弱势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阶段而言并非是弱势,是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一个缩影。这些弱势并不对此阶段的企业构成危害,也许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全球经济接近一致时,才会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读者:willon7411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