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管理体系从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 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整合和规范,在淘汰了相当一批效益低下、管理落后、运作原始的医药商业后,通过GSP认证达标的系统改造,医药商业的管理体制将日趋完善,管理能力渐步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型医药企业通过体制改革,逐步朝着企业集团化、管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是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以行政区域为主的分销模式向跨区域的集团性分销体系发展。 由于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对异地设库的政策于2004年4月1日正式放开,跨区域的大型医药分销企业集团形式正在形成。过去以行政区划为主的传统多级分销模式正在逐步走向终结;同时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中、小型批发商使其成为批发配送网络的节点企业,利用其已有的配送资源,不断完善和合理规划自身物流配送网络,并将不具备物流功能的制造商、零售商作为自己的目标顾客,即通过自己的物流配送网络将制造商的产品迅速、准确、及时、低成本地销往目的地。医药物流正向寡头垄断方向发展,药品分销渠道全国化的趋势日见明朗。
3、产品从多渠道分销向实行总代理、总经销制形式发展。 少数批发物流商实力不断强大,逐步成为区域内的行业龙头,市场覆盖率程度越来越高,产品服务形成区域化优势,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周转频次,厂家的市场策略也已从在将自身产品分销若干批发企业的做法中逐步转向寻找区域内实力物流企业作为产品的区域总代理、总经销的方式来实现,总代理、总经销形式已成为重点产品的主要分销手段。
4、物流技术从简单手工到电子信息业务系统发展。 在物流行业总体发展趋势下,医药物流技术也正在从人工为主的方式逐步过渡到使用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的自动存储,自动拣选和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大大降低差错率、提高劳动效率。以实现由传统的人工仓储向自动化物流的转型,并成为所在市场区域内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是医药物流手段升级换代的方向。
5、医药物流业务从批发多级分销向直销零售市场发展。 近年来,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畅旺的发展势头,其增幅稳定在10%以上。随着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跨地区连锁经营管理办法的逐步实施,为更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开放药品分销服务领域的需要,连锁药店成为医药流通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业态,也成为医药商业批发网络中极为突出的客户资源体系。与此同时各地大卖场、平价大药房相继出现,其经营成本低廉,大进大出,对现有流通格局造成较大冲击。
6、医药物流建设从一般传统型向大型化、现代化方式发展。 医药物流建设不再是从前简单地租借或自建仓库,追求短、平、快的投机操作,越来越多的物流建设项目规模巨大。相关数据显示,长春市医药物流中心总投资1.2亿元;桐君阁的西部医药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5亿元;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总投资2.21亿元;湖南医药物流园总投资3.6亿元;成都五块石药品配送中心均为企业投资修建、总投资7亿元;内蒙古国家西部开发项目,占地1500亩的“北方药都”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海南知名企业集团三叶与海南银森实业、天津浩地集团和香港满京华投资公司兴建的包括GSP医药物流商城在内的“三叶数码城”已被列为海口市政府的重点建设工程,共同斥资13亿元巨资兴建。 7、药品交易从单一的柜台式销售向与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相结合的形式发展。 互联网络技术的实际运用产生了一定的专业商品交易网络系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医药分销产业相结合,形成“鼠标+水泥”的先进医药分销企业模式。
8、物流运作方式从传统的批发企业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 现代医药物流采取供应链管理模式,以物流中心为平台,与制造商及其他供应商(上游企业)和药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销商(下游企业)建立一种面向市场的供应系统,提高药品分销效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联盟网络。在这个联盟内,制造商、物流中心、零售商等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进行合理分工,面对最终市场的需求状况,在生产品种、供货数量、供货时间、供货方式等方面相互协作,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流通体制。
中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是多层面、多环节的,并且具有个性化的多样性,从表象的组织结构到深度的企业运作,从整体经营的固定模式到细微管理的差异策略,根据企业的规模大小和服务方向都有不同的侧重。但从总体而言,都是一个急迫的升级换代、涅槃重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杜绝投机和赶潮心理,避免造成一窝风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同时又不能小富即安、裹足不前,从而丧失行业发展的历史性契机。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环境的良性发育和产业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在正确、有效的引导和调控中,中国医药商业的物流之路将更为稳健而坚实。
|